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青铜系列:春秋鼎器于斯盛,汉祚岂容由我终。 -- 兵部尚书

共:💬55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周青铜器》特种邮票(2003.12月13日发行)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12月13日发行《东周青铜器》特种邮票1套8枚。详情如下: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版式一)

(8-1)T

龟鱼纹方盘

60分

890 万枚

(8-2)T

秦公簋

60分

890 万枚

(8-3)T

中山王cuo铁足鼎

80分

950 万枚

(8-4)T

曾侯乙匜

80分

950 万枚

(8-5)T

神兽尊

80分

950 万枚

(8-6)T

凤纹尊

80分

950 万枚

(8-7)T

莲鹤方壶

1元

890 万枚

(8-8)T

龙兽提梁盉

2元

880 万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志 号:2003-26T

邮票规格:50×30mm(第一、二、三、四图)

 50×30mm(第五、六、七、八图)

齿孔度数:11.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 版式二 8枚(仅一个小版,且都为第三图)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郝旭东

版 别:影雕

设 计 者:王序

邮票雕刻者:第一图、三图为李庆发  第二图、六图为姜伟杰

第五图、八图为阎炳武  第四图、七图为郝欧

供 稿: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北省

文物

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贺州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刘继鸿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售完为止。

(责任编辑:)

家园 【贴图】西周青铜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单枚邮票详细情况

1 何尊 4分 300万枚

2 伯矩鬲 4分 300万枚

3 利簋 8分 600万枚

4 牛首夔龙纹鼎 8分 600万枚

5 折觥 8分 0万枚

6 蟠龙兽面纹飠 10分 300万枚

7 燕侯盂 20分 300万枚

8 日已方彝 70分 200万枚

背景说明:

  西周时代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等是周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西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一期间,青铜冶铸技术已趋成熟,铜器种类和数量大有增长,出现许多铸工精湛的艺术珍品。这时的铜器多有长篇铭文,对于研究西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票面欣赏:

  西周青铜器整体风格简朴凝重,但其中也不乏精致的艺术珍品,本套邮票就选取了其中八件珍品。

  8-1为“何尊”,古代酒器。1963年于陕西宝鸡出土。上部为喇叭形的圆口,下部为方形,周壁有四条扉棱,从口部延伸到底部,通体有以兽面纹为主的花纹,器形极为庄重。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记述周武王、成王治理天下,营建新都的重要史实。

  8-2为“伯矩鬲”,古代饮器。1975年在北京房山出土。双立耳,盖有两个相背的高浮雕式的兽面,中央有一个突起的牛头状的盖钮。造型生动并富于立体感。有铭文十五字,记载燕侯何矩赐贝之事。

  8-3为“利簋”,古代食器。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下有方座,两耳。腹部和方座的四壁都以兽面纹为纹饰。簋底有铭文32字,记述了武王灭商的日期。

  8-4为“牛首夔龙纹鼎”,古代饮器。1979年在陕西淳化出土。腹部有三个兽头

家园 【邮票】【贴图】灿烂辉煌的青铜工艺

方鑫南

  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的一个篇章。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样的造型与纹饰,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它比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红铜(纯铜),溶点低,硬度高,便于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和武器等。人类从使用红铜发展到冶铸青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划时代的进步,我国的青铜器铸造,始于夏,“夏铸九鼎”,这一考古发现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数量与时俱增,到商、周时、青铜器冶铸已达到鼎盛时期,被后人称为“青铜时代”。秦、汉时期,由于铁器等的广泛应用,青铜器渐失原有光辉,但仍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在世界上,我国冶铸青铜器虽然木属最早,但在世界冶金跑上却占有光辉的一页。其中值得骄傲的有:我国首创的“胆水炼铜法”,成为水法冶金的起源;著名的炼制青铜的配方“六齐”,第一次向人们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早对合金规律的发现;合范法、失蜡法、金银错等先进工艺的创造和广泛应用,使青铜冶铸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我国青铜工艺的又一突出成就。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礼器、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度量衡器和其他生活用器等。这些青铜器中,有许多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的,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古代青铜器,曾在新中国邮票上频频亮相。1954年发行了第一枚青铜器邮票《虢季子白盘》邮票,1964年发行了第一套专题青铜器邮票《殷代铜器》邮票,1987年发行了第一枚青铜器小型张《曾侯乙编钟》……。在邮票上,有已发现古代青铜器中最大、最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有迄今所知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226千克)的牛首夔龙纹鼎,还有壮观的国宝级铜器曾曾侯乙编钟和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被考古专家誉为“青铜之冠”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等等。自1954年8月第一枚介绍青铜器的邮票问世至今,近五十年来,新中国已发行青铜器邮票40多枚(不含古代钱币)。这中间,有专题套标6套28枚,其中小型张3枚(发行的青铜器邮票详见附表)。今年12月,我国第三套断代青铜器邮票《东周青铜器》将发行,又一次向人们介绍八件东周时期的青铜珍品,为青铜器专题奉上一道美味大餐。

附表: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  票

青   铜   器

票名

志号

发行时间

名称

器类

时期

出生地或原所在地

现收藏地

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

特9-3

1954.8.25

虢季子白盘

盥器

西周

陕西宝鸡虢川司(1840)

中国历史博物馆

殷代铜器

特63

1964.8.25

父戊舟爵

酒器

殷代

河南辉县诸丘(1956)

中国历史博物馆

亚觚

酒器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

中国历史博物馆

?父乙觥

酒器

流传品

上海市博物馆

酒器

安徽阜南常白庄(1957)

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羊尊

酒器

湖南宁乡黄材乡(1938)

中国历史博物馆

戊箙卣

酒器

不详

上海市博物馆

龙虎尊

酒器

安徽阜南常白庄(1957)

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

炊器

河南安阳武官村(1939)

中国历史博物馆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

编67

1973.11.20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水器

陕西西安何家村(1970)

陕西省博物馆

编71

铜奔马

车马器

东汉

甘肃武威雷公(1969)

甘肃省博物馆

编72

鎏金镶嵌铜砚盒

生活用器

东汉

江苏徐州土山(1970)

江苏南京市博物馆

编73

长信宫灯

生活用器

西汉

河北满城陵山(1968)

河北省博物馆

编74

鸭纽盖铜鼎

炊器

春秋

不详

编75

曾中游父方壶

水器

春秋

湖北京山苏家垅(1966)

湖北省博物馆

编76

青铜堤梁卣

酒器

湖南宁乡王家坟山(1970)

湖南省博物馆

西周青铜器

T75

1982.12.25

何尊

酒器

西周

陕西宝鸡贾村塬(1963)

中国历史博物馆

伯矩鬲

炊器

北京房山黄土坡(1975)

利簋

食器

陕西临潼零口镇(1976)

牛首夔龙纹鼎

炊器

陕西淳化(1979)

折觥

酒器

陕西扶风白家村(1976)

蟠龙曾面纹罍

酒器

辽宁喀喇沁左翼县北洞村(1973)

燕侯盂

水器

辽宁凌源马厂沟(1955)

日己方彝

酒器

陕西扶风齐家村(1963)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J135

1986.10.17

"王命传"虎节

礼器

战国

不详

故宫博物院

曾侯乙编钟

T122

1987.12.10

编钟

乐器

战国

湖北隋州擂鼓墩(1978)

湖北省博物馆

秦始皇陵铜车马

T151

1990.6.20

铜车马

车马器

陕西临潼秦皇陵(1980)

陕西省博物馆

中国游旅年

1997-3

1997.1.1

铜奔马

车马器

东汉

甘肃武威雷台(1969)

甘肃省博物馆

龙(文物)

2000-4-4

2000.3.7

盘龙纹铜镜

生活用器

不详

中国历史博物馆

2000-4-5

2000.3.7

坐式铜龙

礼器

黑龙江阿城

黑龙江省博物馆

中山靖王墓文物

2000-21

2000.10.20

长信宫灯

生活用器

西汉

河北满城陵山(1968)

河北省博物馆

蟠龙纹铜壶

水器

错金博山炉

生活用器

朱雀衔环林

水器

中国古钟

2000-25

2000.12.31

井叔钟

乐器

西周

陕西西安张家坡(1984)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素命)鎛

乐器

春秋

山西荣河后土神情中(1870)

中国历史博物馆

景云钟

乐器

原西安钟楼挂钟

陕西省博物馆

乾隆钟

乐器

原故宫午门朝钟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注:1.表中出土地后括号内为该铜器出土时间。

   2.限于资料,有的尚缺出土地或原所在地,表中仅注"不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我使出登萍度水的轻功,从树下掠过,反手一拂,花已上树。

就是没图,看图识字没图可太。。。。。。要图,要图;有图我让杏树在加送一朵花和为你发一图之间作一伟大选择。

家园 呵呵,耐心些。图显示有点慢
家园 图也要,花也要,呵呵
家园 发完才看到你贴子里有图,刚才那话咱说了不算
家园 不好意思,我也是偷来的。具体来历不清楚
家园 这贴好,算为大家做了大功德。回头我专门为杏树发一张。
家园 还不够全。我还收集了一套2000年出的青铜钟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00-25: 中國古鐘

四枚郵票分別是西周‧井叔鐘、春秋.(素命)** 鎛、唐‧景雲鐘、清‧乾隆鐘,共人民幣 5.20元

註:( )** 單字,左為素,右為命

[color=#d735bc]鐘,起源於遠古社會,是先民們農耕之餘用於娛樂的響器。至西周中期開始有大小相次成組的編鐘,也有大而單一的特鐘,一般為銅制。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鐘的製作越來越精美華麗,至明代為鼎盛。鐘除具有報時、奏樂等功能外,同時作為禮器鐫刻銘文以紀事,於是有 "盛世鑄鐘" 的說法。中國歷代古鐘都熔鑄著璀璨的中華文明。 [/color]

家园 呵呵,受宠若惊啊

就是图太小了,和你的不能相比

家园 和黎叔握个手,这套我没有集全

从北大一个学生那里花5毛买到5张,还都破相了

64年殷代的我只有1张

03年的倒是全,因为是买的年册

家园 这套我的图库里肯定有几张有,象何尊 ,折觥;其他要查。

只是有图还要压缩,光图咱不上,要配上诗才贴,看吧。

家园 del
家园 同好,握手

集邮一好数十年,可惜出国放弃,邮票仍在,无奈再没有那份执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