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韩国发的室温超导材料没人讨论吗? -- fy8064

共:💬113 🌺423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亚国家想搞出重大原创性发明挺难的

不是我口冷,东亚这几国卷的不能再卷了,人们都在为生计拼搏,谁能沉下心来弄这种可能费尽周折也玩不出啥名堂的东西。

家园 常温超导其实已发现多起但原理未明 -- 有补充

总结下常温超导:可能机制和低温高压不同,可称为 结构超导

​目前已经发现的常温超导 各种碳基材料,比如石墨、石墨烯,还有红外脉冲陶瓷,还有韩国这个 掺铜 铅磷灰石(待验证)。

不过目前这类​缺点很明显:含量太低,太短暂,结构易破坏。

​不知道这个掺铜铅磷灰石的稳定性和含量如何?

因此,这次验证除了验证真实性,还应该验证稳定性和含量。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家园 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补充帖

根据昨晚对各个团队复现的成果整理总结下:

1、制备样品没原先想象的简单,多数团队复现样品失败。考虑到韩国团队1/10的成功率,还需要待其披露更多工艺细节。

2、材料易碎。--这个可以通过材料外手段解决。

不知道碎后还能否保留性能?其他物理性能未知。

3、含量:韩国团队应该是几%,复现者目前还没做到这个水平,已经比之前发现的常温常压超导的万分之几进步了不少,算接近可用。

4、性能稳定性?未知。

家园 已经可以确认:已经摸到或者已经打开了新时代大门 -- 补充帖

arxiv上论文已经第二版,但也没披露更多实验步骤信息。

但其原理:通过内应力替换外部超高压,实现超导,这是可行的,用传统超导理论的解释范畴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即使最终lk99超导性未被证实,也是开辟了一条极其光明的新路,可以把这个领域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其衍生的应用,意义也非常大。

若是超导性被证实,那可以自由联想 人工智能+常温超导+核聚变 了。

总之,人类已经摸到或者已经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家园 目前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2条 室温超导 技术路线 -- 补充帖

目前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2条 室温超导 技术路线:20230805

1、内应力路线直接室温超导:制备较难,结构稳定性稍差。LK99、石墨系。

2、激光脉冲诱导室温超导:材料便宜,制备容易,结构稳定性佳。

维持所需能耗、系统占用空间,目前难说哪种更有优势。

家园 好像是学校叫兽想抢功

第一篇是2个作者+学校叫兽,第二篇学校叫兽被剔除。

这应该是学校叫兽想抢功(2个作者叫兽绕不过去),引发了其他合作者不满,从而被彻底踢出。

不得不说,学校真是一个垃圾场,衣冠禽兽,斯文败类,比社会还复杂。

家园 假的概率大

论文中超导判断的三个论据,都有问题,都不扎实。

韩国研究人员的文章内,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份超导材料。其一是电阻测量,其二是磁化测量,其三还通过视频显示磁悬浮。

首先,电阻的测量数据在文章里写得不是非常清楚,他们是通过四探针法进行的数据测量。我们通常使用的四探针法是接触式的,能够使电极比较稳定。去年在韩国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电极是用4个尖锐的针尖测量的,这种测量方式有时候会出问题。因为采用的是针尖,所以接触的各个方面可能都有问题。并且现在显示出来的所谓电阻的数据,看起来没有一个数据显示是非常稳定的仪器噪声状态的零电阻,这个电阻数据看起来是随着温度变来变去的,所以目前在电阻数据上还是存疑。

其次,在磁化数据方面确实可以看到有所谓的抗磁,但是许多其他材料也有抗磁。韩国研究人员用的是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这个仪器一般在测量的时候,如果处于信号大的状态,测量数据一般是没有错的;如果处于信号小的状态,测量数据往往会给出假象。超导本身有特定形状的磁滞回线,但在文章中并没有这个数据。所以在磁化测量方面,尽管有抗磁,但是抗磁本身是不是超导还不好评判。

第三,磁悬浮是第二类超导体的典型特征。在一个磁体上面,当达到稳定态的时候,超导体和磁体之间是稳定的,把它压进和拿开都是不容易的,都要使用很大力气。虽然韩国的研究人员在视频中显示了磁悬浮,但视频中显示的磁悬浮不太像超导的磁悬浮,而是类似某种抗磁性加上重力的平衡以后所达到的磁悬浮态。

所以从这三点看,目前没有强烈的证据证明这是超导材料。

韩国团队称发现室温超导?曾推翻美国实验结论的南大教授发声

见前补充 4915773
家园 这年头,谁都要来发明一下室温超导体。

7月30日又一公司宣布发明室温超导体。美国泰吉量子(Taj Quantum)公司发推称已于上周获得石墨烯超导体专利。该公司主业为区块链业务。

7月30日,又有一家公司声称发明了室温超导材料。这是近期的第二家。

韩国研究人员的论文中,掺杂铜的铅磷灰石LK-99是主角。但这次,石墨烯是主角。

30日上午6时8分,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泰吉量子(Taj Quantum)公司发布推特称,“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我们终于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第II类)超导体的专利。与最近从韩国流传的一些论文报道相反。在论文标题中简单地写上 ‘世界第一 ’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世界第一。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我们的专利于上周获得授权。请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网站阅读我们的专利:……”

其7月25日的专利文件称,“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第II类超导体,包括至少在一个表面用脂肪烃或其他合适的活化材料(即在其结构中不包含π键的非极性液体,如真空泵油、由甲基硅酮组成的硅油,或由包含反应性官能团的链的一端与基底结合的脂肪烃链)润湿的穿孔石墨烯。本发明的超导体在远高于室温的温度(即临界温度)下仍保持超导性,无需保持低温,并可在强磁场下工作。”

截至发稿前,前述推文的浏览量已超69.5万人次。

网评-从名字看,这是个在美国的三哥开的币圈公司。😁😁😁

见前补充 4916079
家园 实际上这个研究已经进行20多年了 -- 有补充

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候两个主要研究人员还没毕业。而后来理论提出者崔东植已经去世了。

疑为李石培本人描述LK-99的二十年研究过程:

1996年,年仅24岁的金智勋带着满脸的朝气,考入高丽大学的化学系。他是学化学合成的,有老派合成专业的习惯——也就是“口说无凭,手下见真章”。当时的高丽大学化学系是由一个颇有人格魅力的大牛TS Chair(崔东植)领导的。崔教授在1994年提出了一种离经叛道而并未得到广泛接受的一维无机高分子链可以实现超导理论ISB Theory。李石培是崔的弟子,热情有干劲,在1995年发表了同一主题的硕士论文Explana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by the ISB Theory。金智勋最开始其实是是研究电池材料的,并在1997年获得了硕士学位。然后,李石培和崔教授说服他加入自己的超导体团队攻读博士学位来主攻化学合成。金智勋对数十种陶瓷混合物进行了数百次实验。1999年,一个铅磷灰石样品在图表上显示出了一个好像是超导体特有的小波动。他们重复实验,另外两个样品也显示出相同的波动。

但这种信号太模糊,也可能是什么说不清楚的仪器错误。金智勋太过谨慎,担心继续搞下去不过是一无所获。他选择不再进一步追求超导体,换回电池材料的研究。四年后,他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加入了一个小助听器电池公司。而李石培继续研究ISB超导体。尽管他和崔教授修订理论,以缩小大海捞针一样的搜索范围,但离开了合成能手金同学,他们一无所获。2008年,李石培吸收了金智勋的部分工作,在超导体的理论和合成方面发表了博士论文。随后,李石培加入了一所小型私立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系的兼职教授。他没有再进行任何科研工作,也对教学不感兴趣。2008年,他和金智勋一起创立了Q-center公司。Q-center主要接一些常规的咨询工作,赚点零花钱。金智勋偶尔会去那里坐坐。虽然他们试图进行了一些实验,但总也没有多大眉目,好像科研只是一个爱好罢了。

2017年初,崔东植教授生病了。消息传到了他的学生那里,人们开始去看望他。崔东植特地找到了金智勋和李石培,告诉他们他们一定要找到1999年在机器中出现的幽灵。他在五月去世,遗言是“拜托了 继续研究下去,但它完美的实现之前不要让世界看到它”。

金智勋告诉李石培,他有妻子和儿子了,他不能像研究生时代那样苦干了。如果李石培想要他全职工作,就必须得筹集资金,买一台ESR机器和一台SQUID机器。李石培找到了的崔东植教授的老朋友,汉阳名誉教授吴根浩(Keun Ho Auh),开始四处筹钱。他们向韩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交了一份申请,来购买ESR设备的资金。但由于金智勋和李石培自研究生阶段以来就没有发表过任何科研论文,申请自然被拒了。于是,他们通过一个联系人认识了高丽大学有永久职位的教授权英完。权英完是一个杰出和可信的物理学家,而且他既有ESR专业知识又有SQUID机器使用权限。

权英完虽然觉得这对搭档有些业余,但是如果没有太多责任就能拿到经费还是不错的。于是,他在2017年底签了约加入了Q-center。而且他得以保持着他在大学的职务,只是偶尔会过来指导指导。

终于拿到资助后,他们买了一台ESR机器,金智勋在2018年初全职加入Q-center。金智勋作为化学家的工作习惯着重于见微知著,而权英完作为物理学家倾向于要清晰干净的谱图。这样的差别导致了争吵:金智勋在ESR上寻找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和99年看到的结果一致。但是,物理学家权英完认为这在理论上完全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很快争论了起来。李石培试图调解争执,但当他看到图表上的波动仿佛二十年前看到的那样。他震惊了,他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20年里,唯一接近那个幽灵的人其实是金智勋。

金智勋像与宇宙玩捉迷藏一样,他蒙着眼通过ESR倾听微弱的信号。他有时感觉离真相更近,有时则感觉离真相更远。这么微弱的信号当然没法让外人相信,现有的理论难以解决问题,他不得不开发全新的搜索方法。终于,在2020年的一个早晨,正值全球新冠疫情封锁之时,他意外看到了之前微弱的信号呈现了一个巨大的峰值(如下图)。

金智勋重复试验,但在新的样品中没有看到这么强的信号。他查阅了实验室记录,无从下手。是哪里搞错了吗?于是他开始查看实验室监控录像和照片。他发现那个有显著提升的样品盛放的石英胶囊在拿出炉子时出现了裂痕。而且他回顾视频,看到自己在炉子出口后将胶囊转移到秤上时,肘部撞到了桌子。他恍然大悟,应该是裂纹的产生导致在恰当的时机引入了氧气,进而改变了正在形成的磷酸铅晶体的结构。而且,肘部撞到了桌子导致引入了震动促进了晶体的形成。

从这里开始,工作进展得很快。在三个月内,他们找到了困扰团队20年的幽灵,并将其结晶。你可以拿在手里。它可以漂浮。就像一个魔法石头(原文如此)。

李石培非常兴奋,权英完惊呆了。

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设备进行全面的特性测定。该超导体临界温度非常高,以至于超出了他们手头设备的测量范围。

权英完开始从物理角度进行理论推导。他不认为崔东植的理论可以解释发生的事情。他明白“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在就在所有物理学家里有着巨大的领先优势。如果他能率先找出答案,那么他将肯定有一份诺贝尔奖。然而,这最终让他与团队中的理论家李石培产生直接的冲突。

只是这个过程很讲究合成技术。粉末必须用研钵和研杵均匀混合,以获得完全均匀的颗粒。如果买预混合粉末、不使用研钵和研杵,或是从炉子到冷却站移动太慢,都会导致结晶失败。他们之中只有金智勋能够在从炉子取出后的恰当时机,通过猛地撞击真空石英胶囊,偶尔能够制作出魔法漂浮石头。

他们向《自然》杂志投稿,但由于Ranga Dias的争议,稿件被拒。权英完将拒稿其归咎于金智勋已故导师崔东植的一维无机高分子理论。

李石培认为问题在于人们必须亲眼见到这个魔法石头才能信服。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的三人团队不能进出韩国给国际上的审稿人展示这个材料。事情只能被不断拖延。到了2021年底,权英完决定休假专心理论研究。李石培和美国韩裔科学家金铉卓获得了接触。尽管最开始金铉卓也对这所谓的室温常压超导不太相信。然而在因新冠中断的旅行恢复之后,金铉卓亲赴实验室看到了这个魔法石头,于是转变了立场,并从金智勋那里取经成功,能够在自己位于美国的团队独立重复LK-99的制备生产过程了。尽管产量仍然很低。可能每10次尝试只有一次成功。

但是,由于金铉卓的强势加入,权英完的角色被降低到仅仅进行SQUID测量的程度。2023年3月,权英完与团队发生争执,被解雇。剩下的团队继续前进。

本人对韩国科研也不看好,然而想起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还是韩国的《韩汉大词典》,有时也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轴劲。

通宝推:yg1993,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纠错 -- 补充帖

修改不了只能补充:《韩汉大词典》应该是《汉韩大辞典》。

《汉韩大辞典》共16卷(含索引1卷),收录了5.5万单字和45万词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词汇量最多的汉语类词典。除收集了在韩国、中国、日本等汉字文化圈使用的约6万多个汉字之外,还增加了包含专名的50多万个汉字词汇。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也收录了6万多单字,《汉语大词典》也在准备第二版。

家园 99%是假的
家园 这里有个老河友的文章

我虽然是外行,直觉这篇文章的逻辑够硬,而且具备可证伪性。

https://mp.weixin.qq.com/s/j6gjrjnyh8TXMWRu-3eiwQ

重点看这句:

根据解释常规超导的BCS理论,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 K,这叫做麦克米兰极限(McMillan limit)。

还有这句:

而且别忘了,BCS理论的麦克米兰极限仍然存在,这是个严格的理论。所以即使通过平均场计算预测某个材料可能有超导,也只能在超导转变温度低于40 K的时候做比较定量的预测。如果超过了40 K,仍然是理解不清的。

见前补充 4916316
家园 我记得在小学四五年纪时候

大概是8586年的时候,出现一段时间的超导竞赛,几个国家竞相宣布超导温度不断提高,好像一年不到就提高了几十K或者更多,当时年纪下也记不太多,不过肯定有这个事情。

家园 可追溯到前苏联

历史脉络:

​20世界50年代,前苏联 “更为广泛解释超导的理论”(崔东植 lk已故老师 1993年受访时说)

苏联 博戈柳博夫(Nicola Bogolyubov),1970,提出内应力路线,苏联解体。

20世纪80年代末,前南斯拉夫(今克罗地亚) 偶得 铅基室温超导,战争,无法复现。

崔东植:1993年,ISB(原子间超导带),一辈子搞出4块半材料,但无规律,无法有效复现。

李和金:lk99,据不可靠信源,他们已经在做提纯(蒸发、沉积)和应用探索(薄膜)。

主流 BCS优势:好调试,只需对应温压即可复现。

内应力路线ISB:不好复现,因为材料内部不均。现在能复现成功,除了无数次实验,还归因于 观测手段的改进。

见前补充 4916847
家园 说点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对韩国这个室温超导的事最好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我看到的,大错误大多是大人物犯的。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上有问题,甚至结论错误的文章我都见过。但这很正常,因为你只有在做大问题的时候才会犯大错误。相反,当你一直不犯错的时候,恰恰需要担心了,因为你可能一直在做非常平庸的工作。就像把一个大学生放到小学去,每次都可以拿满分,但这种正确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际中却往往忘了这一点,对待错误过于苛责,甚至过于刻薄,而忘了错误中可能包含新的东西和成功的因素。

只要不是剽窃,造假这种错误,完全可以宽容一点。袁岚峰的老板是老潘吧?他没翻过错吗?就我知道就有过,但这真的没什么。也没见袁岚峰出来说啥呀。相反,我们对身居高位者的学术不端却过于宽容了,从这一点更可见饶毅的了不起。

探索未知的事物的时候,犯错是难免的。实际上很多重要发现刚做出来的时候,发现者并不理解自己做了什么,包括很多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但偶然的发现也是发现。我们现在整天喊着要创新,要做从 0 到 1 的工作,那么就要创造一种鼓励尝试,包容错误的环境。否则犯一个错误就被人冷嘲热讽,谁还敢尝试新的东西?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人家做个 N,自己跟着做个 N+1,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工作有什么价值,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精力。我们从来不缺乏批评指责别人的人,但缺乏的是敢于勇往直前,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人。

比犯错误更可怕的,是不敢犯错误。因为这意味着一潭死水,正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欧洲的中世纪,和我们的封建时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