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心理学角度看国人轻视日韩台的原因 -- 思想的行者

共:💬180 🌺557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哪里提到种族优越感?

我文章中说了,日韩台的成功是基于来自于中国的儒家文明的成功?

你怎么解读出种族优越感来了?

诸如昧国给他们设计了天花板云云,恰好是你把昧国看成是优越种族,自我矮化。

昧国哪有这个能耐,还设计天花板,实际上昧国自己产业已经被东亚冲的七零八落。

你知道昧国的产业空心化吗?

它产业为啥空心化,仅仅是因为工人工资高吗?

人民解放军的管理思想就是官兵平等,这点日本企业就做得不错啊。

至于说统计学,数学云云,你大概没有真正管理过,所以带着一些纯理论的想象。

家园 不对,日本企业很多都有诸如产业报国等等精神追求 -- 补充帖

例如松下公司,每天早上起来要唱公司歌,其中就有产业报国的内容。

反过来中国企业有这样的精神追求的不多,大部分就是想赚钱,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松下电器社训,社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不稳定又怎样?

现在的摸鱼,躺平的,不就是当年磨洋工的另一种说法?

私企不稳定吧?员工反正是做一天算一天没将来,能摸鱼能躺平为什么不摸不躺?

说只有国企才有磨洋工的,说不是傻就是坏有点过份的话,只能说实在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家园 这个论点就是幼稚+不自信的表现:给自己贴金

"我之所以推崇日韩台,推崇日韩台经济模式,对日韩台的经济成就,特别是高科技成就能够有高度的认可,原因在于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本质上,日韩台的成功根源于中华文明的成功"

家园 都已经世界第二把交椅了,学学今上的风度:功成不必在我

人家成功是因为我

我成功还是因为我

承认别人有能耐很难么

补个图吧,好好学习

点看全图

家园 看这篇文章,觉得时光倒流了30年

如果是90年代,00年代,这样的认知,号召向日本学习还是比较时尚的,当时日本还是相当强,连我们做工程的笔记本电脑还是用日本东芝的,大概3公斤重,但觉得真不错,能搬着走。

到现在,什么三洋收录机、日立电视、爱华音响都一个一个或者消失,或者被中国大陆企业购并,日本企业退守到出口一些元器件,然后还被人吹捧为匠人精神,或者卖元器件比整机赚的更多,再加上某知名人士拿着中国工厂产的马桶盖吹呼日本产品做的好,只能是呵呵呵。

然后,再看看科技界排名前10%论文里,中国占到第二,日本只是第六,不少日本教授跑来中国搞研究,这时候再号召向日本学习,而且学习日本的“儒家精神”,真是觉得时光倒流了30年。

匿名 我们这里不是赶潮流追时尚

而是分析日本有什么值得中国学习的东西。

你还是仔细看看我文章分析的日本的优点成立不成立再说吧

家园 不仅设计了天花板

也设计了发展领域,只能在美帝认可的领域发展,并且在允许的领域也不能发展的太快、太强威胁到美帝,否则,扶植南韩搞日本,搞台湾。

不仅如此,中美合作中,现在美帝不也是不允许中国超出他们认可的领域吗?

家园 对走狗推崇有加乃至崇拜,还鬼扯自信?

这逻辑太感人了。

世界各国都各有其优点,又何止日韩台?

为什么要专挑日韩台学优点?

因为它们阔过?因为它们跪美舔英比较彻底?因为它们经常随美帝起舞给中国添一点麻烦?

日韩台这种美帝殖民地,虽然早些年享受过一点外溢效应,喝上了一点残汤,但近些年来也已经经济科技越来越停滞衰败了。甚至只好越来越口嗨民主自我满足陶醉,政治高调子越唱越嗨。

一如改开前的当年中国,政治上吹牛逼到宇宙爆炸,经济上勒裤腰带。

这种东西,有什么值得让中国欣赏地?

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这没有问题,见贤思齐嘛!

但口号大话人人会喊,如果一到具体、细节,就把糟粕当精华,贩卖屎尿屁,那就很倒人胃口了。

中国轻视日韩台,不是什么中国世界第一第二了,而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中国人民就从此站立起来了!

而日韩台,美帝之殖民地耳!走狗打手跟班耳,这种东西,当然要被轻视。

作者内心其实有一句话很想大声疾呼出来:

中国的日韩台资工厂里的那亿万打工仔,你们这些穷鬼蠢货懒虫低素质垃圾,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崇拜这些工厂里那些高高在上绅士风度彬彬有礼"事业成功"的尊贵老板!?

他们虽然在美国人面前都是狗,但在你们面前,可是需要得到尊敬地!!

你们居然胆敢轻视他们!俺看不下去了,一定要好好分析一下你们的心理原因!好好地恶心恶心你们!!

如此而已。

家园 一个是美帝扶持,一个是美帝封锁

这也能让你看出日韩台的伟大?

中国伟大就伟大在即便美帝拼命封锁制裁打压,最终也无可奈何。

日韩台美帝一收链子,就衰败停滞崩溃任人宰割。

家园 下面说得都对,他们没有直立行走

人是怎么轻视狗的?不需要太复杂的心理学。

富人家的狗,吃穿住行,可能都比穷人好,甚至好很多,然而,穷人会羡慕富人,却不会羡慕富狗。

家园 日韩台越来越衰败了?

建议了解下EUV光刻胶哪个国家才会

5nm以下制程哪个国家(经济体)才会?

为啥要学日韩台,因为我们和他们有同样的文化

至于什么殖民地云云,建议对日韩台的经济政策独立性进行更多的研究。

举例而言,昧国要日韩台配合封锁中国,至少韩国就不配合。

联合国是干什么用的?

世界贸易组织是干什么用的?

家园 你就像某些国产抗战剧编剧一样

把日本人写的不堪一击。

你这样认为让需要进口日本设备的特别是半导体设备的,需要进口日本原材料,特别是光刻胶等等的中国厂商怎么办?

你是想说中国那么多企业连狗都不如吗?

自尊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

因为如果你不尊重他人,而他人又比你强,现实就会对你进行反嘲讽。

家园 哪里扶持了?昧国那么雷锋啊

昧国自己都做不出5nm,怎么扶持别人做出5nm啊?

日本是受到昧国制裁影响,但中国企业就不怕制裁?

华为,中芯,中芯,等等一大堆企业一点都不怕昧国制裁是吧?

家园 值得借鉴的台湾发展模式 -- 补充帖

台湾的经济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色彩

1 蒋介石政权到了台湾以后,和大陆一样进行了分田,让穷人获得了土地

2台湾有大量的公有制企业

3,台湾政府大力扶持其企业,特别是为高科技产业制定产业政策

以下是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蒋经国要求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和行政院秘书长费骅在科技方面找一个突破性的大项目来做。

  1974年2月,孙运璿邀请一帮政商人物吃早餐,包括行政院长费骅、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交通部长高玉树、工研院院长王兆振、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以及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渊。七个人聚在一家豆浆店里,一边吃早餐,一边讨论台湾要怎么实现高科技转型,最后决定,选择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其实台湾省做半导体,起步条件没有韩国那么好,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韩国发展半导体,采用的是财阀集团+小企业的模式。财阀企业集团在其他产业上积攒的资本能够用于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所以,台湾省一开始主要是承接外资来本地投资设厂,而且主要是封测厂。像1966年,美国通用仪器公司在高雄设厂,之后的德州仪器公司、飞利浦也到台设厂。我们知道整个芯片的产业链,主要包括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其中封测环节对技术要求相对更低,也能够发挥那时台湾地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那怎么从只有封测厂,到建设起自己的产业链,当时的决定是:从美国寻找合作伙伴,引进技术,快速发展。

  在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有这么几个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经济部长孙运璿。潘文渊和李国鼎也是不能不提到的名字。

  潘文渊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究室主任。1974年7月,他在美国召集海外华人,成立了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TAC)。这个TAC委员会主要在美国开展工作,帮助台湾方面在美国联系产业界人士,并且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7月末,潘文渊专程回台,完成《积体电路计划草案》,并送达给孙运璿。8月,孙运璿设立的台湾工研院,通过了这个草案,并且成立了“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也就是之后的电子工业研究所(简称工研院)。

  1975年2月,台湾向14家美国著名的半导体制造厂家发出合作邀请书,有7家公司表示了合作意向,其中包括RCA。同年11月,潘文渊说服RCA以350万美元较低的价格把技术转移到工研院。工研院当时看好电子消费品领域的发展,选定电子表作为技术验证的第一站。之后,团队开始搭建,吸引不少在美国留学的年轻人返台。1976年,一个19人团队被派往美国,学习RCA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来,这批年轻人也确实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巨头。包括曾任台积电副董事长的曾繁城,联电董事长曹兴诚以及华邦电副董事长杨丁元。

  1977年,孙运璿效仿美国硅谷产学研模式,征用了新竹的一块地,计划建设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同年,工研院建成台湾地区第一座集成电路示范工厂,负责研发生产的就是当初赴美受训的那些人。示范工厂成效很好,运营第六个月,良品率已经达到7成,超过了技术转移的母厂RCA。台湾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表输出地。

1980年,为将技术落实成产业。工研院决定以衍生公司的方式,转移生产技术和研发团队,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华电子。这一年,孙运璿筹划的新竹工业园也建设落成,联华电子就成了第一家入驻的企业。

  1982年,这一年,已经担任行政院院长的孙运璿向一位在美华人发出邀请。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当时张忠谋已经做到德州仪器的全球副总裁。孙运璿希望他能回台担任工研院院长。当时张忠谋拒绝了,因为他手上还有一批期权没到期。三年后,张忠谋辞去德州仪器职务回到台湾。

开始,张忠谋以为赴台只是接任个院长职位,没想到,刚做任职两个星期,政务委员李国鼎便找他商谈“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计划”。李国鼎希望以合资的方式组建一家超大型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由张忠谋主持。张忠谋则观察到,芯片制造领域开始出现垂直分工趋势。台湾地区在芯片设计上不占优势,或许可以做设计厂不愿意做的,利润较低、投资又较大的芯片制造。

  1986年,台湾地区第一座6吋集成电路实验工厂建设完工。在张忠谋的建议和李国鼎的支持下,次年这座工厂衍生成一家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VLSI计划的设备和研究人员也都转移给了台积电。台积电首创晶圆代工模式,可以说切中一大批芯片设计厂的需求,很快就为自己吸引到一批海外订单。

外链出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