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表面是政策问题,实际是执行问题,根本还是基础问题 -- 方平

共:💬819 🌺7466 🌵1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家园 图小利,失大义。
家园 老七呀,成功是可以通过权力定义的呀

成功是可以通过权力定义的,这是你七天的发现吧。

然后人家就实践了一把。先去SH试点,然后开大会宣布SH抗疫胜利发奖章,最后把SH的结果推向全国。完全符合“先试点,试点成功后总结推广”的原则嘛。

至于说失败,权力够大怎么会失败呢。

可叹清华化工,哎。

通宝推:七天,看看,
家园 放开的风险其实并不在方舱医疗资源什么的,在于躺平的后续。

新冠弱化至今,目前各种数据都趋于接近普通感冒。真正巨大隐患是MRAN疫苗和改造的高致死率变种。假如内外垄断资产阶级在核(生物)平衡上的谈判对等了,那么完全放开都没问题。若还是单方面防御,躺平后将无险可守,后果将不可想象。所以外紧内松才是守土保民的唯一选择。

第二,没办法防止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建立了方舱。一旦爆发,能不能防住谁也没底。

当然,如果内外是联手的关系,那么性质就变了。

家园 不接地气的飘得更远了

这时有资源有能力的可以试试做个责任人,当然也有风险。

家园 不至于

茶杯里的风波,掀不起大浪。

我之前也说过,在我看来,中国出不出大问题,一看军队二看基层,这是共和国这座大厦的承重墙,出问题会是不得了的问题。

而文人、精英、官僚和学生,再闹腾也就那么回事,只要动摇不了承重墙,都不过是浮云而已。

如何在生命和经济之间找平衡,其实社会上下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也就是说,形不成合力,即使有人想借机生事,拿一个没有共识的东西做基础,又能生出多大的事?

一部分人有怨气是真的,一部分人受不了长期隔离是真的,手停口停的人生活艰难是真的,一部人希望继续清零、坚持隔离是真的,反华势力和第五纵队想利用群众也是真的,不过,这些人的诉求本质上是不同的,很难聚集到一面旗帜下面。

闹事成功的可能性接近零,不过,闹事会倒逼放开加快,也算好事吧。

家园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道德经说: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西方也有类似的谚语:欲带王冠,先承其重

----------

台上这位,欲带王冠,一点重量都不想承担,都让底下人去背锅。

国之垢,国不祥,一点都不想承受,全部让底下人去承受。

按中西方的标准,都没有一点明君的样子。

当然,我们现在是新时代了,中西方的标准全都过时了。

通宝推:手可摘星辰,
家园 哪国的基层都不容易

国内母校负责追阳的保卫处副处长,天天两眼通红,每夜追阳追到凌晨四五点。校卫队三年无休,早已人困马乏。

另一方面,老百姓越来越不理解他们工作的意义,也越来越不配合。其中部分原因,大概也是因为高校师生,接触西方信息比较多吧(我母校前些年评副教授必须在国外访学一年)。上周末事闹的那么大,很大的主体也是高校学生。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志愿者,我留校(女)同学原话:“我做核酸采样志愿者已经做了六次,现在连志愿者都难找到了,我们部门发通知号召报名,我都不好意思举手了,太打眼”。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日结混混”。因为很多基层已经凑不够人手日复一日的重复繁重的防疫工作。

从基层到群众,普遍的感受倒是一致: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或者说,有没有头?

美国这边的基层公务员,也不能说全部放弃防疫。比如我孩子的学校,还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坐校车----本镇的校车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轮班接送。而美国的高中生,是最不把新冠当回事的一群,部分学生甚至竞相感染。千把人的高中,曾发生过日感染上百的事件-----那还是2021年底致死率不低的德尔塔肆虐的阶段。

所以不少家长(很多白人家庭)跟我家一样,还是每天开车接送接送孩子。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校车与私家车混用不大的接送区,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于是,镇上派出所派一个警察在主干道上指挥交通。学校这边工作量更大,需要人手,识别家长车上孩子的姓名,再一个一个喊孩子从室内出来,然后牵着孩子(从学前班到5年级),开车门、扶孩子上车(不少孩子书包或者乐器较重)、关车门,微笑,挥手、道别。孩子学校大概300学生,每天从事这项工作的,大约十名,主要是老师。当然还包括校长:下图中篮球架下立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微笑的老师)

这么坚持也快三年了。我们这里夏天最热38、9度,冬天最冷接近零下20度(夜晚)。警察、老师们,也是风雨无阻。最难得的,从校长到开关车门的老师们,三年来从来没见过一张不微笑的脸。

美国的公立小学老师,收入并不高。这一项算是额外的服务吧,也没有向家长多收过一分钱。我今年再次把公司补贴的捐款,捐给了学校老师。虽然不多,也是个心意。

任何国家,遭遇如此重大如此漫长的状态,没有垮,靠的是一批人,而这批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层公务员。

记得从前,我长辈每年武汉最热的时候,会带队去慰问站岗的交警。每次回来,都是汗流浃背。所以我知道他们工作岗位的温度高达6、70度。曾经看过一个统计:那年代交警的平均寿命,在所有警种中也是垫底。

所以,我从来不苛责基层,因为没有资格,因为知道他们的苦与累。

市场经济的社会,基层不可能白璧无瑕。但是任何国家维持正常运转,靠的还就是这批骨骼在支撑。

国内疫情政策调整到今天,早就有迹可循,2022年3月,新闻里就公开报道过: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那正是上海疫情将要爆发的前夜

当然,这又是大家嘲讽的“既要又要”了。换了其他人来当这个位置,又能怎样说?说只要防疫?不在乎经济?

习今年在北京的时间很少。主要是在全国各地考察,他应该了解民情,包括基层的状况,尤其是很多基层的财政、工资发放状况。

不说政府了,我母校在国内算是不错的了,非体制内职工的工资表也出现了问题,就算事后补发,也只补发了基本工资(两千多,武汉)。而干的事比从前一点不少。

有些人说习根本不在乎封控对经济的影响。这是完全不看新闻。他的两名亲信,应勇、一新都在湖北武汉负责抗疫,习会不知道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影响?早就知道。在本楼另一贴中回复过一些。这里再补个公开的新闻图:2021年4月,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带队(包括湖北省长)到上海学习考察----想学如何在防疫前提下,尽快恢复经济

点看全图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从2021年上半年起,上海的一些具体的防疫做法,在省一级干部中已经不是秘密,而且竞相考察、学习。

当然,上海最后玩成那样,尤其是最后的人事安排,那就是政治层面的话题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老树,桥上,燕人,llama,贼不走空,
家园 现在说这些,毫无意义

现在的局面就是准备放开,准备共存。

准备把奥密克戎当成流感对待,孙副的讲话已经明确了这一点。

简单归纳,就是中央认为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很大减弱,另外根据人日报道,新冠的后遗症目前没有证据。

所以,你上文的长篇大论,毫无意义,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中央的判断对了,他就赢了。如果中央的判断错了,就是几百万的超额死亡。

所以,如果他赢了,就赢得一切。

如果他判断错了,你的这些话,请对超额死亡的冤魂去说,请对遭受新冠后遗症的患者去说。

我只能做到的是,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自己。

我无能为力,我现在非常希望他的判断是对的。

我比你还要希望,他是对的。

为了防止岁月史书,新闻链接我放下边,他对了,我大声喊他万岁,他错了,请别把锅甩给基层。

孙副讲话的新闻链接:

充分发挥各方专家优势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内容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民为中心,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走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新冠有无后遗症?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这样说

通宝推:老树,愣头兔,
家园 有意义的话,九月份就说过了

沪强当总经理;大会后开放。

我奇怪的是:体制中的人,真的连这点逻辑都看不出来?

现在把孙老太太的话搬出来了?当时笑话我预测的时候,裸照玩笑不算,让我去看某领导严厉批评沪强的所谓内部文件----那个某领导,就是孙老太太吧。孙老太太在大会上与沪强邻座,胡总被自己警卫搀扶出去时,恰好有沪孙两人交头而谈的镜头。

这才是中国的人事。

你上面那些情绪性的话,才是真正的毫无意义。

人家不稀罕你称呼什么万岁,那才是毫无意义;

人家也更不会把锅甩给基层,怎么甩?是基层公务员裁员?还是全体反腐?那更是毫无意义。

真正有意义的事,是孙老太太从武汉做到上海,从天南做到地北,从2020年1月份做到2023年3月的事。

人家在意的是:从2020到2022,从没有疫苗到有疫苗,从最初高致死率病毒到今天致死率降低,这个过程中,中国少死了多少万人。

所以习总尊称孙老太太为“孙大姐”,还有无数的三年来付出艰辛努力的基层工作者,尤其是那些没有编制的志愿者。

通宝推:方恨少,陈王奋起,mhymark,梓童,冻雨,桥上,心有戚戚,颟顸,秦波仁者,青青的蓝,
家园 我也掺合掺合

来趟一趟这浑水吧,尤其是关于“试点”说,同样非针对驴兄或其他特定河友,借驴兄此帖一用,还望海涵!

先看大背景,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类只能和病毒“共存”,包括且不限于“新冠”,按照WHO的口径,人类唯一消灭的病毒,也仅“天花”一家而已,别无分店。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放开”,最终与新冠“共存”,声明,此“共存”非彼“共存”,谢绝咬文嚼字的抬杠。以下讨论,以此为立论基础。

既然最终的结果是“放开”,那么接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是,什么时候放?怎么放?这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其次,又是一个政治问题。

科学问题,我不是专家,肯定扯不清,网络上争议很大,我认为,其实也没什么讨论的意义,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盲人摸象。我只能根据最新的“二十条”来推断,土共当前的判断是,病毒虽有所减弱,但还没有到可以完全放开的程度,相关表述就不引用了,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看不懂或者故意扭曲理解的,那我也没什么办法。至于土共的这个判断是否扯蛋,那就见仁见智了,至少,我所看到的信息表明,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政治精英阶层,并没有把新冠当做普通流感,什么时候这些国外的精英们不做核酸了,那就说明新冠差不多到头了。

接下来就是政治问题了,现在其实很难办,可以说是决策最艰难的时候。病毒要是杀伤力大一些,那也没啥好纠结的,继续外紧内松,扎紧篱笆就是。偏偏这奥密克戎击中了中国防疫政策的软肋,不上不下的,贼难受。

清零派认为,应该继续扎紧篱笆再等等看,但清零派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拷问,那就是执行层面的简单粗暴一刀切、过度防疫层层加码带来的“额外”损耗、手停口停的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的生存难题、逐步形成了以“核酸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渐露尾大不掉迹象的既得利益集团等诸多问题。

放开派就不多说了,恭喜你们,因为历史必将证明,你们是对的,这一直都是正确的废话。

正常的决策和执行路径应该是这样的,在判断病毒的等级可以与普通流感相提并论后(这是土共的大包大揽家长式执政风格和执政基础所决定的),开动宣传机器,消除老百姓的恐惧心理,放开,一切恢复正常。

但很遗憾,病毒不讲政治,现阶段的它,击中了土共的七寸。所以,就出现了,既要,又要,还要……我通通要的乱象。

具体到政治人物身上,包括且不限于方兄和驴兄等在内的众多大牛,已经从各个视角作出了精彩解读,我仅就“试点”说,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想必大家都同意一点,那就是土共做任何决策之前,一向都喜欢先搞一下“试点”,这当然无可厚非,是应有之义,可以说是个好习惯。只是,在新冠这件事情上,问题来了。无论是上至中央决策层乃至最高领导人,还是中到地方主官封疆大吏,又或者是下至基层一线干部,没有谁,敢主动公开提出或者以行政命令指定某个地区某个城市做“试点”(香港和台湾地区除外,其实,这两个地区已经主动做出了很好的试点),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说严重点,这是关乎土共执政合法性的问题,谁说了,谁就是政治自杀。举个例子,没有针对谁的意思,假如抛开政治正确,海南岛其实是最好的实验“试点”,但海南省委省政府敢主动跳出来承担这个历史重担吗?还是指望海南省的人民群众政治觉悟高,主动向党和政府提出来自己愿意“以身试毒”?又或者七位长老开个会,发个文件,然后告诉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当地老百姓,就你们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你们能干?

因此,结论就很显然了,要么,在新冠这件事情上,根本就不存在“试点”一说,包括孟买滑铁卢,以及二十条之后的“既要又要还要”在内,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试点,只有“人民至上”之下的各显神通;要么,还是得搞“试点”,但又不能明说,只好“海内热线”指示嫡系去办。

二选一,众位河友自行判断。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很有意思了,嘿嘿。

当然,这里其实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或者说区分一下“试点”的含义。

如果是科学意义上的“试点”,远的如欧美日韩等“外国”不说,怕数据失真可以理解,但香港和台湾不是一直在“试点”吗?有必要非得在大陆也搞一下这类科学意义上的“试点”吗?如果说台湾因为没有实控,还能解释得通,但香港呢?数据的可靠性应该可以保证了吧?

我个人是不认同这种科学意义上的“试点”之说的,因为完全没必要。

那如果是政治意义上的既要又要还要的“试点”呢?那不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了嘛。

最后,附和一下驴兄的另一句话,长者千古!感谢他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一路走好!

通宝推:不远攸高,mhymark,范进中举,神仙驴,一着,alane,不如安静,衣香楚楚,秦波仁者,
匿名 孩子,不要苛求为你付出所有

却无声无息的那些人,当最后的炉火燃尽之后,你才知道什么是无情的严冬。

通宝推:alane,手可摘星辰,empire2007,
家园 我地未发现新冠后遗症,

本人询问过疾控和医护人员,答案是未发现后遗症,但仅限于轻症,因为到目前为止本地只有轻症。

家园 没什么情绪

就一个判断标准

奥密克戎是不是毒性减弱,是不是没有新冠后遗症。

这和什么情绪没关系,和什么人事预测没关系。

就是简单的医学问题。

如果奥密克戎毒性减弱,自然天下大吉。

不然,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面对几百万超额死亡的冤魂和新冠后遗症患者,沾沾自喜的谈论自己预测的准确性。

家园 从来兄看开些,开放的大趋势已定

那就只能往前看啦

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未来的开放步伐会很快

超额死亡必然出现,但是国内这三年已经大大保护了大批群众,你们的功劳不会被抹杀,感谢你们的保护。

至于未来,还是要往光明处看

也许能实现有序撤退,缓步放开,那就真是奇迹了

2020年已经创造了奇迹,我觉得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这几年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赚到了

家园 确实体现出部分体制内的狭隘与冷漠

之前裸照之说也就罢了,无非是是反映出你对政治常识的无知与傲慢,大约也是所谓的体制内优越感罢。

中国若真是超额死亡几百万人还能“沾沾自喜”,也真亏得你说的出口。

这种低级恶劣的扣帽子,真实的表达了你的水平;

言由心生,也真实的体现出你内心的冷漠。

无益所谓,言尽于此。

通宝推:空中吴钩,梓童,李夏禾,秦波仁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