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旁观英国 之 三代帝王 -- 风雨声

共:💬37 🌺7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过,不知真假

雍正的书房里放着十二个屏封,每个屏封上是一个仕女图,画在丝绸上,每幅画184厘米长98厘米宽。成画年代在康熙晚年1709-1723,此时雍正还仅仅是众多的皇子之一。看到这十二个仕女,我脑中闪出一个问题:这和《红楼梦》里“十二钗”有关系吗?《红楼梦》里处处有雍正时代的影子,大观园里多是满人贵族的生活方式。刘心武先生甚至考证秦可卿充满皇家气质的卧室,猜测她可能是康熙大皇子胤衽的女儿。不知道索引派传人们是否看到过雍正书房里的十二美人图。

家园 有一说是康熙只把西学作为帝王术之一

为的是显示帝王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不否认的是康熙本人是非常勤奋好学的),以使御下心悦臣服,但并不想让其臣民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对西学的影响范围加以限制,个人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家园 读风声的文章如饮靓汤,清沁脾胃,怡情养性
家园 郎世宁的画中西合壁,有趣的很

明末清初大批传教士来华,传教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但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如利玛窦等本身既具有较高的西学知识,又有相当的中学造诣,并且走上层路线,受到朝廷的重用和士大夫们的尊敬。清朝象钦天监一职(大约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由西人担任,因为西方的历法更为精准。此外如汤若望、南怀仁等这些天文台的台长不仅精通天文历法,而且还曾负责监制大炮(实际上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购买和仿造洋枪洋炮了)。康熙不仅任用外国人绘制各省地图,下令官修数学、天文和音乐(记载五线谱)的书籍,甚至用西医为御医。

因为朝廷的优待,这些传教士有相当的身份和地位,反过来对他们的传教也很有利。但是当时出了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礼仪之争”。一开始实际上是在华传教士的派别之争。利玛窦等耶稣会的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走的是入乡随俗的路线,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不容易引起一般人士的反感。但是天主教的其他的派别认为这样做,比如容许祭祖敬孔等是异端,于是就到罗马教廷告状,教廷几经反复,最终下禁令禁止中国的教徒祭祖敬孔。开始的时候康熙也试图派人去解释祭祖敬孔只是民俗,没有宗教意义。奈何教廷一意孤行,重申禁令。几经周折,搞得康熙也生气了,规定传教士们要么按照利玛窦的老规矩办,要么就走人。到了雍正的时候,更下诏严禁传教,除了那些在朝廷供职的传教士,其他一律驱逐出境。这样就使得清朝中期通过传教士沟通中西文化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桥梁断掉了。

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罗马教廷做得实在不太明智(直到1939年才解除这条禁令),康熙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客观上来讲,这一事件对于此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影响。

家园 采诗说得很好,我想教廷的失误无疑是一个原因,

但是面对西方在兵器,天文和地理知识等领域当时明显高出一筹而拒绝思考,承认并认真学习,尤其是乾隆皇帝,恐怕应该负更大的责任.

家园 石璧兄一年前的歌声依然在耳,时而绝尘去,时而飘然至,好不潇洒.
家园 看看这几幅雍正和乾隆的字:

雍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乾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给梁兄请安, 俺也喜欢周小白的性格:)
家园 真是不错。

喝一声彩,这才是真正是西西河的文章。说句玩笑话,雍正搁到现在可以划入易装癖一类。

家园 我就是受不了这帮满族皇帝总是玩穿汉服的cosplay

明明不让汉族人穿汉式衣冠,却非要把自己画成拢发包巾的摸样。这帮人好古都好到叶公好龙上去了。

康熙皇帝恐怕是当时对西学涉猎最多的中国人了。不过也是他极力阻碍西学的传播。

另,楼主怎么看出来雍正有点女性化了?总觉得胤禛这人过于刻忍。

家园 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可以参照后来共产国际和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罗马和中国耶稣会的关系大抵如是。罗马教廷如果开了这个修正主义的先例,那其它新开发地区怎么办?特别是在新教席卷西北欧的背景下这个先例开不得。

家园 同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

直到抗美援朝才确立。

家园 央视的那套故宫里有不少楼主提到的作品

那些cosplay的画,西洋仪器什么的。那些匾额对联屏风什么的好像也都是御笔提的,雍正的艺术素养的确挺高的,珐琅彩也是雍正的时候最好。

家园 那穿洋服您就更看不惯了,哈哈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