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抗战时期的鸦片问题 我的见闻和思考 -- 马前卒

共:💬133 🌺24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问题无风不起浪

延安特产史这个问题可以谈,但应当依照史料来谈。这个问题现在也算不上绝密史料,有心研究的人可以搜集到很多资料的。可惜的是不论正反,双方都没人耐心研究这段历史,而是想当然,我以为云云。比如说张思德因此而死就是脱离证据的臆断,殊不足信。

网上还是耍嘴炮的人多,塌心思研究问题的人少。

家园 土特产的收入要占到边区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个别时候要占到

其实么,这个是个无奈的措施。革命很现实,需要钱。陕北很穷,税收的不来啥。而烟土这东西,来钱快。

再崇高的理想,都是立足于艰难肮脏的现实的。活下去是第一位的。靠饿死不卖烟土。革命也胜利不了么。再说,民国年间,大烟土是一种硬通货。张学良的部队便是带着烟土打仗,发放烟土给士兵当作军饷。四川军阀更多这样做的吧。

家园 两条线结合起来才能支持边区财政

所谓的边区财政是不是还包括军事开支?武器的购买和弹药的消耗?士兵军饷阵亡抚恤安葬等等,非日常生活性消费?

家园 财政支出有军费一项,抚恤可能走的是民政吧

43年

行政费1.35%

军务费25.44%

民政费1.1%

财务费2%

教育费1.7%

建设费1.35%

保安费1.33%

补助费11.65%

被服费38.41%

其他费15.12%

44年军务费45.8%

行政费16.27%

民政费3.98%

经建费9.49%

教育费10.48%

党及群众团体补助13.98%

45年被服费 34%

军费14%

经建费10%

文教费7%

出发费6%

分区补助6%

其他不详列

家园 把军务和被服加起来

一半以上是用于军队的开支。有意思的是44年的打仗好像多起来了。四五年的打仗倒是少起来了。服装费占了第一。是不是四五年部队的扩充更厉害了?

家园 赚钱的要求是一方面

进出口平衡问题也很重要。没有特产边区每年的入超会极其严重,边币对法币比值会呈自由落体状态,以边币为代表的边区金融也会垮台,这个风险是很大的。

其实不仅陕甘宁边区,整个陕西历年贸易都呈严重入超状态,需要以特产出口补足(铁路开通前一度用棉花替代种植,有一些效果,但开通后外货流入,陕西又呈入超)

特产问题在民国很常见,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各地扩军杀伐往往仰赖于此。在国民政府“六年禁烟计划”之前特产更是泛滥的无以复加,中国特产产量甚至达到世界的7倍(别扭的说法)。各个知名军阀都有涉及,如唐继尧的滇军(一条龙服务)、川军自不必提,李宗仁的新桂系(广西不产特产,他们主要是销售抽税)、西北三马(回民不许吸食,但销售抽税)、冯玉祥督甘,甘肃特产产量达到历史顶点。杨虎城特产的销售连斯诺都要记上一笔,张学良有热河,阎锡山一开始禁烟颇严后来也开卖“戒烟药饼”,广州国民革命政府草创征收特产税(据估计约占收入6%),蒋介石在汉口亦大卖了一阵。连日军也强力插入中国的特产贸易呢,有一个NHK的纪录片讲的就是日军在中国如何搜刮特产充作军饷和强迫民众种植特产以及加工制造成品的故事。

蔡锷有烟土协议,贺龙少年赶马贩烟,百色乃广西烟土要冲黄、白早年颇有涉及,王外马甲作品中的赖永初兄弟当年也下河玩耍了。

民国特产故事其实很多的。

虽然特产2、30年代流传甚广,40年代也是大有销量,但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糟糕透顶的东西,所以贸易开始的时候才会引发巨大争议,边区要坚决否认自己弄过这东西。

家园 45年待在延安学习的军政人员就该各送各家了

单以边区来看倒没怎么扩军。

44年军费开支增多估计是因为调集外面的部队回来保卫边区(防止胡宗南闪击),新来的部队没什么家务,应当要边区置办不少。

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要摘桃子,八路军要保卫胜利果实,嗯……大家都派人出去吧。

日本投降了,大批干部、部队开拔前方,天天出发。——《关于财政上的几个问题》高干会上发言提纲,1946年5月8日

家园 大烟泡也可以治病

啥个头疼胃痛的,过去木啥医生的时代也就靠个大烟泡了。红军进入川贵,打土豪,也抄收大烟土,跟收洋钱是一回事请。

家园 有这么个说法吧,胡宗南在抗日的扫尾阶段有个计划

闪击延安,结果被揭露,所以就不了了之了吧。好像《人间世道有沧桑》那个片子里提起过,这不是虚构的吧。

家园 烟膏和烟土有区分的

烟膏和烟土有区分的,

烟土,指未经熬制的鸦片。
 四、贮存。纯净烟膏炼成后,视烟膏数量多寡,分别采用瓷器、银器、角合等器贮存之,使其凝结如粥备用。

“凝结如粥”后包装运输的问题泥?

家园 是能顶一下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东西是害人的,所以边区在法律上比较严格的禁止在边区内部贩卖这种东西(特产内销),不过这么多人公家人搞,你单抓老百姓老百姓会有意见。

41年前边区的禁毒工作还是挺不错的,要不然37年斯诺也不会选择给边区背书。后来边区政府这么搞都是没钱、停饷和封锁闹的。

家园 当然不是虚构

史料是有的,这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边区调兵也不能直接说是抵御中央军,而是说加强河防(防备日军)这样的説法。

家园 这个就不知道了,反正是有包装方法的(纸加盒?)

很多烟馆买来生土,然后熬制好给客人备上。熬制烟土也是烟馆常备的一种服务呢。

家园 看来你研究这个比较多

那么,请教一下,当时边区的粮食产量足够供应军政需要么?

特产是要和粮食争夺土地的,特产的产量更低,那么,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家园 经过生产运动的努力正常年景边区自产的粮食

已购吃用,并有剩余。

郑重声明:42年后边区界内并没有成规模、上水平的特产种植行为(因为42年边区种植特产的情形曾被西安报纸报道引出了偌大风波),而统一改为运销(42年359旅及炮兵团在南泥湾有一定的种植,但因为部队缺乏经验收成很少,当年老百姓也被允许种植特产)。42年后边区政府的特产来源为晋西北根据地,后来可能也包括了日伪控制地区。

这样至少在边区范围内也就不存在与粮食生产争地的情况了。

特产产量低但是售价相当高,利润亦颇可观。我有专文叙述(不过当时因为掌握的资料有限所以数据是有问题的,但售价高利润厚的论述是没有错误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