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英国不为人知的一个角落 -- 燕人

共:💬35 🌺1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的话,主要是自然形成的

拿我住过的波士顿举例子。中心是波士顿岛,外环是剑桥。然后一环一环往外扩。基本上越往中心住,同样的钱面积越小,但是确实方便。即使你不在市里工作,往外走也是方便,你住在中间嘛。但是房子小,邻居多,可能会吵闹。学区不好,不是老师的原因,单纯是因为人多,家庭教育参差不齐。 治安也没发特别好,人真多想做到夜不闭户是不可能了。

走出去两个小时的话,房子是没的说。同样的钱,是真豪宅。三层左右,5,6个卧室,400到500平米,几个英亩土地。但是往往每天通勤3小时左右。生命都浪费到路上了。还真有为了给家人提高生活品质去的。治安一流。多少年一个案子也没有。当然一有估计就是大的。

所以一般都住在中间,通勤40分钟左右。所以要是按照中国的观点就是城市郊区。房子以独门独户为主,也有小型公寓。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米。属于够用就好。 教育,治安都不错。房价应该属于长期缓涨(当然随行就市,过去十年涨的厉害)。 所以综合来看是最优选择。

和中国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房子老了没钱修也是会破烂。但是由于50%以上是地价。所以投资还是有一定保底价值。如果是小型公寓,这个值就会下降。 高层降的更多。现在美国城市的高层开始集中往高端化发展。类似于海景房,市中心,几百万起步。就是为了向买家证明:我这个地段绝无仅有。未来就算楼不行了,也一定会有人来接这块地。投资一定是值得的。 换句话说,要是没有这种地段,你投资的风险就大增。对买家的吸引力就不足了。

家园 就像当年美国老太太

跟我说她小时候,她班上的同学,也有好多挨饿(我猜就是吃的不够饱吧)。她是40年代左右生人,二战后的一代。生活在纽约周围的郊区。当时如果有世界富裕地区评比,估计那个地方都能进前几名吧。照样有穷人。

家园 来一部电影

点看全图

加油,法国队! Allez France! (1964),法国人对大不列颠的嘲讽在这电影里表露无遗,话说隔个海峡而已,文化差异就那么大么?

电影讲的是法国球迷去伦敦看球赛,一路上的各种水土不服,文化啦,生活习惯啦,林林总总的从头笑到尾,相当不错的片子,伦敦警察厅被挖苦得最损,本以为一般在电影里的法国警察已经算是低能儿了,谁知道法国电影里的英国警察简直是幼儿园未结业。

通宝推:普鲁托,onlookor,
家园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主席是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指路明灯了么
家园 你这句“”适度的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出现得有点迷

我前贴已经表态站队了自己是反对平均主义的右友,你还给我来一句“”适度的贫富差距是合理的“”。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保留我可能在其他问题上做左友的权利。

而且你说“”西方国家超过中国的事实在她那个年代简直不要太多“”给我一种在为ta和ta们开脱的感觉。我不爽了。

难道西方国家只在“”她那个年代“”超过中国的事实简直不要太多?杨澜的爹的年代不超过?“”的爹“”平方年代不超过? “”的爹“”立方年代不超过?还是“”的爹“”四次方年代不超过?

不但“”的爹“”系列时代超过,人均GDP就算在“”的犬子“”系列时代的今天还超过呢。

但我不会因为人家人均GDP高我就搞穷生奸计富长民主那一套,我最烦无厘头的上纲上线了。我就觉得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民主不超过中国,因为我觉得民主的前提之一就是认知,以在座各位为例,当然包括我,我们中国普通群众对于帝国主义洗脑宣传工具的认知水平就很高嘛。

===

而英国人民的主流不还是相信西方主流媒体对于各种中国事物的抹黑,并已经被付诸于行动,比如华为5G。

===

当然,有河友认为我光说“”觉悟认识“”这一项也同样是以偏概全,我当然还有更多证据,部分证据可能刚开始比较粗疏,大家一起切磋辨析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