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女排兵败汉城之前、之后以及余波(1)引子 -- 七天

共:💬112 🌺4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家小孩的钢琴老师

是个俄罗斯老太太,经常对我儿子吼,我儿子脸皮厚不当回事儿,还跟我说严师出高徒,自己以高徒自居了。也就外地人吃这套,她的小学生基本上是移民或者美外合资家庭,成年学生到有一两个好像是本地人,听不出口音的。

家园 参加过几次钱进组织的篮球赛

他自己不打说是受伤,可能就是您说的脚脖子吧。

家园 小女小学的时候玩过体操

她们那个学校的体操俱乐部原来是很出名的,小女几个好友都去了,她也想去,结果排队排了几个学期才混进去。

她不是真的想去比赛,一周一次,只要一个小时,学一些简单的动作,最有用的是学到一些力量训练的方法,疫情期间困在家里,可以用得上了,听她讲解动作,要如何注意姿势,用那块肌肉,讲得头头是道,看来当年的教练教的很不错。

她有两个同学非常投入,是准备参加比赛那种,每周要8个小时的训练,其中一个拿了个省级比赛的铜牌,不知何故,忽然不想练体操了,转去练跳水,也非常辛苦,她妈妈一周有几个早上要5点起床去练,功夫没白费,拿了个全国小学组的冠军,到了7年级,被另外一个私校用全额奖学金挖走。

这次看奥运的跳水比赛,老婆感叹,年纪都差不多,那女孩看了全红婵,不知道会不会又放弃跳水了?

家园 哈哈,原来你也认识

他们说起来都乐呵呵的幸灾乐祸,我听着都疼。

Delete
家园 楼主好帖

这些学生时期的风云人物,因为不是球迷不了解。看了后,只能感叹一下,人生,令人唏嘘

家园 应该是当地警察的制服,当然是负责安保工作,但职业不是保安
家园 先说说这张照片

地点不是在奥委会。杨应该从没有在奥委会工作过,可能短暂地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工作过,我是在来这边前看她在一个电视节目里谈及,但认识后聊到此事时她避开了,所以我不肯定。我前面已经暗示或明示了,她出国是在联合国系统的某机构的保安部,这个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方人员不得其门而入,她能以这种外围工作的方式进入对我方是有很大意义的。

地点是在万国宫,时间是在习总在万国宫首次演说人类利益共同体那天。

很自然地就有了这张照片。为什么?万国宫,正式名称叫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或欧洲总部,这一天,别的中国人想去去不了,因为要把机会让给国际友人,杨是想不去都不行。为什么?因为她正是万国宫的保安,中国国家主席夫人的安保工作,联合国和中国二方面都会安排她吧。大人物与安保人员合影,再正常不过了吧。日内瓦这地方大人物很少来,不久前拜登来会普京,本地负责安保的是个女督查,本地报纸就登了合影予以报导。

这张合影对杨有什么帮助?我负责任地说没有,带来烦扰倒是真的。

以前关于杨的八卦也不是没有过,那个八卦是张一家4口的合影,内容倒是很正常,无非生活美满,但标题八卦,说是住八百平米豪宅,实际只是八百平米花园,至少在文学城城门出现过一次,我正好看到过,你人在北美竟然不知道?

现在这张合影带来的八卦不能不说有些恶意。

通宝推:七天,
家园 先宝推。那张照片在女排球迷中影响很大,因为这是89年后

女排球迷圈流传的第一张杨锡兰的照片。

您说的那个800平米的八卦我倒真没听说过,因为我们这边Quarter Acre(1000平米)的地算是正常,800平米的房子又有点夸张,这种八卦对国内的人可能有吸引力,我直接免疫。

至于

因为她正是万国宫的保安,中国国家主席夫人的安保工作,联合国和中国二方面都会安排她吧。大人物与安保人员合影,再正常不过了吧

恕我不能苟同。习总出访的安保,接触的华人至少要查3代。安保人员里有大人物的老熟人,大人物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这不是简单的大人物与安保人员合影。

至于,

这张合影对杨有什么帮助?我负责任地说没有,带来烦扰倒是真的。

如果您和杨锡兰很熟的话,那是我们球迷圈的球迷过渡联想了。

家园 周晓兰边上是龚雪吗?
家园 开个玩笑,你这是北美地主与中国副国级瞬间合体啊

您说的那个800平米的八卦我倒真没听说过,因为我们这边Quarter Acre(1000平米)的地算是正常,800平米的房子又有点夸张,这种八卦对国内的人可能有吸引力,我直接免疫。

、、、、、、、

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正因为800平米的地在北美上不了台面,所以才偷换概念制造噱头不是。

可是你是女排球迷啊,这个时候怎么能北美地主心态上身呢?

习总出访的安保,接触的华人至少要查3代。安保人员里有大人物的老熟人,大人物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这不是简单的大人物与安保人员合影。

、、、、、、、

河里经常说副国级,源头应该是你吧?

挺好玩的。我也来副国级一把。

我们副国级对贴身服务的人,比如医护,餐饮,安保等等人员,从来都是主动问候表示平等和亲切的,怎么可能让人家主动要求合影?如果真有这样的,都不用我们说话,这样的人还能干这份工作吗?

家园
家园 我也不是每天都上网啊,

比如邮轮,露营,一个星期没有网络是常事。

很多消息或者八卦能传开,是因为球迷多,你没看见他看见了,于是球迷圈里就传开的。这件事始终没人传,我自己也没注意,毕竟杨锡兰已经离开大众的视线太久了,没人会往那边想。

-------

之所以写这个贴,是因为很多老球迷为当时的老女排队员不平,尤其是杨锡兰和郑美珠。

由于水平有限,又没有时间核对资料,多有错愕(我已经发现了不少错误了,可惜不能改)。如果你和杨锡兰熟的话,还请多多指教,把我的错误指出来。

家园 全红婵是运气。如果东奥不推迟,她年龄不够报名资格

等到了24年巴黎,正好完成发育,体型完全变了,10米台估计没戏了。

女子体操和高台跳水,现在基本要在女孩青春期前的体型才有竞争力。过了青春期如果不能转3米板,可能一届奥运会都参加不上。

家园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相交

你是非常认真的河友,古典音乐和铁人运动的系列都引人入胜。

我也是音乐“迷”,迷了一辈子了。在过去远远地看交响乐的指挥时,就感受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并努力实践到自己的接人待物中。退下来了,三十年后重拾青年时才“自学的”提琴,又加入了两个社区的交响乐团,才进一步直接地体验了音乐和团队的无穷魅力,理解了许多过去难以体会的东西。比如,好的指挥,能够把他理解的那个曲目的呼吸,变为十几人、甚至是数十人的呼吸。当看现场时,台下与台上共同起伏时,真正会让人们接受“同呼吸、共命运”的奇妙无比。

林克昌和潘寅林,都在我们这里。以后可能会写写他俩。

把自己的音乐感受写出来,是自己的愿望,以后会继续努力的。

通宝推:黄序,
家园 佩服和羡慕

我一直觉得能自己演奏乐器并参加演出才能真正体会和欣赏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动和快乐。期待老兄的大作!

林克昌还在么?我怎么有印象他已经去世了?他和我父母一样都是印尼归侨,后来执棒中华台北队。家父买的第一盒原版磁带就是他的小夜曲集,也算是我的音乐启蒙之一。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用录放机拷来拷去的,很少花钱买原版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