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请达人帮着回答一下,关于古力特 -- 老票

共:💬52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总监兄说得是,我记差了,应该是杨朝辉

说实话那个“醉八仙”我是听比我大几岁的孩子们说的,没亲眼看过,所以把两个“辉”给搞混了。那个时候北京队好像有“二辉”和“二李”,总兄能给说说另一位李是谁吗?

那位后卫正是王宗兴。总兄好记性。单腿跪地对我来说倒不觉怎么,记恨他是因为他一脚踢断古仔的腿。

老北京队还有一位唐鹏举,应该是踢中场的,印象中远射能力很牛,脚头子比较猛。后来还当过一段时间北京队的代理教练。

家园 哦,想起来了,高丰文那届国青队相当猛,

跟有马拉多纳领军的阿根廷青年队大打对攻,虽然最后0:5败下阵来,但场面气势上却几乎斗了个旗鼓相当,输主要是输在临门一脚把握机会上不如对方老到。最后的决赛是在巴西和阿根廷之间打的,好像是巴西2:0取胜,但那场比赛粗野无筹。

年代久远,可能有记错的地方...

家园 老李说得8错,Barns是9号

86年时他和渥德尔都算老人儿了...凯文-吉冈大概跟他们算是同一时代的人吧...

家园 煮酒兄是在逼着我回忆呀

北京队当年是有“二福,二辉”之说。“二辉”就是指增雪麟时期同在国家队的李辉,杨朝晖。

“二福”是指刘利福,沈祥福;两人个子都不高,一个一米七零,一个一米七一,都是北京队“小,快,灵”时期的代表人物。沈祥福因为一直是国奥队和北京队的主教练,所以还为广大朋友所熟悉。对于刘利福,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是70年代,大嘴“贝利”率领美国“宇宙”队来华访问,在工体和中国国家队叫阵,全场1:1。中国队的那个球就是刘利福进的。还有一个就是82年世界杯亚太区决赛时,第一场中国在奥克兰0:1负于新西兰,第二场在工体迎战亚洲冠军科威特,刘利福被紧急征调到国家队,本场司职左前卫,和老搭档沈祥福形成左路攻击集团。开场不久,刘利福不负众望,左路下底传中,本场出任中锋的容志行及时赶到,叩门成功,开了一个好头。随后,李富胜的点球扑出,古仔的反越位的劲射,再加上沈祥福的偷袭成功;3:0完胜对手!(写到这儿,我不禁站了起来。仿佛这些都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嘻嘻,让大伙儿见笑了)。因为沈刘构成的是左路火力集团,所以,对他们又有一种称呼为“西线二福”。

至于醉酒兄提到的“二李”,我想大概指得就是核工业部九院九所大院里出来的李维淼,李维肖这对儿孪生兄弟。九所可是九院唯一一个留京的所,人家一个所出了两个;不像我们北大一个大院里只出了一个,当然我们出的那是队长--8号洪元硕,也就是后来把那个“浪子”高峰从东北带到北京的伯乐。这“维妙维肖”的哥俩儿和前面那两对儿一样,在队里,一个前锋,一个前卫,都是一米七一。同时上场时,经常造成对方后卫的漏盯,全扑一个人去了。他们俩可不是职业出身;中学毕业后,去了南口机车车辆厂当工人,也就是踢踢厂队。一天,北京青年队去他们厂联谊,被哥俩儿挂帅的厂队给碎了,这面子上实在是下不来,立马儿征调一队前来“复仇”;赛后,这哥俩儿就被北京队给刨走了。有点刘备“借荆州”的意思。现在,李维淼还经常在CCTV5上评个球什么的;好奇的朋友可以到那儿去和他相相面。

最后说说老唐,老唐是陕西人,不是北京的。怎么来得呢?他原来是北京部队队的,后来那几大部队队(我记得的是有沈部,北部,昆部,广部,南部)解散了,老唐就地被北京队收编了。正如煮酒兄说得一样,唐的位置是前卫,成名绝技就是那脚远射。我亲身经历的就是8X年的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上,半决赛对波兰的一个什么矿工队,老唐20分钟内几乎在同一个位置,打了两脚挂角远射。我当时票不好,就坐在球门后面,眼睁睁的看着那球就冲我来了。因为手里有东西,我欢呼的时候起来了晚了一点,一杯饮料就从我头上飞了过去,就打在我前排一个老哥们的身上。这件事儿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至此作下一个病根儿,我每次欢呼时,都要比周围的朋友慢上半拍。

总算完了。煮酒,你要赔我夜餐费。

家园 老马?他那两条大腿跟象腿似的,屁股不会小吧
家园 这个...巴恩斯是两条大长腿上突兀这着圆滚滚的一大块,视觉效果明显,老马

是上下一般粗,重点倒不突出了.

具体到谁更粗,谁去量一量?

家园 精彩之极!

打包 打包!先打包后上花!

总兄的回忆加评论太经典了!您说的这些,原来零零碎碎地读报纸也读到过,只是不如听熟人娓娓道来感觉那么好印象那么深。

刘利福赫赫有名,我却不知原来是家乡队的,真该扁。李维淼的评论90年代末也常看,他的评论风格很朴实,不象张路那么滑,呵呵。

一提起苏永舜那支国足,就心情难奈。您说的那场主场对科威特我没能看到电视转播,听说那场在工体,激动的球迷让警察如临大敌,最后逮了几十个进去。我看的现场直播是客场对沙特,上半场0:2,下半场愣是扳回4球。(6个球都打进一个门儿

了) 那场左树声、荣志行、古仔、黄向东,还有陈金刚等都是功臣啊...

不知为什么,看了20多年的球,最喜欢的国家队还是老苏那支队,最喜欢外国队还是82和86的巴西队... 这也许是悲剧的力量使然吧...

老兄如果还在北京,那我们终有机会一聚,陪您的夜宵

家园 老酒说说咱洪波吧,特喜欢他

海东确实是69年的,当面问过他的。94年甲A,八一队主场在太原,看了他不少球,还目睹他和那黑人那后卫斗殴,后来停赛一年。

家园 黑色闪电啊

巴恩斯我印象很深刻,90年世界杯和莱因克尔的配合那叫一个“简单奇妙”, 就是左路快速下底传中莱因克尔包抄跟进头球,还真就好使。

没想到下面引出一大堆牛人宏文来,哈哈! 继续!

家园 说实话我不能算球迷

喜欢看但没怎么踢过,感性认识一直太浅,对球员和球队的 dynamics 也跟得不紧。

洪波我也了解不多,记得他成名是在84-85年,成名后随国青征战世青杯打进8强后遭遇东道主苏联队,最后0:1败北。那场球我看了直播,感觉非常郁闷,因为国青队在人苏青队强大的中场面前基本上就没有中场,而洪波这个类型的球员需要有一个很强的中场支持才能建功立业,他虽然也是踢中场的但实际上他自己创造机会的能力极其有限,他需要别人创造了机会以后由他来把握机会。这点他跟82意大利的保罗-罗西是一个路数的。没了中场洪波的价值就是零。

后来洪波在老施麾下也是颇受器重的,除了临门技艺过人之外我想老施也很喜欢洪波的和善低调和喜欢动脑子。可惜老施指导思想比较落伍,洪波自然也难有作为。

再后来洪波步入一个足球运动员的暮年,运气还算不错,迎来了最后一个高峰,就是92-94年的北京队吧。92年时先有李辉、后有杨朝辉短期助战,真正挑大梁的都是票票耳熟能详的人物,什么高峰、谢峰、曹限东、小魏、老胡、韩旭等等。中场有了,洪波自然也能出活儿。

后来洪波走德国赴英伦开始往教练那个路子上走了,这段票票比我熟多啦。

家园 过奖,过奖

煮酒兄的喜好恰恰也是本人的喜好。80年代以来的国家队中,我也以苏永舜的那支球队为最爱。关键是他“得中场者,得天下”的战略指导思想符合潮流,也深具观赏性。苏导不愧是中山大学生物系的毕业生,他的排兵布阵和现场指挥能力在当时的中国足坛都是屈指可数的。他的几场球,不管输赢如何,却都是决不能用“粗糙”两个字来形容的。

看这几年的日本队之所以在亚洲猖及一时,还不是在逐鹿中场方面做的好,高水平教练的培养和青少年的训练体制上的一致性保证了它的人才培养就像一个汽车流水线一样在运行着, 不像中国足球那么急功近利。说来真是汗颜啊。

有点跑题了,呵呵。接着说当时的中国足球,当时的北派足球真是太糙,记得当时官方报纸上用来形容辽宁队的准是“大刀阔斧”,形容山东队的准是“长传冲吊”;咱们阴暗点理解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啊?呵呵。

对于辽宁队来说,一直到他们“X连冠”时期,风格转型了,才有他们自己的教练站出来说,“我怎么觉得大刀阔斧是贬义词啊”。

山东队的“长传冲吊”,始于四届全运会时期,他们的战术说来也简单,就是两条线路,一条是左路强行下底传中;一条是右路一过中场,就是45度角吊中;两条路线的终点都是禁区内两个一米八十以上的中锋徐永来,姜溪远或是刘承德,由他们抢到点后,或自己射门,或摆渡给禁区外插上的前卫殷铁生,娄序成等。还别说,这招当时还挺好使,山东一路冲垮了广东,北京,直达锦标。可惜的是,这“没技术含量”的活儿,好景不长啊;这随后的出国访问,山东队就铩羽而归;在来年的甲级联赛中,由于各队吃透了山东的战法,山东的威力也就随之大减。

让煮酒兄请消夜,是玩笑啦。什么时候,回北京,定要和煮酒兄一聚。

家园 古利特?啊~~~我几乎淡忘的长发猛匪帅哥偶像~~~
家园 关于高洪波,我也来跟两句

说到高洪波足球生涯,首先要提得是徐根宝,因为徐是高在体校时的授业恩师,徐一向看好高。当时高的家离体校很远,为了不耽误高的学业,徐让高在自己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徐和高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父的关系。高也争气,中学时就是北京中学生联赛的最佳射手。我第一次在平面媒体上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体育报”上,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上,7,8个北京市青少年各类比赛的最佳射手排排坐,吃果果。面容虽然看不清,但高的进球数之高还是让当时的我吐了吐舌头。

80年代末,根宝国家队,国奥队一肩挑;当时好像还没有国奥队这个叫法儿,而且当年国家队也没有什么大的比赛任务,所以,成立的国家一队主要是为了对付奥运会,什么小范,老妖都在这个队;而高洪波的年龄使他被放在二队。根宝的想法可能是先用国一对付奥运,然后再整合一,二队来玩亚洲杯和世界杯。就当高洪波准备为恩师效力的时候,那个黑色的三分钟使根宝一跤跌下了双重帅位;也使高洪波失去了在国家队表现的机会。这次朱广沪不接国奥的担子,明摆着是看见了那个前车之鉴;从这点上来看,广沪这人儿属于善于吸取前人教训的好同志,就冲这个,我花他。

其实高洪波身体素质真是很一般,他的出色,体现在门前的超人的嗅觉及左右脚和头都具有精湛的射术,能在第一时间,运用最合理的动作对球作出反应。

高的成名始于张志诚为主教练的那届国青队,他们当时取得了国青队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当年的亚青杯冠军(第一次),世青杯进前八(也是第一次)。高丰文那届也就是亚青杯决赛阶段两平一胜,最后是亚军;世情杯小组没出线。张志诚那届国青队其实和他的上一届,也就是高丰文,待遇不太一样;高丰文那届是全队去阿根廷集训了好几个月,打了不少场比赛。而张志诚这届就是以他为主教练的北京青年队为主体,再抽调了其他各队的好手成的军,其场上主力阵容一大半都是北京人;东亚区预赛第一,当时最出彩的是张的儿子,身高1.85的张焱;决赛阶段三战三胜或是两胜一平(?),夺得冠军;高洪波几乎包办了三场中国队所有的进球。

对了,那届北京籍的守门员也是真棒,可惜后来也是肝炎。

家园 西河通宝一枚

又读好文又得宝,哈哈!

总兄篇篇精彩啊!我对根宝也还是比较肯定的,当然更欣赏广沪。说来有意思,根宝高举“抢逼围”大旗,其手中的国奥队曾以充沛的体能和不断的逼抢令当时各甲级队头疼不已,也成为各队的“公敌”,其中尤以辽宁队为甚,目标直指国奥队。

按理说根宝应该最重用体能和意志都超强、肯吃苦敢拼敢打的队员。可实际上体能奇差的老妖和意志不佳的高峰却备受重用,地位不输小范大宿等人;洪波也一直为根宝所欣赏。可见根宝并不简单,他之祭起“抢逼围”这件法宝应该是出于实用主义的权宜之计,并不代表根宝对足球运动的真正理解。

说起洪波打进8强的那届世青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国青对苏青时的那种无奈,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场不行,而对方的中前场队员速度都极快,中场拿球后可以凭借速度轻易甩开国青队员直插禁区或底线。这个时候不禁令人思念起李华钧来... 后来看88年欧洲杯时才知道,苏联一贯有调专业短跑运动员改练足球的传统。那届欧洲杯苏联前锋也是一个冲刺意大利人就找不着北了...

建议老兄把这些文字整理整理,直接发主贴,并选择“原创”那个选项。这样可以

有更多河友能看到总兄好文。

家园 花了总监!

根宝有一点让人感动的是:洪波当时住在他家里,身体很瘦弱;根宝就给他弄好吃的加强营养,其实根宝那时候自己也不富裕。

只是奇怪,根宝简单粗暴的执教风格和洪波踢球的细腻路数似乎差异很大。 看过一次根宝的训练,摇头不已。 不知道洪波当年是怎么忍受的。

洪波正当年的时候,正好高丰文执教;也是高丰文运气不错,第一次冲出亚洲去参加了汉城奥运会;沈阳主场0:1输给日本,东京客场反倒2:0赢了?!(柳海光、马林、段举、张小文、朱波等人吧),可惜被克林斯曼为首的德国队收拾个3:0。

据说高丰文和根宝有隙,于是不用根宝嫡系--高洪波。可惜了,不过那时候估计洪波去了也没戏。

看洪波现在执教厦门,不是抢逼围路线,暗自松口气。

总监兄牛啊,现在还看国内球么? 有机会说说广沪? 乐意的话您再开个新贴吧,我来助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