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点书之《世界佛教通史》 -- 冻雨

共:💬53 🌺1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家园 禅宗的关键

就是将修行转化为生命体验,自在人间。这是最中国的事情了,三家都是如此。但是,这也就意味着更关注个人超脱,而且对谱系的破坏对寺院经营也有影响。因为寺院是独立财政(地主),因此也会承担社会义务。

有个说心学近禅的草稿,刚好可以放在这里。

近禅一般有两种解释。先讨论禅。禅有打坐修心、禅宗实践、禅宗理论三种理解。而一般人认为的禅主要是修心和相关理论。也就是唯心。但是禅宗的禅已经被本土转化为实践。问题只是相对强调个人。所以但从行比较,应该不是禅宗实践,即便是,个人修行和济世利民也是不同的。然后讨论打坐,打坐只是一种个人修养和思考的手段,和反省总结想办法没有区别,之后的才重要,也就是是否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心学显然不是纯粹的思辨,要知行相随。那么问似乎就在于理论。这也是根本所在。转化为实践、目的与,都是出自理论。用程子的话,就是「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用朱子的话,就是「只见个大浑沦的道理,至于精细节目,则未必知」或者说「只是克己,更无复礼工夫」。这也就是根本不同。儒家从来都是以最普遍政治立场出发的实践哲学。

但是留下许多鲜活的形象,成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也并不算差了。

家园 忘记说了 -- 补充帖

这种「一」也包含了对超自然事物的原初体验。不管是个体还是共同的。进而可以代表那种“超越存在”,成为宇宙起源。也就是…神。

所以把一等于现实本身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就是神。只是在中国,尤其是诸子之后,一直可以区分开来。比如太一。

家园 很难理解低种姓的人会信奉印度教

很难理解低种姓的人会信奉印度教,会甘愿永生永世,千生万世给高种姓的入侵者当牛做马。

家园 更新 -- 补充帖

忘记把《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放进去了,还有《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海外道教学研究》、《天下时代》,现在都有了。地址不变。

修正错别字:4662640是说国外网盘。写成国内网盘了。

家园 不是,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瘟疫战争饥荒,短时间毁灭很多人。
家园 读《佛教通史》之第一卷,佛教的创立。

第一卷主要叙述了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佛陀所在的年代,佛陀创立佛教的过程,佛陀时代的教团体系,佛陀入灭后弟子整理佛陀语录形成理论和典籍,及后来佛教的分化和演化。后半段包括了中国的佛教徒去印度求法的事迹,最有名的当然是玄奘大师,其他还有不少。因为印度历史缺乏文字记录,他们没这个传统,所以中国的历史记录,成了那段时间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第一卷过于厚重,捡我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简单说说。

有教无类,众生平等。

佛陀在讲述教义的时候,有弟子说,不应该用下等人的语言,高大上的教义,应该用当时的雅语(应该是梵语)来讲述。这个弟子被佛陀呵斥了,佛陀的意见是,要弘扬的是佛教的教义,语言没有高下之分。

佛陀时代,印度已经有了种姓制度。追随佛陀的弟子中,有人反对接纳低种姓的信徒加入僧团,佛陀对低种姓没有歧视,在一次在接纳信徒的仪式上,特意把低种姓信徒排在前面。佛陀不认可印度婆罗门教的神创世说,也不认可由此而带来的种姓制度。

“若有人问:汝何种姓?当答彼言:我是沙门释种子也。”,和印度传统宗教相比,佛教进步了很多。

对于佛教的教义,佛陀反对教条主义,如果有人对信徒说,我在某时某地亲耳听到佛陀的教诲等等,信徒不应该盲信,也不应该盲目反对,而是用佛教的经、律、法去检验,他的说法如果符合,就认可;如果不符合,就反对。

----------------------------------------------------------------------------

中东的几大一神教,过去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是不允许翻译成其他语言,也不认可其他语言的权威性。基督教好像一直使用拉丁文,伊斯兰教一直使用阿拉伯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基本确保了宗教经典文本的一致性,避免在翻译转译的过程中,信息变形。对信徒来说,大部分人不认识拉丁文和阿拉伯文,宗教教义的传播权解释权把控在传教士和阿訇手里,便于宗教团体形成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佛教要求信徒深刻理解教义,通过证悟得到解脱,允许并鼓励僧团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去传播解释佛教教义。对信徒的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宗教团体的组织结构形成。

关键是,佛教作为以解脱为取向的宗教,本质上和入世倾向的一神教完全不同。

话题太大,容我慢慢的掰扯。

今天先到这,想起了再继续说。

匿名 喊出人人可成佛的佛教和取悦神而得救赎的一神教走向完全不同

要求解脱,还是得走佛学

要求安宁,还是信教好些

家园 很难说是这样

语言问题这个不好说。其实哪怕是现代科学早期,科学家们也需要学习各种语言,因为每个国家有自己擅长的学术。英语统一学界,是冷战之后的事情了。由于是一个语系,难度没有想象的大。

单纯讨论语言的话,希伯来视文字为神圣,比如上帝严格来说是文字神(即Jhwh),强调权威是理所当然。伊斯兰类似,只是没到希伯来的程度。(和希伯来属于同一级别的只有道教[1])但只要是普世的宗教,肯定不反对翻译。其实看唐朝时候,中国已经齐聚各大宗教就看得出来。汉文翻译本来就不算什么。即便是佛学,国内也一直有原教旨主义,强调梵文和印度佛学,反对汉文和大乘、汉地佛学的。这是宗教内部的必然。可能只是为了含义的稳定。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扩张,是帝国的扩张,因此文字主要是由帝国形态决定的。就像基督教是用拉丁文,而不是希伯来文。如果没记错,佛教也是后来才用的梵文。

但是,即便文字不是问题,传教的问题也没有变化。比如基督教强调教会的作用。只是,这也是帝国性质决定的,新教改革之后就很难说。而且在现代之前,教会更像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承担行政义务。也许只有伊斯兰不允许个人读经……才算是问题吧。但改革派并不坚持这点。

准确的说,佛教不是没有宗教团体,大乘以后尤为如此。关键是没有成为普世帝国的政权基础。它不排斥其他宗教,这也是当时印度所有宗教的特点。同时也不强调对权力的获取,支撑自己的普世信仰。虽然历史上依附和利用皇权的时候不在少数。只能说原始佛教的确不支持(反对)寺院体系。后来完全是两回事。

说到原始佛教,其实有些鸡贼的。比如出家才能成佛、比如不提阿罗汉果怎么修行……这实际上是在搞留一手。到了大乘佛学,才有了普世主义,强调人人皆可成佛。

对于教义。比如教条主义之类,其实是所有宗教的常识。但是强调这些根本不重要。就像基督教、伊斯兰都会强调爱邻人、济贫民、以善待人……在真正的原教旨看来,和扩张权力的行动、现代“原教旨主义”行动肯定是冲突的。所以关键还是看行动的人。

佛教的几大观点,其实看得出来都是建立在反对古婆罗门教之上的。这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古婆罗门:梵我、常住、种姓、仪式、咒术。原始佛教:无我、无住、平等、实证、反对。

最后,单纯认不认识字,经教对于古代世界来说,从来都是少数人的游戏。平民只有听的分,佛教尤为如此。因为吸引信众的和学院内的不是一回事。就像基督教一样。这对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比如道教的道士可能只会几个简短经书,还是和仪式有关的。不妨碍他是道士。

况且佛教体系严密,最讲谱系传承,又是一方地主,经济独立。当然会形成金字塔一样的组织结构。简短经文[2]、常识般教学、破坏寺院体系,都是禅宗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语言文字方面,不能脱离背景讨论的。

---

[1] 《原始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即文字创世。

[2]有时道教更强一些,系统总结一定经书成为简短经文。典型就是《清静经》。

----

题外:

准确的说,一神教是融合了超越与开端,将现实分为二元的两端,超越是此岸的根基。既可以追求解脱(超越)也可以追求入世(此岸)。佛教并没有摆脱这种思维,只是强调此岸的虚幻,并且确立形而上的真实(超越)。甚至,缺乏这种超越性,成了认为中国没有宗教、文化落后、水平低下的理由。但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元的,本质上不做区分,超越是自身内在的,道与天同的。所以不能以这种远离现实的标准去判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