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 序章 -- 夏翁

共:💬54 🌺1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恶补

最近有事不常来,来也多是匆匆一过,今天专门登录献花,老夏加油。

家园 哪第二个是什么??

谢谢我很想知道。这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阎锡山就成立过这么一个哪。

家园 应该是第一个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会(简称动委会)

家园 老兄写写这一段

很好的补充啊

家园 很早以前,在西西河我写过一个,我找了一下,找不到了

有时间,我再写一个!

恶补
家园 同补同补

挨个儿献花中

家园 只谈牺盟会,误导视听得厉害。
家园 哦是这样

没听说过呀。

家园 【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三) 决死第三纵队

山西新军决死第三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三总队上面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纵队开篇部分。

决死第三纵队的纵队部是37年12月下旬组成的,下辖决死第七总队(原老底子第三总队) 、决死第八总队、决死第九总队。后又组建了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和第三十二团,以及属于决死第三纵队统一指挥的山西省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九团和第十团。截至1939年,决死三纵队发展到8个建制团,共8000余人,成为一支有相当军事装备和初经战斗锻炼的抗日武装。

决死第三纵队各总队、团来源如下:

第七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是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十团改编的;

第八总队:与第七总队一样源出原第三总队,是用扩充的新兵组成的,干部是从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抽出的;

第九总队: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六团的2个营和第七团的1个营组建而成;

游击第十团:此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 是38年3月成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民大四分校)游击第一支队和38年初组成的同蒲铁路工人武装自卫队;2) 是38年6月成立的民大四分校游击第四支队;3)是38年7月由夏县游击支队第二区队改编成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一支队;

游击第十一团:它的前身也有3个部分:1)是由临汾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二支队;2)是由安邑牺盟会组织的运城盐池工人和农民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五支队;3)是冀城游击队和梁友游击支队。1939年夏,临汾皇协军约1个营反正后也编入该团;

第三十二团:它的前身有两个部分:1)是1939年2月组建的政卫四支队(由翼城、浮山、阳城和沁水县的自卫大队合编而成);2)是纵队军政干校一部和第五行政区民族革命中学部分参军学生;

保安第九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支队和政治保卫营合编而成;

保安第十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第二支队合编而成;

另外,在上篇决死第二纵队篇里提过,决三纵于38年3月组建了游击第十支队,39年2月,这个支队与汾西支队合编为游击十二团,归决死二纵队建制;

决死第三纵队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已经被阎锡山分成了两个旅:独立第三旅下辖第七总队、第八总队、第三十二团;第一九七旅下辖第九总队、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各团均有新番号,但未能启用,故在此沿用原番号。

决死第三纵队与决死队其他的部队比较的特点就是共产党的基础比较薄弱,百分比要小三四倍,而且党员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第七、第八、第九总队。因此在“十二月事变” 中,决三纵的损失是比较惨重的。

“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三纵队剩余的部队经整编后列入八路军第二纵队序列,不久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决三纵改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所属部队组成了第七、第八、第九3个团。第七团是由保安第九团和保安第十团合编的保安团改编而成;第八团由第三十二团改编(注:此处第三十二团已经是整编过的了,原游击十一团余部编为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原第三十二团余部编为第二营,高平独立营编为第三营) ;第九团是由原游击第十团和平顺独立营合编。几个月后,第八团撤销建制,部队编入第七、第九团。

以后的日子里,决七团和决九团脉络清晰,没有大的变动,抗战结束后,决七团和决九团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十三旅的第六十七团和第六十九团,其第六十八团由汾东游击支队改编而来。这个第二十三旅也是晋冀鲁豫组建的第一个八纵之副产品,八纵当年组建是为了顶四纵欲赴东北的空缺,但四纵不走了,八纵只好解散,下属的部队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呢?四纵顺口把第二十二旅给吞了,即后来的第14军41师;第二十三旅作为独立旅先太岳,再太行,最后又回到太岳,就是本篇所叙述决死第三纵队的余脉;第二十四旅一直孤悬陕南,后来名义上划归四纵改为第十二旅,大名鼎鼎“陕南十二旅” 就来源于此,但跟陈赓兵团并没有太多瓜葛,倒是跟解放战争之初起义的西北军第十七师(原属西北军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 一直并肩作战,因此后来跟第十七师一起组建了第19军。

直到解放战争中期,建军二十周年的那一天,晋冀鲁豫才又建新的第八纵队,原第二十二旅被四纵拿走了,只好以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 三个独立团组建新的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三旅就是本篇主角时太岳军区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也是以太岳军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军分区的3个基干团新组建的,这就是后来志愿军里出名的第180师之前身。

晋冀鲁豫的这个第八纵队属于相当两头冒尖的部队,出了个180师,但是也出了第二十三旅这样一支威风凛凛的铁军,日后大名鼎鼎的“临汾旅” !

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原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被编入第18兵团第60军第179师,三个团分别为第535、第536、第537团,直到85年大裁军第60军撤销建制,第179师被编入第12集团军,98年缩编为第179旅,再一次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临汾旅” !

家园 带花沙发!
家园 【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四) 决死第四纵队

决死第四纵队于38年1月组成,下辖决死第十总队、决死第十一总队、决死第十二总队、游击第六团、游击第七团、第十八团。

决死第十总队:前身是37年8月在太原组建的少年先锋训练第一团,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

决死第十一总队:前身是国民兵教导第二团,原先是训练村长的,37年8月村长训练结束后,接收了牺盟会动员来的1000多名少年先锋队入伍;

决死第十二总队:前身是国民兵教导第九团,记得这个教九团已经往决死第一和第二总队输送了不少兵源了,剩下的部分再加上从军士一、二团调来的几百人就组成了决十二总队;

游击第六团:由牺盟会临县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和牺盟会太原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

游击第七团:由牺盟会晋西北中心区兴县游击大队和牺盟会岢岚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

第十八团:两个营原是兴县游击支队,一个营原是牺盟会雁北游击支队;

决死第四纵队的旧军官和共产党八路军干部的比例跟决一纵很相象,几个总队的军事干部都是旧军官,政工干部为共产党员;几个游击团的领导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我党手中。

同前面几个决死纵队一样,在“十二月事变” 前,决死第四纵队已经被阎老西拆成了两个旅,独立第七旅和第二○三旅。独立第七旅下辖第三十三团(原第十总队) 、第三十四团(原第十二总队) 、第三十五团(原游击第六团) ,第二○三旅下辖第十八团(原名) 、第十九团(原游击第七团) 、第二十团(原第十一总队) 。

“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四纵队进行了整编,第三十三团调归决死第二纵队;第三十四团与第三十五团合并成为新的第三十五团;第十八团的二营并入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六支队;第十八团第一、三两个营分别并入第十九团、第二十团;另成立一个纵队教导营。

“百团大战” 后部队大量减员,第二十团撤销,部队编入第十九团和第三十五团,部队也改称第十九支队和第三十五支队。决死第四纵队兼晋绥军区的第六军分区。

抗战结束后,恢复了第十九团和第三十五团的番号,并重新组建了第二十团和忻东支队等游击支队。

决死第四纵队跟决二纵一样都是在西北野战军后来的一野的序列里面,早在五十年代初,一野部队大都裁撤、改编,目前硕果仅存的1野部队只有南京军区的第1集团军,好在决四纵部队多数进了第1军和第3军,其沿革还算清楚。

前面提到,第十八团的二营并入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六支队。要介绍独立第六支队必须先介绍独立第三支队,第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是抗战初期由其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抽出第一、第六、第十一连为骨干组建的,后来发展成为第七、第八团,可以说,这个支队的红军底子还是相当雄厚的。

40年4月,独立第六支队编入第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为其第九团,这样独立第三支队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但不久后第九团撤销,部队分别编入第七团和第八团。40年11月独立第三支队番号撤销,第七、第八团编入第三五八旅。44年7月,第七团编入第八团。46年11月,在山西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47年9月,第八团改称第七一四团(很多军史爱好者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第七一四团是抗战初期由山西忻县和崞县游击队发展起来的忻崞独立团,38年1月编成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但此七一四非彼七一四也)。49年2月,全军重新排序,第七一四团为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第1师第1团!天下第一团!

其后的沿革就世人皆知了,目前为第1集团军第1师(唯一的两栖机械化步兵师) 第1团(两栖机械化步兵团),值得一提的是,该团2营6连就是大名鼎鼎的“硬骨头六连”( 红军连) !

46年1月,第三十五团编入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旅辖第二、第七一四团(此七一四是老七一四) 、第三十五团。独立第一旅后来是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一旅,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2师,如果第三十五团排名老三,则很可能是第6团。

第十九团编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五旅,然后是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后即第3军第9师。第二十团和其他第六军分区的部队组成了第7军第20师。

第1军第2师:52年第1军和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其第2师和第8师合编为新的第2师,其时有的团队合并,有的团队转炮兵,有的团队转坦克兵。原决四纵第三十五团(第1军第2师第6团?)去向从公开资料还没法看清,但师的建制一直存在,直到96年改为武警第2师;

第3军第9师:第1军和第3军的合并倒是把决四纵两个亲兄弟第三十五团和第十九团给合到了一个军来,第3军第7师和第9师合并成为第1军第7师,直到69年才重新排序为第1军第3师,98年缩编为第1集团军第3旅;

这儿插一句,正因为第7师改成第3师,新疆军区69年后成立的几个师便大摇大摆地用上了第7、第8、第9师几个番号。有趣的是,文革中重新建立的几个军也是可以看出,新的军番号总是从原来自己野战军系统空出的番号中取名,例如第11军,第17军,第19军,第29军,都是如此,就从这么一点小事就可以看出,军中山头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

第7军第20师:50年调济南改编为炮兵第7训练基地,目前为炮兵何单位,或已不存在,无详情奉告。

家园 沙发聊
家园 【原创】山西新军今何在 (五) 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

已经有河友提出,牺盟会并不是山西唯一的抗日组织,确实,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战动总会”(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会) ,不过前面提到的决死队并非由战动总会出面组建,因此并未提及。大概来说,由牺盟会组建的新军队伍有决死第一到第四纵队,以及稍后将提及的工卫旅;战动总会组建的有政卫旅和暂一师。另外,为什么没有提及新军各部主官,一是本文着重于追溯新军各部历尽半个多世纪后目前的所在,二是新军组建之初旧军官成份相当大,很多部队的主官在其沿革中极不连贯。

暂编第一师就是由战动总会在晋中、晋西北等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组建起来的二十五支基干游击队的主要部分。

38年初,战动总会和其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已经拥有五个支队,兵力3000人。

第一支队:战动总会游击干部训练班部分学员在汾阳、文水组建的两个大队和交城游击队编成(我们的英明领袖是不是出自这支部队待查,有谁知道不?) ;

第二支队:太原游击队和游击干部训练班部分学员动员群众组成的清太游击队编成;

第三支队:由文水游击队编成;

第四支队: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编成;

第五支队:战动总会政治服务队和汾阳游击队编成;

38年3月,部队改编:原战动总会游击第一路纵队一、二、三支队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一支队,辖3个营,每营4个连;游击第五支队与岚县游击支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二支队,辖2个营;战动总会武装自卫总队改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三支队,辖3个营;游击第四支队(即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四支队,辖4个连。战动总会游击第三支队与宁武县二区自卫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五支队,辖2个营和1个补充大队;战动总会游击第十支队改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六支队,辖3个营;宁武、朔县游击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七支队,辖1个营另2个连;绥蒙游击队与保德、忻县游击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八支队,辖4个连;岢岚游击队改编为保安二区司令部特务队。以上8个游击支队总兵力13000余人。

一路纵队编余的2个营和临县游击支队,文水、交城游击支队以及战动总会1个服务中队,共1800余人,编入八路军一二○师游击四支队。离石游击支队1000余人,划归保安四区编为政卫总队,其后先后改编为保安第七团、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1938年9月,将保安二区游击第三支队(3个营1400余人)调归决死四纵队编为游击第七团。察绥游击军4个支队继续留在雁北地区,归一二○师指挥。

阎锡山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已经调出了几个支队以削弱共产党对战动总会的影响,游击第七、第八支队被编入晋绥军步兵第三团,第十四支队(后来组建的) 拨归保安四区建制。剩下的六个支队也各自改变了番号:保安二区第一支队改为保安二区第三十六团;保安二区第二支队改为第三十七团;第三、第五支队合编改为第四十四团;第六、第七支队合编改为决死第十三团(后来该团也被阎锡山划到了晋军系统去了)。

39年7月,剩下的3个团被改编为陆军暂编第一师,续范亭为师长。提起续范亭那是大大的有名,1893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西社村。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35年因为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亲赴南京呼吁抗日,遭拒后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举国为之震惊。并留下绝命诗:

赤膊条条任去留,

丈夫于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

愿把身躯易自由。

遇救不死的续范亭继续为抗日奔走。他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密谋消灭晋西北抗日武装时,他亲赴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并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40年,任晋西北军政民联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冬,日军对晋西北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大“扫荡”,续范亭率行署机关日夜转战,积劳成疾,终于病倒。1941年5月,续范亭赴延安疗养。

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续范亭随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机关分散撤离,在行军途中病情加剧,于9月12日病逝于山西临县。临终前,续范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遗书,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47年9月13日,续范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回到暂一师的沿革问题上来。暂一师在“十二月事变” 后列入了八路军第一二○师的序列,40年3月,第四十四团改编为第三十七团的第三营,暂一师辖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团,全师共计5000余人。

40年4月,第三十七团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40年10月,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编入第三十六团为其第一营。41年11月,第三十六团、第三十七团都缩编为三四个连队的小连。

42年12月,暂一师师机关撤销(但番号保留) ,第三十六团与第三十七团合并,第三十七团编为其第二营;师直属连队充实其第三营。从此,第三十六团正式编入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的序列里。

45年7月,第三十六团编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为第三十六团,45年11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南纵队(又称许、孙纵队) 仍称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年底南纵队番号撤销。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还为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47年8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军仍为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3军第7师第20团。

52年6月,第3军第7师和第9师合编为第1军的第7师,直到69年全军重排序号,第1军第7师改为第1军第3师,98年第1军第3师改称第1军第3旅。

家园 一事好奇

问一下,续本人有没有行使对该师的指挥?若有,倒何时为止?若无,谁是实际指挥者?

家园 【有待考证】据目前我知道的资料

暂一师的前身,原战动总会游击第一路纵队,谢嵩为纵队司令(原红二十九军军长.后因车祸不幸逝世,由程子华同志兼任),

八路军干部谭公强为纵队代司令兼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干部周平为纵队参谋长,王达(中共党员)为政治部副主任。

39年7月,阎锡山又下令把保安二区三十六团、三十七团和四十四团改编为陆军暂编第一师。续范亭任师长,郝梦九为政治主任,原参谋长朱跃武因阴谋难以施展,早已离去,续任命张希钦(中共党员)为参谋长。

“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加入八路军序列,编入八路军第一二○师的新军部队于1940年2月,又统称晋西北新军,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贵波任政委,张希钦任参谋长。山西新军暂一师进行整编,由续范亭兼任师长,张希钦兼任参谋长,饶益华任政治主任,3个月之后,又加了张文昂为副总指挥,张希钦不再任晋西北新军参谋长,专任暂一师参谋长。40年底,晋西北新军不再统辖部队,仅保留名义,续范亭升任第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暂一师师长仍由续本人兼,张希钦任参谋长。41年的序列里基本还是这样,只是张希钦任副师长兼参谋长了,其实这时续范亭病重已经不管事了。

看到这里可以看出,至少从暂一师编入第一二○师起,真正对暂一师行使指挥权的应该是张希钦。

转开国将帅陈路的系列文章:

开国少将716 张希钦少将(第二稿)

张希钦少将

张希钦是河南省东明县人,1910年出生于农业兼手工业家庭,原名张锡庆。7岁上小学,12岁上高小,一年后辍学,随父亲到洛阳、郑州谋生。1923年到上海,在北洋军阀□沪护军署通信队当勤务兵。1927年到军阀孙传芳的后方留守处当公务员,1928年失业流浪。1930年考入国民党南京军官学校,1933年在军校毕业后,违抗国民党当局命令,私自离开南京,到北平参加抗日活动。先在易县一支从长城撤下来的义勇军中作兵运工作,后将这支队伍带到张家口,加入察绥抗日同盟军,任18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去西安,任杨虎城军事学校炮兵队长。西安事变时,他时杨虎城将军警卫营的连长。

1937年11月,张希钦因暴露中共党员身份,离开西北军。

1937年9月,周恩来提议,经阎锡山同意,在太原成立了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由杨虎城将军的代表、着名爱国将领续范亭为主任。中共派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等参加了战动总会的领导工作,张希钦在战动总会担任主任参谋。太原沦陷前夕,战动总会转移到晋西北,密切配合八路军120师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武装,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续范亭当时担任山西保安2区司令,保安2区司政机关和各支队,进步势力占绝对优势,续范亭不是中共党员,但一直列席中共党团会议,保安2区司令部的日常工作,由张希钦主持。阎锡山视战动总会为眼中钉,多次提出取消战动总会。中共为了争取推迟与阎锡山公开冲突爆发的时间,与1939年结束了战动总会的工作。保安2区的部队缩编为山西陆军暂编第1师,保安2区原有的8个支队(4支队去大青山)编为4个团,续范亭任师长,张希钦任师参谋长。暂编第1师44团团长、旧军官冀聘之逮捕了该团政治部主任严尚林等8名中共党员。续范亭派张希钦去44团规劝冀聘之。冀聘之准备连张希钦一起扣押,后因八路军的威慑,未敢动手。十二月事变后,续范亭出任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张希钦升任暂编第1师副师长,主持暂编第1师的工作。以后这支部队编进了晋绥军区野战军。张希钦后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参谋长。1946年他以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代表的身份赴太原执行小组,与阎锡山谈判。后参与组织指挥在晋西南对敌实施攻势战斗和攻取晋西南战斗。

1947年指挥攻取中阳及珍孝战役。4月任西北野战军2纵参谋长。先后参加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中条山、运城、黄龙山、瓦子街等战役战斗。

1949年任第2军参谋长,参与指挥咸阳、西安战斗。同年任第1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扶□、固关、临洮、青海、张掖等战役战斗,进军新疆。建国后,1950年任新疆军区参谋长,1955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部副部长,1962年任部长。

同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兼参谋长。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希钦离休后,1986年全家到乌鲁木齐定居,受到中央军委领导赞扬。

(第二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