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冠的死亡率变低了吗? -- 潺潺流水

共:💬46 🌺255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呵。那新加坡官方出数据的分类都不算标准了? -- 有补充

我说这个分类标准就是我在混淆不同的东西——那什么算标准?一个公众号说,阿,这位没有症状,是无症状!

那谁是mild呢?

什么算mild呢?

哦,这位没说,新加坡政府出公开数据把无症状和mild都分在一起,公众号不说呢大家就当他不存在,我出来说一句呢,就是我在混淆?

做学问,怎么分类都可以糊弄,还做啥学问?做出来的数字还有什么用?玄学都有阴阳五行12宫阿,连相面术都不如,还在直接说看得顺眼的水平。

不过呢,这几年也确实是糊弄人士的天国。

上海60万感染者都过了CT吗?出来的数据能和天津过了CT的出的数据一样吗?

糊弄呗。

不要碍着张文宏对着对数直线图表说阻止了指数增长呀。

也不要碍着福奇的口罩一会有用一会没用。

逗你玩儿,人家啥责任也没有。只有公众是傻子,无论信还是不信。

我们啥数据都有,但我们就是不说。标准不公布,标准化数据库也不公布,政府网站公布出来分类按今天这口气来说也不是标准——

那么你觉得大众应该信任你们吗?

我是懒得继续发挥了。

再见。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啊对了,小人之心先度一下 -- 补充帖

你觉得大众应该信任你们吗?

其实觉得我这问句很多余。但是还是打出来了,但是打出来还是觉得自己是很可笑的。

因为想得到信任的人不会那样去做的。

你们钱不是大众拨,数字也不用给大众,怎么会需要大众的信任呢,大众就算有意见,闹起来了,能闹你们头上吗?闹不到嘛。

所以你们肯定是不用对大众负责嘛,也不会需要大众的信任嘛——所以公卫搞成今天这样很正常阿。

公卫没有公众,对于政治劣化的注解真是深刻呢。

通宝推:愣头兔,
见前补充 4818006
家园 你把两个常识上不同的东西当做相同是,越争论

越显得你无知。

家园 你倒是解释一下两者是怎么不同的呀

只给论点不做论证,在我看来就是宣传。

如果公卫人士都是如此,大众对公卫的失望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对公卫完全是外行,为了搞清楚奥秘是不是大号流感只能自己去查数据,做图表。感觉这不是我该干的活呀?

家园 做为常识,我转发的链接已经非常清晰地

解释了新加坡队新冠死亡的定义,并且给出具体病例说明。不需要我再进行解释了。

那个@落地生根河友跳出来说这不是新加坡的标准,他从新加坡公开网站找到的所谓标准,却是按照我转发标准定义的死亡数据,认作为标准。只可惜你发的那个并不是新加坡官方标准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逻辑上如此混乱的,你说如何来解释?我只能指出逻辑上的错误。你现在让我解释,需要吗?我倒是真想向你请教如何解释这种情况。

家园 他的数据是死在医院的做检测

不是死在医院里的呢?

挂一漏万十就更不可能了,香港总感染超过200万,漏掉十倍就漏掉2000万,总共感染了2200万?香港总人口不过700万,合着平均每人感染3次还多了?

家园 不客气地说

你这是专业上的傲慢。我也曾犯过你这样的错误,后来才意识到。你来西西河如果只是单向输出,也未尝不可。但是大众印象形成后,想打破就难了。

家园 国外不清楚

国内城市无症状比例高,是为了避免医疗挤兑,学习上海的操作。

目前国内确诊和无症状数据唯一靠谱的是深圳,大概各占50%左右。

想想深圳人口结构那么年轻,疫苗普及率又高,其他地方比得了吗?

家园 这么说话就不合适了吧。你是在请教专业问题吗?

请教专业问题时有抬杠打脸的吗?

对这种方式的“请教”,我完全没有感觉对方在想获取更可靠的信息呀。这种情况下,我凭什么给出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请教不也应该有起码的礼貌吗?

我来西西河就是学习的,发帖是我整理分享学习思路的一个过程,如果想认真探讨,我会讨论。其他的会争论几个来回适可而止。如果你认为这是单向输出,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家园 好的,是我失言了

那我诚心请教一个问题。

真理河友说今年年初香港奥密的总人口死亡率是千分之一。你知道香港历年流感的总人口死亡率是多少吗?这个应该是最直接的对比了。

家园 我没有看到“年初香港奥密的总人口死亡率是千分之一”

应该是用总“新冠死亡数”除以总人口数。现在香港统计的“新冠死亡数”已经增加到10610,再次计算总人口死亡率是千分之一点四了(China, Hong Kong SAR Coronavirus Case)。如果认为这个数据是可靠的,那么新冠奥秘可戎就是一个超级可怕的病毒。

但是从病毒学角度考虑,香港的新冠死亡数据是非常不合理的。奥秘可戎变异株最早是从南非病人身体中分离出来的,单个病人一下子累积了50多个新的变异。因为病毒变异是逐步一个一个迭代进化累积产生的,能够累积如此多的变异,在此之前还没有杀死病人,并能传播出去,说明毒性非常小。同时传播非常快,在去年底世卫组织正式命名时,我们就认为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了,之前都在等待这种变异株的出现。通常认为,毒性越大的病毒,越难以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

回过头来再看香港的死亡数据,能够找到的解释:一是对新冠死亡的定义是否需要修改细化,用来辨别这些死亡病例中有多少是新冠病毒直接杀死的,其余属于类似流感死亡,应该算做相关死亡。这是我转发新加坡新冠死亡定义的考虑。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经是大英殖民地,卫生官员大部分都是美国、英国培训的,卫生体制基本照搬的,香港的新冠死亡定义应该和新加坡的类似。

二是香港医疗体制的管理有问题,政府不能有效分流病人,临时增加重症床位等。三是机械地执行美英疫情管控策略,但自有的医疗资源不足以支撑采用美英的策略。

我对香港的医疗了解不多,以前接触过一些香港新加坡的卫生官员,香港的官员及其狂傲,从来不屑于大陆出来的学者打交道,遇到紧急情况最先肯定是向美英同行请教、求助。所以后两点我只能从以前的信息估计。

由于香港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湿热,不利于流感病毒传播,每年流感的死亡在几百人左右(香港流感)。但是美国统计流感死亡是把肺炎算入流感死亡的,而香港每年肺炎在快速增加,排列各种死因第二,应该与各种基础疾病死亡相关(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二一年主要死因的死亡人數)。

可以看到香港新冠死亡的人数,与前一年肺炎死亡9832人接近,这是我认为需要细分香港新冠死亡数据的原因,如果排除肺炎(基础疾病)死亡,剩下的数字接近流感死亡。

因此我推断香港的流感死亡统计方法与美英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做了一些调整,我估计疫情后香港也会对新冠死亡数据做出调整,会下调的。

根据以上信息,你还会做出“最直接的对比”吗?

通宝推:方平,唐家山,
家园 宝推一个

看来公共卫生的复杂度超过了我的想象。

你的这段话很有说服力:

可以看到香港新冠死亡的人数(10610),与前一年肺炎死亡9832人接近。

确实需要先搞清楚肺炎死亡的直接起因,才能比较新冠和流感的病死率。

家园 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请教

超额死亡在公卫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从外行来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或者剔除其它要素的影响,某一年的死亡人数明显超出前一年的死亡人数,那么这个超出的人数肯定是和当年的主要变数相关,比方说新冠的流行。请问这个定义有什么问题吗?

我看了香港的数据:

死因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綜合所有原因 33305 34316 36423 37321 38683 37415 39963 41530 41047 42699 42188 43672 43399 45710 46757 46662 45883 47478 48706 50653 51536

可以看出死亡人数确实是逐年递增的,这个可能是老龄化或者是总人口基数增加造成的。但是,如果已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某一年的死亡人数还是异常的高,比方说比上一年高出20%以上,那是不是说确实存在超额死亡?

家园 超额死亡是个极其粗略的死亡数据,但是公共卫生领域

可以接触到的死亡数据要详细的多。比如美国的National Death Index,而大英帝国更是开创了死亡统计的先河。

你可以把死因进一步细分后,排除各种非疾病死亡(包括吸毒、枪杀、车祸、自杀、自然灾害等等)、以及不相关的其他疾病死亡,再看更可靠的与新冠相关的死亡数据。

不排除不相关死亡讨论新冠的超额死亡,对公卫界来说就是耍流氓。这点适用于国内公开发表言论的官员、专家。

因为知道有更详细的死亡数据,但下载、提取、整理、分析死亡数据需要大量时间和工作量,这是我为什么判断香港今后会下调新冠死亡数据。公卫界通常不会使用超额死亡讨论疫情,如果讨论,也会用来间接估计因疫情管控措施造成的对其他疾病的医疗挤兑。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我还是建议去看看“被排除出公卫界”的WHO的说法

反正里面是明确提到病例加死亡人数(不就是CFR吗)没超死靠谱。

https://www.who.int/data/sets/global-excess-deaths-associated-with-covid-19-modelled-estimates

Aggregate case and death numbers are being reported to the WHO. These data do not always provid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health burden attributable to COVID-19 nor of how many lives have been lost due to the pandemic, and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this. Some deaths that are attributable to COVID-19 have not been certified as such because tests had not been conducted prior to death. There have also been variations in the death certification rules countries have appli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and COVID-19.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is far reaching. Beyond the deaths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it are those that can be linked to the conditions that have prevailed since the pandemic began and have led to some health systems being overwhelmed or some patients avoiding healthcare. In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using reported COVID-19 data, excess mortality is considered a more objective and comparable measure. The WHO defines excess mortality as "the mortality above what would be expected based on the non-crisis mortality rate in the population of interest".

通宝推:journa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