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一) -- 履虎尾

共:💬279 🌺4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关东那疙瘩,过年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儿,特别是在孩子们的眼中,整整三百六十五天才过一次年,这可是苦等苦熬了一年才来一次的大事。所以,一进入腊月,童年时代的履虎尾们就开始扳着手指头盼年了。也不知道经过多少代孩子们的苦熬苦盼,于是,在辽河流域,便有了关于过年的这样一首民谣: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宰年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红封斗;

三十儿,走油;

初一,磕头。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这一天啊,又被称为“过小年”。

什么是“过小年”呢?有人说,就是“小孩子过年”的意思。这话说得也不错,不过呢,意思不够完整。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小打小闹地预演过年”的意思。在汉语中,有一些字是无法说得一清二楚的,这个过小年的“小”字,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过小年”里的“小”字用法差不多的,还有“小吃”,“小憩”,“小打小闹”等等。与此相适应的,就是旧时舞台上的一些戏剧,如“小拜年”,“小上坟”等等的。

辞灶日的主角是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关于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故事,以及印刷、贩卖、购买、焚烧、张贴灶王爷的讲究,这些,俺们都不关心。自己家灶王爷怎么烧掉的,又怎么买回来(要说“请”)的,俺们也不关心。俺们小孩子关心的是啥呢?这第一关心的是灶王爷两口子是怎么上天去的。套一句当代语言,是用什么交通工具送灶王爷老两口子上天的。

俺家对门邻居三肥子的奶奶说呀,灶王爷老两口子是骑着一只大公鸡上天的。对此说法,俺是很怀疑的,灶王爷上天不单单是自己去的,还要带上灶王奶奶,一只大公鸡两个人可怎么骑呀?三肥奶奶曰:

“好骑呀!就像咱们骑自行车一样,老爷们儿在前边使劲儿蹬,后座上呢带着老娘们儿,老两口子就一块儿去了呗!”

三肥子家的灶王爷究竟怎么上天的不打紧,不过呢,当天晚上三肥子有一条鸡腿啃却是千真万确的。

俺们家的灶王爷上天则没有大公鸡骑喽,俺外婆则曰:“沟巴胡咧,灶王爷上天怎么会是骑大公鸡?那‘灶王爷马子’是管干哈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不骑马行吗?”

阿青、小非、雪个会问了:“灶王爷马子?啥是灶王爷马子呀?”呵呵——灶王爷马子可不是灶王爷的“马子”,而是灶王爷的座骑。在俺们关东啊,各种各样的蟋蟀非常非常之多。蟋蟀里边有一种个头非常大,像个蚂蚱似的,叫起来“咕噜,咕噜”的,这种呢叫“油葫芦子”。个头比较小,生在墙缝里,夏天孩子们捉来咬架争胜负的那种呢,叫“蛐蛐儿”。还有一种,个头跟“蛐蛐儿”差不多,生在老百姓家灶台上,这种蟋蟀就叫做“灶王爷马子”。你可别小瞧了灶王爷马子,就连《诗经》里边,还提到了它们呢。

俺们关东人说话不会翘舌音,“赵钱孙李”的“赵”,俺们一读就成了“灶”。所以呢,就像姓曹的小孩外号一定是“槽子糕”一样,姓赵的男孩子呢,外号便无一例外的是“灶王爷马子”。

二十三这天,俺更关心的另一件事儿呢,就是借灶王爷的光,能有一根又甜又脆,咬起来直粘牙的灶糖吃。

灶糖同今天孩子们所吃的糖可就不同喽。今天我们常见常吃的糖有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甘蔗糖,这种糖谁都知道,还有一种是用甜萝卜做的萝卜糖,南方人大概就不清楚喽。俺们北方人都知道,有一种叫做糖萝卜的植物,样子跟萝卜差不多,面面的很甜,富含糖份。俺在关东时,就种过一些。把糖萝卜切碎了,和到玉米面了,贴出来的大饼子又甜又香,好吃极了。当然,用糖萝卜制造的糖也不是灶糖。

灶糖同现代意义的糖是两回事,灶糖是饴糖,又叫麦芽糖,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葡萄糖。这灶糖一说起来话就长了,早头啊,咱们中国没有糖,直到唐朝,才从印度传进制作甘蔗糖的方法(也有人说是东汉时传入的)。老祖宗馋了,想吃甜食,除了蜂蜜之外,就是饴糖了。《诗经·大雅·绵》云:“周原瞴瞴,堇荼如饴。”可见在先周太王时期,饴糖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灶糖是怎么做的呢?灶糖的制作方法,老一辈人偷着摸着的,不让外人看,把它搞得神神秘秘的,这是怕别人把手艺给学去了。其实,灶糖的生产原理很简单,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不过就是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罢了。

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还有一种做法,把熬好的糖糊摊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儿,像擀面条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

灶王爷上天是定期准时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去了,所以,要用灶糖先封上他老人家的嘴巴,让他汇报的时候悠着点儿,话说得“甜蜜”一点儿。说起来这灶王爷老两口子也怪可怜的,一年到头烟熏火燎的,到了年底,也就落这么一小块灶糖吃。俺们孩子们呢,借着灶王爷的光,也能分到一块又香又甜又脆的灶糖。

关键词(Tags): #灶王爷上天#过小年#辞灶#灶王爷马子#灶糖元宝推荐:铁手,雪个, 通宝推:铁手,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哈哈,坐虎老师的沙发。

虎老师过年好!

家园 咦,这糖应该不少了吧

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二十几斤小黄米啊,够小孩子吃很久了吧?

家园 【建议】灶王爷,一路顺风

虎老师出手果然不凡,立解愚蒙多年之惑。

小时候在湖北,那时的条件,可没有现在的消毒柜,冰箱啥的更是没听过说。煤气灶也是到了80年代中期才开始稀罕的。家家户户都是煤炉,烧煤球。条件更好的,比如政府大院里的,能用上蜂窝煤。城里人烧炉子,农村的呢,自然还是灶台居多了。

在这些灶台、炉子旁边,每家一般都有个小橱柜、小碗柜,钉在墙上,或者站在角落里。在岁月的熏陶中,褪去了残红,满脸烟火色,倒也是黑里透红。在少时的经历中,当我打开小橱柜取碗筷时,时不时会有些或棕或黑的昆虫类从黑暗中窜出,消失在视线不及的角落里。

女孩子们可能会害怕,嘴里会嚷起来,“妈,有灶麻子!”我不是小女生,自然不会怕这些东西,向来是追起来打呀踩的。不过从来没弄明白,这发音“灶麻子”的词,到底是几个什么字,故一直以为是灶麻子这三个字。今日得见虎老师妙文,顿觉恍然,原来就是就是灶王爷的马子啊。

只是,又有新的疑问了。长大了,固然知道了少时的“灶麻子”,就是今天的蟑螂,虽然没发现蟑螂身上有麻子,可也不是蟋蟀呀。不过也没关系了,地域差异导致文化差异嘛,也不必深究了。

回过头来,蟑螂者,cockroach也,据说在英语里,也是个西班牙的外来词cucaracha的演化。尊贵的英国人民,不屑于轻易地借用西班牙词,他们为了使它与其他英语单词的外形一致,以不列颠式的大智慧选择了cock(公鸡)以及roach(鱼的一种)组合在一起来取代。我们完全不知道英国人民的大智大慧是如何产生的,还是虎老师居功至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虎老师告诉我们,三肥子的奶奶说灶王爷老两口子是骑着一只大公鸡上天过年的,这不就是cock吗?还有中国人的年夜饭,不管东南西北,总会有一条鱼,年年有余才富贵有余嘛。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三肥子的奶奶和虎老师的外婆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儿,灶王爷夫妇俩是骑着cock,带着roach上天孝敬玉皇大帝去了。要是没有虎老师这一段,咱们老百姓就得一直琢磨着到底灶王爷的坐骑是什么呢,是公鸡?蟋蟀还是蟑螂啊?还有这英国人也怪,这cock加roach咋想出来的呀。虎老师一唱辽河民谣,天下皆白呀。

最后,我忽然想到了灶王爷,他老人家夫妇在我们百姓眼里虽然是个神仙,但在神仙的阶级里,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加社会底层呀。数量庞大,每家每户都有,住的是暗无天日的灶洞,没日没夜地背着黑锅,天天承受着柴火加煤球的煎熬,临了,还要搜罗些鸡鸭鱼肉上天孝敬领导,太不容易了。因此,我深情地祝愿灶王爷们上天述职一路顺风,在天上过个好年!

家园 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

在我们老家那里,这小年过得有些不同,从腊月23开始,连着4、5天都有过小年的人家,这是按照旧时不同职业所划分的。好象23是官家过,24是商家过,后面几天是不同职业的人家过小年。

很遗憾,具体的分化我现在记不住了,将来回国的时候得找个老人问问。

虎兄新年快乐。

家园 这篇可真是精彩

由东到西,由地下到天上,兜了老大圈子,厉害!!

家园 好文。还想还想知道初一到十五的掌故。

偶还一直弄不清我们那里该是什么时候送灶神的。

家园 参兄过年好!
家园 懒兄过年好——

并不是家家会做的,人家是卖灶糖的啊。

家园 草兄春节好——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一般是这天的晚上。

家园 李兄新年快乐!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啊。

家园 树兄春节快乐!

解得好!

家园 花一下,对民俗也算有点兴趣

所以喜欢看虎兄的文字

家园 多谢惜兄!

新年快乐——花一朵

家园 灶糖是粘的,好象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就是把灶王爷的嘴给粘住,让他告不了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