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如何接受子女的平凡、不上进及其它缺点? -- 滚珠丝杠

共:💬133 🌺111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什么家长无私,我是不相信的

引用:其实,大部分家长对小孩是完全无私的。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依我的看法,最无私的是对电脑游戏里的人,花时间捏脸、练级,花钱买衣服、买装备,完全不求回报。

我看养(宠物)狗的对狗也很无私,好吃好喝,那宠物狗看医生两千美刀,我的同事刷就付现,不带犹豫的。人家图什么? 图宠物狗摇尾巴? 我看宠物狗不摇尾巴的时候,还是主人去哄宠物狗,而不是一脚踢出去。

你比较一下就知道,世上哪有什么无私?

家园 你落后二十年不止了

引用:15 岁的学生,很多会住校,不可能把每周的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吧?

二十年前上海刚开始搞住宿高中,那就是每周把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现在的学生,只会做更少的家务,而不是更多。

难道学校专门配备投币洗衣机? 那又是一大笔开支,何必呢?

如果没有洗衣机,难道手洗衣物? 这跟钻木取火没有区别了。

引用:自己一个人在家时,能弄餐饭吃

这个简单,打电话叫外卖就行。如果你的女儿不会打电话叫外卖,那才真要担心。

引用:我认为她人品上有问题,从来不懂得对父母感恩

强求人家感恩才是人品有问题。现代社会讲究的是权利义务对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再就是培养长期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感恩“ 是典型的封建思想,引申下去就是人身依附。你既然出身农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潜意识。我有父辈农村出身,封建思想的确就是难断根,这跟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通宝推:天河行,
家园 人之初性本善之训熊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根据外界环境的反馈调节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样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外界环境反馈的期望,外界环境相同的反馈结果在不同的人那里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我在本楼最下面一贴说到父母是孩子周边最大的环境。但更多的父母是将孩子作为一件作品去雕琢孩子的行为,很少有父母思考如何通过对孩子行为提供反馈来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变化。雕琢孩子的行为就表现为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一些自认为有耐心的父母还会给孩子解释提出这样那样要求的道理,但是,之后绝大多数父母会对孩子满足父母要求的努力视而不见。在父母看来,自己需要做的已经做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还都是为了孩子好,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事情说到这,作为父母实际上有一个重大的思维误区。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努力并不是孩子真正理解了父母所讲的道理,而是孩子希望通过满足父母的要求来让父母高兴。所以,对孩子来说,无论结果是否达到了父母的要求标准,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所做出的努力的认可,这就与大多数父母只关心结果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孩子是想让父母高兴才按父母的要求去努力的,这是绝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我意识到这一点是缘于一个训熊的故事。不记得是在河里还是在哪里看到的,一个人住在深山里与一头熊相处融洽,在与人说起此事时言到,熊是从小与此人在一起的,之所以能与熊多年都相处融洽是因为此人能感受到熊希望自己快乐的情绪并能给与有效的回应。我想,这也许是哺乳动物千百万年进化出的一种本能吧,人类的幼年、童年都需要在父母身边长时间的学习,这种本能应该更加强化才对。

从这种哺乳动物的本能联系到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些常见问题

用长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是因为这些场景中容易实现父母与孩子在情绪上的同步,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长时间的陪伴也不会有效果。

棍棒出孝子。如果做不到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只会指责孩子还差多少距离满足父母的要求,真的不如直接棍棒说话。最差的情况是给孩子讲道理,然后不断抱怨孩子不听话,道理还是要讲,孩子长大后会理解,抱怨孩子不听话是对孩子努力的否认,相比棍棒对错误的惩罚,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尺度。没有孩子会从价值观的深度产生逆反,只会是方法论层面的逆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价值观仍是方法论逆反的评判依据。

做父母的人,是否还保留着对自己父母的那一丝心理依赖,想想也是一种幸福。

家园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上进心太强。

放过子女也放过自己。

另,说教是不管用的。如果说教管用则普天之下尽是明君贤臣孝子慈父良民仁人。

家园 “安全感”,或者叫“幸福感”也可以

总之家长总应该给孩子点什么。如果家长本人有本钱,成长过程很强大,不需要这些,那就更应该注意孩子,不是人人天生强大有本钱。

家园 不是要接受子女,而是要接受自己“平凡,不上进,及其他缺”

我们夫妻都来至于普通农村家庭,文化不高,收入普通

普通家庭养出普通孩子,这不是天经地义吗?孩子长大到你们这个年纪,说不定成就比你们还大一些呢。如此逼迫孩子,无非是出于对自己不满意,而又不愿意吃苦受累自己奋斗。

真要是想奋斗,多大年纪都不算晚的。我认识的五十多考司法证、

注册会计师的比比皆是。

家园 父母其实就是奋斗者

楼主夫妻大约都来自贫穷农村家庭,能够奋斗到这个地步,怎么能说他和妻子没有努力呢,否则怎么能创业,怎么能还清家里外债,供亲人上学,有房有车有积蓄,作为农村贫穷人家出来的子弟,没有背景全靠自己,这已经够励志了好吗?很多很多这样家庭出生的人,一辈子就在建筑工地或者劳力密集工厂里,甚至成为扶贫对象。

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他们的教育上有些问题,也许是创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也许是套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孩子身上。这是他们的短板而已。我认为他们除了发帖在论坛上之外,更应该去咨询一下这领域的专业人士。

家园 以看员工考核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社会性其实是反人性的。

你把小孩看成是被24小时监控的员工,就会发现没有一点自由时间的人是很压抑的。

家园 原来对父母有感恩之心也是罪了

中国的父母,大多对子女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心存感恩,怎么就能够引伸出人身依附?这个逻辑有点奇怪啊。举个例子,接受助学毕业大学生,心存感恩,力所能及回馈社会,这里面有什么人身依附?有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别人的好,这难道不是一种人性?

你所说的现代社会讲究的是权利义务对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再就是培养长期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也是分场合的,这不就是市场关系嘛,但把父母子女的关系也套用进来,所谓资本对人的异化,这也算一个方面了。

不会自己做饭,只要打电话喊外卖,嗯,我想到了日本平成废宅。

家园 错误的把时代红利归功于自己奋斗

楼主以为自己还债、买房、创业等等成就是源于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比如做饭,做农活,整理家务,勤快。

对子女的期待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再翻个四五倍,无本万利,靠着勤奋拿到超额回报。嘴上说没什么要求,但是心里只把这当作“起个贱名好养”的心里安慰,实际是哪里都看不上。父母看不上、看不起,儿女自然会感受到,也会防卫和反击。

很多人内心都是惶恐的。如果自己的成就真的是因为勤奋,那么再更勤奋一点为什么没拿到更更超额的回报了?但是自己能把握住的也就这点了,所以必须压迫子女更加勤奋,内卷内卷再内卷,压到完全变成工具人才心安。如果子女不听话,那么内心的恐惧就全面爆发,拆门、打骂、高声呵斥什么都可能做的出来。

说回楼主子女的例子,所谓的做饭、整理家务、听话,对提升阶级有哪怕半点帮助没?依我看,什么帮助都没有,现代社会并不需要这些技能。我和我太太在国内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可读博之后几个月就变成了十里八乡出名的大厨。这些不重要又好学的技能,做不做能有什么区别呢。楼主以此呵斥儿女,儿女又不傻,怎么能心服。

小孩子心思复杂多变,受情绪影响极大,也许今天还不爱卫生明天就变成洁癖;今天还不爱做饭,明天看了王刚视频就跃跃欲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不喜欢的人的说教极其反感,常常会故意逆着来,这是他们表达反抗和不满的唯一有效工具。对,在儿女眼里,你们关系不好,你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你,你挑他们刺,他们就要想个办法激怒你,这才公平。

想培养子女,就要有水平指导对方(水平指的是教育水平),要能敏锐的分辨出对方的成就和不足,并且加以正确的鼓励和批评。能及时准确的分辨对方成就里面哪些是运气成分,哪些是努力所致。失败里面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因素。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表扬就会变成蜻蜓点水,批评就会成为找茬挑刺。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是要遵循科学规律的:说教不如拉近关系。

给楼主个建议:如果您真的想和自己内心和解,不妨少设一点前提条件,比如子女一定要注意卫生、一定要做饭什么的。放开心结,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以倾听者的角度和子女沟通一下,控制住自己不做任何评价。如果您能控制住自己不做任何说教,也许您就会发现自己之前错过了很多美好,对子女的评价也不会像现在那么低了。

通宝推:踢细胞,tom,迷途笨狼,小书童,非为,东学西读岛主,衣香楚楚,薄荷糖家族,
家园 你啊,真是不进步的典型(无贬义)

你写了三段话,第一段对我的观点有一些误解(我不反对个人感恩,我反对作为一种价值观鼓吹 “感恩”),第二段反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第三段看不惯打电话叫外卖。

看出来了没有? 你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的那一套看不惯。“那一套” 指的就是上层建筑,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各种文化、价值、习惯等等。那么你看得惯的是什么呢? 恐怕是又回到封建社会、田园诗般的老旧观念中去了。而田园诗,父慈子孝,洒扫庭院,采菊东篱下,在现实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只存在于你的空想中。

我这里不是对你个人进行批评,而是说,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很晚。尽管毛时代花了极大的力气,但是工业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七十年赶上西方三百年,很不容易,成绩很大,但是社会变化太快,上层建筑的改变跟不上。

典型的 50 后,共和国同龄人,他们出生的时候(尤其农村地区)中国还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吃饭穿衣,农机化肥育种纺织全都没有,自来水电力也没有(一些农村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通电),然后七十年的时间,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数字时代,真的是跨越式发展,但是 50 后的旧观念无法跟上。就在这里还有人说要把剩饭吃掉,不要浪费粮食,这完全是对于食品生产工业的无知。

我们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大家批判资本主义都不少,但是大多数人是不用脑子的,人云亦云。批什么牛奶倒河里,什么猪肉烂在地里(就是今年,美国肉联厂关门),这些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发达生产力的象征,我们先要到达这一步,才来批,否则就好比原始人批用火不安全,用电太危险,井底之蛙,可笑之极。批什么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哪怕金钱关系,也比封建大家庭、老乡、宗亲进步一百倍。

平成废宅的负面在于废,在于日本的产业封闭,缺少发展空间,根子在于日本的半殖民地特性,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而不是叫外卖。你看不惯叫外卖,正是你的落后性集中体现。看病上医院,孩子上学校,本来就是社会分工,你偏要自己做饭,不是落后是什么? 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就是做饭,那么也不比平成废宅看漫画高明。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
家园 老潜你这过了,做饭是种族基本技能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还是要提倡。至少换个环境得饿不死吧。

家园 您要让女儿学会做饭,

目的是对女儿自己有用,但这一点很可能您女儿不认同,她可能不认为您让她学的东西对她是很有用的。交流不容易。

家园 教育目标出了问题

楼主在当地应该也算小有名气,基本实现财务自由,不过因为苦出身,骨子里还是农村家长制忠实簇拥(非贬义),因此以自己的成功经验想把子女教成同类。但是坏就坏在时过境迁,子女的生长环境其实已经迥异,更何况以往的家长制教育,配合的是族长、家祠、儒学大环境等一整套体系,岂是个人家庭玩的转的。因此,楼主的子女也就教成四不像,干脆自暴自弃了。

建议嘛,还是某位河友说得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育目标和实际落差如此之大,首先应该打目标制定者的板子。

家园 反对“中国的父母,大多对子女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

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是有明确的回报要求的,一般的要求是要子女无条件受自己支配,对自己言听计从。再高一点的要求是传宗接代、光宗耀祖。

中国的父母是把儿女当作工具人的,无条件付出从来没有过,无限付出倒是有,但多半出于“保养工具”的心里。不让父母支配子女,那他们就干脆不生了。

现代社会不支持父母支配子女,所以中国的生育率直线下降了。不仅中国下降,整个东亚都下降的厉害,下降速度远超欧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