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进山以后,越发坚定为自干五了 -- 住在乡下

共:💬75 🌺34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些人整天异想天开

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基数很大,前不久政府刚宣布了脱贫,这个贫的概念一查就知道,共产党既没否定三农问题也实事求是去工作,社会是个极复杂的体系而全球更复杂,不是你一个国家要发展,我们并不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是在付出国防努力的前提下保障了我们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竞争生存,保证了大环境的安全才有小环境的稳定和发展,什么事都有主次大小之分,先工后农还是先农后工,世界上答案到处都是,看不懂?中国被打也搞不懂?

中国的路选对了,走好了,现在开始用工业回馈补帖农业了时候到了。

我同学明友中越不努力的越骂共产党,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改变改善生活和命运,而这些人整天在网上寻梦,让我感觉真是现实版印度人美国命的梦,只能是梦永远是梦,好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设计中国梦,创造中国梦,符合国情实际,大多数中国人也在努力奋斗,这个中国梦是现实版,看得见摸得到

通宝推:三笑,住在乡下,
家园 连小岗村都已经追求成功的集体经济模式

【新华社合肥2021年2月3日电(记者姜刚、胡锐、白斌),题为《三连增!小岗村四次分红“述说”小康生活》报道,同时配发了视频,3日上午,在小岗村“2020年度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迎来第四年分红。小岗村集体经济来源越来越广,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此同时,人均分红金额也从350元、520元、580元增加到600元。

     引子之二、新华社报道 例2:

新华社2021年2月3日,视频《小岗的颜色 小康的味道》报道: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说:2020年,小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160万元。每人发了600元红包。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丰美,越来越幸福。】

2016年,走了三十年邪路的“三靠村”不得不重新回头走集体经济。

参见:

小岗村,该到了向全国人民道歉的时候了

https://mp.weixin.qq.com/s/8C5eWsQQKQwSSE3IFoYHTA

家园 楼主还是谁跟您讨论小岗村问题了?
家园 话说“集体分红”是什么回事?

田地房屋出租给人的租金么?

家园 很像机器人回帖

不是人工智能那种,而是。。。

家园 有失公允

消灭贫困,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进行的工作,包括八九十年代。

具体过程政策执行状况实际效果,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家园 过好日子

我是农村人,至少知道现在的家乡实质上是个什么鬼样子,看不惯城里人偶尔在农村待几天,觉得乡野田园多么美好。

个人看法:想把日子过下去,没有特殊资源的农村人建议出去打工,年轻人留在农村很难有出路,也没有未来。

目前的农村是50-60后这一批人勉强维持,等把这批人送走了之后,下一批就是80后没有能力留在城市的那部分,人口会急速的萎缩,并向乡镇集中,偏远自然村向“无人区”发展。

“人” 才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留不住人的地方,什么都不是。大平原还可以搞集约化种植,养活个别农场主。山区留下少数几个景区,其他地方因为生产力太低,实际上没有人存在的价值(矿区不算)。说农村生活好实质上城市人的猎奇心理。

现在的扶贫实质上扶的是那些因各种原因没法走出去的人,让他们可以活下去。让社会最底层的人尽量有尊严的活下去,这个是极大的善政。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什么年代了,还临时工棚

工地有集装箱式简易房,夫妻的两人一个,没工棚这东西了,现在工地人很金贵的,请人要五金一险加工伤险的……

通宝推:住在乡下,
家园 教育,教育是脱贫的根本

教育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红旗飘扬的关键保障。教育领域绝不能假手于人。

艰巨的前无古人举世无双的村村通工程,是一件十分伟大的政策。

地域差别,是天然无法消除的因素。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正常情况下肯定比相反的地方繁华。这个非战之罪。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同步提高,适当消减差别,力使安居乐业。方法手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追求同一,做不到,不合适。

某些人只提不足,不提进步,思维方法有缺陷。

家园 现在做了很多

自然条件太差的地方,移民移村,可以算村中城,行政,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环境,质量大变样,这些多是确确实实的有效有训出成绩的政策,西方资本家才不愿干那,西方政府看到这个成绩后化羡慕为仇恨,宣传说是种族灭绝政策,抢夺人民土地财产,真是一副丑恶的样令人恶心

通宝推:住在乡下,
家园 未来

现在的年轻人留在农村更加没有未来呀。

去城里打工,在打工的地方买房子是开玩笑。但至少愿意吃苦的话,可以存钱在县城买一套以后养老,存钱给子女以后再城市立足的时候支援一下。这是当前城市化大潮下农村人的宿命。

象你说的,花15万在农村来一套房子(现在人工贵了,15万应该不够了),看起来似乎很美好。

假设一:就在农村住着

农活辛苦,还搞不到钱。30年后,周围一圈的上一代人送走了,和自己平辈的人都去城里了(能定居的定居,不能定居的跟子女混),只有少数人没能回来。人口减少,各项保障设施都会减少,看病购物教育各种难。恶行循环,你的后人还是要走城市化的路。

此处说一句,没能留在城市的人,大概率自身有问题(赌、懒、挥霍),和他们搅合在一起,自己日子

假设二:去城里打工,过年回来住几天,老了回来定居。

比假设一的优势是能存到钱,但农村的破败不可避免,老了回来了,看病购物还是难。

假设三:去城里打工,过年回来住几天,老了设法定居城里。

没毛病,就是这15万打了水漂。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大多是各种原因没法走出,只能依靠种地才穷的。“扶贫先扶志”这句话是口号,给他们打气。让他们在不出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到谋生之道。

农村实质上还是有一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市场需求等)的,因为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没有能力,这些资源白白浪费了。把这些资源发掘出来,帮助贫困户脱贫是很现实的举动。

此处为扶贫运动点100个赞。

但如果真信了“扶贫先扶志”,呼吁外出人留乡建设新农村才是灾难。因为农村的资源实在有限,太多人争抢,只会导致踩踏,让好不容易脱贫的弱势群体重新返贫。

加一句,现在农村人留在城市很难也是因为都希望留在城市,人太多,相互踩踏。

家园 工资都很难及时付清,还保险?

黄卫东:该给工人加工资吗? - 学者观点 - 红歌会网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21-02-05/260433.html

  黄卫东:评企业主成了为所欲为的上帝 - 学者观点 - 红歌会网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20-09-01/246451.html

家园 支持你说的

河友只需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写出来,最后就会变成一个很真实的拼图。

通宝推:住在乡下,
家园 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动真格的

我自己去过的地方,海拔1000米,山上缺水,其它还好,这两年是政府从10多公里外的地方把水抽上来,供给农户,附近也就2,3户人家。4g信号和供电那是标配。

通宝推:住在乡下,
匿名 为啥匿名呢?

你列举的那些农活,是什么年代的?织粗布我没见过,我们这里没有车水这一说,我们是打科落,就是打辘轳,还有打土基,我没干过,身高体力都不够。捡粪挑担推磨我干过。耕牛我们这里生产队后没普及过,用的二四拖拉机,没用铁锹挖,大哥你知道有个工具叫大镢吧?那叫刨地,那才是代替犁地的工具,用铁锹是你太笨了。另外就算刨你刨一亩地什么概念你真明白?你是壮劳力能一气刨一亩?你知道什么是压碾吧?你知道什么是推车子吧?你知道什么是车撅子吧?你知道什么是袢带吧?你知道什么是出粪推粪撒粪吧?你知道什么是耩麦子按棒槌子吧?你知道什么是上氨水上化肥吧?你知道打场扬场木叉簸箕吧?

这样的问题我可以再问你一百个,答不出来算你输。

我说庄稼得浇水,你非说不上粪收成就不行,我和你争论个啥呢?楼主说过不争论,其实针对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