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国一千年来的失败就是因为中国反对中国 -- 青梅仙

共:💬97 🌺687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沈阳机床证明了那句名言: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销售合同签了就完事,随便赊账,要账没人管,不倒才怪呢。。。

家园 说点我身边的故事吧

坐标:吉林省吉林市

1. 有一个姥姥姥爷的老宅,铁路区的。房证20几年没有办下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就是等),所以不能买卖。

2. 一次家人开车出门,被追尾。追尾司机下来打了十几个电话,找了一大堆人,耽误了一上午。 我妈妈找来保险公司,5分钟解决问题。

3. 听来的故事,一个北京人想来滑雪。一看吉林不是疫区就去了。来了之后直接被放到宾馆隔离14天。这还不算,隔离之后直接把人家送到车站。请回吧。

东北的事情,真的不用别人黑。 只能说改变需要外力也需要时间。 说一个积极的。 我妈的手机坏了,打一个电话,小伙主动上门服务。来了之后贴心的说就不进家门了,在楼下车里就修好了,还帮着贴了一个新膜。 别说我们不会做服务业。

通宝推:迷途笨狼,方恨少,
家园 现在东北的就是信任危机和人口危机

而这两个危机恰恰是改开党造成的。东北两次大发展都建立公平竞争上,第一次是自发从1860年,东北正式开关,人口大约只有300万,面对地广人稀东北相对中国其他地方对普通人是公平,于是掀起“闯关东的浪潮。到1945年东北人口统计已经高达4000万人。足足3700万人在不到100年内迁徙加生育到东北,比欧洲人同时间段移民北美还多。不仅充实了东北的劳动力市场,也抵抗着列强对东北的蚕食。第二次是有组织发展是1949年到90年代初由于东北工业基础和国际环境早成,而这两次都离不开公平环境。第一次东北发展成果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已经形成了东亚繁华的工业地区,丝毫不亚于日本。有数据显示,1945年时东北工业部门齐全,GDP占全中国的85%。当时,长春之名不亚于东京,沈阳干脆就是“东方鲁尔区”,哈尔滨敢和巴黎互称姐妹,流行时尚紧跟欧美潮流。经济活跃,文化教育自然也水涨船高,

东北大学办学经费居民国高校之首,教授月薪360元,月月足额发放。彼时,北大、清华也才300元,天津南开更只有240元,还经常欠薪、减薪。优厚的待遇,让关内许多名人学者联袂出关,全国名士云集东北。如果第二次东北发展也像第一次发展那样,把经济累计留在东北,而不是把技术人才商品能源材料无偿或是以极地价格调拨出去,不卖高价按市场经济价格卖,那么现在东北绝对不次于南方那些经济强省。就是东北为共和国发展做了那么多结果是被改开党像垃圾一样抛弃,这个对东北伤害非常大,对国家政策产生不信任感。再说人口危机,由于当年东北国企非常多,那个针对汉族一胎化法西斯生育政策执行彻底,导致现在东北人口几乎是负增长,现在国家对东北放开生育政策,可是生育又不是水龙头,说卡就卡说关就关。所以对国家出台振兴东北的政策从来没看好过,东北若要振兴估计就得推到重建

通宝推:钱六,巴博萨船长,方恨少,
家园 我个人的感觉是改开一切向钱看加大了地方陋习的危害性

北方越往北,雁过拔毛就越厉害。

以前计划经济,想拔毛,也有计委管着。现在放开了更是变本加厉了。

东北人去南方基本上就没那么多坏毛病,我见过的都挺优秀的。

东北这边要改,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让那边遵守白纸黑字的合同都挺难的。。。商业文化是远远比不上南方,反而更像封建王朝。

家园 华北制药不是东北制药分出来的

东北制药总厂...80年代经济改革再分一半到石家庄,就是今天的华北制药。

别的不说,你这一句就是错的。华北制药是苏联援建项目,156项工程之一,跟东北制药没关系,更不是80年代才建立的。

华北制药集团的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组成,1953年6月开始筹建,总投资7588万元,1958年6月全部投产。华北制药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百度百科 -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家园 石家庄算不上苏联援建的基础

到2000年左右,石家庄的支柱产业:

纺织工业、制药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商品物流。

只有制药工业是以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之一的华北制药厂)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其实众所周知苏联援建重工业占绝大部分,而石家庄是个典型的轻工业城市,本身就不可能是"苏联援建的基础"。

家园 前段时间去了盘锦两趟

那地方 有大米有河流有湿地还有石油,真是个好地方。

去的是当地的民营企业,来回都是企业派车去火车站接送。两次派来的司机都非常守时,每次约车都会提前在约定地点静静地等待。车容车貌也很整洁。

家园 前几天成渝亿万人个城市圈确定了

以这四个亿万人口城市圈组成世界最大城市群,集所有优势组合成更强综合竞争优势,会成为世界的龙头,近中期应该没有东北什么事,将来可能回归大农村是趋势。

家园 嗯嗯

不是分出去的是东药援建华药。我的意思是:中国好比一个家庭,东北作为长子一直不懈余力帮助其他兄弟姐妹,而且父母还曾经冲进长子家掀桌子,而后兄弟姐妹有的发达了,不感恩反而冷嘲热讽,让长子家的后人怎么想?虽然后来父母也觉得亏待长子给与补偿,可是信任感没有了。记得过去有篇文章说到减税,东三省只到新世纪初才开始,而南方有些省份早就开始了。我不是东北人就是看不惯南方那些人无脑黑东北

家园 曹德旺表示,当年在老家各种和基层官僚周旋

各路回忆录协定很清楚。

所以福建看来,大概率不是南方。

家园 都是共产党的官,为啥有这种差距?

北纬这个帖子所说的现象,应该不是近期才有的吧?我很想搞清楚,为啥南北有这种差距?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局限条件的不同,导致这种现象,应该才是有益的讨论,比地域黑,地图炮好多了。

我抛一块砖吧,是个猜想,有心人请帮忙验证一下:东北由于重工业多,因此央企也多,而央企的利润,税收跟民企的安排不一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划归中央,再加上如果房地产搞不起来,(土地卖不起价格,比不上沿海城市)这样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够。既然正规的渠道,例如税收,土地财政搞不到足够多的钱,自然就会想办法从企业身上弄钱。

结果变成恶性循环,没人愿意来投资,企业都想跑,土地更不值钱,当地政府更加缺钱。。。。

纯粹是猜想,猜错请轻拍。。。。。

家园 我来说句正确的废话,肯定不只一个原因。

地理、气候、人文、历史,都有“贡献”。这些算内部的问题,再加上外部的竞争,可能一步错、步步错,成了今天的困局。

另外,传统重工业区衰败并不是只有我们东北一家。美国的铁锈带要死不活很多年了,记得有在德国的河友说过鲁尔区也不行。

家园 要抓主要矛盾

这么多的因素,哪个才是主要矛盾?

美国的铁锈地带,据我了解是被工会搞死的,成本下不来,缺少了竞争力,跟东北的局限条件不一样。

家园 跟北方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深度和广度。当然江浙最好。
家园 马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