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商榷】悲剧——陈怀初的绝命一战 -- xx28

共:💬96 🌺401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战争胜利就没有和平,解放战争拖不得,想到了西安事变 -- 有补充

华北土改是很复杂的,我一再强调这个事情,这也许是毛主席的耿耿于怀。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在长征中打出了四渡赤水。这是极其精彩的战绩,虽然损失也不小,但是军事意义极大。自己获得了主动性。极为可贵。

那么西安事变能不能获得同样的机会呢?我个人以为很有可能,如果我方战意足够,胜利足够,那么苏联必然改变看法。

在西安事变中,我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机会和国民党中央军硬碰硬,消灭一部分中央军,让蒋介石中央军看到我军的实力,以至于虽然蒋介石被捕,蒋介石还是占据心理优势!

结果谈判拖拖拉拉,我军和东北军吃了大亏,陷入了被动,不能组织起来西北三位一体。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苏联斯大林是比较现实的国际共运领导人,你只有胜利,才有机会获得承认。这是必然的。

周总理在这里错误的机械的理解了苏联的现实主义意图。所以,没能很好的利用当时的环境,因为我们毕竟抓住了蒋介石,蒋介石虽然无赖,真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对手。这是一个弱势被抓领导巧妙搞谈判的的故事。

张学良是个极为聪明的领导人,他看到了周总理的懦弱,一直不敢斗争。再加上他信奉一定的法西斯主义,所以他护送了蒋介石离开,选择了第二次要方案,促成了最差结果,牺牲了自己。

他也知道苏联不待见信服他的能力,苏联还不信任红军的能力。或者他也还有点不信任红军的实力。因为没有战争的检验,张学良等没有通过四渡赤水看出毛主席极其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高超的战争战略技能。

所以说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人理解毛主席,可能也包括当时的毛主席粉丝。比如罗荣桓等。

然后王明来了,这也是一个蠢货,他带来了苏联的僵化教条,更加深了周总理的疑虑和胆怯。导致了这个三位一体的构想的失败。这确实太可惜了,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小割据的实现,兵力是红军加东北军和西北军,并且获得苏联较多支持。

而不是后来的分崩离析,东北军归了中央军蒋介石,这些都要依靠军事胜利。

今天的孩子总是习惯说军事数据对比,如果这样说,就不可能有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实他们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蒋介石放弃了围剿,红军就没了。

其实是如果不逼到最后,周总理恐怕也不会再次放权,如果那时,周总理才会理解苏联的意图,苏联不可能容忍一个废物。

实际上很多问题的核心都在于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失败。没有一定的军事胜利是不行的。

这是第一次南北割据的遗憾。

第二次就是抗战战后,我们重庆谈判再次失败,虽然有了短暂的和平,但是我们让步太多了。而且有很大的梦想。不符合实际。

在这里依靠不依靠更坚强的土改是关键核心因素。

所以就是你说的这个更坚决一些,也是楼上河友说的时代变了!!带来的结果是我方根据地的更加稳固,和新中国得更早到来。

除了军事胜利还有国际形势,比如东德问题柏林危机。苏美在当时无法立刻进入干涉中国内战的良好时机。

毫无疑问,周总理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没有急迫性,反过来毛主席说得很清楚,解放战争拖不得,准确到位!!

在这里陈怀初算个啥。新中国成立,挽救几亿人生命才是根本吧?新中国从民国旧中国进入新中国带来好处多少?

西安事变毛主席一直关注军事行动,数据库里有资料。很少有人看出内涵。周总理一直避免打仗和出头。所以没人知道毛主席红军的实力。

如果那个时期我们占据更大的主动性,对于中国是什么样子?

我相信毛主席,你呢?

大家怎么看?

华北土改并未走偏,符合中国事实,也没有楼主推测的那么恶劣。根本没有那么恶劣,刘少奇水平不算很高,但是他执行了毛主席的策略,间接考虑了周总理他们的思路,结合了他们的严格,效果还是可以的,楼主指责的那块没那么严重。最多是个湖西肃反问题。

大概如此。

在这里要表扬一下康生,我不知道康生是怎么读懂军事问题的,总之,一回来,从苏联到延安就立刻离开了王明这个蠢货,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这个时期连独立自主的彭老总都和王明站到了一起,就不说暧昧的朱老总了。

他们的确是都想蹭苏联人的便宜,但是西安事变谈判失败只让苏联人对他们更加失望。

长征对于我们红军是浴火重生,对于外界却是一次极为失败的操作和行动,这被当时的历史误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毛主席不是主要重要领导人。

谁能想到1949年新中国就会成立呢?!!那时多少共产党员叛变丧失了信心了呢??!!

伟大的毛主席共产党万岁!!

越学习历史越能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刘少奇确实是毛主席的好学生,虽然能力有限,搞刘少奇的不会是毛主席,不是的。

若说硬仗,毛主席从来不畏惧硬仗,一渡战土城,二渡打娄山关,三渡打周浑元,都是不战不行,战了有效果的。

该打就得打,否则没人知道和认可你行,就这么简单,光靠刷脸、软弱让步来谈判,没有好结果。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什么叫学习毛思想,不理解尽量理解执行就好了 -- 补充帖

只要你按照毛主席说的做,不是虚假的曲解。

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实核心是必胜的信心。有了这个就会坚持。

https://www.sxlib.org.cn/dfzy/xasb/sljl/dw_18828/

西安事变数据库,从电报看毛主席的行为方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174996389769128&wfr=spider&for=pc

放蒋后,蒋军态势,此时东北军更胆怯了。

见前补充 4941635
家园 彭总和坏人站在一起是他的常态
家园 问得好!
家园 彭老总有自己的小思考,毕竟他是骂过仔卖爷田的人

只是这次他的思想有点小动摇。

当时中共绝大部分都想直接纯粹占苏联的便宜,甚至毛主席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毛主席是全力以自己为主,其他人则思想没那个高度。

彭老总基本还是和毛主席合作的,作为一个有一定军阀思路的军头,他对毛主席总体信任,有一些行为会有分歧,最简单的就是志愿军司令部安全问题,非常糟糕。庐山会议他也是不太认可毛主席的思路,唉。

家园 期待出版靠谱的《罗荣桓年谱》,了解他是如何猴急的抢战友老婆的

“是个人都知道,当时部队政权领导干部夫人和孩子都是被照顾得很好”

北上摘桃子的华中系统败军之将的老婆孩子被照顾得很好不代表山东兵团主要将领老婆孩子也不顾廉耻的躲大连

“你说罗荣桓跑江苏,敢情江苏更安全吗?你这不是蠢话?黑也得有个逻辑吧?具体细节我不想说了,肯定你的指责毫无依据。罗荣桓去的是江苏哪里,几天?你敢说出来吗?是个人都知道山东比江苏更安全,你这里就不一样了?大扫荡怎么发生的,你心里有数吗?”

身为山东主要领导,鬼子打扫荡损失惨重危险时就带卫士开溜躲苏北了,还应该掩饰甚至大张旗鼓的表扬?我倒期待出版靠谱的《罗荣桓年谱》,了解他是如何猴急的抢战友老婆的,还有危急时刻怎么跨省躲猫猫的

刘少奇来山东前夕罗某表现很有意思

就凭夫人落鬼子手里的表现,朱瑞能力不说,人品比罗某等人强多了

鬼子对山东大扫荡多了,损失最惨重一次就是1941年冬那次,罗某那时担任什么?之前是不是刚搞过仇者快亲者痛的湖西肃托等

“你口口声声说支持毛主席,却一再拿最支持毛主席的罗荣桓说事”

抢战友老婆是支持毛主席的表现还是搞湖西所托是支持毛主席的表现?还“最支持”?郑州会议前后他是怎么具体支持毛主席的不妨也说说

我觉得江青对毛主席比它忠心多了,还有张春桥、王洪文等,期待你为人家挽回名誉!

“至于黎玉的成绩,不就是国共合作的成绩么,正因为国共分裂,才有的罗荣桓上位里面对这种局面,呵呵,当然了,你是不肯认的。

所以我建议你多看书,不要以为拿着这些东一撇西一撇的东西就能证明你的想法。

黎玉就是那个水平,更贴近民族主义,所以不适应国共分裂,有啥问题吗?”

黎玉是早就入党并经历了监狱考研的老共产党员,在国共合作前来山东接上断绝已久的联系,才有了共产党势力在山东的根基

罗某随同115师来山东带了那么多人,屠杀共产党战友摘桃子不算,发展了多大地盘?还是丢了多少地盘和人心!

家园 如果红四方面军不西征

而是跟红一,红二,东北军和西北军攥成一个拳头,打跑草包胡宗南应该不是问题。但因为各自信仰不同,路线不同、山头不同,以后恐怕内部会闹摩擦,早晚要翻脸内讧。

通宝推:真离,
家园 你精神有问题,山东根据地罗荣桓是公开的老大,众人都服气,当然

你不服。

山东根据地也是东北建设发展的主力,超过了聂荣臻的晋察冀,只不过是周树立的样本罢了,而且能力很弱。

至于你说的抢老婆,希望看到你作为正常人的编辑文字给大家看,精神有病要去看病,别再这里天天叽叽歪歪。

你是黎玉的家属么,这么神经病似的的骂罗荣桓?不能正常一点吗?像个人一样的说话吗?黎玉的建设能力,你12345举给大家看看,可否?

就凭你笨狼一张嘴吗?简直无聊至极。

记住,在东北,罗荣桓也是成功的,罗荣桓离开后,你的黎玉起来了吗?就是毛主席继续打压黎玉吗?你还是其他意思?

四人帮当然是毛主席的人,比起来,罗荣桓在辽沈战役表现得很清楚,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是至少当时是没问题的。

而在辽沈战役之前的东北民主联合政府,罗荣桓也同样表现出色,怎么,你有其他看法和论据吗?

这些常识,你眼睛瞎啊,看不见吗?仅仅凭借你的理解(一贯曲解)的山东就想混淆视听?你支持毛主席?骗人的吧!!笑死人了。

请问,毛主席批评山东的罗荣桓了吗?按照你的意思罗荣桓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还是其他人的思路走啊?你能说出个12345吗?

毛泽东在1962年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1942年是山东抗战中最艰苦、最紧张的一年。罗荣桓曾将这一年比喻为“拂晓前的黑暗”。这年底,罗荣桓因劳累过度,出现尿血,日见消瘦,却始终查不出病因。正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在各根据地内实行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反复酝酿,决定由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一五师政委兼代师长。此时罗荣桓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1943年3月11日,他致电中央,请求准许他休息半年。毛泽东接到电报,感到十分突然。12日,毛泽东和朱德复电:“你的病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同时建议让罗荣桓的战友黎玉、萧华等多分担一些工作。

此后,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健康一直非常关心,经常发电报询问病情,安排治疗和休养。当山东军区新的机构组成以后,毛泽东便批准罗荣桓赴新四军,请当时在新四军工作的国际友人、奥地利籍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诊治。1943年5月,在林月琴的陪同下,罗荣桓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黄花塘。罗生特诊断查明,罗荣桓的肾脏有病变。但究竟是肾癌还是多囊肾,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罗生特也无法确诊。他建议让罗荣桓秘密赴上海治疗。

1944年,山东分局研究后发报请示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林月琴陪同罗荣桓前往新四军三师,通过地下交通线去上海。由于担心罗荣桓的安全,毛泽东在发出同意罗荣桓赴上海的电报后,很快于2月8日又发了封电报:“你的病况,中央同志大家关心,因来电所述的病情甚为严重,故我们复电在山东医治,如不可能则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东医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详告。”毛泽东的电报,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当军区收到这封电报时,罗荣桓与林月琴已经出发了。直到2月27日他们到达三师驻地,才看到这封电报。罗荣桓看到这份电报后,即决定不去上海,又返回了山东。

1945年9月19日,为了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中央决定调罗荣桓去东北工作。此时罗荣桓的身体已非常虚弱。

你说的是这事吗?!!

满嘴瞎话的ID,你真让我遗憾。

家园 徐向前起了很坏的作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昌浩已经支持中央

就是徐向前坚持支持张国焘,同时红四方面军非常畏惧和中央军战斗,所以才有的西征,以为自己很厉害,以为自己可以占领接收枪支的地方。

结果当然很愚蠢,还搞死了红五军团,确实非常可惜啊。

但是即便是这样,我基本认为毛主席搞几个大军事动作也问题不大,这样有利于谈判,结果周总理,唉,太软弱了,张学良是个急脾气,就放弃了,选择了一个次要的方案,太可惜了。

只要东北军、西北军观望,毛主席亲自操刀,搞死点中央军,问题不大,虽然很难看,因为毕竟失去了抗日的力量,但是事后结果会更有利于抗日。

张学良可能是预估中央军和红军如果硬碰硬,中国会丧失抗战力量(一、两万伤亡不一定能挡住),也很令人心疼,所以就快刀斩乱麻(战争确实耽误时间),就此推动了次要方案吧。

只有胜利才有话语权。

通宝推:ccceee,
家园 就是。这个小说写的代入感不强,其实不如写写丁里长

小说要写得一波三折才吸引人有代入感,十月杂志里有不少好小说,作者可以再加工一下。

真要写国军战胜解放军,不如深挖一下丁里长。丁里长可是国军王牌的步炮坦空协调立体进攻,新5军受过专门训练,这方面比74师强多了。空军按约定晚11点临空投掷照明弹,投的非常准确。对手虽然是华野外线兵团王牌军,1:6的劣势,但是只要国军祭出步坦炮协调进攻,一个冲锋就打下来了。

淮海从徐州突围的时候,邱清泉总让74军当先锋,他自己如果肯拿出老本,搞摩托化行军,步炮坦联合进攻,超越进攻,说不定就冲出去了。

家园 斯大林怕蒋介石投日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斯大林怕蒋介石投日,而蒋的背后是美英法,如果红色联合军打败蒋军并东征,江浙财阀和英美就可能与蒋介石一起投靠日本寻求保护,苏联东边的国防压力立马就剧增,如果苏联全力支持红色联合政府抵抗日美英法,就算能成功,那么将来要给中国什么好处?是把蒙古还给中国,还是把外东北,外西北还给中国?万一中国强大了又翻脸了呢?联合政府首脑之一张学良再来一次中东路抗苏怎么办?加上日美英法,再加德国,能不把苏联灭了?所以斯大林也不想让红军把蒋介石彻底打败。所以西安事变的结果也有其合理性。唯一不合理的就是蒋介石的小肚鸡肠,扣押张杨一直不放,但这也正是蒋比毛差的这一截,导致其失去东北和西北,进而失去大陆。

家园 你说这个原因合理可能存在,有这个可能性

因为至少英国在当时,全面抗战前是反苏的,是很明显的。

斯大林和苏联(包括国际派有这个担心很正常,不是区块链说的那个国际派)确实要精巧平衡中国政治方向。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斯大林和苏联还没有完全信任张学良,因为张不仅不可控,能力也不好信任。

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心思确实可以理解。我个人认为东北义勇军时期就是😊苏联张学良初步合作的成果,效果确实不行。到了抗联时期又加上了中共,还是情况不太好,就此苏联丧失了信心,选择了国民党也是没办法。

毛主席真正掌权时期之前,中共战绩实在没法看,这种我们自吹的结果苏联人看不懂,太看不懂,不仅如此,我们自己也看不懂,国民党更是瞧不起。

可以说从1937年到1948年,中国的军事斗争,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周总理吹牛说早就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处在相反的方向上。

我个人以为,这些所有问题,毛主席把握的真真的。所以几乎都有策略。昨天我给丽华发了个视频,意思是抗战毛主席设计个大动作,周总理和朱老总都惊呆了,因为他们认为太超前了,哈哈哈。

实在可惜了吧,所以我很遗憾周总理在西安事变谈判的失误吧。他总说和平有望,导致战斗无法进行,唉。太软弱了。

家园 哪怕按赞美的文章,说罗某猴急真没冤枉他

“山东根据地罗荣桓是公开的老大,众人都服气”

如果“众人都服气”还要搞血腥的湖西肃脱等,这样的老大是脑子有毛病还是人品卑劣?搞了也不服气,否则湖西根据地会继续壮大而不是萎缩,继而放弃山东管辖划归冀鲁豫

“至于你说的抢老婆,希望看到你作为正常人的编辑文字给大家看,精神有病要去看病,别再这里天天叽叽歪歪。”

1、1937年4月西路军真覆灭了吗?具体从哪里得知的吴先恩牺牲的噩耗?还是故意造谣好趁火打劫

2、37年5月16日结婚,39年2月生下第二个儿子,按生理常识,什么时候怀的?第一个又是什么时候怀的?哪怕按赞美的文章,说罗某猴急真没冤枉他

怀疑罗某用不道德手段早就木已成舟了,不得不屈从

罗荣桓是不是抢战友老婆,看看公开的赞颂文字细节——

罗荣桓和林月琴,延安结缘相守仅26年,为革命送走两个儿子

1、“在同志们的安排之下,罗荣桓和林月琴在4月的一个星期天正式见面了。”

2、“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是一名在四川参加红军的工人,两人是在长征途中相知相爱的。长征结束之后,林月琴前往延安党校读书,而吴先恩则和2万名西路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不久之后,西路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到了延安,林月琴收到了丈夫已经牺牲的噩耗,这段本来幸福的婚姻戛然而止。

对于婚姻经历,罗荣桓和林月琴都选择了坦诚相见,没有丝毫的隐瞒。

1937年5月16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了。春末的延安,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艳的山丹丹花,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就在这一天举办婚礼。”

3、“1938年,林月琴在陕北生下了长子北屯。罗荣桓此时正率领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奔赴山西孝义。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林月琴被调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无奈之下只得将孩子寄养在了一户老农家中。

1938年,罗荣桓到延安参加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之时还专程去看了看儿子,可后来传来了儿子因病夭折的不幸消息。

1939年,林月琴再一次送走了罗荣桓,她因为怀孕只得暂时留在晋东南。2月,林月琴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因为罗荣桓当时正在率领部队东进,所以这个孩子起名为"东进"。”

“毛泽东在1962年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出处呢?毛生前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有吗?没有的话就是星宿派杜撰!类似师哲说毛对着蒙哥马利说战友里面粟裕最会打仗之类,据钻牛角尖者考证,毛见蒙哥马利时,俄语翻译官师哲正因为害死和保姆通奸的私孩子在劳动改造呢

山东党史大事记很清楚,山东根据地是山东纵队建立的。

罗某等人来鲁不过是摘桃子!

“由于担心罗荣桓的安全,毛泽东在发出同意罗荣桓赴上海的电报后,很快于2月8日又发了封电报:“你的病况,中央同志大家关心,因来电所述的病情甚为严重,故我们复电在山东医治,如不可能则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东医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详告。””

有搞湖西肃托的罗某前警卫员投日当汉奸前车之鉴,让他去沪实在不放心啊!另外最佳选项也应该是先回延安再去苏联,为什么“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聪明绝顶的老毛都困惑不已

至于东北,一把手是林彪还是罗荣桓?为什么哪怕山东去的老八路都认林总而不是罗总呢?

罗荣桓和林月琴,延安结缘相守仅26年,为革命送走两个儿子

罗荣桓和林月琴,延安结缘相守仅26年,为革命送走两个儿子

2020-11-18 20:18

https://www.sohu.com/a/432721519_100254698

1937年1月,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迁到了延安。延安环境稳定,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内战也基本上停止了。红军总部实行了星期天休假的制度。

图|1936年,罗荣桓在陕北

此前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红军们没有一天的安定生活,现在环境好了,很多有志女青年来到延安,一些过了而立之年的红军干部们也开始谈论起了婚恋的话题。

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是单身干部之中年纪稍大的一个,每到了节假日,罗瑞卿、肖劲光、张爱萍、许建国等等"单身汉们"全都来到罗主任这里"消遣"。这些指导员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好不威风,在姑娘们面前都羞涩得很,看不到什么进攻精神,也只能聚在一起聊聊天。

春节那天,许建国和中央党校的女学员刘桂兰结婚了,战友们都来祝贺。战友们起哄许建国帮着大家伙张罗张罗,"苟富贵,勿相忘",别结婚了把罗主任给忘了。

许建国嘿嘿笑着应付着,倒是新娘子刘桂兰听到了心里。

罗荣桓已经35岁了,延安的年轻姑娘不少,对罗荣桓有那么点意思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姑娘们都觉得罗荣桓是个大首长,平日里不和姑娘们闲聊,不容易接近,加上工作繁忙,不把成家的事情放在心上,婚事就这么拖了下去。

图|1940年,罗荣桓和妻子林月琴

罗荣桓的老部下不少,大家一直敬重他,希望他能尽早找到一位好伴侣。

提到罗荣桓,刘桂兰第一个想到的合适对象,就是林月琴。

林月琴,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在长征三过草地的时候,傅连暲为她改名为林月琴。1929年,林月琴入团,次年参军,曾任第四方面军妇女工作营营长。林月琴虽然才23岁,但已经是有着8年革命资历的老同志了。她热情大方,在女党员之中是相当优秀的一名,不少男同志曾经追求过她,而她一门心思在学业和工作上,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件事。

在同志们的安排之下,罗荣桓和林月琴在4月的一个星期天正式见面了。

罗荣桓早就对林月琴有所了解,他很不好意思,一直坐在角落里面不说话。同志们考虑到女同志脸皮比较薄,只是让刘桂兰邀请林月琴来家中做客,并没有告诉她这次是来相亲的。

罗荣桓办事谨慎,他不想用直接的方式,怕事情不成,伤了同志们之间的和气。老战友冯文彬马上毛遂自荐,陪着罗荣桓和林月琴见面。

林月琴来到李玉桂兰家中之后,看见有不少人也在,大家都在天南地北的聊天,冯文彬主动来找林月琴搭话,问她家庭出身、性格爱好、工作经历等等问题。林月琴觉得有些奇怪,但只当是组织想要了解个人生活,没有太放在心上。

她也注意到了一名带着眼睛的军人,他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只是附和着大家笑一笑。

林月琴没见过他,只是觉得这位看起来成熟稳重的男子有些拘谨,看起来又憨厚老实得可爱,莫名对他有些好感。等到客人陆陆续续走了,林月琴突然问起刘桂兰这位男子是谁。

图|抗战时期的罗荣桓

刘桂兰没想到这么顺利,她笑着对林月琴说:"你不知道他是罗荣桓主任吗?

林月琴听了对他更是敬佩,马上脸红了,只是轻轻"哦"了一声。刘桂兰趁热打铁:"我看你俩挺合得来的,大家都在说笑,就你俩不说话,多半是想到一起去了。"

刘桂兰开着林月琴的玩笑,林月琴不否认也不承认。

罗荣桓和林月琴初次见面之后就难以忘怀。从此之后,刘桂兰经常邀请林月琴去家中做客。林月琴发现每次来的客人都有变化,唯有罗荣桓每次都在。

林月琴已经多少能够感觉到大家的用意,刘桂兰见时机已经成熟,便直接告诉了林月琴。林月琴一听脸都红了,在长征路上当过工兵营长的女战士,这个时候却羞涩得低下头来。

刘桂兰拉起丈夫许建国就走,留下了罗荣桓和林月琴两个人。罗荣桓是当时红军队伍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人品好,也很有威信,深受同志们的爱戴。林月琴觉得能和罗荣桓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两人的关系也就这样顺利得定了下来。

图|罗荣桓在前线指挥

当时,党校在延安小卞沟旁的一所教堂之中,和红军的后方政治部隔着一条延河。平时延河不过10米宽,两人相见可以徒步趟过河,然后沿着河岸散步聊天。

而到了春天,冰雪融化,延河涨水,变得湍急起来。罗荣桓在长征之时分配的小黑骡子已经上交了,他和林月琴只能隔着河相望,同志们都笑称他们是"牛郎"和"织女"。

老战友们没有少拿罗荣桓打趣,但私下里也在为两人着急。不久,政治部的巡视员来到了25军6团视察工作,向团政委王平说了罗荣桓没有马骑的事情。王平乐得一笑:"嘿!这事儿得让老罗先支付喜酒钱,我这马不能白做红娘哩!"

王平亲自挑选了两匹白马,送到了罗荣桓那里。罗荣桓每天晚饭之后都要"练习"一阵子骑马,警卫员寸步不离,他笑嘻嘻把警卫员支开了。警卫员刚开始觉得奇怪,罗主任从井冈山下来,怎么能不会骑马呢?他不知罗荣桓支走他不是为练习骑马,而是趟过河去寻找心上人啊!

从此以后,林月琴只要远远看到罗荣桓的白马过了河,就悄悄走出校门。那正是春花烂漫的季节,党校外的树林之中,宝塔山下的延河岸边,都留下了这对恋人浪漫的足迹。

罗荣桓和林月琴聊战争,聊理想,也聊曾经遗憾的婚恋。其实他们在一起之前都曾经有过一段婚姻。

罗荣桓在17岁那年被父母安排娶了一位妻子颜月娥,父母想用妻儿将罗荣桓拴住。已经具有了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罗荣桓对包办婚姻深恶痛绝,但求学的费用还需要父母承担,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屈服。

图|1938延安机场。左起:程子华、关向应、萧克、罗荣桓、滕代远、邓小平、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

罗荣桓和颜月娥生了一个女儿,极具封建色彩的婚姻还是让他郁郁寡欢。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很多人因为战友们的牺牲而心生退意,甚至直接脱离了革命。罗荣桓却在这个时候迎难而上,坚决离开了家乡投身革命。

他给颜月娥留下了一封离婚协议,告诉她自己这一去生死难料,是留在罗家还是改嫁任由她选择。从此罗荣桓彻底断绝了和家庭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到了斗争之中。

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是一名在四川参加红军的工人,两人是在长征途中相知相爱的。长征结束之后,林月琴前往延安党校读书,而吴先恩则和2万名西路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不久之后,西路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到了延安,林月琴收到了丈夫已经牺牲的噩耗,这段本来幸福的婚姻戛然而止。

对于婚姻经历,罗荣桓和林月琴都选择了坦诚相见,没有丝毫的隐瞒。

1937年5月16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了。春末的延安,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艳的山丹丹花,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就在这一天举办婚礼。

那日一大早,林月琴把罗荣桓的狗皮被褥拿出来好好晒了晒,将床上的毯子洗了洗。铺上干净的床单,这就算是布置好新房了。

战友们都非常高兴,大家都起了个大早帮这对小夫妻忙活。远在西安的老战友千里迢迢送来了半袋洋面,罗荣桓高高兴兴将面全部送到了伙房,用来擀面条请大家伙儿吃酒席。

图|罗荣桓从莫斯科回到哈尔滨,和妻子以及工作人员的合影

参加婚礼的不仅仅有政治部的干事、战士、警卫员、马夫,还有尽心尽力为他们牵线搭桥的同志们。

下午5点,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吃着罗荣桓夫妇俩的喜面。面条里只有零星的油花儿,放了点青菜和萝卜,但大家伙儿都吃得津津有味。

罗荣桓在婚后几天之后就奉命上了前线。他们没有想到,一桩离奇而尴尬的事情在新婚燕尔时摆在了林月琴面前,给他们带来了"危机"。

原来吴先恩并没有牺牲,他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了延安。刚刚嫁给罗荣桓的林月琴得知之后不知所措,也羞于面对。

事已至此,身边的战友们都倾向于让林月琴回到前夫的身边。这已经不仅仅关系到林月琴的婚姻,可能还会影响到两个方面军之间的团结。

罗荣桓在知道此事之后,马上主动约吴先恩见了面,和他握手道歉,并表示希望他将林月琴接回去,成全他们。

为了能够将事情圆满解决,罗荣桓邀请吴先恩到家中吃饭,罗荣桓准备了酒菜,但等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吴先恩来。罗荣桓让警卫员连请了两次,吴先恩都拒绝了。

图|1942年罗荣桓一家在莒南的合影

毛泽东意识到此事关乎革命大局,此时张国焘正是野心勃勃,如果处理不好,第四和第一方面军有了隔阂,对抗日肯定会有影响。

毛泽东请来了林月琴谈话,林月琴忐忑不安,毛泽东宽慰她:"中央是想要让你自己拿主意,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林月琴依旧左右为难,毛泽东说:"你去看看先恩吧,和他商量商量。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的,也算是仁至义尽。"

林月琴思量再三,终于决定去见吴先恩。林月琴的心在罗荣桓身上,她向吴先恩表明了坚守婚姻的态度。

吴先恩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了,他胸襟宽广,虽然对林月琴十分不舍,但在经历过痛苦的情感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了理解罗荣桓和林月琴,和林月琴握手言和,祝他们白头偕老。

1938年,林月琴在陕北生下了长子北屯。罗荣桓此时正率领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奔赴山西孝义。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林月琴被调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无奈之下只得将孩子寄养在了一户老农家中。

1938年,罗荣桓到延安参加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之时还专程去看了看儿子,可后来传来了儿子因病夭折的不幸消息。

1939年,林月琴再一次送走了罗荣桓,她因为怀孕只得暂时留在晋东南。2月,林月琴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因为罗荣桓当时正在率领部队东进,所以这个孩子起名为"东进"。

图|罗荣桓夫妇和女儿巧巧在一起

长子的离去让林月琴痛彻心扉,她对东进特别疼爱。东进四个月的时候,林月琴跟随一一五师从晋东南前往山东泰西地区。

那时候的林月琴身体非常虚弱,还要带着幼小的儿子跋山涉水,几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得以和战地的罗荣桓重逢。北屯的夭折曾经让林月琴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东进带在身边,路上所有的苦和累她都咽下,但她低估了在野战部队带着孩子的艰难,当部队在行军途中路过封锁线的时候,孩子的哭声可能会给所有的战士带来危险。

罗荣桓看到小儿子喜不自胜,抱着儿子舍不得放下。而在听闻一路上同志们为了照顾妻儿,专门拨给他们一头牲口之时,罗荣桓又觉得不安起来。罗荣桓对带队的朱涤新说:"这样做太不合适了,给同志们带来的影响不好。"

泰西的战局越来越紧张,一日罗荣桓正在布置部队进精简装备进行转移,小东进却突然大哭起来。同志们向罗荣桓提出抽几位战士护送东进跟随部队转移,罗荣桓马上拒绝了:"战场上,一个战士要顶十个人用,怎么可能抽出人来护送他?"

林月琴不停地流泪,她明白带上孩子一定是凶多吉少。罗荣桓疼爱地抱了抱孩子,对林月琴说:"把他交给群众养活吧。"

图|罗荣华和林月琴在昆明市植物园

这一夜细雨蒙蒙,罗荣桓根本来不及多抱抱孩子,师部司务股长陪着林月琴在黑夜之中骑马10多公里,将孩子托付给了一个小山村之中的老乡。

林月琴含泪看了儿子最后一眼,最终狠下心离开了老乡家中,连夜返回了部队。

这已经是林月琴第二次面对母子分离的场景,这对一位母亲来说是多么痛苦。长子就是这样和父母生死分离的,林月琴万般不舍,但带着孩子一定会成为队伍的累赘,也会让罗荣桓分心。

作为父亲,罗荣桓何尝不想将孩子留在身边,而身边活生生的战士们,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为了大局,他们必须做出牺牲

送走了孩子,林月琴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1943年,林月琴担任了山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协理员。

1944年,罗荣桓率部攻打架子山,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刻,罗荣桓却因为积劳成疾出现了尿血的病症。

当时担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经过延安之时听说了罗荣桓的身体情况,告诉他们新四军中有一位奥地利泌尿科大夫,可以给罗荣桓看病。林月琴立刻陪同丈夫来到了淮安,医生给罗荣桓做了初步检查之后,判断他可能得了肾癌。而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不能马上确诊。

从此之后林月琴更加注意照顾罗荣桓的身体,1945年,八路军攻打临沂,两军陷入胶着之中。罗荣桓不顾还未痊愈的身体,想要骑马前往前线指挥。

图|1948年林月琴和子女在学校门口

向来支持丈夫一切工作的林月琴这一次将罗荣桓拦了下来,坚决不允许他骑马,她还让人将罗荣桓的马给藏了起来。罗荣桓对着妻子愤怒道:"我不上一线,不了解受阻的原因,怎么指挥?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拦着我,你还是共产党员吗?"

林月琴没有想到罗荣桓会将这事儿说得这么大,甚至将"共产党员"拿出来压她。她难过又委屈,站在罗荣桓面前流下泪来。后来,还是副政委亲自来劝说,才让罗荣桓打消了骑马上前线的念头。他坚持要上战场,只得让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上前线指挥,林月琴寸步不离,生怕病重的罗荣桓会出现什么意外。

抗战胜利之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之下,罗荣桓前往东北接受治疗。那时候的罗荣桓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不停尿血。东北的医生诊断罗荣桓的肾脏之中长了一个瘤,必须要开刀。当时红军总医院在平壤,他们一路颠簸来到那里,医生却说无法做这种手术,他们必须要到莫斯科去做。

罗荣桓终于在莫斯科摘除了患病的左肾,身体稍稍恢复之后,他立马回到了哈尔滨,又投入了辽沈战役的指挥之中。

图|林月琴担任校长时的照片

罗荣桓的气色一天天好了起来,林月琴松了一口气,找到组织要求分配工作。林月琴被安排在了东北野战军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她觉得这个职位能力要求比较高,担子太重,生怕胜任不了,她去询问罗荣桓,罗荣桓却建议她放下工作,去办学校。

罗荣桓一直主张后代们一定要有文化,打下的江山需要后代去建设。现在部队之中的指挥员大多有了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却没有人管。还有很多烈士的子女,都留在了大后方。罗荣桓建议她组织几个有文化的女干部,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国家积蓄力量。

罗荣桓的意见是深谋远虑的,林月琴接受了这个平凡而有着长远意义的工作,从无到有,找教室、筹集教具、挑选教员和医护人员,终于办好了四野子弟学校。

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考虑到林月琴的资历和能力,希望她能回到干部部工作。而林月琴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她想要在北京再办一所学校。

刚刚从老乡家里接到北京的烈士子女们需要照顾;抗美援朝时很多夫妻都是携手上前线的,他们的孩子也要人管;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大批干部被派到了国外,孩子也都留在了北京……

图|1962年11月26日,罗荣桓六十大寿和妻子的合影

林月琴希望新学校能将这些孩子们集中起来,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她的想法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

虽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国家经济还非常困难,在北京建一所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月琴和魏传统的夫人前往上海募捐,又招募了不少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从办学到教学,林月琴事事都要过问,她呵护每一个孩子,也爱护每一位教职员工。那时候实行供给制,教师们每个月只有几块钱的工资,只够买一些生活用品。林月琴拿出自己的存款补贴年轻教师,让他们能够安心教学。

林月琴被大家们亲切地称作"林妈妈"。

1955年,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他的工作非常繁重。林月琴在兼顾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丈夫的身体。

罗荣桓在苏联接受手术之后,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休养。那时候的罗荣桓的肾脏已经完全坏死,丧失了功能。他只得住在医院之中,全身发痒,用什么药都不能缓解。

林月琴为了让他舒服一些,白天晚上给他不停擦洗。罗荣桓有什么需要,都不好意思和护士们说,只能告诉林月琴。林月琴患有高血压,还是坚持守在丈夫的身边,陪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一直到1963年,罗荣桓因病去世。

罗荣桓临终之时,拉着林月琴的手,对她说:"我死了之后,分给我的房子就不要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里面去,不要搞特殊。"

罗荣桓和林月琴相守了26年,他们踏过延安烂漫的春花,也走过满是硝烟和鲜血的战场;他们有过4个孩子,却因为革命忍痛将两个孩子留在了沿途的老乡家中;他们带着一身伤病告别了战争年代,在和平年代依旧殚精竭虑,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

图|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罗荣桓、林月琴夫妇墓碑雕塑

多年之后,林月琴追忆罗荣桓时深情说道:"回忆他战斗的一生,对我来说仿佛是再一次和他相见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在这样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他优秀的思想品质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模糊,而且更加鲜明了。

家园 毛是政治家里的军事家,蒋是搞军事的政客

毛早期的活动以文宣和政治为主,著名的活动如驱逐张敬尧,组建共产党,协助胡汉民、汪精卫并得到孙中山的赏识,都是以政治见长,军事是后来搞秋收起义以后无师自通搞起来的,也需要在朱德等各级军事将领在夯实军队素质和指挥系统下来灵活发挥,所以需要时间表现。

而蒋学的是军事,虽然是振武学堂这样速成学堂,但基本军事素质和指挥素质是有的。辛亥革命后蒋回国先是跟着陈其美当红棍打手,后辅佐孙中山搞军事,跟其他军阀比主要的显著优点是有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因此不但各路军阀被其银弹外交加黄埔精锐纷纷瓦解,就是周、朱这样的共产党军事将领也不是蒋介石的对手。只有毛因为一开始就是搞的政治,而且军事又无师自通,才能对付蒋介石。

说实话,如果毛的农民运动和军事活动是帮助胡汉民和汪精卫这两个学究政客,在国民党里可能就没蒋介石什么事了,毛说不准能早十年就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反而是在土共里毛被长期压制。蒋曾经几次受对立面打击而下野,但后来能东山再起,主要是国民党里群龙无首,多数领导人都是蹩脚客,不是军事能力没有,就是仅仅是赳赳武夫,只有蒋是军事和政治都有两把刷子,所以国民党只能再把他请回来。但蒋跟毛比,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差太远了,但毛在早期唯一缺失的是政治军事一把抓的机会。

家园 毛主席最早的军事行动是临近毕业,带领两百学兵促投降两千多溃兵

那是二十多岁,其对人性、时局、时态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相信的地步。

尤其是带领在学校名人和当地名人快速说服长沙商人出钱操作此事,简直令人赞叹,说明此时毛主席已经熟读历史。

至今读到此事仍回味无穷,其临时机变之才令人感到无比惊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