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湘江之役,彭总指挥失误也是败因之一 -- 忘情

共:💬18 🌺15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借地给北纬的资料/其实麦克阿瑟没那么糟糕,只是战术考虑的

问题,麦克阿瑟也只是指了方向,前线将领打得有一些保守。

但是毛主席的四野太强了,关键就是这个四野回家,很对路,事后复盘,就算打得再惨,我们还是有机会,因为美军后勤总归要受到一些限制。

四野的部队真的很聪明,他们的自主性,探索性很强,可以信任。邸平里失利是邓华组织不利,我推测是其他部队也不太听招呼。

对比打廖耀湘时期我四野的自主性就可以知道。这确实是有点遗憾,当然了,长津湖也是一次机会。

这个可以从洪学智的回忆里观察。

彭总鉴于在汉城以北歼敌的机会已失,遂于29日命令部队停止了攻击。

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的攻势,从战役部署上看,口于张得大了,想一下子消灭敌人五六个师,过后看起来,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战役发起时出现的误差,没能突破后插人敌人侧后形成迂回包抄,所以打了个平推,所形成的包围圈也多是战术的,没能形成大的战役包围,没能大量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我们在这次战役中仍然是靠自己身上背的那点粮食、弹药,所以还是“礼拜攻势”。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打完了,兵团司令(王近山)和军长们都有点不甘心,还想再好好打一仗。彭总也有这种想法,也想让新上来的部队再施展一下,再多消灭一些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又决定调整部队,打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彭总和我们几个人研究的战役部署,还是正面突破,向两翼发展,但突破地点东移,因为西面主要是美军,东面主要是南朝鲜军。

30日,敌人为查明我军动向,破坏我军进攻准备,掩护其调整部署,开始以一部兵力向我发起攻击。至5月8日,敌先后进占高阳、禾也山、龙浦里一线地区。敌人判断我军可能向中线进攻,随即转人防御,将美第7师西调北汉江以东的揪谷里、龙头里和禾也山、鼎排里地区加强中线兵力。

5月6日,彭总正式下达战役第二阶段预备作战命令,决定以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由9兵团统一指挥),首先歼灭县里地区的南朝鲜第3、第7、第5、第9师,尔后视情况继续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11师。以3兵团割断美军、南朝鲜军联系,阻止美第10军东援。19兵团在西线积极行动,箝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

我3、9兵团经过10天整补后,于9日在39军掩护下挥师东移,至1日相继隐蔽地进入春川至兰田里(麟蹄西南)间的北汉江、昭阳江两岸地区,人民军金雄集团亦同时进占麟蹄及其以东地区,按时完成了战役展开和进攻准备;16日下午18时,各突击兵团按计划先后向敌人发起猛烈突击。这次各兵团不仅都到了进攻冲击位置,而且突破口的选择、炮火的组织都搞得很好。3兵团和9兵团都突破很快,1日一个晚上就完成突破,然后猛往纵深插。3兵团12军和9兵团27军都插得很远。12军一直插到三七线,其91团一直插到三七线南。

不过南朝鲜军己有逃跑的经验。面对我们的进攻,他们实行了有准备的撤退。他们坐着汽车撤得很快。

我们由于集中的队伍太多,兵力太密集,战役向纵深发展有困难。开始突破时需要兵力密集。突破后,穿插迂回,部队拥挤、互相交叉,不好运动。朝鲜东部地形都是纵向的山脉,就那么几条纵向公路,横向公路很少,不利于部队展开、迁回穿插。许多部队都因为横着无法行动,只好干脆一直往南插。27军和12军就都是一条直线往南直插的。

20日,西线敌军为减轻我对美第9、第10军的压力,开始以美第1军3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向我展开进攻。我19兵团遂转入防御。东线敌军在我连续5昼夜突击下已撤至三七线附近九城浦里、苍洞里、仁邱里一线布防。

美军看到我们东边的部队突进很深了,怕自己翼侧暴露,被我们迁回包抄,遂让美第10军的两个师迅速横向东移,插断我们东面的部队的前后联系。

这时我军经过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供给难以为继。而且这个阶段的作战又未能消灭敌人的建制师团。在此情况下,我军再前进,不仅难以消灭敌人,而且还会陡增困难。所以,彭总决定于21日结束第二阶段作战,命令部队向北转移。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彭总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作战经验,造成尔后有利战机,即在停止作战的当天作出决定,各兵团留1个师至1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入,掩护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文惠里、元通里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休整。

23日晨,敌人在我主力尚未转移之时,即利用我军行动缓慢、补给困难的弱点,开始大规模地猛力反扑。他们集中了4个军13个师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特遣队”,并有大量飞机和远程炮的支援,沿着公路向我纵深猛插,割裂我军部署。其主力则从正面推进,给我军的后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次指挥战役的撤退同第四次战役时不同。第四次战役是志司直接指挥到军,一个梯次一个梯次撤退转移。这次因为有了兵团这一级,志司没指挥到军。志司只下了撤退命令,由各兵团自己组织撤退。撤退困难的主要是东线。东线部队不但往南插得太深、太远,而且部队太多。互相交叉。指挥员既要组织部队撤退,还要调动部队组织防御,防止敌人进攻,掩护撤退。

我军往后转移,本来是主动采取的行动,但是由于担任掩护的部队,有的未能及时进入防御地区;有的虽然已进入了防御地区,但又未能有效地控制要点与公路,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致使全线出现多处空隙,敌人的“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插入我纵深,给我军转移初期造成了混乱被动的局面。

虽然有了苏联武器,但是毛主席一直就是打南朝鲜部队牵制美军,用南朝鲜的崩溃冲击美军,主要也是要歼敌南朝鲜部队。

其实要打好了,也许还是能不错的,但是后来部队不听话,协调性不行,所以就大乱了,好在后来王近山离开了指挥位置,他真是个棒槌,陈赓就谨慎得多。

到了阵地战,基本我们就稳了。

@北纬

家园 180还是三兵团的锅
家园 这个对比也不是太公平

桂军和湘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是不一样的,红一和红三的战斗力可能也不一样。

红三军团的两个团,在新圩挡不住桂军4个团的进攻,但是红一军团在脚山铺能用6个团挡住12个甚至20个团在优势火力下的进攻。新圩距离桂林市直线距离只有80公里了,沿着湘江漓江走,140公里,人家能不和你玩命吗,肯定是能穿插就穿插,能绕背就绕背,战斗力不行了,对面看你的防线就是筛子。这个和后来在土城打不动川军,只好出干部团,两战遵义却能反复蹂躏王家烈,一个意思。而脚山铺,这地方也属于桂林,这个地方的湘江,虽然叫湘江,其实和湖南关系还不大,需要流过永州,流过衡阳,流到湘潭,才可比新圩之于桂林的威胁。湘军稳步推进就好,推不动就等等,又不吃亏。

所以还是中央纵队走太慢了,拖了后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