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How dare you -- 审度

共:💬169 🌺739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1993开始扩招,收费。98是再扩,并校升级高潮。
家园 讲真胡温这点上是不错的

老朱为了逼人花钱消费,搞出个大学扩招涨学费;然后胡温上台学费就锁定了,这些年大学学费相对于家庭收入也就退回到扩招前的比例了。

当然,现在真正的问题是穷人家的孩子连上高中的机会怕都快没有了,得去上职高。

家园 你得看谁在搞啊

毛主席自命“教员”,然后又请了徐老来当教育部长,这重视程度才能把教育搞好啊。

家园 我觉得每个男人分200个老婆好点

七十年前,普及识字;八十年代初,农村还在为所有孩子能读小学努力;80年代未,小学还要考试才能升初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取消的?查了一下没查着);90年代初,能有几个初中生读高中中专?总体20℅有没有?反正我们县不到10℅。真正全国免费9年应该是06,07年。初中后全部能有职校读不知全国实现没?反正我这里不知道实现了肯定没十年。

啥事都讲个物质基础。也讲究个实用性。

按我说,全部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全免费,每人每月按现在物价补贴30000,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是不是。

家园 学无止境

上学不是说上就能上的。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有没有可能人人都能有大学?当然有可能,但不是现在。现在一没这个条件,二没这个需要。所以现在就要求人人能读大学,过分了。

我不认为目前普高职高之分有什么问题。必须承认,不同人之间的学习态度,能导致学习效果有差异。目前的现状,也不是人人都想读书,原因当然不一。(有个事,各位自己各自感受:前段时间有朋友告诉我,他女儿班上,有好几个女孩子想着去打工赚钱了。几年级?六年级!)

目前的问题,并不在于人人能读大学。说真的,工农子弟,想都不敢想人人能读大学这个问题,人人能有高中读,包括职高普高,已经是很好了。目前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搞好普通公立学校,让孩子尽量公平的凭自己努力升学。

家园 现在谁上都存在一个路线问题。

教育是为国为民办还是为利益办?

要坚持前者就需要断人财路和后者生死搏斗。

靠信仰,靠理想和利益争斗。

残酷到甚至需要孤军奋战。

这也是现在的教育改革的乱七八糟的原由。

家园 普及免费初等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在英国初中毕业就算完成政府和家长的责任。孩子愿意读书,可以继续高中教育,也是免费。但是大学教育是收费的。教育界赚钱是在大学和职业教育这里实现的。普通初等教育不应该是盈利的地方。

当然,有同学会问,你孩子去读免费的普通学校,还是读收费的好学校。

家园 谁上都不会管

中国现在这个体制,是有执行者无决策者,

所以越大的事越没人管,例如人口、教育

这种决定民族未来的事情,完全无人负责。

现在都在骂老邓当年搞计生过头了,但是老邓

当时至少是一个对历史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家园 问题出在“人民民主专政”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认为目前止,中国教育对平民最友好 -- 补充帖

这是我根据能获得的信息做出的个人判断。

我对教育有不满,是认为本可以做得更好。

家园 北京郊县,虽然经济不如江浙,但是教育资源按你的说法

可牛了。

关键是究竟是怎么个比例呢?你也是还没有说清楚证明你的说法啊。

家园 高校收费和扩招是相对独立的两回事

高校收费这事我非常清楚。我1992年进大学,每学期的学杂费包括住宿费是300元左右,差不多和组学金抵消,93年的学弟学妹们的情况一样。我们学校1994年开始收费,好像3000元左右。根据网上的信息1994年的时候只有40所重点大学收费,后来慢慢普及,只有师范和农业类专业不收费。有一个插曲是,我们这些不收学费时代的学生申请出国的话,要按服务年限交教育补偿金。当时上海的规定是每年教育补偿金是2500元。我大学五年制,工作了三个月就申请护照,所以要交四年九个月的补偿金,合计11875元。后来交学费时代的毕业生不需要交教育补偿金。

扩招就要晚很多,根据网上信息1999年才开始。

还有一个高教界的大事是高校合并。这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印象里上海大学和四川大学是开始期间有名的例子。1994年5月原上海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上海大学,钱伟长任校长。1994年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才改成四川大学。这股浪潮在90年代末加入高潮。

由于扩招和高校合并有一定的同时性,可以这么说高校合并一定程度上是重点大学招生名额的扩大,而扩招把总体高校招生名额扩大了。比如同济大学第一次合并的上海城建学院和上海建材学院,第二次合并的上海铁道大学及其前身上海铁道学院和上海铁道医学院都不是重点大学,但是合并后的就都是重点大学招生名额了。浙江大学的情况类似,浙江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原来是重点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杭州大学不是重点大学。

家园 小升初考试取消各地不一样

我1986年还有小学升学考试,但是已经是走形式了,升学率超过98%了。我当年是我们中学入学成绩第二,我同桌倒数第一,总分200分,我们差了整整100分。到1987年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普及初中了。

你说的最后一句德国实现起来还有点差距,德国所有州从小学到博士不收学费,博士有工资,每月儿童金210欧元,差不多1600元,医疗保险随父母,差不多一半左右的州幼儿园不收费。看来德国已经踏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关键是每月30000元的物价补贴太难,如果货币不贬值的话,这要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家园 知识靠自己思考吸收,而不是靠老师教会

那个年代,数理化占分比例比较大,上清北与教育资源关系并不是太大。像数学、物理逻辑严谨的学科,从初中开始我就不用听课了,自己看看、想想就懂了,再练习一点习题,考试基本不会错。我是农村的,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都是民办老师,高中是县里的最好中学。

关键是,知识靠自己思考吸收,而不是靠老师教会。大学班上同学大多都具备这种技能,什么数理课考试前看几天都能过。

家园 你我同期

我一年级五十多个人,空前绝后,分两个班,想不分也不行,教室小,就是以前的庙改的。(庙不小,两进,四合院那种样子,四千来平方的样子,前后左还有大片空地,后来都被我们种上树),二年级就一个班了,四十来人,用了全校最大的教室,第一进的左耳房,五年级剩三十多人。小升初正经考上的就三个。刚好五转六,小部分上六年级去了。有个女同学后来还说起哭着求他爸让她继续读书。有好几个很聪明的,但条件就是那样,全部老师就七八个,正经老师一两个,基本上是土话讲课。初中学位就四个班,200人,全个镇,二十多个小学,中心小学的大概占了一个班。

所以我说过,看各人的描述,是不同的世界。

最后那段,我气话。30000人民币大约4000欧,总要比别人高点,才能让人没话说。

家园 我怀疑你记错了

300块应该是书费。我们每年收400。最返退了600多回来。

我毕业时,学校是自主就业试点,其实就是已经没什么能力分配了。我找的工作不是机械部的企业,交了三千跨部费。

我们是试点学校,93届就收学费了,1000。现在是4000(5000?),部分专业60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