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正巧看了一篇文章 -- Swell

共:💬61 🌺2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我们的月球基地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行之前

俺是不承认咱们是发达国家的。

家园 中与美都是想有钱就能有钱,

想没钱就能没钱的国家。关于这两个国家缺钱的帖子我都不屑于点开来看,哥俩都是一咬牙就能把全体国民都包养起来的国家。

QE了几万亿或者几十万亿后,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债务,而是人民躺平领了几年补贴后就跟得了褥疮似的起不来了,直接养瘫了。

若是即便被包养,人民还是继续保持勤劳勇敢善良的传统美德,人民不惧包养仍然做纯粹的人民,做保持了先进性的人民,那么美国的债务都不是啥大问题,不是么?

家园 眼睛睁开吧,国家开会很多了,还吹牛不缺钱?

咬牙包养,他得有这个勇气。

家园 激将法?养成瘫子的勇气?
家园 不知道,对面阻力很大

自己心里没底。

家园 投入和质量都很重要

以水稻为例,早稻的产量最低,晚稻次之,单季稻最高。早稻+晚稻的总投入比单季稻高,总产量也高,具体投入产出比不知道。另外早稻的质量比晚稻和单季稻低,售价也低,这样对总收入有影响。再考虑到打工和可能农忙时的耽误打工,可能现在这种模式对你老家的农民是最好。

刚承包的时候,原双季稻地区并不一定允许改种单季稻,粮田更是不许随便改为菜地或抛荒。

家园 大棚种粮食不现实

我只听说塑料或玻璃大棚种蔬菜。大棚蔬菜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可以错季节,尽量延长种植时间。除了建大棚花钱,还要投入很多能源和水资源,总体成本很高。而粮食种植更重视成本,其手段不外乎减少投入,包括降低能源和灌溉的投入,提高效率如采用大型农业机械,减少手工劳动,大棚作业刚好和这两个要求矛盾。另外粮食便于运输,是个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市场,而蔬菜一般是区域供应。

家园 不太理解张捷对温铁军的不满,

总不能两家也有仇吧?

很明显能够看出来,攻击无力,难道是小骂大赶忙?

家园 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率的确不算农民工。。。

统计名称应该是“城镇人口失业率”。

而GDP与就业人口的关系则是另一个问题,研究认为,大致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口100万到120万。这是当年当局不惜代价也要入世的理由,也是GDP保八作为地方当局政治任务的理由,因为从90年代后,预测每年都有1000多万的新增就业人口,当局怕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口无业流散在社会上造成社会动荡。

到了2010年左右,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数量降下来了,工业化的过程也差不多了,所以对GDP的增长也就没有那么高要求了。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确造成了中国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靠着这个办法渡过的危机。这个办法以后很难再用了,因为当时返乡的是中国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跟乡村和乡土有密切的联系,而他们的后代虽然很多还是农村户口,但绝大多数都是在城市里或城中村长大的,再有危机他们已经回不去农村了。

家园 好像是这么说的,GDP增加1%,增加190万就业人口。然后倒

过来说,总就业人口每下降500万,GDP增速下降0.5%

GDP增加和就业人口相关,但不是线性关系。

政府可以有扭曲操作;

不同时期人力资源贡献率也不同。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
家园 可能是温铁军那个大讲堂邀请过卢麒元讲过“直接税”

张捷跟卢麒元不对付。

张捷挑了几个温铁军视频的硬伤(温曾说中国是唯一管制外汇的国家等等)。

温和卢都不回应张捷的质疑。

目前看来张捷提的说法都比较能自洽,温和卢如果能与之辩论辩论,应该能更好说明问题。

张捷抓问题本质能力还是挺强,揭翟山鹰的老底儿让其破防了。

翟山鹰出视频说他能骗到人,是因为他比受害者的智商高。

张捷指出翟山鹰一个北京大院子弟,教育资源不缺,却考了个二本,能说明智商高么?

家园 直接税这个问题,张捷讲的也不太清楚

特别他那个税负转嫁问题,感觉也是云里雾里。

家园 辩论不了。温铁军早就说过,要是辩论的,他可以直接趴倒,

认怂。

就是没空给你们打嘴皮官司。

这边张捷,其实也没法和人争辩。

张捷,世家子,使用的反而是江湖套路,话术和逻辑结合,威力倍增,不适合严肃讨论。

也就是专门能克制马督工这样的。

说句迷信的话,督工这名,起得也好,也极差。

革命军前马前卒,这就极好,背有正义大军。

但是一旦丢掉前边,就是跑龙套,混饭吃的意思了。

娱乐圈改名转运,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家园 温铁军有难言之隐,无法直接说而已

直接说小岗村啥也不是,官方根本不予接受,还要供小岗村的牌坊。

就是西西河也不能接受小岗村下神台。

家园 改开前不是农税高,是留在公社的截留多一些

那么这些截留干啥,公社级别以下各种支出,广普良种,配合国家水利交通等基建项目。

重要的是,供养下放干部,但是下放干部有一部分城市资金配合的。五保户,赤脚医生,农村老师部分支出。等等。

而且,公社干部其实数量不大,靠的是城市下放补充。

这是实在的农村由集体而获得利益。否则教育医疗等根本难以支撑。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是典型。

这些,他们是不认的。

道理不难理解,只是死活不认而已,改开后,迅速就崩溃了,产生了三农问题,公社级别迅速臃肿了,吃了公家饭了,吃的相关利益者就多了。

按理说下放回流应该有继续的操作方式,然而由于公社解体,崩溃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