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认真与宽容】试为康师傅桶面”惨案“翻案 -- 方平

共:💬148 🌺921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是为了口感好
家园 是不是这种外包装

上海益民四厂,最初

点看全图年产200万袋

家园 标题太大胆了

我以为你要为康师傅翻案。

家园 这个应该是最早的,70年代都没人吃了

我小时候主流就是肉蓉面。

点看全图

家园 我再想给印度进口苹果翻案都难了

主贴头两个字就是“认真”,人家偏偏不认真。

人家不认真的恭维我一脸忠厚,我得说声谢谢。

关键是,人家为副将老兄的印度进口苹果洗地时也不认真,结果洗地洗出了自己一脸的不忠厚,还把副将老兄这次改写也给写瓷实了,我就是再想给副将都老兄的印度进口苹果翻案都难了。

估计啊,人家压根就没查过,副将老兄改写前的印度苹果原版在那里。我还是一脸忠厚的给个出处吧:《炎黄春秋》2014年第2期。

通宝推:nanimarcus,
家园 牛肉酱里面加防腐剂

国内那时候不懂防腐剂。康师傅这骗子就一炮打响了。

家园 老老狐狸河友在副将先生的帖子下有科普贴,文革初北京食品

厂的鸭油方便面,一毛八一袋,面饼是油炸过的,只有一个盐包。

也可以用粮票买的。

加班的工人老大哥会买着吃。

副将先生的帖子里,一口咬定李纳吃的进口的方便面,是高级奢侈品。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难道没有更大的一种可能,

人家李纳吃的就是北京食品厂的鸭油方便面吗?

希望他能像方平河友一样,想证明自己的文章可信度,就深入调查,做足功课。

而不是河友们一提供另一方面的资料,他就避而不答,转换阵地。

家园 方平河友有主席的精神,总希望“六亿神州皆尧舜”,但是呢

副将先生当不起您称号他一声“同志”。

他是真当不起。

我想起了昔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牛粪”、“佛陀”的典故。

你心中有佛,看副将先生是“佛陀”,副将先生呢看你是“牛粪”。

哦,对了,这个典故同样适用于淡淡忧伤先生,他看你是“岳不群”。

通宝推:梓童,
家园 帮副将兄说一句,河里不知道“印度青”的不是一个两个
家园 他引用的原文,那句话后面是有括号标注(国产)的。
家园 火车站是我说的

那时火车上/站,五块一个盒饭,三块五一个桶面,包开水。

站台的盒饭有时会便宜点,但肯定会比车上的丰富,所以我一般买站台的饭。

家园 上海肉蓉面!

也是从小的牌子,包装一直是塑膜纸质,没有改成铝膜塑料(或者曾经短暂改过使用铝膜塑料,但是改回来了)

现在有李鬼一样的“火锅面”,包装几乎一样的画面。面条和包装一样粗粝

家园 那是后来

益民我没吃过,我们小地方吃的都是那种几毛一包的方便面,只有一个调味包。有两个包的很少,记得有一款叫中萃的似乎是两包料,卖到8毛一包,已经算是高档了。康师傅桶面我记不清,袋装最初肯定是只有两个包,调料和蔬菜包是在一起的。

统一进入大陆时玩了现在流行的“饥饿营销”,在央视反复放一个“来一桶”的广告,从头到尾都在讲“来一桶”,就是不告诉你,让你猜猜啥是来一桶。后来再播广告里说是一种桶面,里面有两块面身,给人一种比康师傅实惠两倍的感觉。

2000年前后,因为方便面市场竞争激烈,康师傅在传统的红烧牛肉面基础上推出了“大食袋”,因为那时候的肉酱包里面都是碎屑,虽然包装上的大块牛肉的图都注明了“仅供参考”,但毕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最初的大食袋里面是真有1个够分量的牛肉包,里面的肉是真有肌肉纤维的块状肉。那时候料包已经分为粉包和蔬菜包了,看上去好像加料不加价,实际上是噱头,主要是之前康师傅推出了一种“凉拌新吃法”,面泡好了后将水倒掉,加入粉包搅拌后吃,有点像凉拌面,所以必须将粉和蔬菜分开。

之后大食袋还有,但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大块肉了,只是分量多了一些,还是牛肉碎屑。所以康师傅是喜欢用这种先提高标准开拓市场,再降低标准压成本的做法。这也算正常商业行为,也没法苛责。

康师傅那些年基本都是红烧牛肉的“经典”主打。不过后来统一推出酸菜牛肉面后,完全改变了方便面市场。从此方便面市场变成了两块,酸菜牛肉面和其他类的面。

再后来,就是外卖市场崛起,百团大战,外卖取代方便面成为最流行的快餐方式。

再再后来,就是外卖APP寡头化,红利取消,价格上涨,加上贸易战经济下行,方便面市场重新崛起。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家园 李讷吃的是北京食品总厂的鸭油方便面,不是上海益民的

国内最早的方便面是上海益民,70年代大概1毛几分钱一包,包装袋是蜡纸的,里面也是2个料包。最早只有肉蓉口味,我想起方便面就记得这个味道。

我估计李讷吃的也就这种,因为国内较长时间里就这一家生产。

错,李讷60年代吃的是北京食品总厂的鸭油方便面:

中国大陆的方便面生产一般认为始于1964年,当时北京食品总厂用手工操作曾用鸭油生产油炸方便面。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它采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用自己研制的设备年生产出0.02亿份(200万袋)方便面,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生产正式起步。

文学城 - 中国方便面发展历史

通宝推:流浪肥猫,不如安静,
家园 食华丰,路路通

广东品牌前来打卡。华丰三鲜伊面(油炸方便面)现在也是卖一两块钱一包。包装几十年不变,封面图案还是很吸引,真想夹一块鸡肉放进嘴里。。。

点看全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