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哈工大的定位-随想 -- 达萨

共:💬59 🌺1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搞笑么

可以确定,你是来搞笑的。

哈军工的主要继承者是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

哈工程是保留了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在原来哈军工的原址上建立的,

跟哈工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虽然实力跟哈工大差距很大。

家园 燕山大学里有很多刻苦学习的,校风还算不错。

老街坊的孩子高中家里发生些事就上了燕山大学,他说周围同学很用功尤其农村来的,后来他去美国学材料现在北航博士。

家园 还是看毕业生薪资中位数以及近年来培养出的大师比较好
家园 现在依然按照一本招生

生源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作为河北省内重点大学,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省内了。如果是富裕省份还好,河北谈不上非常富裕,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这算亲儿子吧,燕山大学只能算过继来的。

家园 而且哈工大从去年开始,本部英才学院的学生大四可以到深圳 -- 补充帖

整整一年都在深圳校区就读,也就可以在深圳校区实习,这个也很有吸引力,能吸引一批不愿意报本部的高分考生,因为工科大四实习很关键,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习的便利性上。

家园 你说得对

我错了。

印象里一直哈工大和哈军工一脉相承。

其实两者是平行的。

家园 人才确实是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

但这是有成本的,你可能在东北锻炼出来一两个总师,几十个骨干工程师,付出的成本是干黄十几个项目,十几亿几十亿投资打水漂。

东北干项目的性价比太低,除非你就不在乎成本

家园 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

小名当地一般叫船院,哈船可能是外地的叫法

家园 国防口的叫哈船,因为还有镇江船校

现在叫江苏科技大学

家园 工大人说两句

本楼提到的两所大学,在哈尔滨,本地人都叫法,一所是工大,另一所是船院。

上一届老乡提点我说,应该早点进实验室。我就在大三进专业课后,跟老师说我能不能去实验室打打下手。然后就像上班一样,整天除了上课,就去教研室,实验室里做事。有一位实验室辅导老师,父亲是学校老教授,老到当年随工大南迁重庆过,所以他总给我说,我小时去过重庆。他有一手电工好活,焊接板子整齐漂亮一致,体现出工大“功夫到家”的精神。这位老师估计跟高晓松一样,从小在教授堆里长大,反而习以为常,不爱学习,爱八卦,人脉广。从他哪儿跟他听来了不少故事。

现在的C9和985缘起的时候我正好在学校。当时核心讲话,“要集中力量办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下面落实的时候,揣摩了一下,“几”的上限是9,所以就定下9所的名额。立竿见影的利益就是每所学校10亿人民币的建设经费,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各出教育部很快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挑了候选。哈工大直属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管不着,本来吃亏的。但是负责科教文的副总理李岚清直接给哈工大定了一个位置,说,必须有哈工大。后来计划扩大,油水也摊薄了,这就最初了9所也结成了现在称的C9。

当时的10亿,教育部不愿出哈工大那份,于是调整为,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政府各处三分之一。省政府没钱,说,我给你块地换吧,于是把工大旁边的动物园给了工大,把动物们赶到了人迹罕至的松花江另一边。

那段时间国内兴起一股学院升大学潮,船院也在那一拨改名哈尔滨工程大学,也简称哈工大,给人的感觉就是故意碰瓷。同届老乡在船院,我在工大师兄也有去船院念博士,那边的故事也听过一些。而且我也喜欢那边的留下俄式建筑,设计成坦克可以开上二楼,十分坚固。在建大回归之前,工大也就只有以三大楼(主楼,电机楼,机械楼)是俄式的。去年100年校庆,三大楼再管100年一点问题没有。

船院跟军区在一起,所以很受欺负,地盘一点点减少。船院要建一座图书馆,军区不干,一个负责建,一个负责拆。官司打到国务院,最后的方案是给军区另该一栋招待所,让船院把图书馆盖起来。

哈工大要有话语权的多,市里规划有一条路需要穿过哈工大,哈工大不同意,于是改成了挖隧道穿过。

在那个特殊时期,哈工大,哈军工,清华是国内最重要的3所理工院校。李鹏去苏联前,在哈工大学过半年俄语,但工大也没有故意把他列为校友,工程师的实事求是底线还是要有的。

我当年入学报道时,除了发学生手册,还有一本保密手册,里面的内容还记得的有, “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神舟1号上天了,负责空间模拟工程的教授在“201讲台”做了一下普及和幕后故事,我们才知道深度参与了。在学校的时候,一个教授告诉我,国内高校每年科研经费上亿的只有清华和哈工大。哈工大很多项目有保密性质,不能说,更不能发论文了。

有一段时间清理过部属,省属院校,改归教育部。但哈工大一直归国防,估计以后也不会该。所以外面的大学排名,看看就好。哈工大的特殊性导致,外界能看到的只是冰山的水面上部分。

最后发点个人愿望,离开母校多年,无以为报,希望接下来几年,动用手中权力,给母校弄个企业支助奖学金,支助点科研项目,提供一些到长三角的实习机会。

通宝推:didae,大道至简,方恨少,天空不空,桥上,mezhan,
家园 C9的形成

最初是2,当然是清北两校。

随后上海市提出共建,复交纳入,所谓共建就是中央和地方各出一半的钱。

西交再度提出中央过去两交同等对待的承诺,成为第五所。

南浙两校以改开后的卓越表现,加上江苏浙江的强势支持,成为第六和第七所。

这就是所谓2+5,也就是两所中央建设,五所中央和地方共建。

七所之后,科大和哈工大在科学院和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纳入,都是三方共建,中央,部委和地方。

这被称为7+2,就是七所教育部学校,两所非教育部学校。

教育部原来的设想是搞十所,但是随后的几家难以协调,最终以C9成型。

通宝推:方恨少,
家园 描述的清晰

的确,C9的过程是个渐进式。

印象里有南开和天大的,后来发现没有。

家园 传说第十所留给天大和南开合并

结果两家就是不合并,所以就C9了。

家园 不是留给人大和北理工合并吗?

我听说的谣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