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鸿蒙只是套皮安卓的各位出来要不要表个态啊 -- DDDgva

共:💬404 🌺2962 🌵1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浏览器能套个皮,那水平很高了。

浏览器能套个皮,那水平很高了。

很多人对软件系统的开发难度完全没有概念。

Android算下来有16年了吧,人家真不是吃素的。

iOS的底子算起能算到80年代呢。

家园 应该欢迎楼内行业内人才就这个事详细讨论,但第一,支持鸿蒙

第二,督促鸿蒙或者中国的全操作系统国产化。

至于怎么来的,坑蒙拐骗,都好!!!

只要确实自主了,不受到任何国外限制了,就可以满意。

要保持独立性,至于专利,我看不见啥。嗯。

家园 嗯,不错,突然意识到你把回复的障碍给去掉了。

真的就是你这种半路出家的,觉得自己特别牛。

我玩windows11加tcpip的时代,没有像你们那样觉得自己特别牛。我在做X.25和电报机之间的网关程序编写的时候也没有像你们那样觉得自己特别牛。

也就像你们这种,才把一个Linux和安卓看得多么的高大上算啦,不跟你说太多啦,你觉得自己牛就好。

家园 有些真是个轮子,扩大一分就不会了就怕这个,尤其是老百姓

看高深软件问题。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极好的话题,自己有错误,问题,困难都好,改善进步就好了。

总好过被敌人控制利用。世界并未大同,敌人真玩中国。

家园 当年傲游和世界之窗最典型

吸引人的功能全是IE没有的,海外用户也不少。就算是指责套皮的,让他用IE他也忍受不了。所以皮才是关键。现在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也这样。只不过时代变了,大家更追求简洁,功能用扩展也就有了。

安卓的话,算上国外pda/移动平台处理器的开发经验,算上linux内核的积累,时间就更长了……

家园 我根本就没有想跟他辩论。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别听他胡诌。

他这种半吊子啊,看问题又没有格局和高度,结果都是错的,千万听不得。

中国根本就没有想欺负人,中国设想的未来世界老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你希望像美国那样霸道,这个希望肯定是会落空的。

另外很好,你就你可以承认,美国被无数次重重的打脸,大脑毛也一次一次的被重重的打脸,并没有,因为打脸他们就成为输家,并没有因为打脸就直接大动干戈啊,认同这一点那就很不错了。

通宝推:武仙,呦唔,
家园 这正好暴露了你的格局和高度,胆量的不够。

华为如果像你这么想,那他根本就不是现在的华为。

中国人要像你这么想问题,那中国根本就不是现在的中国。

所以我说说的越多,你就暴露的越多。你以前的帖子我看过几个就知道你的水平,所以呢,后来的你的帖子我都是忽略的。

通宝推:武仙,
家园 美国被一遍遍打脸?太乐观了吧? -- 有补充

太平洋这么大,美国占多少?美国被打脸?我个人觉得这是对世界第二最大的侮辱啊。

在当今的海南,台湾这算美国被打脸吗?

哥儿们不能这么说啊。

至于鸿蒙,我支持你俩谈清楚,如果你身边有计算机专业人士,也可以让他们说几句嘛。

胡说不胡说的,你们俩既然互相不服气就谈透呗。

大家涨涨见识,也可以。

比如套牌ie,这个意思我懂。

国内确实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很深,当然,我也担忧ie到底影不影响套上去的国内各种浏览器。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毛主席 -- 补充帖

毛主席也可以说是套牌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套了多少呢?

我个人以为,几乎完全溶解啦!

所以说,毛主席最伟大!可以当成中华文化继续学习了,完事!完美!

中华文明的光芒已经不能有丝毫影响毛主席思想了,我就叫吃吧!

那么鸿蒙,国内浏览器有没有做到呢?我们师母已呆。

见前补充 4627388
家园 看来你真没有搞懂我在说什么。
家园 转自水木社区的帖子

从法律和商业的角度看鸿蒙和安卓的关系,感觉写的很明白,来解解惑。感觉鸿蒙和Google的私有版android就像剑宗和气宗一样,发源肯定是同一个东西,但往后差异就会越来越大,从本文来看,华为真是在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尤其在跨平台、跨设备的生态意义上来讲,而小米等厂商的确面临具有长远影响的抉择。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鸿蒙和安卓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不是技术专家(虽然也做过码农),所以大概从法律和商业角度分析一下,讲得不对请指正。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话题:

1.关于开源License

2.什么是安卓

3.Google的商业策略

4.什么是鸿蒙

5.鸿蒙的商业策略

6.其它国产手机厂商的策略

以下是正文:

1.关于开源License

源代码是软件的设计蓝图。如果一个软件公开了源代码,你就可以通过阅读源代码来完全了解它的内部构造,也可以对它进行修改以生成衍生软件。软件开发者有权决定开放自己的源代码,也可以决定不开放。但是,如果开放了,是否允许别人去修改它?修改之后是否还需要开放?这就是开源许可(license)的问题。

业界的开源许可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这样两种:

* GPL:你可以修改,但修改之后必须继续采用GPL方式公开你修改的源代码;

* Apache:你可以修改,而且修改之后不需要公开你的源代码。

很明显,GPL是非常理想主义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很不利于商业软件,因为商业公司是要销售自己的软件/硬件获利的。如果源代码都公开了,那么企业的很多私有技术也公开了,会造成商业损失。而Apache对商业公司就非常友好了,你可以基于Apache开源的软件做出你自己的商业软件,而不用公开源代码。所以商业公司一般不会选择GPL模式,但有不少商业公司,包括一些大公司,会在Apache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是行业惯例。

2.什么是安卓

众所周知,安卓(Android)诞生的初衷是为了对付苹果。iPhone横空出世的时候,市面上没有任何产品能与之抗衡。如果没有Google,甚至有可能出现iPhone占据全部高端手机市场,消灭所有友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Google推出了安卓与iPhone抗衡。但是iPhone实在是太强大了,光靠Google一家也不够,所以Google选择把安卓的源代码开放出来。因此,所有企业都可以深入学习安卓的内部技术,群策群力对安卓进行修改完善,并且安卓之上开发出多种应用。这样一来,安卓在短短几年里就在市场份额上反超苹果,成了老大。

但是!Google在开放安卓的时候采取了非常巧妙的做法!它开放的版本称为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是采取Apache许可而非GPL,这就意味着Google可以在AOSP的基础上修改、衍生出商业的Android版本,而无需开放这个商业版本的源代码。同时,Google又把“Android”一词注册为商标,用于发行这个商业版本。这就造成了混淆:Android一词既可以指代以AOSP为代表的技术体系,又可以指代Google发行的商业版本。(作为对比,行业里其它类似项目都采用有明显区分的称谓,例如Linux是免费开源产品,而Redhat Linux是商业产品。很难说Android的混淆状态不是Google蓄意造成的。)另一方面,AOSP本来是基于Linux kernal开发的,而Linux是使用GPL授权,因此Google又在Linux kernal上开了一个“小门”,使得AOSP绕过了GPL的约束,从而可以采取Apache授权。由于这个因素,Android被Linux社区视为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的一个分支,尽管它实实在在是在Linux kernal之上开发的。(关于这部分的技术细节,请参考文章末尾的补充资料)

因此,今天一些批评鸿蒙的说法其实都可以用在Android身上:

—— Android既是开源的,又不是开源的;它既是Linux,又不是Linux。

而上述状态完全是Google一手造成的。

3.Google的商业策略

为什么Google要采取这种做法?很明显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当Android早期较为弱小时,将其开源可以获得整个社区的支持。而当它发展壮大之后,再销售Android的私有版本(即商业版本)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Google并不能直接将AOSP关闭或者私有化。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 从法理上说,AOSP虽然是由Google创立的,但Google将其开源之时就已经将其所有权贡献给整个社区,不再属于Google,因此Google无权再将其转为闭源。

* 从情理上说,虽然Google对AOSP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如果我们忽视它其实是基于Linux),但今日的AOSP已非初生的AOSP,诸多企业/个人都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包括高通、Intel、甚至华为都为AOSP贡献了新的代码。因此华为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本来就是AOSP的贡献者之一。

那么,Google如何在保留AOSP的情况下推广自己的Android私有版呢?Google的逻辑是,消费者其实不关心系统底层,只关心前端应用所带来的体验。因此,Google不断发布私有的关键应用,例如GMail、Youtube、Google音乐等应用,这些应用以及支撑它们的私有服务,就是GMS(Google全家桶)。而且,一旦Google发布了某个私有应用,它就停止更新AOSP里面的对应应用。这造成GMS比AOSP自带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要使用GMS就必须选择Google Android。这样一来,尽管AOSP还在那里,还可以免费使用,但手机厂商不得不选择Google Android而非AOSP。可以推测,Google的策略是通过AOSP来免费收获社区对系统底层的完善和增强,同时通过私有的GMS来销售Android商业版,从而实现“又当又立”的效果,真是高明啊。

然而,Google的这一模式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即所谓“和尚做得,我做不得”?既然Google可以用这一方式销售自己的商业Android,理论上其它厂商也可以用同样方式推出自己的Android版本。Google的另一个招数是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联合诸多厂商组建联盟。如果哪家厂商未经Google同意就私自发行了AOSP的衍生版本,Google就宣布这是“不兼容Android”的,并且联合整个联盟一起抵制你。(其实,这个所谓“不兼容”的含义是说你不兼容Google Android,而并非不兼容AOSP,但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这个区别。而Google的抵制理由是这会造成安卓阵容的分裂,似乎也忘记了当初是它造成了Linux的分裂。)在Google的影响下,整个欧美只有一个厂家敢于发行不经Google认证的Android版本,这就是Amazon的Kindle Fire。Samsung这样的企业不愿意得罪Google,但又不愿完全受制于人,因此它的策略是开发一套几乎一样的Samsung全家桶作为备用计划。所以当消费者购买Samsung手机的时候,会看到上面有两套几乎一样的全家桶——这除了浪费一点存储空间之外倒也没有多大坏处。

在过去,国内厂商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向Google交了过路费,因此可以放心使用Google Android(无论是否使用其中的GMS),并且对其进行修改加工。MIUI和EMUI都是这么来的。2019年Google宣布不再授权Android给华为使用,其含义仍然是不再授权Google的私有版Android(包括GMS),而并非AOSP,因为AOSP的所有权已经不再属于Google了。这一事件对华为的国内市场短期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国外市场影响很大,对长期也很不利。这种情况下,鸿蒙的发布是非常重要的。

上文主要是解释安卓,基本上是一些清楚的客观事实。下文主要讨论鸿蒙,由于一些具体细节并不清楚,所以包含一些猜想和推测。

4.什么是鸿蒙

华为一直没有对鸿蒙给出一个非常清楚的定义,但从现有材料来看,鸿蒙和安卓不是同一个物种。甚至可以说,鸿蒙不是一个传统类型的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系统之上的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协同平台”。鸿蒙着力解决的,不是针对单一设备的体验提升,而是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有一台鸿蒙设备,那么可能和别的智能系统没有明显区别。但如果你有多台鸿蒙设备,那就能实现鸿蒙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不同设备之间“无缝流转体验”,这是鸿蒙的真正创新所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鸿蒙就必须能够部署在差异巨大的各种设备上。每个设备上必然有一些“协同模块”来实现相互通讯,同时又有一些设备个体的“业务模块”。(举例来说,电冰箱的智能温控功能就是业务模块,而不是协同模块。)所以,鸿蒙采取了分布式的体系架构,或者更形象的说,是由很多乐高式的模块组成。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选择不同的模块,就可以组装出适合不同终端设备的系统。因此说它既可以跑在手机上,也可以跑在手表上、电冰箱和微波炉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鸿蒙不是“一个”系统,甚至可能也不是“两个”系统,而是具有多态性的系统。

由于终端设备的硬件平台差异巨大,它在不同设备上的模块必然也是不同的。个人推测,鸿蒙很可能把AOSP拿来作为一个(或者分成多个)超级模块,使之成为手机系统的主模块。(也可能不是100%原封不动的AOSP,而是进行了裁剪适配,甚至分割。)这样一来,就在手机上保持了跟安卓的兼容性。而在电冰箱、微波炉这些“消费设备”上,就不需要使用AOSP模块。在这个背景下,AOSP只不过是鸿蒙在手机这个特殊设备上的一个特殊的“业务模块”而已。假以时日,华为可以把AOSP完全重写也是有可能的(其实AOSP也是在Linux之上的,只需要把Google添加的代码去掉就可以了)。

因此,鸿蒙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

* 跨平台的模块式体系架构

* 不同设备之间的实时无缝融合

* 针对“消费设备”的智能系统

而在手机端,目前应该还是以依赖于AOSP的技术,未来可能会变。

5. 鸿蒙的商业策略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这样一个问题:安卓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生态体系,如果你是一个挑战者,你要怎么样才能打败Google?有人说应该从头写一套新的操作系统才叫自主创新,但如果你投入大量研发人员,从头写一个跟安卓一模一样的系统也没有意义,因为这对消费者并没有新的价值。如果你只是对安卓进行一些小修小补(就像MIUI),更加不可能打败安卓。要打败安卓,必须形成一个新的体系,构建一个与之不同的、更强大的生态。这就是鸿蒙所做的。

你不可能通过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华为邮件这些东西来打败安卓。但是你可以(或者目前看至少有可能)通过鸿蒙手表、鸿蒙屏幕、鸿蒙车载、鸿蒙空调这些东西来打败安卓。就像苹果打败诺基亚,难道是靠结实耐摔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鸿蒙在探索一条非常难得的新路。

另外,鸿蒙目前也采取了把开源版和商业版分开的策略,即基础功能形成开源的OpenHarmony,商业版是Harmony OS。这一做法和Google相似,当然也有更早的Linux和Redhat Linux作为先例。未来怎么发展,还要看华为下一步的计划。(此处补充一下:华为的最新说法是“将HarmonyOS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但哪些部分属于“基础能力”,哪些不属于?目前还没有具体信息。我个人猜测可能开放的是各设备之间协同的能力,而不是各设备自身的业务能力。)

回过头来看,几个问题:

* 鸿蒙是不是在AOSP的基础上做的?——现在应该是用了AOSP,未来有可能会变。

* 鸿蒙是不是安卓套壳?——如果你认为安卓是Linux套壳,那么鸿蒙也可以算是安卓套壳。但更重要的是,鸿蒙在安卓之上做出了实质性改进,正如安卓在Linux之上做出了实质性改进。

* 鸿蒙对华为来说是不是自主操作系统?——如果你定义“自主”就是“完全自己写了所有代码”,那么不是。如果你定义“自主”就是“可以不受外界干扰的使用所有代码”,那么是的。(或者,你可以用这个原则判断一下,Android对Google来说是不是自主操作系统?)

* Google甚至美国政府能不能从知识产权角度封杀或者控制鸿蒙?——不能。

6.其它国产手机厂商的策略

对于小米等其它国产手机厂商,现在可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

如果立即投向鸿蒙,有可能被Google终止Android授权,失去国外市场;同时,跟华为自身比起来,它们在应用鸿蒙上面永远后于人,几乎无法超越华为。

如果继续用Android,谁又能保证Google哪一天不会封杀你呢?更何况,如果鸿蒙真的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消费者也自然会选择鸿蒙。

我个人判断,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可能会先观望一段时间,等到华为的生态体系相对成熟之后再转向鸿蒙。也有一种可能,在国外版产品上继续使用Android,同时在国内逐渐推出鸿蒙产品。另一方面,鸿蒙手机现在要出海可能也不是最佳时机,最好是等到生态设备都成熟之后一起出海,更能给安卓造成实质性打击。总之,这方面变数还很多,现在很难准确预测。

通宝推:springisok,林三,strain2,anne2607,goo111,尚儒,须弥一芥,脚歪不怕鞋正,东方青木,黄锴爱李莹,落木千山,高地,蓝鸟,小泽珍珠,一着,ton,莫问前程,DDDgva,审度,瀚海黄沙,外俗内正,
家园 一直云里雾里的

看了这个,好歹明白了点,谢谢

家园 消费电子产品华为做了多少?

我用的就是手机,手环。扫地机似乎是小米(石头)的。如果华为有这个想法,真的要团结小米,小米搞了很多很多这种小电器,大量用的其他品牌整合,从pm2.5检测到电灯。

家园 穿戴设备华为国内第一啊

手表卖的超级火,抢都抢不到。小米和联想一样,在买办的路上一去不返,别想着团结了,没有可能。

家园 其实这个不用纠结

作为一个外行人,我感觉纠结鸿蒙到底有多少“创新”甚至她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就会失去方向,显得小家子气。消灭鬼子的武器是不是三八大盖重要吗?所以我认为只要保证以下几点就好 :

1、所有技术和应用范围符合世界上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不怕被谷歌或苹果到处起诉侵权;

2、以国内为基本盘,利用庞大的国内外程序猿的支持,解决生存问题,以华为将核心捐给工信部的情况看,鸿蒙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项目,可以制定为手机系统的国家标准,“友商”们想不用也不行,某些人的诋毁污蔑,就是咬碎钢牙也已不重要了;

3、可以兼容安卓应用慢慢发展壮大,并可以伺机逐步向其他“边缘国家”(主要是非西方)推广,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与安卓苹果分庭抗礼;

作为国家第一个自主的操作系统,目前看已是初战告捷,甚至那些咬牙切齿的“友商”(如OVM),消费者们也在频频向他们施压,要求“升级”鸿蒙系统。 对中国甚至是其他非西方国家而言,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如果这次再不抓住机会,恐怕其他国家想开发操作系统会真正绝望。

作为普通人我坚决支持鸿蒙,虽然没有能力为她开发应用主,但可以保证无论初期她有多少BUG,多少不如意,我也会为之摇旗呐喊!

通宝推:尚儒,外俗内正,老调重弹,金台夕照,三笑,审度,DDDgv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