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商榷】多来源分析后对疫情控制的看法 -- 八段锦

共:💬78 🌺457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致黄浦区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行动号召书

致黄浦区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行动号召书

家园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杀头就是大号伤疤

中国人对流感的认识比较少。很多人还以为流感就是感冒。

家园 那你完全错了,数字最会骗人

专门研究这门学问的是统计学。

根本原因在于,普通人不熟悉数学,也不熟悉物理化学,他们只能靠感觉。譬如量子力学,你列出薛定谔方程,写出波函数解答,然后对普通人说这不会骗人?人家会信吗?

家园 谢谢您的数字

先感谢桥上老师的数字。推断下来,假设人人得一次流感,死亡率万分之一,假设十分之一人得流感,死亡率千分之一。

下面我统一回复一下 @聊无 , @俺是老胡 , @MaverickZ , @雪夜灯光 , @潜望镜 ,

各种关于“大号流感”的质疑,不是针对您或者某个人。因为等级原因我有发帖限制,不能给人人回帖。

首先,我无意质疑现在的防控政策,主贴我写的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其次,我觉得所有人可以心平气和一些。如果是为了抗疫政策讨论,不用往下看,请看上一条。很多人故意营造刻板印象,“把新冠看成大号流感=要求躺平式抗疫”是一个错误认识,是病,得治。 @龙牡 政治上可能更复杂 是一个例子,很多人把这个事过度政治化了。先建立不存在的对立关系,再对事实否定,是一种“高级黑”。

再次,为什么我想提出大号流感。因为我们对新冠积累的知识少,对流感积累的知识多。作为普通人,而不是政策制定者,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准备,如何应对,或者将来应对这个影响了很多人生活的大事件。不去纠结具体的数字细节,这个新冠和流感有两点相似性,一是大部分人得了没事;二是极少部分人特别是老年人会死,即使消耗了大量资源。这对多数人的个人决策是需要的。我特意附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是希望纠正部分人以为流感不死人的错误认识。如果看数字细节,过去一年我们国家一个得流感的人,预期死亡概率高于一个得了新冠的人。这可能不是因为新冠病本身不易死亡而是因为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去防治了。但是这个事实至少可以降低我们对这个病的焦虑感。

最后,传染性的不同,同样死亡率千分之一的病,传染强或者不防护全国人人得一遍死掉百十万,和传染弱或严格防护全国十分之一人得,死掉十几万,显然损失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特性是制定防疫政策的人操心的,不是个体操心的。涉及防疫政策,请回到第一条。

总之,我主贴提这个大号流感,是为了给个人做情感准备,不涉及抗疫政策,后面几条才是。两者出发点是不同的。比如个人得了癌症,是个天塌的事情;但是国家不会为了癌症防治去投入新冠这样密集的资源,因为对国家这个不那么重要,哪怕因为癌症死掉的人多得多。作为网友,特别是国内网友,你几乎没有机会参与防疫政策的制定,但是面对疫情来到身边,是大概率的事情。我或者家人,邻居,朋友得了新冠该怎样应对,无论情感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更实际的事情。

通宝推:甘丹,桥上,
家园 大号流感不仅不能降低焦虑反而会让人掉以轻心。

因为新冠比流感的危害要严重的多。

首先,新冠的死亡率不是百分之0.1而是百分之1。

其次,新冠的传染性与天花同级别。

再次,新冠的后遗症基本都持续至少半年左右。

最后,新冠还在不停的变异。

从数据角度研判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要只依靠感觉来分析推断。

家园 多谢回复,不胜荣幸

不过我其实是赞成大号流感的,大号这个词本来就弹性很大。我说有数字就是希望在这个问题上拿数字说话,不过这两天我见已后河友提供了更详细的数字。

不过大号流感这个词有时候是有政治含义的,因为提出来就是美国总统意图躺平,但他那个躺平我也觉得是有道理的。

家园 取决于角度

从群体角度,

新冠的传染性与天花同级别。

确实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有现在的防疫政策。

.

从个体角度,

首先,新冠的死亡率不是百分之0.1而是百分之1。

再次,新冠的后遗症基本都持续至少半年左右。

这个是存疑的。比如我国从武汉开城以后至O流行之前,死亡率万分之二三或者更低。O流行后因为没听说有死亡的,但是阳性人数暴增,应该更低(这都是直接的公开数据)。所以我觉得从个体角度,应该谨慎,谨慎到遵守防疫规定就好;而不必过分担忧。后遗症严肃研究还不多。

我前面反复强调了,我不反对现行政策,但是很多人的过度恐慌带来的伤害远大于病毒本身了。比如老人有心血管病不去医院,害怕疫情不出门锻炼等等。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人不会参与政策,但是自己必须生活。

家园 很多时候有语言暴力

“大号流感=意图躺平”就是其中一种。我觉得有各种观点都可以讨论,但是不能简单因为“不能躺平”而否定“大号流感“,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就目前数据,我国今年三个月某种特别的流感死了八个人,同期新冠没死这么多。而感染总量新冠要多于这种特别的流感。所以从个体预期,得新冠更安全。当然这里面有前提就是,新冠的极低死亡率得益于我国的特殊倾斜的防疫制度。如果躺平式防疫肯定死亡率会大大提升。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对防疫政策几乎没有影响,只要遵守就好了。既然我们采取严格防疫政策,那么资源花出去了,我们就要enjoy这种安全。自己的预期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百万人口的城市,假如发现五个阳性,我是不是每天去超市,还是改成一周一次。我是不是每天出去跑圈,还是在家跑步机。更严重一点的,老人手麻要不要去医院拍个CT或者磁共振。这才是我们个人生活中需要决策的部分。我见到很多人会出于对新冠的恐惧而不收快递,不吃冷冻食品,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等等,我觉得是不必要的。

家园 新冠死亡率你可以自己找世界新冠死亡数字统计,baidu就可以

中国的新冠死亡数字不可作为参照,是因为只有中国在控制新冠的传染链。

只有国外躺平的国家数据才是真实的死亡数据。

扭转害怕病毒的想法并不是可以用大号流感来描述新冠的理由。

不是我咬文嚼字,你用大号流感来对比新冠的时候,你是在把新冠和流感做对比。你的潜意识只注意新冠的部分症状而忽视了新冠真正的杀伤力。

如果只看症状,那新冠更接近与肺结核。如果我说新冠是传染性更强的肺结核,那你会怎么看?

想要不恐惧新冠,就要更了解新冠,而不是用大号流感的说法来进行误导。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新冠病毒是归于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甲类传染病对待的

新冠病毒 致死率不高,可架不住传染性强,容易击穿医疗资源

家园 为什么要关心国外的死亡率

难道大家付出代价不就是为了中国的低死亡率?

家园 你不了解新冠就只会产生误判,就和你说新冠是大号流感一样。

国外的数据说明在不控制的情况下,新冠能够造成的死亡率。

研究分析了解新冠后才能知道怎么对付新冠,而不是评感觉误判新冠是大号感冒。

家园 同样是统计GDP,某国采用的是规模以上口径

而某国采用的是大麻加妓女加牛粪的口径,虽然这个差异天地可鉴地众所周知,但还是架不住大家只看数据,得到“西方总体经济实力N倍于我”的结论。

赞“数字最会骗人”。

加一句,其实流感也需要科普,我就是把感冒当流感的无知市民。

家园 难道不是因为国家严格管控新冠,不管流感的结果?

一旦放开不管,你确定新冠还会零死亡吗?正是因为目前国家严格管控新冠,不可能提供任何“如果放开不管”的数据,所以只能参考国外这方面的数据。

家园 精致利己主义抵不过残酷现实

上海一“高档小区”住满各类自认“高级”的人,前几天集体串联发布一个承诺书,郑重承诺:就是家里出现感染了,也自愿在家隔离,坚决不去方舱。结果还没过几天,当家里真的出现感染,包括老人孩子得病时,所谓的“坚定承诺”马上变成狗屁。这些人立马哭爹喊娘,强烈要求政府立刻、马上送他们去方舱隔离,并且各种抱怨政府救援措施不及时。。。从这件小事可以想见所谓的“共存派”是什么货色。所以无论再精致利己,碰上“O”这样的病毒君也不灵。

既然是中央出手,此次上海疫情虽然凶险,但我坚定认为绝对可以渡过难关,网友甚至称之为“上海第二次解放”。我唯一担忧的是那些导致此次疫情漫延的那几个始作俑者,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已经开始跳出来抢夺抗疫果实了。虽然已经完全改变口风,用今日的自己打倒了昨日的自已。希望他们是真心认错,否则这些隐患始终是悬在全国人民头上的炸弹。

通宝推:不如安静,心有戚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