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没人说说长沙货拉拉案吗?第二个南京彭宇案 -- 田昭明

共:💬277 🌺1380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奇怪, 怎么吞字了? -- 补充帖

晦黯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世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幽与闲,如长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家园 女权已经污名化了,不要随便表态

你现在去知乎微博,说支持女权,会被喷死。

女权=女拳=田园女权,这个分不清的。

男权的说法是,女权自己有义务消除女拳,自己净化自己。否则女拳在前面打拳,打赢了有好处,女权就收了。打输了,引发反噬,你就把自己摘出去,那有那么多好事。

就和msl一样,你不能自己消灭恐怖分子,就别怪别人看见大胡子和黑罩袍害怕。

家园 没有的事,你说的是年轻底层理工男

要知道这个社会的权力和资源掌握在谁手里。体制内,体制外,各种中高层领导都是理工男。

我就是一个公司高管,原来我不关心女权,也不看微博,已婚有孩子,我老婆赚钱和我差不多,天天和孩子的学习作业课外班奋斗,忙的要死,不买奢侈品。

但货拉拉让我破防了,我就不招女生了,这口气难平啊。

家园 你说的两条,我都不同意

第一,人口下降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老实讲,已经是太多了。如果你不同意我这个判断,那么请问你觉得地球总人口多少合适? 140 亿, 300 亿,还是 800 亿?

事实上人们可着劲生孩子,并不是因为生孩子本身多么幸福,而是以前夭折率高,所以多生。社会经济发展了,夭折率降低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继续大生特生。我觉得全世界人口稳定在 70 亿,差不多了,甚至还可以减少一点。印度、阿拉伯世界人口都太多了。如果人家不控制,我们帮人家控制,同时自己扎牢篱笆,才是正道。

第二,社会化抚养,违背人的天性? 你这里的天性,是否兽性的同义词? 按照你这个理论,无论是直立行走,还是用火,都违背所有动物的天性。如果顺从这种天性,什么文明都建立不起来,人类还在茹毛饮血呢。

人天生需要父母之爱? 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段,是母系社会,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谁。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是提起裤子不认账,是宁可跟讨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事实上,我接触的人群中,反对社会化抚养的,主要是女性。大多数男人,是不喜欢照顾小孩的。

家园 请教这个跟女权有什么联系?
家园 z这个成了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前段时间揭露好几个女拳分子真正身份是抠脚大汉,没准女拳分子和反女拳分子好多是左右手互搏。现在网上特别是自媒体靠贩卖焦虑吸引流量

家园 有人认为工业可以无限承载人口

工业要土地,要水,要空气。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工业不可能无限承载人口。也就是说中国原理上不能无限承载人口,当猪狗养也不行。

移民?这条路总的来说是战争之路。

有些人呀,站得太高了,不知道人要吃喝拉撒。

家园 关于1

我有个想法:欧美不缺劳动人口,缺肯劳动的人口。这个肯劳动,应该从两方面看:资本家给合理的报酬,劳动者愿尽职的干事。目前来看,资本家不愿给,劳动者不愿干,依靠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和国内合法非法移民来维持。所以我认为欧美不是人口问题是伪命题,根本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可以抵消人口下降带来的劳动力影响。

国内的生育问题,明显存在富裕地区和二三线地区的差别。关于人口出生下降的论述,似乎都没有研究晚婚迟育对生育时间段的影响:假设70后平均生育年龄23岁,8090后33岁,那么将有十年的生育低潮,但80后的生育总量末必就少了。如果00后又是23岁,那么就会出现叠加出来的生育高峰。不要纠结这个模型的精准,我大概表述一下意思。

关于中国人口,我想还是适度。根本的解决方法,在于全国均匀发展。

通宝推:呆头呆脑,
家园 男人天性低级下流,正如女人喜欢大几把

只不过这种天性,大家一般心里有数,不会宣之于口。女人也通常不会当面抱怨老公不够大,正如男人通常也不说自己要出去找别的女人睡。

也就是心里想想罢了,或者如季羡林大师写在日记里,雄心壮志要睡遍世界各国的女人。

季羡林大师写日记的时候,他大概也没见过多少个国家的女人。这里的 “女人” 更多是抽象意义上的,概念上的,而不是说有一个具体的窈窕淑女站在你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跟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也没多大区别。

而且,这里的女人,是抽离人的其他特性,完全作为性用品存在的。睡完走人,提起裤子不认账,人家家里什么经济条件,赡养父母,家里多少兄弟姐妹,个人经历如何,兴趣爱好如何,全都不值得关心。这跟 “南北风味美食” 也差不多了,不同口味的尝个新鲜,好吃就赞,不好吃下次不来了。甚至于这个女人是真人还是高仿的充气娃娃,都无关紧要。

家园 对于艾滋病,应该是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现在大家要吃苹果,都是超市里买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有品质保障。如果你去野外采野果,那极大概率有寄生虫,和各种其它不安全隐患。

所以你说的艾滋病,应对办法就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的高仿充气娃娃,加装人工智能,也不是什么高级技术,现在主要的瓶颈是材料。

如果材料关过了,那个成本远低于野生有机绿色无公害真·女人。

至于你说的缺乏足够关爱和良好教育,问题是,现在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本来就缺乏这些啊。我国居民的教育水平是怎么上来的? 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让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教育。

关爱? 如果指的是嘘寒问暖,那一般机器人都可以完成这种程序。如果是哎呀,我好爱你啊,那不过是感动自己。具体怎么操作,如何照料幼儿,应该是专业问题,关爱本身不过是一种情感发泄,毫无意义。

家园 国内外问题很不一样

美国女性贫困化主体就是单亲妈妈(当然非裔西裔居多),日本紧随其后,现在中国也快了。确实很像美国社会问题的全球化。(尤其是家庭问题和心理问题)

问题是,美日还可以说是社会分层、男性不负责的问题。经济结构、空间区隔……消费女性的问题。中国,真的主要是教育问题。不管是受教育年限,还是从小到大的洗脑。再加上血淋淋的现实(社会问题),没人逃得过。

不是说中国没有问题,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有,但是远不及人家的水平。除了偏远山区,至少还能保障自己的生存。至少还能够遇到稍显负责的异性。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受过高等教育的比起中下层的普通民众,更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部分女拳完全不看社会现实就要求自主开放,正中渣男们的下怀。我都怀疑过是不是男性假扮的,甚至想过沙特到底给了多少钱。说句难听的,这和当初满清对付(外)蒙古的手法如出一辙,真的就没有人能看出来?

真的需要的时候,尤其是被代表的那些群体,需要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就业咨询、工资平权、社会保障的时候,反倒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了。(不是没有。这里是在说女拳,不是女权。)

当然经常有特殊原因。像工运一样,掺和进几个特别分子,不管有没有坏事,都把整个事情全毁了。有些甚至还不是境外势力,而是单纯自以为是的左派分子。

这不是说社会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应然问题。不受约定习俗和社会思潮的影响,选择最合适的。可现实是,无论女拳与否,都是在顺应观念,削足适履。

至于男性的问题,不用多说了,大部分女拳的材料起码是真的,尤其是害女一类,虽然在挑起对立,但事情是真的。当然不能就此说是男性本身的问题,但却无法忽视由此带来的恐惧。

就此来看,虽然中外的共同点是虚无、消费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混乱不存。但问题的根源更多是读书人。在需要他们起示范作用的时候,不见了。不是说个体没有了,而是整体上的缺失。上行下效,没人引导,当然会出问题。

虽然这样说未免浅薄,毕竟是几年前的观点。但现在看来,仍不过时。问题只是,伪善到了极致,连自己都会信。

家园 不是封建残余

真要说封建残余,是嫁妆。见过嫁妆不够嫁不出去的吗?现在还有的。

古代一直相对均衡。哪怕有所差异,也会将聘礼返还回去。而且无论哪种,都是新家庭的启动资金,和家长无关。现在的农村地区,依然(有)如此行事。比如两家不平衡,彩礼过去,拿出一部分当嫁妆。所有的财物最终都给新人。

再加上老人往往是房产的主要承担者,新人的生存其实不成问题。

彩礼的问题主要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至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而且已经没有一个(地方)文化权威可以约束了。甚至人家伊斯兰,还有老阿訇批卖儿卖女,可以稍稍约束。汉人有什么?

问题其实很简单,资本社会,当然只看钱了。

家园 你这个不合逻辑啊,男人也可能跳车,难道也拒载?

引用:所以男人就想了,我是个男司机,载客/捎一个女同事,我无法判断她是否会脑抽跳车,规避方法是不拉女乘客。我批评/辞退一个女下属/女学生,然后她跳楼了,我就完了,如果她用跳楼威胁我,我就得跪地求饶啊,规避风险的方法是不招女性。你和女朋友吵架/分手,然后她就跳楼了,你有罪判刑,但不吵架不分手也不可能啊,规避风险方法只能是不谈恋爱不结婚。

这里跟男女没有关系,男人同样可能跳车、跳楼,所以结果就是所有人拒载? 男女员工都不招? 什么朋友都不交?

你这个焦虑过度了。

家园 我们讨论的范围是中国,而非世界

至于地球适宜承载的总人数多少才合适,

首先,这不是这里讨论的对象,我们讨论的是中国,而非全世界。

其次,地球适宜承载的人数是动态变化的,在史前人类采集为生时,可能需要几十平方公里才能供养一个部落,估计全人类也就数百万吧。待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几十平方公里就可以承载数万人生活了。进入工业时代后,由于出现农药,化肥,育种,大棚等技术,粮食产出又可以再次翻倍。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无土壤栽培技术,粮食产出将会再次显著提升。

第三,尽管欧美东亚出现人口衰退现象,但其它地区,尤其是绿教地区,人口增长的势头还是很猛的。例如阿富汗,历经20年低烈度战争,人口居然翻倍。这些地区的人口增长,是我们无法帮忙控制的,只能他们自己少生,任何其它国家都没办法帮他们控制,否则会面临全世界侵犯人权的指控。

最后,说说父母陪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成长不是简单地有地方住、有东西吃就够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情感需求。记得有科学家将小猩猩单独关在笼子里喂养,旁边有个带皮毛的类似母猩猩的玩偶,小猩猩总是会依偎在玩偶旁边,以之作为母猩猩的替代物。人类与猩猩类似,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缺乏父母之爱,对心理成长会造成严重影响。

家园 事实上就是这个逻辑

砝码是一点一点加上去的。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结果上差不多。更加对立、更加歧视、更加远离……

改变的不是这样的具体形式,而是让你多想一下。一旦多想,或者情感主导,就没完没了了。

简单说,一旦增加一个小小的阻碍,很多时候就会把行为直接取消。就算没取消也会延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主动打破隔阂。

看看现在年轻人社区里的想法就知道了,这样的观点屡见不鲜。比如更愿意打游戏。虽然不能说明他们最后的选择,但至少焦虑是确确实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总是说,最可怕的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可能改变人整个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制造“应然”。

说实话,有时女性同样害怕女性。男人之间,至少还没到那种程度。

潜兄限定了熟人,和这里稍显不同。

田兄和潜兄的观点都没有问题,只是田兄的表达或许“不够清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