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老农民谈包产到户和生产队时期的粮食产量 -- 天马行空

共:💬68 🌺46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谓富农中农反对公社确实存在,但是那是错误的

忽略了时间的要求。那时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家园 其实可能是人家站位高吧

我们是苦哈哈的就农村问题谈农村问题,就问题谈问题。人家已经跳出农村去谈问题,已经从工商金融的角度看了。形而下的东西,看不上眼。

其实可以发笑话楼的:

我有化肥,我有积极性;我有良种,我有积极性;我有少上缴,我有积极性;我有农药,我有积极性;我有xxx,我有积极性。哈哈哈。反正任尔东西南北风,吹定青山不放松,有本事你让时光倒流。

通宝推:天马行空,
家园 有些人未必真不清楚

只是故意不清楚。接受的是现代精英教育,给人洗脑时不停的强调团队精神,跟外界打交道时口不离team的,真的认为单打独斗优于团体作战?人家就是刻意不谈实况。什么事就两句:口饱饭,积极性。

家园 大集体好不好,问问种地的农民不就行了?

用得着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倘若大集体真的好,包产到户就是挫,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想必广大农民定会闻声而应砸碎承包制喜复大集体,不会有人以为农民都是傻瓜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吧?

而且,包产到户实际上是有先后的,有的地方先承包产量大增,当时后承包的地方产量还是老样子,总不能说化肥良种全给承包的地方所以才增产。

家里老人谈59-60年,普遍反映家庭不准生火强制大食堂是饿死人的主因,不然即使是树皮草根等想想办法也会少死很多人。结果到今天还有人拍着脑袋要求农民必须大集体才先进,这和强制大食堂有什么区别。

通宝推:笑看风雨,
家园 未必,第一,你知道他是不是顺着你说话?

第二,你知道不知道他是不是顺着我官方说话?

第三,他就知道真相吗?比如如果是小岗村呢?

小岗村的穷困是因为大集体么?这个问题要不要说清楚?

是不是振臂一呼,大家响应,我想这个问题是显然,并不是,而是通过一刀切强行推广的。

要了解农村粮食,既要看化肥,水利,也要看种子,还得看土地平整,哪怕是南方传统粮食高产地区,别的不说,仅仅就田埂来说,机体就比分产少得多,南方一亩地分成几家不少吧?这得要多少田埂呢?

有些地区土地平整有搞完么?我个人推断浙江是没有的。

你老家是哪里,那里的人均多少地?怎么分的?一家人一般能占有在一起的土地吗?

家园 好吃懒做未必是真,是说可能不愿意帮助那些生产力

低下的家族,就我母亲村而言,各个家族在解放前矛盾很多,中间还有地主的问题,导致了解放后不那么好弥合情感,当然客客气气是有。但是这种礼貌意义不大,属于礼节上的。

大家一定要记得解放前的农村不是民国粉描述的那么温恭廉让,以前的土匪很多都是和本村有关的,所以解放后在土改下,就此平和,其实不那么容易,这是确实的困难。

所以在指责别人勤劳不勤劳,不那么容易。很多就是自由心证,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说自己很勤劳,抱怨别人懒惰吧。

家园 它们的意思是当时确实解放了生产力

意思是不再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呢。

南街村的书记王宏斌就是之前带队进城搞建筑队后来又回村当书记的。建筑队、交通季节工,还有我家亲戚也是季节工。等等。

家园 我们在讨论吃饱饭问题。

不是讨论其他问题。

回到解放生产力问题,用改开解放人口来攻击建国后的人口流动问题,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估计他们不会考虑两点:

1,建国时是各地组织生产建设好还是放任自流的好。不是说明声好不好,是对恢复生产民生好不好。

2,那是候到处跑,能不能找到活干?

再请他们正视一个现实:前三十年农村是否有进城的通道?不妨打听一下,城里人70后80后的父辈,90后的祖辈,有多少原本是农家?多少城里人,脚上还有牛屎呢。

再请他们思考一下,历朝历代,天下初定,必然会清查人口田亩,加以管控,后期才会渐松。为什么?

不过他们可能就是纯粹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罢了,事实是无所谓的,如果有所谓,则以自己认定的事实为普适事实。

家园 对这些大事的评价标准真的没你想象那么简单

我承认,大多数农民是想单干的,但领袖应该比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如果群众认为什么好就是什么好,还要领袖干什么?

比如说抗美援朝,当初除了老毛,其他肠胃都认为不打好,是不是他们对呢?甚至抗美援朝打赢后,还有很多老百姓认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了,这一仗打错了,导致中国和美国翻脸,骂了老毛几十年。现在,有哪个国人敢说抗美援朝打错了?

如果让群众决策,把国企都分了私有化,一定会以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支持率通过,但能说这决策是对的吗?

再说到分田单干,我不认为是对的,即使是对的,也只是走几千年的老路,把它当作一代革命家,领导人的创举,这是无耻。

家园 无论是大集体还是包产到户,都败于操之过急

大集体好不好,相对个人,肯定有其优势的,但真的就适合直接快速推广到全国吗?就我所见,每个大集体,就相当于一个规模小到数百,大到几千人的企业,村长支书就是CEO,大集体迅速推广,就相当于直接成立几十万的企业,短期内,如何找到这么多合格的经理来,企业内部的KPI如何设置,如何监督执行,这个在操作层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后期农民消极怠工,积极性不高,都类似于企业的激励体系和分配体系没弄好。

然而这个体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最佳的办法,是去持续优化,逐步改造。一下子彻底拆掉,类似于当年俄罗斯的休克式疗法,操之过急,副作用太大。应该允许多方试探,自主保留的。可惜了。

另外,我个人建议国家从新搞土地合作社。每个省或者每个县,成立土地公司,国有独资,在农民愿意的前提下,征收农民土地和宅基地,换居民社保和城市住宅,部分劳动力直接吸纳进公司做员工。同时每年给与一部分实物粮油给农民,保证农民有房子住,有医保和养老金,吃喝不愁。然后走市场化的路子,大规模投入资本,平整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人口即将萎缩的情况下,进一步释放农村闲置劳动力。就我了解,如果能够整体规划农村土地,包括宅基地占地、机耕路、田埂、机井房、水渠等等,可以多出不少土地。拿出一部分作为建设用地到市场交易,也可以补充很大一部分自己缺口了。

家园 同意。英国为实现工业化“羊吃人”,苏联大饥荒。只有美国,靠屠

杀印第安人实现积累。工业化的前提是资本积累,第一桶金极其重要。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至于能不能做得更好,只能说,经验少了一些,付出了代价。可是苏联东德捷克的援助却是加分项。总体评价,主席时代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几乎已经达到了最优解的程度,若果非要把三年困难时期当成不完美的话,那么除非神仙,才能避免大跃进的过热(话说回来,都没热情都冷静,那么事情也就没法办了)以及苏联逼债的外因。

家园 我问过我父亲

他说那时候的懒人也比现在的人勤,一代人干了两代人的活,就算偷懒干的活也不少。

通宝推:呦唔,
家园 粮食计算中被忽略的存粮数据

计算粮食,不仅要计算产量,还要计算存粮,没有这个数据无法体现真实的粮食生产与消耗情况。但是目前这些数据里都缺失了这一个相当重要的数字。

家园 是哦。这个真一直没人提。
家园 河里现在讨论这类

就是默认对方没经验或者立场先行,说什么都不听。说法背后都有经验材料支撑,人家就是不当回事。贴经验说个人经验,视野有限。贴材料又说不合逻辑,不符经验。贴分析就避重就轻,单论一点。贴专论就以偏概全,不够全面。绝对的辩证法大师,光绕着自己的一两句话转。别人不允许,也不可以有别的意见。

记得之前好像说过类似的,说女权质疑女性,说乡下质疑乡人,说包干就质疑下没下过地,甚至还有的就是要说自己有特别经验,你们都没有。问题你真的知道别人如何吗?真的了解情况,那些说法又怎么可能无法理解?

无非是争个立场,该有的定论人家早就有了,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