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的底层逻辑 -- 巴博萨船长

共:💬206 🌺1126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提手工业就想起瓷器也真是太刻板的印象了

我们古代手工业可不仅仅只有瓷器。

推荐几本书。

《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

《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机械卷

手工业技术史对明朝的评价是历朝历代最高的集大成,清朝则是中早期的缓慢发展。

清朝的技术发展不能说没有,但真的乏善可陈,大多只是前代技术上的改善,可以拿出来聊(吹)的没有几个。

杨宽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也是这样。

技术到明代苏钢就到顶了,后边随便一点带过清朝。

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上面,到了明末基本上就戛然而止了,靠着历史车轮巨大的惯性还能勉强惠及一下清前期(截止康熙)就差不多了,然后这个车轮就陷入了停滞。一直等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打碎中国的国门。

看看清朝和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就想起这么一句话:萤火之光竟与日月争辉。

通宝推:Rusher,
家园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猛烈的台风发源地

风暴猛烈程度不是大西洋这种小打小闹能相提并论的

家园 有些人是想主动当炮灰的,因为幻想赌一把建功立业。

这种人一般现实生活中多少有点不如意。80后尤甚。所以有“入关论”这种猥琐言论出台。

可惜,炮灰永远只是炮灰,连抹布的资格都没有的。

家园 卫所系统早在明中业就开始烂了 -- 有补充

嘉靖年间才开始募兵兴起。

改朝换代之后,都会废除卫所,改为民田。满清的特色在于跑马圈地,废了卫所藩王,地全归八旗了。

提到士绅,想起让子弹飞里面的那句话,百姓只跟着胜利的一方。士绅何尝不是?

对于军队来说,只有胜利才能带来胜利。

无论明军还是顺军,由于各种原因对清军是屡战屡败。

那时候清军确实强,从北京到湖南只花了21天,再加上中途明军没任何预警,李过被打得猝不及防,使得顺军最后一支野战军被重创。

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明末殉国的已经很多很多了。

一直到李定国两蹶名王,才把明军的信心打了回来。可惜还是太晚了,随着李定国兵败新会,郑成功兵败南京,南明唯二翻盘的机会都没抓住。

如果李郑能赢,那么这些江南大儒肯定也会自带干粮帮胜利者做事。

历朝历代士大夫阶层都掌握最多的货币资源,最多的铜钱、丝绢、金银,土地。士大夫耕读传家也是上千年一贯了。

怎么同样重视土地的低风险高收益的古代社会,明朝的手工业能集大成,清朝就是早中期缓慢发展,后期乏善可陈呢?

古代王朝可不像现在的信用货币年代,基本就没像样的货币政策,银子取代铜钱丝绢作为主要货币也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朝廷还真没那么强的控制力。

看了明朝一个县要收几十种不同的实物,再发给十多个不同的上级仓库,真感叹这套实物税收体系居然能维持上百年。。。

税收转向收货币,简化税收过程也是必然会进行的改革。

从税收来说,收银子取代实物,由民运改为官运的改革确实在嘉万年间降低了百姓的负担。民运的猫腻往往比粮价波动带来的损失更大。

古代比较简单,只认贵金属。

这和现代美国靠二战以来的国力优势搞出的美元全球超发还真不太好混为一谈。

就古代王朝的行政能力而言,民间的行业不管不顾反而发展快,官府管地越多,雁过拔毛的也越多,也就发展不起来了。更何况清朝还有屠城性收复这个一以贯之的恶习。

通宝推:孟词宗,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面:百姓跟着胜利的一方这句话的出处: -- 补充帖

此时期内,贫农因长期地被摧残及感觉革命胜利无保障,往往接受中间阶级的意见,不敢积极行动。必待进至革命高涨,如得了全县甚至几县政权,反动军队几次战败,红军的威力几次表现之后,农村中才有对于中间阶级的积极行动。

家园 嗯,明白了,阴兄是不承认有士大夫阶级专制

这么一个事实的。本帖第一段,阴兄就发明了两个历史:

一、“改朝换代之后,都会废除卫所,改为民田”。历史事实是,贾似道之所以为程朱理学之徒所恶,其实就是因为贾“强买”“民田”为公田。之后的元、明卫所之田,很多都是来自南宋的公田。朱元璋要是“强抢民田”作为卫所之田,不用阴兄动手动口,重八皇帝早就被士大夫们骂成比贾似道还过分的恶徒了。

二、“满清的特色在于跑马圈地,废了卫所藩王,地全归八旗了“——呵呵,如果真如阴兄发明的历史一说,那么汉人为何要恨八旗圈地呢?明明事不关己嘛。

阴兄不妨明说:清朝剿灭南明和李张两支农民起义军余部,士大夫阶级“手上是干干净净”的。好笑!姜文那个烂片,满是精英傲慢的臭气,居然成为阴兄发明、解释历史的凭据了。

不知道阴兄所说李过被袭是哪一次?反正第一次李过被重创,是在陕北不是什么湖南,而且就是多尔衮命令南下的清军折返、从河南入陕,与从山西入陕的清军合兵,几乎是以入关的全部八旗军+投降满清的九边明军的大部,袭击以步兵为主的大顺军。

彼时多尔衮为什么敢对南明完全不设防?除了从东林党如史可法之流那里找原因,从史可法们给北京满清送粮食银两找原因,还有其它的吗?

“如果李郑能赢,那么这些江南大儒肯定也会自带干粮帮胜利者做事”——阴兄好像完全没有学过大陆历史教材似的——教员领导的百万雄狮下江南,你说说哪些南方地主“自带干粮帮胜利者做事”?!

至于“银子取代铜钱丝绢作为主要货币也是民间自发的行为”,现在的社科院,尤其是那个万明老太太,特别爱用“是市场造成的”白银货币合法化。所以这个就不算阴兄的新发明了。

实际上,与万明以及阴兄所说的恰恰相反,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士大夫阶级有预谋、有计划、不惜暗杀皇帝和首辅、不惜卖朱明、换满清换来的。正如同美元的全球化,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民间”的选择。

这个说来话长,咱们慢慢道来。

家园 我对瓷器不了解,不过北纬兄的说法似可商榷:

宋瓷、元青花、明代尤其是宣德年间的瓷器,似乎应该算多个顶峰。如果仅以清代彩瓷为顶峰,那么逻辑上应该清代可以烧制出宋瓷、元青花、宣德瓷等同样品质的瓷器。但事实上似乎并非如此。

希望懂瓷器的河友说一说。

家园 中国历史上保守封闭的时间很短 -- 有补充

中国历史上保守封闭的时间很短,可以算得上保守封闭的时间段:

西晋统一全国之后一小段时间,

乾隆末期-嘉庆-道光,

北宋太宗-神宗、南宋 高宗一段时间和后面几个皇帝一段时间。

其他阶段,都是在武力攻伐或者文力同化(比如明清的改土归流)外族势力、地盘中。

而保守封闭的后果则非常明显,西晋很快内乱,清朝是 白莲教、小刀会、捻军、太平天国起义,被英军叩关。北宋 和南宋算是被迫的保守封闭,那是因为被卡脖子了。

我们现在对外宣传说中国过去保守封闭,那说的都是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而不是整个中国历史,而且,目的是忽悠外界,减少敌意,而不是忽悠自己人,让自己人断了血性,如果自己人也认可这种说法了,那就是现在的白左、宋襄公,自我忽悠成了傻子。

地球系统确实长时间内封闭,所以对资源的分配就成了主要问题,我们不去扩张地盘,但要有扩张地盘的能力,才能在分配上不会吃亏。这绝不是我们好战,没有这个能力,就是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到处被欺负,比如最近 斐济这种小岛国都敢背刺。

扩张,也并非只有军事占领一种方式,比如美国就做得很好,利用军事基地,扶持代理人,从而实现全球殖民统治,而我们应该要探出更好的新路,来更巧妙地实现对全球的掌控,但这个实现的前提,还是武力,还是要有帝国主义的武力能力,然后才是具体的统治方式、控制技巧问题。比如古代用朝贡这种不派出军队就实现控制的超级节约成本、超脱的做法,就是其中一种,确实比美国全球派驻军队,扶持代理人省事省钱。

改土归流、国土化、殖民、驻军代理、朝贡,只有统治技巧的差异,本质都是扩张。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真正称得上闭关锁国的是日本德川幕府 -- 补充帖

德川幕府建立前,能和信长、丰臣掰手腕的,全是因为有外贸丰厚贸易利润和火器支持的,比如 石山本源寺、岛津、长宗我部、伊达。

统一日本后,为了削弱各地大名的财权,德川幕府在明知国外先进的情况下,不惜闭关锁国,断了这些大名的额外财源。

一直到了德川幕府末年(1853年黑船事件),控制不住了,推翻幕府的就是靠外贸获得额外财源的 萨摩、长洲。

1603年开始到1853年,近250年时间,就全窝日本种田,也不扩张,也不贸易,也不对外交往。

家园 谢科普!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黄麻地区的人有个楚国自带的特性,口头禅“不服周”!对长辈特权上司有种天生的不服!

新中国的思想解放,这个地方做得也比较好,很多封建残留基本荡平!男女平等,女性当男人用!不过现在在回潮!

家园 我说的是闯军打荆州那次,攻城的时候被清军从背后突袭。

那是最后一支保存比较好的闯军主力了。

我不认为松散的士大夫阶层能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真那么厉害,哪里轮得到满清入关。

晚明更像一个大规模的囚徒试验的景象,一堆士大夫选着对自己家族,乡党最有利的选择,最后变成大家一起挖墙角,把局势搞到不可收拾。

少数清醒的官员也无力扭转这个大势,整体系统已经接近崩溃,除了推倒重来,别无他法。

清朝可不仅仅圈了明朝藩王的地,清朝统计出来的大明宗室的土地,叫做更名地,能查到的数据为17万顷,加上可能遗漏的,总数应该在17-20万顷之间。然后仅仅是北京周边,八旗圈地就达20-23万顷,算上投充,估计有25万顷,这还还不包括东北的旗地和各个满城的旗地。

在1805年,汉地旗地(各个地区的旗地与八旗马厂加上辽东地区的八旗旗地)共有接近50万顷,也就是5000万亩土地,约合当年全国总耕地13亿亩的26分之一。

家园 关键是如何定义银子替代铜钱丝绢这个民间自发行为

大明户籍人口六千万,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自耕农佃农一年花费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很难想象他们会用银子丝绢进行交易。

那么这个民间,指的是谁,很清楚了。

家园 阴兄想说清军从北京出发到荆州袭击大顺军?

首先呢,荆州在湖北,不是湖南。其次呢,北京到荆州的距离是2500华里,21天就意味着每天行军121里,到地方还不休息直接袭击李过,这比多尔衮都牛X多了:摄政王一天一夜跑了二百里,还要在欢喜岭休息收容掉队的士兵一整天,才敢和吴三桂联系。再一日,才能出关偷袭大顺军。

即是在那个历史事实中,离开吴三桂和山海关的流亡地主、士大夫家族的主动卖身投靠,”八旗“军打得过李自成吗?

叹阴兄为士大夫地主阶级真是不遗余力、洗得干干净净——因为这21天每日121里的急行军,八旗要是抢着吃,就完不成每日121里——平原地区,五里外就看不见旗帜听不见号角了。所以唯一的合理逻辑,就是沿途都有军需。你阴老兄要不要说给满清送米粮的不是士大夫地主、而是底层小民?带着清军偷袭李过边哨的,不是士大夫地主、而是底层小民?

阴老兄所谓“不认为松散的士大夫阶层能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是个不陌生的句式:比如,”不认为松散的共济会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不认为美联储和其它英美银行家们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不认为泰山会和湖畔大学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等等。

阴兄不敢直接反驳”美元在全球通行“不是什么市场行为,而是长期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了上亿人才完成的有行动力的组织行为。对吧?

家园 一定会。

这些网友河友,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把教员领导的反围剿,也发明成新的历史:教员和凯申公争霸。

通宝推:龙眼,
家园 文章论点新奇!能否展开证
家园 更正一下,八旗从北京跑湖北那次是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的时候

袭击李过的清军是从南京出发去湖北的。

目的地都是荆州。

家园 明朝早在明英宗时期白银就流通起来了。

当时就“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驰用银之禁”。

到了成化年间,白银已经成为了明朝主流货币。

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在江南早在宣德五年,时任江南总督周忱就开始着手进行了。接下来还有正德年间欧阳铎的徭役折银改革,允许百姓以银两抵扣徭役。

从明前期到天启年,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一直比较稳定。大额交易用银,小额交易用铜钱或是散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