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两会记事 -- 神仙驴

共:💬2453 🌺15366 🌵4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不封顶,说得好!

河友的这个题目真正是画龙点睛!

我也有同感,也聊一下:

二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空前绝后的。不仅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是破釜沉舟、继往开来。

我们到今年年底,大概就可以看到初效了;三年后,就应该就知道结果了。

我们这一代人,能活到今天,是享受了能看到大戏的福份。

家园 一并回复:1、有权解释法律的,肯定是学霸,是吧。

这个话题是从 @神仙驴 这句话开始的:

最典型的,律师,对法律的解释,可以翻手雨云。

能把案子上诉到高院、高院同意接受审理,已经是非常牛逼的律师了。更不要说在高院打赢官司的律师了。

2、律师需要进行逻辑训练,这是它和我们通常嘲笑的文科生的不同。

买房律师考证那么容易?

@Swell

家园 驴大误会了

我的意思是说其他四常国家的大使,比如美国派驻中国大使,俄罗斯派驻法国大使,是否都要按语言来要求?去一个国家不懂驻在国语言还要发个声明?

家园 不好说,支持乐玉成!!
家园 好的,非常感谢。
家园 该到新部长上任了

秦刚是不是也是有迹可循?

家园 提供一个时间线 度日如年 2022-10-2 来自微博轻享版 -- 有补充

#看到神仙兄提到时间,提供一个我认为的时间线#

履虎

2022-10-2

来自 微博轻享版

度日如年

​现在呀,很多很多人觉得日子特别特别的难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于是有人问我,你能够预测当年武汉疫情解封和今年上海疫情解封的时间,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拐点什么时候来?让我也有个盼头?

这个吧,答案还是在时间里。易曰:括囊,无誉无咎。我还是从时间完美来解释一下。我预测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2020-03-24

​我提出,历史的残酷就在于可怖的时间完美。历史可能在重复的是1989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这个版本。

​2021-11-24

美股崩盘,这个崩盘指的是美元、美股和美债三杀,要颠覆的是以美元计价的整个价值体系,包括资产和人力资源,精神意识和审美。确定美股的最高点应该在2021年12月。

2022-04-08

上海战疫胜利之日,就是美国彻底输掉生化战之时,也就开启了西方文明的终极危机,西方文明开始崩溃,回到分崩离析的碎片化的历史常态。

2022-08-19

搞不好,整个西方世界的终极经济危机就从这里开始,今天A股的新能源光伏半导体锂电,主力提前跑路了。

2022-08-26

今晚十点,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美股大跌。

2022-08-27

拐点已过,时间完美。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四更。

死生,因天地之刑。美国圣吉尔赛的顶点就在1999年轰炸中国大使馆,狂妄不可一世,然后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可以确认西方文明的彻底失败。

-------

大家注意,我说过,中国人重新厘定天序,是从建设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确定北斗时开始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中国自古以来,帝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敬授民时”。北斗时,起始历元为协调世界时UTC,2006年1月1日0时0分0秒。

我说过,很多人现在才回过味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席卷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是人类文明千年转折的一个子周期。

我们现在正处于多个历史大周期的共振叠加:

- 中华文明自秦汉诸子百家群星璀璨之后盛极而衰,运去英雄不自由的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下降周期。

- 鸦片战争战败,南京条约签订,上海香港开埠一百八十年。

-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华文明完成伟大复兴的最后收官阶段。

做过金融,知道布林带的人就很容易理解,就好像图表上面年、季,月、周、日、小时直到分钟,在经过长期的下跌之后,各周期布林带在底部收缩到极致,叠加共振,最后从最小的分钟周期开始完成反转。历史周期也是这样,在时间完美的恐怖压力之下,旧的世界秩序碎裂,直至新的世界秩序诞生。

那么我们普通中国人的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呢,还是时间完美告诉你,就是度日如年,一日如一年。

2022-08-26 干支历 壬寅 戊申 辛亥 确认西方文明的彻底失败。

这一天辛亥日相当于1971年辛亥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美元瓦解。

从2022-08-26开始,每一天对应1971年开始的每一年,中间还有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1998年韩国经济危机。

今天是2022-10-02,壬寅 己酉 戊子,对应2008年戊子年,世界金融危机,马上就是2010年欧债危机,直到

2022-10-16 壬寅 庚戌 壬寅 相当于2022年壬寅年,也就是今年,从这一天开始,人类文明的千年转折终于完成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开始进入时来天地皆同力的阶段。中国社会自然会突破内卷,给每个普通中国人带来千年一遇历史机遇。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易经》,是基于对时间的理解,是历史长河中,在中华大地上生活过的亿万中国人历尽岁月枯荣,演道证道得来的人性的积累。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理解时间是非线性的,遂用六十甲子组成的干支历来表示时间的循环往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西方公历,无法理解时间的真谛。

我说的对不对,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但我说的对不对,其实不重要。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本来应该有的思维模式,提供新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我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易经》,希望达到的目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

@履虎

2022-10-16 壬寅 庚戌 壬寅

破天关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究可待。

我劝诸公重抖擞,千秋伟业自此开。

从这一天开始,人类‮明文‬的千年转折‮于终‬完成了,中‮文华‬明、中‮民华‬族终于破开天关,开始‮进入‬时来天地皆同力的上升阶段。中国社会自然会‮破突‬内卷,给每个普‮中通‬国人带来‮年千‬一遇的历史机遇。

2022/10/02 - 2022/10/16,每天有一篇微博,有兴趣的直接看吧。

关键词(Tags): #看到神仙兄提到时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 中国民用探测气球被美军击落 ​ ​​心里一直在嘀咕 -- 补充帖

The Grand Reset

# 中国民用探测气球被美军击落

​癸卯 甲寅 甲午 乙丑

​心里一直在嘀咕,寅卯年转接之际的历史大重置,不应该这么平静,刚刚转年这就来了。

​最近围绕布林肯访华,国内外一直有人在吹风,中国和美国媾和,向美国作出重大的利益让步和输送,

​不可能的。 ​​​

点看全图

# 中国民用探测气球被美军击落 ​ ​​心里一直在嘀咕,寅卯

家园 各国自有“国情”

比如美国 驻外大使职位被拿来当做大选助选(无论是出人或者出钱)“有功之臣”的“酬谢” 抑或国会选举爆冷落选的党内大腕的“安慰” 已不是新闻 过往各类报道和分析不少 哪怕是美国驻各大国的大使职务 一样可以拿来作此之用

典型如1996至1999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尚慕杰(Jim Sasser 尚慕杰是他来华后取的中文名 故而名从主人) 这位老兄本是连任3届18年的国会参议院议员 并曾担任参议院内颇有权势的预算委员会主席 结果1994年那次民主党惨败的国会中期选举中 谋求第四个参议员任期的尚慕杰也和多位民主党大腕一样 爆冷落选 1995年1月新一届国会履任之后 他也成为“白丁” 于是次年2月 他被拉链顿任命为驻华大使(这也成为了他的最后一个公职) 这位老兄之前从未从事过外交领域 对于中文更是一窍不通 也无碍他上任履职

其余如97年到01年的美国驻日大使弗莱(Tom Foley 1994年中期选举作为在任众议院议长爆冷落选) 和尚慕杰情况大同小异 也是根本不会日语 依然上任 而这些政客 好歹算是和政治有关联 比那些纯粹捐钱得官的政党“金主”出任大使 “专业”那么一点点 至于指望这帮人通晓驻在国语言 大概也就驻五眼国家可以确保满足吧🤔

当然 美国驻外大使里也有不少职业外交官 其中也有谙熟外语 通晓驻在国语言的 比如美国第2任驻华大使恒安石(Arthur Hummel) 直接出生于中国山西省汾阳县 以通晓汉语的“中国通”闻名美国外交界 但假如真摊上除了钱多一无可取的“金主”纯棒槌大使 也只能辛苦大使馆其余职员了🤔

而对于俄罗斯 倒是其驻几个大国大使 一般都通晓驻在国语言 像近几任俄罗斯驻华大使的各类用汉语发表讲话的视频 网络上也是不时可见。不过也有例外 比如现任俄罗斯驻法大使梅什科夫(Aleksey Meshkov) 他谙熟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其实已经很NB了) 但恰好没有法语 也不影响他由副外长转任驻法大使 履任至今5年多

至于英国 因为曾经有香港这个使用中文的殖民地 故而有多任英国驻华大使 都有过在港学习或者就职的经历 其中有些人除了普通话(Mandarin) 甚至还能说点粤语(Cantonese) 也算英国这个昔日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的一点“底蕴”吧🤔

其实驻外大使和驻在国的语言匹配与否问题 和母语的通用度也有关联 像非洲一大堆国家 直接官方语言之一(有些甚至是唯一)就是法语 那高卢鸡的驻上述国家大使 当然天生自带语言优势 而像法国驻华、驻日大使之类 就经常遇到语言不匹配问题 那也只能凑合着派驻了

至于发声明 其实兄台误解了 像驴大提及的崔天凯驻日时期 以及翟隽驻法时期 都是在一些相对非正式的讲话里 顺带提及自己不懂驻在国语言而已 多少有一点自谦(毕竟他们的多位前任都通晓驻在国语言)和主动直面问题的意思 因为大使履历都是公开的 是否懂驻在国语言 都是之前已经透露出来 既然都是明摆着的事 与其遮遮掩掩 还不如大大方方主动说出来 至于直接专门发官方声明 显然是无此必要 2位大使也都没有如此操作

其实 一些语言特别冷门国家的中国派驻其的大使 国朝许多时候也是无法保证大使通晓驻在国语言 只不过本身已经是乏人关注国家了 估计大众连大使是谁都不知道 自然也不会去关注是否语言匹配了 不像法国、日本 比较受关注 自然国朝派出大使的随口一句话 也会有报道了

通宝推:神仙驴,葡萄干,
家园 这是政治规矩

文革前中科大毕业生多了,大部分临死也混不到正处级。

家园 阳春白雪

看你的长篇分享,确实是很专业的爱好。

家园 政治规矩是一家保证一个,但其他子女自己能出头也没问题

而不是一家只能给个副部其他子女就不能进步了。

家园 神驴兄,如果秦刚在2023年两会上成为国务委员,将验证

我一个判断——中美达成重大交易,台海10年之内打不起来。

其他的迹象包括你说的乐玉成调离外交口,甚至连中央候补委员都没保住,20大之后特别是习拜会之后突然加速转向放开疫情防控,中俄外交关系口径从三个没有退回三不,对台重新强调和平统一,国内放松对资本管控,对美作出一些比较大的让步……上述行为可能是保障两会政府顺利换屆的临时举措,如秦刚上位,意味着中美关系放缓至少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家园 【原创】再说外交部(十二)秦刚出场

【守到秦来】

无论乐玉成是否当初的继任外长第一候选人,事实上是,乐出局后,外交部部长最终是由时任驻美大使秦刚出任。

秦刚,在外交口领导仕途上,屡屡破格晋升,突变不断。第一个突变,由从未分管从事对美外交事务经历、排名最末的副外长,到分量最重的驻美大使;第二个突变,由驻美大使任上,直接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接下来很可能会有第三个突变,即由两个月外长的资历,在今年3月两会上直接晋升为分管外事的国务委员——最后这个且拭目以待。

那么,这接二连三的仕途突变,原因何在?我们先把乐玉成调离外交部、继任外长的选择暂放一边,先从秦刚赴美看起。

主角出场

秦刚,1966.3,天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1988-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中文秘书

1992-1995 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秘

1995-1999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三秘、二秘

1999-2002 外交部西欧司二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5-2010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0-2011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公使

2011-201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4-2017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2017-2018 外交部部长助理、礼宾司司长(主管拉美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

2018-2021 外交部副部长(拉美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2019,欧洲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

2021-2022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22.12- 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秦刚出任驻美大使之前,已经在副部级岗位上任职将近3年(2018.9-2021.7)。或问,这个资历足够外放副部级大使了,为什么还说是突变呢?这主要是因为:1)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破冰以来,中美关系便是最重要的外交方向;2)因此,尤其改开以来,驻美大使便是各副部级大使中的头牌,没有之一;3)驻美大使的分量,时常超越外交部一般副部长;4)所以,历任驻美大使,均为资深副部级外交官转任。而驻美大使的出路,只要适龄,前途光明。

具体说来,中美建交四十余年来,历任驻美大使,除去首位驻美大使柴泽民是对外友协会长、驻泰国大使转任去之外,自章文晋以降,无不是资深副部级官员转任,要么直接参与过中美建交谈判,要么曾经分管过美国事务,要么之前已经是副部级大使,都与美国事务打过交道:

章文晋(1983到任-1985离任/下同),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欧美司司长,参与过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工作,曾任驻加拿大大使;

韩叙(1985-1989),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大使级副主任、美大司司长,参与接待基辛格、尼克松、里根等人访华;

朱启祯(1989-1993),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美大司副司长、司长,参加中美建交谈判,曾陪同邓小平访美;

李道豫(1993-1998),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转任,任驻美大使前已是副部级大使;

李肇星(1998-2001),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转任,任驻美大使前已是副部级大使;

杨洁篪(2001-2005),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美大司副司长、司长,驻美使馆公使,老布什访华时全程翻译;

周文重(2005-2010),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美大司副司长,驻旧金山副总领事,驻洛杉矶总领事,驻美公使;

张业遂(2010-2013),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转任,此前任外交部副部长;

崔天凯(2013-2021),外交部副部长转任,曾任中国驻日本大使,任驻美大使前有两个副部级岗位。

这其中,较年轻的李肇星、杨洁篪、张业遂三人,均在卸任驻美大使后,返回外交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正部级的外交部党委书记)。其余几位老大使,卸任后年纪都在65岁以上,都是一般情况下正部级的退任年龄。可以说,小将上任,为锻炼压担;老将赴美,则是用其才了。足见驻美大使的分量。

附,关于驻外大使履见超期服役: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852085-10514

外交部的情况 应该更多还是其自身的超龄“传统”——by 绞尽脑汁

从培养年轻人的角度看,情况最能跟秦刚贴近的还是杨洁篪。李肇星、张业遂两人,出任驻美大使时已经分别是58、57岁的年龄,升到正部级几乎已是极限,再往上的年纪余地不大。而杨洁篪赴美时不过51岁,上升空间极大。秦刚55岁赴美就任,看起来更像是该跟李、张二人靠齐,但是,如果考虑到目前用人用老的现状,秦刚的任职年纪,相对他的同辈来说,已经算是够年轻了。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前面任职压着不动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后面因为有现实升级要求,就三年两调动、一年一升级,也从前所未有,到习以为常了。

关于秦刚将要出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消息,首见于公众的,是2021.4.20,华尔街日报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u-s-close-to-naming-new-ambassadors-as-rivalry-grows-11618938671

China, U.S. Close to Naming New Ambassadors as Rivalry Grows

Beijing plans to appoint Qin Gang, who has accompanied Xi on overseas trips, and Washington is expected to name R. Nicholas Burns, a veteran diplomat

考虑到任命大使一般需与驻在国政府先行沟通,最好能商得一致。驻外大使是去搞关系的,大多数场合不是让你去下文告通牒。华尔街消息更可能是从当地有关人士获得,而非中方走漏风声。2021年4月,至迟应该就是那个时间点。

如前帖所述,2021年1月,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在他上任之前几天,王毅专门发表讲话,其中涉俄部分,首提“三个没有”,即“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对中美关系,王毅指出:

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101/t20210102_361924.shtml

王毅:中美关系来到新的十字路口

这时距离二十大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中央角度,当然会希望平稳召开二十大、完成既定计划目标。也因此,受够了之前川建国各种嚣张气焰和冷不丁发力的中国政府,上面是明白无误的对拜登新政府喊话,你不要乱来!不要乱来!来...

话说起来,2020年10月,任满三年的美国驻华大使、习核曾经的老熟人Branstad拍屁股走人。那时也是两国关系因疫情进一步恶化后的一个结果。布兰斯塔德一别而去,美国驻华大使便空悬了一年两个月。拜登刚上任期间,时任负责美驻华使馆业务的,是2020.10到任的Robert Forden,由美国在台协会副职,转任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衔参赞。Forden于此职一任9个月,是两国建交以来美方大使卸任后任期最长的临时代办。

中国方面,在驻美大使离任后,仍坚持由老大使崔天凯原地待命,等到拜登新政府上台,不久即率先就驻美大使人选意向知会美方,显示出对美事务的重视,而对拜登新政府,也可能有一定的期待。

以上交待秦刚赴美的背景。下面再说对大使人选的考虑。按照上面说,似乎需要新任驻美大使更多打开中美关系的冷局面,则该当多考虑“用其能”的方面,年轻人“压担子”倒不是首要考虑因素了。然而不是。

当时(2021年初),外事口内,有过驻美经历、与美国大打交道的部领导就有不少。驻美大使的几个可能人选中,呼声最高的肯定不是秦刚。

一)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排第一)乐玉成此时分管日常外交业务工作,轻易不动;况且他的专业及分管方向是对俄;他的位置和资历,如果晋升为部长或明确为正部级,都不需要赴美这个台阶。

二)基于同一道理,时任中央外办副主任(排第一)刘建超,也只用等待时机晋升正部长。已有外交系统内两个大使、系统外中央追逃办负责人、地方上浙江省纪委书记的刘建超,根本不需要其他任何职务作为升级辅助。

乐玉成、刘建超本就没有对美分工,经历上也不合适。

三)够分量、年龄又合适的时任副部级驻外大使,当时也欠缺。驻美英欧的几个老大使,还在盼早日班师。这就看出2019年调整的几位老大使(驻俄法日德等)的玄机——为什么那时没有调整驻英语国家的大使?刘晓明大使在英国已经待得破纪录了啊。——换个思路想,那时候(2019)如果就更换驻英大使,那位年轻大使到现在两年,可就是驻美大使最强有力的挑战人选了。所以坚持驻英驻美一齐换,怕是有这个道理在。[注:2019年香港一系列事件,相信才是驻英大使不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以上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

所以,也只有从几个现任副外长中选人:

郑泽光(1963.10),副部长排名中仅在乐玉成之后,在外交部的经历几乎只有两处:美大司和驻美使馆,任副外长时分管北美大洋洲地区事务,是时任副部长中处于最有利地形的大使候选人。2021年1月卸任外交部副部长。

马朝旭(1963.9),2019.7返回外交部任职时,列在郑泽光之后。马虽是英语专业出身,早年也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毕竟是多边外交出身,从无分管美大事务经历。但因为从事多边外交,又驻纽约,经常与美方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

罗照辉(1962.2),早年曾任职于美大司至副处长、驻美使馆至一秘,但随后转换跑道回亚洲司,专心于亚洲方向。曾担任驻加拿大大使和驻印度大使,可以作为赴美的加分项。

谢锋(1964.4),与郑泽光、罗照辉相似,也有过美大司和驻美使馆工作经历,并分别任职至司长和公使。此后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和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在反逃条例斗争中获得高层肯定。2021年1月,接替郑泽光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美大地区事务。

秦刚(1966.3),在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中排名居末,资历最浅,此前从无美大司或驻美使馆经历,在任副外长时分管拉美地区(后欧洲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

在2021年1月,外交部副部长就是乐玉成、郑泽光(1月辞)、马朝旭、罗照辉、谢锋(1月任)、秦刚。不带个人喜好的讲,秦刚之前,哪个副部长都有极其充足的理由PK掉秦刚,去担任驻美大使。

如果再细致横向比较上述几人,郑泽光、谢锋两位都长期在美大司和驻美使馆工作,都是有丰富对美经历经验的老司长公使,从专业角度(即“用能”)出发,应该是下一任驻美大使最有利的人选。次之罗照辉、马朝旭机会就小多了;而秦刚,也太嫩了吧。

之前纵向列举秦刚之前各位中国驻美大使的履历。他们要么是老革命家,极早就参与对美谈判;要么出身于美大司,分管过对美地区事务;即便之前没有直接参与对美工作的,在驻联合国代表处等也少不了与美方的交锋和交流。李道豫、李肇星、张业遂、崔天凯赴美前都曾任过副部级驻外代表/大使,其中张业遂、崔天凯还是任过两个副部级职务。任驻美大使前没担任过其他大使的周文重、杨洁篪,可都是反复出任美大司和驻美使馆要职,任过司长公使。秦刚呢?

秦刚除了有驻英经历外,主要工作经历在西欧司、新闻司和礼宾司,从无驻美或分管过对美事务。秦刚任副外长时,分工是拉美地区(不要漏看“拉”字,后分管欧洲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西欧/欧洲事务不是不重要,比起美国程度低一些。新闻司是新闻曝光率高、镜头出彩的单位,也是外交部领导的主要来源单位之一,但仅凭新闻司本身还是不够的。礼宾司地位更轻,但因为负责礼仪交际、外事活动礼宾事宜,所以重视外事活动的国家领导人,自然就会亲身体验到礼宾工作完成的好坏情况。因此,从一定角度和程度上说,新闻司对外,更多是对内看的;礼宾司对外,更多是对上看的。对内、对上都能做到令人满意,有能力做好这样工作的干部,应该有更多机会获得提升。

秦刚履历,掰碎了看是这样的:

出自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本身非语言类专业,主修外语仍是英语。国关学院是外交官一大来源,但在秦刚之前,最有名的校友还是著名歌唱家刘欢。

秦刚进外交部后,主要是在西欧司(现欧洲司)和驻英使馆两地交替工作。

2002(36岁)-2005任驻英使馆参赞,时任驻英大使查培新,外长唐家璇/李肇星,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钱其琛/唐家璇;

2005(39岁)-2010任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时任新闻司司长分别是孔泉、刘建超、马朝旭,外长李肇星/杨洁篪,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唐家璇/戴秉国;

2010(44岁)-2011任驻英公使,时任驻英大使刘晓明,外长杨洁篪,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戴秉国;

2011(45岁)-2014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时任外长杨洁篪/王毅,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戴秉国/杨洁篪;

2014(48岁)-2017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时任外长王毅,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杨洁篪;

2017(51岁)-2018任外交部部长助理,时任外长王毅,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分管外事领导杨洁篪/王毅;

2018(52岁)-2021任外交部副部长,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中央政治局分管外事领导杨洁篪;

2021(55岁)-2022(实为2023.1.5)任驻美大使,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中央政治局分管外事领导杨洁篪

这份履历,看起来更像是本来要慢慢给他压担子培养锻炼,但后面各种因素作用,让他意外提前上位了。(之后谈)

事实表明,有些重要情况下(你的)标准不能作为任免依据。秦刚的优点,看起来就是年轻、人帅😅;新闻司时曾被称作“战狼”,有过早定性之嫌,当时也许可以算作是优点;与对美事务没有瓜葛,某个角度看,也算是优点吧。

再兜回话来,说2021年驻美大使的其他人选。

之前提到过,郑泽光的经历,与四代交集过多(哈佛学习/下放南京),特朗普任职期间中美关系恶化,等等,都可能是其屡屡与良机擦边而过的缘由。所以,2021年时,即便经历全套,郑泽光也是转去英伦,接替史上最久使节刘晓明。否则如是他赴美,转年二十大上,中央委员会里的大使代表应当是他。他也将是下任外长的最有力人选之一。驻英么,分量就差多了。

那么,如果说郑泽光有前朝影子,没有选他还有一定理由的话,那么谢锋呢?要知道,谢锋当初任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经受住考验,最符合斗争精神的条件需要,为什么也不行呢?

原因可能恰恰就是,因为派遣大使往往需要派遣国和驻在国双方取得沟通,多数情况是“商得一致”。谢锋在香港的表现,中央看来是最好,但在美方看来可能就是太坏,拉不下脸来接受中方的派遣。

2021年1月,拜登这时刚刚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美国国内反华氛围愈加浓厚。推断起来,这时他不愿、不能、也不敢接受谢锋,否则不说自己掌嘴,还在寻求国会帮忙的美国政府也不乐意见到中方“出难题”。中国方面,既然还想寻求合作,打破僵局,对方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当然也是考虑重点。当然,这不是说谢锋本人有什么不妥,而是当时情况下,可能中方推的时机还不到。这要等两年之后,一方面拜登政府局面稳固,另一方面谢锋成为分管对美事务的副外长、与美方接着打交道后,美方对其印象和立场也许才会再有改观和变化,那时也才可能是谢锋赴美的最佳时机。说起来,谢锋早年间驻美,分工为国会处参赞,与美国深水交情匪浅,由他驻美本就是“用能”的最好选择。

综上原因,在2021年对驻美大使的选择上,很可能是,中央高层不想推郑,又推不了谢,剩下的马、罗、秦三人,各有缺憾,那干脆挑这个最年轻的去培养罢。

所以如果这样看来,秦刚赴美,确是机缘巧合。由此走上人生高峰,妙不可言。

前文说过,崔天凯在驻美大使岗位上一任就是八年,其间见证中美关系经历大风大浪(贸易战、关领馆...),以大大超过退休年纪的69岁高龄离任,才终于等到祖国派驻新任大使秦刚。这一幕可谓【八年风雨初心不改,驻美天使守到秦来】。

附一: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1420.htm

2021年1月4日

任命谢锋为外交部副部长;免去郑泽光的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2021.1.4谢锋替代郑泽光出任外交部副部长。然而,郑泽光卸任后,一直没有下一站去向的消息。直到同年6月初,才由中国驻英大使馆发布消息,确定郑泽光最后是去往英伦。虽说两项工作过渡期长,在驻外使节中类似情况并不罕见,毕竟牵涉到大国高层次使外安排,很难说,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郑泽光本可能是驻美大使的第一人选,1月卸任也是为将赴重任而做准备,但是,在最后比选阶段,还是中央一锤定音,秦刚出马。

附二:

另外说,早在2021年春,中央至少已经有秦刚驻美的意向。而2021年更早时候,传出过李强可能会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消息。两者是否有一定内在联系?无从知晓。

通宝推:放牛郎,桥上,偶卖糕的,方平,流浪肥猫,凤城,中关村88楼,
家园 我认识不少律师是理工科的底子

一般是以其理工科专业背景,去作相应专业知识产权或专属行业律师。认识的一些原是刷试管唉声叹气,经点拨改换跑道后,也算走上康庄大道。七天兄所说的专业律师,你去查下底子,没准就是这类。

另外,当年是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至少我高考当时是有的,学习上但凡理科强点的,还是去学了理工;理科一点没戏的,去学文科。文科尖子当然不在此列。这不是对文科同学的看轻,只是说明当年风向。

通宝推:七天,
家园 理工科会讲话,神仙也拦不住

说起来,江、朱、温等,都可不负影帝称号。

当然基于体制,有本质差别。选举制国家里,能说会道,人高脸帅,就是为吸引选民。有时不用听讲话,不用看政策,看人脸长得顺眼就投上票了,也大有人在。中国这边,对基层民众把话讲好,让人顺气,也是本事。虽然这是锦上添花,跟西方以此为本,不太相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