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 -- 语迟

共:💬265 🌺437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慎重
家园 我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学,怎么想就怎么写罢了。
家园 【四】绝圣弃智

  从1959年8月庐山会议党分裂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将有一场更大的动乱。毛和他的战友们分道扬镳了,矛盾在逐渐积蓄,进而演化成为危机——必须解决的矛盾。刘(邓)集团与毛摊牌的时刻在渐渐逼近,可是这个稀里糊涂的集团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根本不堪一击。而他们的敌人,人民领袖毛泽东手里却牢牢掌握着军队。

  本来我们应该会看到历史的重复,就象中国历史上与苏联肃反时期出现的那样,毛动用了军队或者是秘密警察,发动暴力政变,摧毁刘(邓)集团,清洗党内异己分子。事情似乎应该是这样。可是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符合逻辑的预料,毛泽东居然摧毁了整个上流社会!如果把一般性的政变比喻为常规爆炸,那么文革无疑就是一次核爆。这样规模的政变譬如朱元璋之流是绝没有能力发动的,多少年以后的今天,理解真相的人们依然会被毛泽东的巨大能量所震撼,目瞪口呆。他怎么想得到,而且居然做到了。

  发动文革之前,1966年,毛泽东在故乡的滴水洞闭关隐居了13天,13天中毛泽东只走出洞口一次,不到300米远。毫无疑问,这位战神正在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宏伟战争,而这一次却没有战友帮他参谋。

  中国本土哲学源于自然天象。我在《汉文化扫盲·中庸》中说过这个事。《易》云——孔子在《易·系辞传》中写道:

  ......

  鼓之以雷霆(雷霆虽然震撼激荡,万物在打击之下才被鼓舞奋发)

  润之以风雨(刮风下雨虽然不舒服,万物却得以滋润)

  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

  这么简单的四句话可以说就是中国本土哲学的基础,就是全部的辩证法。寒冬过后的第一个温暖的天气,并不意味着春天已经到了。中国民谚说“二八月乱穿衣”,寒暑交替的时节,必然会有一番拉锯冲突,忽冷忽热。

  那么1949年-1966年,这时的新中国恰恰仿佛寒冬刚刚过去的温暖天气,以此时新中国的稳定和强大,就可以断定和平富强的春天已经来了么?1966年,毛泽东很清楚,寒冬(指战乱年代、饥荒年代)虽然已经过去,春天的到来却还尚须时日。也就是说,此时的新中国不过是大病初愈的人,还谈不上健康。

  直觉就足以使毛泽东相信,国家这样下去绝对不行,国家的根基还不稳定,在真正的和平富强时代到来之前,必然还会不止一次地再出现大规模混乱。

  滴水洞里的毛泽东想了很多,共产党大内讧就在眼前,无论愿意不愿意,大乱都会来的,这个没有疑问。那么与其乱起来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制造混乱而把握它,毛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求主动权,从来不愿意被牵着鼻子走,这次当然不会例外。但是怎样乱,规模多大,乱到什么程度,怎样收场,这些还需要细细思量。

  

  《老子》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近代以来,西方的菁英哲学横扫世界,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平民哲学打击巨大。中国传统哲学要求所有的人追求平凡,而西方的菁英哲学则与此相反,鼓吹的是想方设法在人群中出类拔萃。这是一个谁向谁学习、谁向谁看齐的问题。譬如一个普通百姓与一个科学家,应该是普通人努力成为科学家,还是反过来,科学家应该努力成为普通百姓。

  中国传统自始至终地劝说内些身怀绝技的能人们应该做到“和光同尘”,这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学问。不要表现的与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第一这是个人修为的问题,你即便有才能,却不用它,藏于拙,归隐于市,这样就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可以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所谓天妒英才,人满天盖之,你太出类拔萃,或者是生活太美满,天道就会打击摧残你。第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和平与幸福。这怎么理解呢?

  同性恋作为异性恋的悖论虽然也是这个世界必然的客观存在,但这种现象是极少数。如果鼓吹所有异性恋都学习同性恋,都变成同性恋,谁都知道这很荒唐。同样,有才能的人与平凡的人也是一个极少数与大多数的问题。而譬如世界现在流行的教育体系——这是以西方菁英哲学为基础建立的,却在逼迫大多数天赋就注定平凡的孩子们去出类拔萃,去出人头地,去不平凡。社会也一样逼迫着大多数的普通人去追求获得概率极小的富有、社会地位和荣耀。这是对孩子们的摧残,是对整个人类的摧残。如此逆天而行的社会却并没有几个人觉得荒唐。

  近现代西方社会就是这么一个极少数人操纵控制大多数人的畸形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被菁英哲学摧残折磨着,无可奈何。中国古代社会与当代社会虽然也存在上流社会,也存在菁英治国的现象,但与西方社会本质上不同。中国历代的大朝代,其上流社会上面还存在一个顶级统治阶级,这个阶级西方是没有的,而这个阶级却往往是平民哲学的代言人。譬如现在的胡温政权,胡温二人则属于平民阶级,他们并不是仅仅以才能获得了最高权力,而是以德行为根本。这个德行就是平民哲学的核心,是获得民心的基础。菁英哲学以才干为核心,平民哲学以道德为核心。才干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或者是有可能具备的,而道德却源自人类天性,人人都可以追求。中国民国以前的帝制统治似乎不是平民政治,其实从唐代门阀现象逐渐消退之后,很多平民通过科举进入了最高统治机构和中央中枢,许多伟大的政治家都是平民甚至是贫民出身。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还牵涉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体系的问题,有空在《汉文化扫盲》系列里开新贴再说,这里就不跑题了。至于今天的胡温政府依然是平民本色,并不是一两个什么高干子弟,太子什么的,或者是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金化学奖金的什么鸟人,“菁英”,做了中国的元首。这就是以后节段要谈的问题,文革的遗产问题,平民政权只是其中之一。也到此为止。

  毛泽东要通过文革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根本性的革命,在他的理想社会里,工农兵普通人才是上流人群,而有才能的人,不老实的人,富有的人则被整个社会轻视,迫使他们变得普通。

  子曰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贫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有富裕才有了贫穷。反过来说,消灭了富裕,贫穷也就不存在了。譬如我们看到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很贫苦的人民,他们未必会觉得贫穷,因为他们没有用来比较的参照。所以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东西少一点,清贫一点没有什么,只要所有人都一样,老百姓心里就很太平。良田千倾,日食三餐;广厦万间,夜眠八尺。那么辛苦干什么,有什么必要?知识才能也是一个道理,把这一段中的“富裕”换成“知识才能”也一样讲得通。所以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精神是超越时间的,时间不过是精神的内容之一。如果从无到有积蓄兵力、物资等去攻克一个国家,这样利用物质手段去攻城掠镇,也许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而利用精神手段去攻克一个国家,也许只需要几年。当全世界大部分的下层底层社会都明了了以上这些道理——并不难理解,并且组织了起来,那么世界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是大乱,而后大治,天下大同。

  毛泽东在滴水洞策划文革的时候,是不是想到把文革搞成世界级革命,这只能是猜测,没办法搞清楚。不过我是这么认为的,毛计划了利用文革在几年时间内推翻全球的资产阶级政权,包括苏联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彻底摧毁西方菁英哲学。所以叫做“文化”“大”革命。而且我认为毛有七成以上的把握。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在理论上并没有问题。从西安事变开始,共产党只用了13年就把国民党搞翻了,要知道1936年共产党只有不到4万军队,同时的国民党却拥有整个中国。即便推翻全球资产阶级政权这个目标不是那么现实,最起码,搅和得世界大乱是很有可能的。世界大乱,中国就有机会充分发挥她的人口优势,把源源不断的军队派赴世界各地。要知道毛泽东很喜欢打仗,他的内些无所事事的将军们也正闲得不耐烦。

  所以毛泽东策划文革有多种目的,其中有政变动机,有哲学考虑,有对政权平民性质的捍卫,有对国民意志的磨练,有对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有引发世界革命的企图,等等,等等,所有的思考都决定了必须发动文革。而且毛并不想杀人,他不过让菁英们承认错误,使菁英们意识到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把菁英们赶到农村去养猪,向工农兵学习,用毛自己的话说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单纯从党的角度来看文革,这次运动就是第二次“延安整风”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扩大。文革的精神意义的核心,在“延安整风”中就有明确清晰的表述。

  任何现象都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文革虽然最终失败了,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文革给我们这个国家也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他的都先不说,只说一点,也许没有文革,中国的下场就和苏联一样,在89年前后就玩完了,与苏联不同的是,现在可能我们还身处分裂和全面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文革成功地阻止了诸如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一类的庸才与其集团拿到中国政权。这可能是文革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累了,先这么写吧,待续。

家园 【参考】【原创】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这个贴的内容在强坛已经谈烂了,没什么意思,我这也是在说车轱辘话。希望诸位不要再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事情都过去几十年了,让那些先我们一辈而老去死去的人们也安静安静。我以后也会尽量不写类似的贴。这个贴只是想与CHENJING兄探讨探讨。CHENJING兄上个谈毛时代经济的贴我读了,又去华岳找到兄台以前的文章来看, CHENJING对主席挺有意见的,尤其对于大跃进的冒进及文革不满。我理解。

  不但CHENJING,当时陈云对毛泽东的一些作为也有意见。如果我看的一些资料准确的话,在毛泽东时代,在经济问题上,陈云有些时候相对低调,沉默或者不合作。 但是抛开经济问题,陈云对主席是有感情的,他一向把毛泽东当作老师和兄长。

  从经济学家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说话,经济学家是来追求经济发展的,谁延误或者阻挡经济发展,经济学家就会反对。而毛泽东在中国的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可能他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怎么关心了。相比经济发展来说,毛泽东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战略。这个战略后面会谈。当时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可能已经足够支持毛来实施这个战略。原子弹爆炸就是这样的一个标志。这样,1964年以后,毛泽东开始计划并实施他的战略,而这个战略与经济发展却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实施这个战略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所以后来毛泽东的确有一些有损于经济发展的举措,是经济学家就不能容忍。再加上大跃进等事情,于是毛泽东与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文革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客观事实。如果没有文革,1978年中国的经济科技力量会强大得多。所以我说我理解CHENJING。这有什么不理解的呢?CHENJING站在捍卫经济发展的立场上不满毛泽东并没有错误。至于愚蠢小猪幻想出来的所谓文革期间科技大发展之类的神话,无非是自欺欺人,经不起推敲的。

  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想与CHENJING谈谈。并不是一定要CHENJING接受我的观点。先谈谈大跃进时期毛泽东的“冒进”。

  诸位都晓得红军飞夺卢定桥的掌故,那是毛泽东用兵最狠的一次,下了死命令。后来老帅们讲,没想到毛主席用兵会这么狠。240华里山路,红军是跑完的。跑完240华里山路又立刻投入战斗。这样才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这个任务拿常理来看,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不可能完成,无法想象。当时毛泽东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冒进”。不过这次冒进成功了,没人说什么。红军士兵发挥出了人的最大潜能,这是被毛泽东逼出来的。

  综观中共历史,这样“冒进”的次数很多,比如朝鲜战争。中共多少次千钧一发九死一生,都是靠这样的“冒进”过的关。我认为大跃进无非就是很多次冒进中的一次而已,性质上差不多。中共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次冒进虽然失败了,影响很大,很不好。但是也有成功的地方。

  《他改变了中国》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由于苏联的问题,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动力厂要进行煤换油的改造,上面给的时间是3个月,由江泽民负责。接到命令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没有人认为这个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需要花掉数倍的时间才可以。但是江泽民居然如期完成了任务,他瘦了很多,累出了胃病,却从此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毛泽东说过,人无压力轻飘飘。很多奇迹都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毛泽东定出1070的指标,还有另经济学家们反感的其他一些经济指标,普遍的看法是自上而下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毛泽东。但是有没有可能毛泽东也受到了压力了呢?在压力之下毛泽东才给了一个不切实际的1070?

  我认为大跃进还有一个成功,这就是原子弹。从一开始这个目标就是“冒进”的。以中国当时的科技和经济的实力,想造原子弹是天方夜谈。从理论上来说,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中国没有可能在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弹。特别是1959年跟苏联翻脸以后。原子弹无疑是大跃进思想的成功,在中国尖端军事工业及其他的一些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可能一直到1964年及以后,大跃进都在继续。

  当然,大跃进对国民经济的严重摧残是不能否认的,后果很严重,经济学家们反对得也对。我只是想提醒CHENJIN兄及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要认为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今年收入5万,在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会突发奇想地给明年定个收入20万的必须完成的指标。我认为毛泽东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可能犯这种头脑简单的错误。出现这种事情,原因一定很复杂,不会那么简单。

  这是大跃进,下面再谈谈文革。

  文革有其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内涵,这个这里不讨论。同时文革还有它的政治目的。上面说的毛泽东的大胆战略,就是以文革这种手段来引发世界革命,推翻全球的资本主义制度。形象地说,比如一盆水,你总在一个地方不停地搅,早晚这盆水会整个翻腾起来。在中国不停地搅,早晚整个世界也会翻腾起来。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青年运动,日本的游击队等等,就是文革的影响。毛泽东要的就是天下大乱。这样怎么还谈得上经济发展不发展的呢?没有稳定,经济还如何发展?杜鲁门曾经对丘吉尔说,毛泽东这个人只要活着,我们谁也别想睡好觉。毛泽东逝世的时候,全球范围的悼念活动空前绝后,无论哪个阵营的领导人都极尽溢美之辞来称赞毛泽东,其中有些是发自肺腑,又有多少是劫后余生大难不死之后的狂喜呢?比如美国长时间感觉到毛泽东的巨大压力,毛泽东突然不在了,这个压力一下子没了,一个不容易理解但是很正常的反映就是,美国会立刻对毛泽东充满感激。会情不自禁地去赞美他。

  中国革命史也许过去宣传得有些过了,这么一过,本来是奇迹的也就淡漠了,似乎很平常,不是什么奇迹。伴随着毛泽东一生的中国革命充满了奇迹,毛泽东几乎就是奇迹堆出来的人物。奇迹如此之多以至于奇迹变得很平常,罗卜白菜似的,已经引不起人们内心的震动。反而一些不够奇迹的事情就会引起广泛地挑剔。

  李先念曾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觉得跟做梦一样,不敢相信。30年代的时候,这些革命者很普遍地想法就是自己是给后辈铺路当砖的,革命成功,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不知道是需要几辈子才能实现的事情。而这件事的实现从1936年到1949年只用了不可思议的13年。1936年国民党有100,共产党可能只有不到1。1964年的时候是美国有100,中国可能有1多一点。那么再花一个13年来打倒美国,可不可以呢?

  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毛泽东就象西安事变发生时那样,开始打全国的主意,不过这次全国变成了全世界。毛泽东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奇迹。

  至于应不应该打倒美国,打倒世界资本主义,毛泽东到底做得对不对,这不讨论,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哲学问题。讨论哲学问题容易扯皮。

  我认为需要明白的是,毛泽东比经济学家站得高,要比经济学家胸怀广大。他是哲学家,经济问题在他思考的所有问题当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不象经济问题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可以这么说,毛泽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三心二意的。即便在大跃进那样急切的时刻也是这样。毛泽东的目的并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别的,当毛泽东发现有别的办法可以跳过经济发展而达到目的,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经济发展,这就是后来的文革。

  CHENJING兄谈到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虽然很大,但是不如苏联在相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这个我无法与兄台讨论,因为我并不懂经济学,我只是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来看,不能只看到经济问题,还应该看到其他的相关问题,比如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国内矛盾问题。毛泽东曾批评苏联经济的有些现象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二三十年代苏联是否因为过分发展工业而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单单看经济发展,成绩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政治的全部内容吧。

  结语:

  大智慧存在于平常与反常的两种现象当中。当智者作出一些反常的,一般人都能看出其错误的举动,切末急着对此表达不屑和反感,也许其背后另有玄机呢?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去评判一个哲学家我以为不是很合适。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毛泽东有错误。对于人民幸福来说,毛泽东做得也许就是对的的。矛盾就在于看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说得不客气一点,CHENJING别生气,兄台这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毛泽东是“半知识分子”,他具有知识分子所缺乏的广博而没有知识分子所固有的狭隘。他会明智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不会象知识分子那样眼界狭窄,一条道走到黑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也不关心。

  毛泽东的理想和事业只有毛泽东本人才能够来实践和实现,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物。如果不是毛泽东却想实践毛泽东的事业,结果只能是惨败。我认为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十分清醒,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高于那些所谓的毛泽东的追随者。

家园 谢谢好文!
家园 在强坛已经看过,还是给你送花!
家园 一个幽灵,封建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

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好勇斗狠,是以懒散怠惰作为它的相应的补充的。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移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

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共产主义...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

...

德国的特别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君主专制的斗争,一句话,自由主义运动,愈来愈严重了。

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德国的社会主义恰好忘记了,法国的批判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地主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

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

...

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蜜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间增加销路罢了。

--------------------

毛泽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Tags): #共产党宣言
家园 .
家园 花一把
家园 可以说贫穷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要看在多大的系统里进行比较

闭关锁国,自我欺骗,固然可以营造出均富安康的假象, 但若是和别的国家比呢?

这时,"贫穷"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主观的观念了. 譬如,敌人有财力、科技及工业能力造出F22,但我们拜文革所赐,科技工业水平比别国的差距拉大了,这样下去我们的武器相比敌人的武器将有代差,长此以往,我们将落得和满清一样的下场。

事实上,搞文字狱、禁锢人民的思想、迫害知识分子,而能称之为一场革命、一种进步,未之闻也!

跟据马列主义的观点,凡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向前进的人或势力,就是进步的,革命的。凡停滞或破坏生产力发展,把社会拉向后退的人或势力,就是落后的,反革命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毛是理所当然的反动派。文革是封建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疯狂复辟,它残害了无数坚定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员干部,这点连gmd反动派的刽子手都自愧莫如。

家园 gmd的刽子手还得四处去抓人,毛杀起来可没那么费劲
慎重
家园 我的上个回帖语气看着有些生硬,希望兄不会误解。我感觉得到,

兄是很冷静的人。我本不是学文科的,也是工科出身,因此的确不知道社会学是什么。我说的是实话。

家园 【五】开弓没有回头箭

  鼓励孩子扔掉内些枯燥繁琐,看到就想吐的课本,要比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理解什么洛仑兹变换容易得多。孩子们有理由愤怒。毛善于发现力量并驾御它们。在全世界掀起滔天巨浪其实并不那么难,只要你告诉学生们,可以不读书,只要你告诉学生们,他们是被压迫被损害的人,他们应该反抗。

  当中国所有的学生都扔掉了课本,向社会发泄他们的愤怒的时候,日本的,美国的,还有苏联的青年们难道会无动于衷么?榜样的作用是惊人的。世界上所有孩子们的心都很纯洁,没有什么是非和成见。既然中国的毛主席都来鼓励他们扔掉该死的课本,赶走老师,甚至摧毁政府,他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真理离我们很近,但总是被一层薄薄的烟雾掩盖着,我们看不见。一旦有智者驱散了烟雾,揭穿了皇帝们的新衣,使我们觉醒,我们还会甘愿被压迫被摧残么?毛泽东的哲学简单明了,这个世界应该是平凡人做主人的世界,毛要通过他的文革使全世界人民觉醒。

  这个贴写到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了,我写这个贴决不是来鼓吹文革,决不是来鼓吹再搞一次文革。以上写了这么多东西仅仅是哲学及历史方面的研究。我的确拥毛,但这不意味着我反邓反现政府,而且还相反,我同样也拥邓拥江朱,也拥护支持现政府。至于这其中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以前也写过不少,但是比较分散,这个贴的后面部分节段会对此作出集中详细的说明。

  康熙皇帝曾说,领导人上任,他的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就是选好接班人。譬如现在的胡温政府,作为元首,他的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尽快物色人选,确定下一届政府的核心人物,并且在自己的任期内给予这些人选充分的锻炼机会,进一步认识他们,磨练他们,同时,也让全国人民渐渐地熟悉他们。这是元首应该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毛泽东在很早就开始物色接班人。毛并不刚愎自用。他会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而随时修正自己的观点,譬如解放战争时期,毛就多次根据前线指挥官的意见而修正自己的战争方略,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毛润之之谓也。可以说毛在1959年以前对接班人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在意,当时党内一团和睦,在这种气氛中接班人的问题很好解决,以全党的智慧,选出一个党满意、军队满意、人民也满意的领袖是顺理成章的。但是随着形势在1959年8月庐山会议以后急转直下,接班人的问题突然变得严峻起来。

  急风识劲草,党的分裂使毛泽东对高层很多人有了全新的认识。1966年10月,毛泽东说“邓小平从来不找我,从1959年到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找我。...”前面第三节曾谈到,刘(邓)集团对党的分裂无动于衷,任由其发展,他们在无意识地加速扩大这个分裂而看不到必然由此带来的危机。毛泽东在以上讲话中谈到的就是这一点。如此对党的分裂漠不关心,这是政治远见的问题,是严重的水平问题。刘(邓)们在庐山会议以后的表现充分暴露了他们的短见和昏聩。难道这样的一些人能够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么?由他们来领导党和人民?

  当滴水洞中的毛泽东完成文革战略构想的时候,关于如何选择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也基本上有谱了。这是文革整体战略中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文革的成败。毛泽东虽然“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966年,73岁的毛泽东畅游长江1小时零5分钟,游程30华里。毛在示威,向全世界展示他异乎常人的强健体魄。他要让全世界相信,历史会给予毛泽东充分的时间来“搅得周天寒彻”。虽然这样,一向冷静的毛还是没有忽略从常理看问题。无论如何,毛已经73岁了,假如生命已经接近终点,那么文革这样一场旷古未有的奇迹,在成功之前,由谁来继续下去呢?除了林彪,此时的毛还没有发现第二个更理想人选。也许对于林彪,毛泽东同样存在隔膜。毛泽东坚信人可以改造,他已经成功地改造了成千上万的人,他还要再看看,还要继续观察。

  

  于是1966年-1967年,第一批人被打倒了,随着这些人的倒掉而自然地产生了一批新贵。到了1969年,这一批新贵也被打倒了。革命的潮水一浪接一浪,大浪淘沙,毛泽东要在沙砾中找到金子。

  随着1969年文革新贵们的倒台,林彪慌了张了。这是情理中的事。林彪判断毛早晚也会收拾他,这是必然的。至于毛泽东是不是也计划把林彪打倒,毛也想看看林彪在逆境中的表现,也要对林彪搞一次摸底考试,毛泽东是不是这么计划的,这个也是历史上的谜。不过我认为毛就是这么想的。林彪判断得不错。

  历史上林彪杀人太多,而且文革以来,林做的坏事也足够了。既然连邓小平这样的老实人君子,都会在南昌重兵防守的将军楼里遭遇扫射,那么林彪一旦被打倒,他生存的机会有多大?毫无疑问,想杀掉林彪的人远比想杀掉邓小平的人多出不知几倍。林彪不想死,他要反抗。

  9·13前1年多,从林计划夺权开始,毛泽东就意识到,文革完了。他的这个接班人,这个使文革继续下去的希望,根本不合格,还没有进考场就做了逃兵。林彪心里一定有鬼,否则他不会这么害怕。我以前一个贴《文革与改革》中有些话还可以,改了改再抄一下:

  在文革进行到第5年的时候,1971年,毛泽东却意识到大势已去,意识到文革很可能要失败。毛产生这个判断的直接原因,就是林彪的背叛。在9·13事件发生以前的1年多时间里,林彪企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野心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文革在毛泽东死后能继续下去的希望,要背叛毛。

  毛泽东于是当机立断决定与美国接触。文革失败的可能性陡增,引发世界革命来打垮资本主义,这个目标已经几乎不切实际了,在这个时候,毛泽东以其无比的智慧,果断决定与美国接触,来与世界资本主义达成妥协。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1971年4月19日美国乒乓球队收到访华邀请,及以后的中美秘密接触,到1971年7月9日基辛格首次访华成功,使林彪这个与美国不共戴天的红色悍将意识到毛泽东决定要抛弃他了。林彪慌乱之下阴谋谋害毛泽东未果,遂仓皇出逃,于1971年9月13日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汉。随着林彪的覆灭,文革实际上已经宣告完结。

  ......

  林彪死了,文革很可能要失败,那么这时的毛泽东何去何从呢?也许在滴水洞的时候,毛泽东想到的是他不会活那么长。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林彪会死在他的前面。万事开头难,只要他迈出了开天辟地的一步,继承者的工作就简单的多,照着做下去就行了。文革在一代人手中成功的可能性也许只有50%,而在两代人的时间内成功的可能性就可以达到90%以上。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一夜之间变得苍老了。林彪死了,毛的生命没有了希望。那么毛会向这个逆天而行的肮脏社会投降么?毛会在林彪死后就结束文革么?这是不可能的。

  毛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的惊人的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毛的不屈不挠。毛泽东是战神,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这两个字。如果毛的内心深处哪怕存在一丝一毫的投降心理,那么在20年代白色恐怖的时候,在28B几乎毁掉红军的时候,在1936年底毛以不足4万军队独挡国民党50万雄兵的时候,在1950年的鸭绿江畔以共和国的病弱之躯直面美国人直面原子弹的时候,毛早就投降了。

  待续。

家园 幸好,胡温是在文革前读的大学

就是在你所说的“以西方菁英哲学为基础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

家园 迟兄过虑,不妨事

迟兄过虑了,没有关系的。

兄所言之事,与某心颇有共鸣之处。随想杂念也略有时了。所未敢与人轻言者,盖念‘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断章截句,徒增害尔。

个人以为,文革是非,直至今日,依然是非。举个不远的例子,“如烟往事‘的争论,几无异于文革,甚至反右前的社会心态。继续下去,难道要再来一遍吗?虽然有人会说程度不同,性质不同什么的;但是非依然,宜放开不宜再纠缠。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民族更应该学习前者。

我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总结这段历史的地步。现在要紧的是收集,记录,存留历史,而不是急着整理,定论。这样我们可能50年后可以开始总结了;否则100年我们也还是在纠缠。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所有的讨论也只是材料而已,就算认定有人急着在自己的历史结束以前JUSTIFY自己的历史,那也应该把它们当作历史材料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既是对历史其人最大的宽宏,也是对历史其事最大的负责,更是对现实对未来最好的保障。

唯如此,才有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和现实的任务远没有结束。这才是国家和民族之最幸。

而今,紧迫的收集整理却乏人注意,人人都想做开普勒,没有人愿意做第谷。却不知历史的今天有作为的不是前者。当然,更不用说那些一心GATES/李嘉诚,摩根/安达信的了--他们生活在下一个‘文革’前,是属于那一个的基本群众。

家园 OMG

"1966年,73岁的毛泽东畅游长江1小时零5分钟,游程30华里。"

65分钟--〉15,000米

那么每100米不到半分钟。前年雅典那次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来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