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250506野狐杂谈自此始 -- 夜如何其

共:💬247 🌺1552 🌵3新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动物酒哦

当然是连毛带屎泡的,所以啊,没什么事就别挑战那些山鹰酒,乌猿酒,泡过山峰饭铲头那些还好,肉味不太重。

话说喝过猫头鹰酒后,头疼好了不少,朋友干脆把一瓶子都拿给我,可我再无勇气喝了。

家园 第57 从游猎文化内核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首先说明我并非赞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文主要说游猎文化内核的缺点。

游猎文化对应是农耕文化,以中华文明为最,中华文明是近代之前,综合素质全世界最优秀。

游猎文化的历史顶峰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

以其为例,但很多事情有普遍性。

第一,游猎民族缺乏普遍性的信任。

大家都有被打劫的传统经验。

这个就照成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长远眼光,喜欢干一锤子买卖。付出后,要求立刻有回报。

但可以理解,你后天回馈,明天我乍样,我都不知道呢。

这是极端性描述,但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人际关系分层,从血缘到部落,层层展开。

如果生存环境严峻,就可能形成,首先杀掉你的兄弟;其次联合你的兄弟,打你的堂兄弟------,逐步递进的洋葱式样的操作。

但也可以理解,没办法嘛。

历史上主张近亲,甚至家庭内部婚姻的,其背景都是:下跌一层,就是地狱。

三是第二的表现,游猎文化,全世界人分三种,主人,奴隶和敌人。

朋友这个词,是暂时态的名词。最终下场就是奴隶和敌人之一。

这个其实大家都明白,有些宗教教义被外人了解后,外人对其不再抱任何希望。

游猎文化的这种短视性,造成其行动力惊人,但崛起和衰落很快。

中国古代和成吉思汗都发现一个问题,游猎部族极其依赖,优秀的领袖。

成吉思汗把这个还列入作战原则,击杀对方首领,破坏指挥。

然而游猎文化中出了变异。

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进入现代社会道路。

假若中华文化率先走出这步,可能现在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类都在说汉语。

西方文明既还有游猎文化的内核,又改进提高了。

不得不承认其先进性。

中华文化过去的先进性,造成无法从外部学习,走入僵化。

现在而言,尽管西方社会出现非常腐朽的一面,但是这不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近代财富也是腐朽的。

实事求是地说,中华文化对现代化的演进,最难的依然是克服自大的传统僵化思想,吸取和消化西方文化的已经验证过的成果。

这一点,中国比中东一带要好的很多,工业化过程本身和革命,就是这些地方无法做到的。

这些地方,说句不好听的,除了“跪”,和自闭,真是没别的出路了。

错过历史时段,来不及自我革命,依靠自己,进入现代化了。

通宝推:cindia,
家园 建材和汽车不好弄

建材在法律法规上的条条框框太多,而且美国市场各州的规定还不一样。

汽车走私最容易管了,没法上牌,走私来了也没用。。。

家园 不好弄才赚钱

建材也好,汽车走私也好,都要得到进入许可的,所以我说最难弄的地方是合适的合作者。

汽车上牌这个东西,说难很难,说易也不难。国内上合法牌,传说疫情来了才消失,套牌现在还存在。

走私车也不能太显眼,我猜首先走特斯拉。至于技术问题,自然有人去解决,我甚至怀疑到时二手特斯拉都合改破解版车机系统。😄

家园 两架能出国的三轮机车 -- 补充帖

耕战用品

点看全图

家园 你说的是伊斯兰文化的背景

狼图腾类的东北亚文明背景不同的。

家园 第58 海外华人的孩子是和谁竞争

这个话题,是我看国内博主说的一个观点。

说国外(特指美国),有种族分配问题,华人孩子其实还是卷华人孩子。

就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讨论之前歪一下,国内可能有种偏见:海华的孩子长得不好看。

我仔细想了一下,抛掉情绪,国内这种看法,大体上对的概率远大于错的概率。

第一,海华才多少人,大陆有多少人,没有人群基数,挑选代表,肯定国内亮相的代表,更英俊漂亮。

第二,化妆打扮的确有影响。与小留学生比,女生的确是国内装饰更好,符合国内标准。

我不在美国生活,以现实感受而言。

海华二代孩子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在某些热门领域,在分不清中国留学生的前提下,华人大体上入行比率,能占到40%上下。南亚裔20%,剩下为白人(也分不清楚移民与否)。

细分华人,可能是一对一。

也就是说在人数基数不足情况下,依靠本地优势,在有可能阶层跃迁的领域,海华子女的成功几率高于中国留学生和本地人的数倍。

我知道F兄说话很不好听,别有用心也不是不可能,但他说的很多话,看似可笑,但却是成立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其实七天和F兄的理念是相似的。

都是:你们懂个屁的教育。看我给你们打个样。

我们是生活在小城市,反而比较随遇而安。我们不是没有投入,但都是规规矩矩随大流的,没有啥出格的。甚至还常慢人一步。

唯一值得可以炫耀的,就是都善始善终干完了,都干到人家疫情关门,然后,线上干到人家主动停课。

那时候已经拿到大学录取了,学不学的,都没必要了,就是傻,非得给老师交钱。

主要是没几个钱,难得人家高兴。

那时我们发现,大城市人暑期跑几百公里,攫取我们本地教育资源时,我们都吃惊到不能理解。

当然我们本地人也不在乎,我呢就是纳闷:值得吗?大城市啥没有?

总起来说,种族教育资源分配,是个伪命题。

之所以产生这种认知,是由于教育理念扎堆,互相撞车。

大家的沉没成本都很高,有点输不起。

但和国内那种卷,是完全的两回事。

不是真正的原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