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金秋盛会 -- 神仙驴

共:💬5002 🌺45969 🌵6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家园 补充一点

其实谁上谁下我也很不关注,客观的去分析评测还是很喜欢的。也许我只是抒发一些议论让一些人不爽,说一下我看法的根据。作为一个中部大省省会的人民中的一员,这两年是应该会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感触,从大雨开始就没感到过舒畅。从大水之后的人命瞒报开始,到村镇银行暴雷的红码事件,以及人行前聚集的暴力事件,能让人感到安全?说吏治是因为最近中部大省各个省辖市都在公布县区级的任命公布,拿出来的大学学历还是省党校、中央党校,一些70左右的人也就算了,甚至还有78,79这个年龄段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都赶上大学扩招了吧,公务员考试也应该开始了吧。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是世袭吧。作为中部大省,农村情况可能和很多南方的省份没法比,单论吃饭穿衣,交通当然是一年比一年好,但这也不是近十年才变好的,而是一直在变,我关注的是农村的单身汉,大概比十年前多了两成多了吧,结婚的费用也大概比十年前翻了十倍左右,以前农村接不了婚的,都是儿子众多,家庭里有劳动力不足的,现在只有一个儿子,死活就是结不了婚,你会觉得农村的生活比以前更强了?啰里啰嗦说几句,其实是每个人对社会的感知不一样,对社会性事件的理解不一样。能力不足情况下的用人唯亲,喜用家奴,真的好吗?民主集中制不是比家长制更好吗?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不是刘、邓的专利吗?

最后想说的是,河里的气氛真的是越来越奇妙了,虐气越来越重了。河里聊天,何必那么执着呢,恬淡一点,洒脱一点不好吗?

通宝推:麦喀士,
家园 你说的对,但你的的要求太高了,当然要求高我也觉得是对的。

以前是领导吃肉广大小鬼跟着喝汤,现在领导可能只能吃独食,或者亲近的一点的小鬼才可以有汤喝。但是社会不就是这样么?古人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古今中外哪个地方又能做到水至清呢?靠制度制度会有漏洞,靠人人会变质,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说吏治好也是只是在经历过两个世代吏治后的笼统比较,于个人体验在体制内最爽的时期是在上个世代,至于本世代前五年基本没有好处,反之,我差点都要崩溃了,尤其是在工资没有涨上来的时候。后五年的好处就是同比周边阶层相对可以的薪资以及稳定的未来预期,但我个人不喜欢,所以辞职了。

以上都是有感而发,不是谁的粉,也不是为谁说话,只是给自己代个言。个人对现在的医保政策比较满意,希望可以再改善一些。对现在的政法上的吏治较为满意,也希望可以再改善一些。当然,不满意的地方更多,因人而异吧。

家园 其实最好奇他提及的“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为零”这点 目前状况如何

因为按照他当时的叙述 这点简直就是死结 无解😨

家园 【整理】末次中央全会

上一篇说,为大会召开做最后铺垫的有两次重要全会,其中之一的中央纪委全会就算讲过,这里说正在进行中的十九届七中全会。

直接快进到人事相关内容,那就是全会公报里,会不会有重要人事项?之所以加上重要两字,是因为往往会有中央委员因各种原因(最常见的是去世或违纪降级)不能履职,需要由中央候补委员(按得票排列)依次递补的情况发生,这不属于重要人事项。

重要的,有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会的人事职责范围,就是选举/决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成员变更。而这三大机构组成人员数目通常非常稳定,这也是届内极少出现人事变更的主要原因。尤其本届,是全体现任党(自十九大算起)和国家(自十三届两会算起)及军队领导人全须全尾没死没灾坐够任期的唯一一届。因此从“补”的角度上,是没有必要在末次全会上多此一举的,更何况,三十年来,往届常有在职政治局委员或病逝(十四届谭绍文、十五届谢非、十六届黄菊)、或被查(十四届陈希同、十六届陈良宇、十七届薄熙来、十八届孙政才),而政治局委员的增补只有十四届黄菊,书记处书记的增补只有同是十四届的吴邦国、姜春云,也都不是发生末次中央全会。

相比较来说,届内军委领导人的变更更常见些。1995年增张万年、迟浩田为副主席,王克、王瑞林为委员;1998年增曹刚川为委员;1999年增郭伯雄、徐才厚为委员;2004年胡接江任主席,徐才厚为副主席,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为委员。

到十八大前、2012年11月召开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增范长龙、许其亮为副主席。这也是三代以来的唯一一例发生在末次全会的重要人事变更。

简要回顾一下:1947年出生的范长龙当时已年过65岁,不进则须离开一线正大军区岗位,从而失去中央委员身份。此时的范还只是济南军区司令员,与同时升副主席的空军司令员许其亮(1950年生,时62岁)不同,后者已经具备中央军委委员的军队领导人身份。许其亮是升或仅仅是连任现有职务,都不影响他继续在十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但范不同,虽然此前应已经被定为下届中央军委副主席,但要让十八大党代表明确会选他继续进入中央委员会,就有些需要斟酌了。

这里再举一个同时间段类似情况的例子。同样出生于1947年、此时也是年过65的赵克石,此前一直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相比较范长龙在济南军区),在十八大召开前一个月,获任为总后勤部部长——而四总部一把手都是当然的军委委员,从这个意义上,党代表们获得最明显的信号,这些个老总,是要保送进中央委员会的,哪怕他现在还不是军委委员。

而范长龙将要出任的,还不仅仅是中央军委副主席,还要进入政治局——十五大以来,除了届内增补的情况,中央军委副主席必然同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而政治局委员必然从中央委员中产生。所以,哪怕是军委领导人不必然是中央委员(之前提过的张定发,以及2002-2004年的江),到军委副主席这步就必须是中央委员了。也正因此,什么都不如在十八大前就一锤定音,直接解决范的位置问题,十八大再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一举进入中委会及政治局,不再有任何悬念。

既然需要这样安排范长龙,那么将来要做搭档的许其亮也就一并同时在七中全会上成为军委副主席,虽然无论从他的年龄还是已任职务来说,都不需要就在末次全会上着急解决副主席的位置。

范这里虽是孤例,但逻辑上还比较能自圆其说,即,已到65岁,但将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现职偏远疏离(较之中央重要机构),则先期到岗,一步到位。

偏偏地方上难有相似的事例。年龄较大但已有副国级身份再晋升政治局委员的例子不少(类似于军委委员升副主席),但此前可能已是人大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政协副主席等。只是正省部级的不太多。比如与范同期成为十八届政治局委员的郭金龙,同样出生于1947年,十八大召开前已过65周岁,当时还只是正省级,但是,刚刚当选成为北京市委书记——这样的身份,党代表再眼花也不会选错。首都的地位在那里摆着,郭随后即进入政治局。同时64岁的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不能再当选中央委员,但一直到来年三月才卸任地方书记职务。

最近的可类比的对象,则是十九届新晋政治局委员刘鹤,生于1952年1月,十九大时早过了65岁,但仍能连任中央委员并进入政治局,他的中财办主任的重要职务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强如应勇,年逾65从湖北省委书记“另有任用”至全国人大专委会,曾被普遍视为将远离下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回转再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二把手,就又柳暗花明,以这种方式向党代表们明示了其前途,从而保证了在下届中央委员会中的席位。

那么正在进行中的十九届七中全会有没有重要人事变更项的可能呢?个人判断,如果有,则还是军委。

东部战区原司令员何卫东,已就职于新近单列的“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显示出继续重用的迹象。有消息称,二十大后将成为军委副主席。生于1957年的何,有如前辈一样陷入65到龄的困境,虽说联指中心这样的重要机构或能减少一些代表的疑虑,但比前辈更麻烦的是,他的三无(即没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委委员)身份使其进入中央委员会的难度加大。(不过,既然党章规定中并没有约束中央军委副主席一定要有中央委员会身份的条件,因而这点上,就算不太符合惯例,也还说得过去。)也许,末次全会增其为军委副主席是一个有前例可循的办法。当然,若如此,则何的未来搭档(苗)也将会同时现身。

拭目以待。

通宝推:梓童,楚庄王,李根,方平,西安笨老虎,方恨少,back,别看我矮,GWA,桥上,
家园 沈老师这段是错的

欧美人没有因为中国清零政策而痛苦。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疫情期间增长,说明与中国有往来的外国人都有更高收益。与中国没有往来的外国人对清零政策也没有感受。如果处于意识形态而嚷嚷,那也是极少数。我是没有见过。

家园 我是在纳闷这是个问题吗?

17年的时候有此问,我估摸着大家都在质疑“雄安”会不会成为一个烂尾,或者说最终定位只是一个北京卫星城(譬如习大最多就干两届,后面还跛脚、被架空)。

如果“千年大计”给坐实了,只怕“吸引高端人才”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同理,部委支持等等,二十大过后再看

家园 不止政治局,现职党政军领导人迄今一个不少

但廖国勋、郑晓松等不寿而亡,这一级的要员也是不易

家园 何卫东任军委副主席我是有疑问的。

他连二十大代表都不是,联指中心又不是没有代表名额,如果要让他上军委副主席,为什么不给二十大代表身份?而且他跟苗华都是原31集的,高度同质化。

家园 当然是因为与病毒共存而痛苦

至于中国的清零,我个人理解,中国在欧洲人世界的精神领域中,非常边缘化,跟朝鲜索马里。。。没啥区别。蛮族繁殖的蛮荒之地

欧洲人世界的精神领域当然不会因为中国做了什么而痛苦。而只是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到了2022年年末,已经很清楚,与病毒共存是失败了。新冠邪神还在不停的要求祭品。狂热的祭祀能挺多久,我不知道。旁观者的角度看,蛮好玩的,持续旁观吧。。。。

家园 说实话,如果有合适工作,有配套政策,俺愿意去

燕赵腹地是中华最核心的区域之一,发展好了未必比江南差。北方人还是更喜欢北方的气候啊。

家园 驴大大您觉得

今年有没有可能出现三军委副(局委级)的新结构,替代原先较为稳定的双副结构?

军队和军事我是外行

一方面,是顺应军改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如不枉河友所分享的,百年变局,外面现在乱得很,备战和对外维权的压力和任务越来越重,军队的地位相应提升,增加一个局委名额也是应有之义。如果何卫东能升军委副,那么似乎排在何前面的李尚福没道理反而落下来,我也认为三军委副可能性比较大,再加上已经锁定军委副的苗华,正好组成三副结构。

如果上述推断成立,由于军队多出了一个局委名额,就涉及到局委扩容的问题,考虑奇数原则,假定现局委的25个位置在20届都不减,那么应当再增加一个位置。

我想起来您之前提到的福建尹力和海南沈晓明之双子星PK,并考虑到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生物战这种完全不对称的全新挑战,以及人口出生率暴跌和老龄化压力等巨大风险,会不会设立一个新的局委级别的岗位或者直接增加一个专职副总理来负责这方面业务?人选也基本上是明牌,就是上面提到的二选一,我注意到,孟买战役后,习总去了海南,据方平河友分享,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人事方面的考察。

家园 那时还没有中美科技战呢?

那时还没有中美科技战呢!

现在打得是美想我想死,我想要共活啊!

家园 希望吾等不会乌鸦嘴一语成谶

想当年 八届人大于93年3月15日开幕 而七届人大选出的国家副主席王震恰好于93年3月12日逝世😨

家园 躺平的代价拍老师的系列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但拍老师没怎么说的一点,就是这个病毒是人造的,也是人为定点投放的。

所以,一旦中国躺平,还会有额外的大礼包在等着。

以上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关键还是像忙总所提及的 是否有足够的所谓20年奉献牛和铺路石

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很现实的 高端人才也不例外

都希望别人去奉献铺路 若成则届时自己去捡现成的 至于不成则与己无妨 而最高层的情况 都未必关注考虑的那么多

而如果以各方面的现成好处试图诱之 一方面有些领域的好处无法实现(否则又是顺得姑意失嫂意) 一方面又铁定会有来开后门占好处 让政策走样 失去原意的

忙总原文对上述死结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而即使5年半过去 乃至未来过去更久 恐怕也难以彻底改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