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再谈文化大革命 -- 心的方向

共:💬46 🌺384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重农抑商始于周朝

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上层建筑与下层的经济政策必须是相匹配才能长久存在。也就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其实有其形而下的经济政策相匹配。这点我们常常忽视了。但确实是文化革命成功的前提。

重农抑商是近三千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策。这个国策就是起源于周朝。周朝是一个农业文明,而商朝是商业文明。

周是一个农业部落,这点可以从史料中得知。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周朝的祖先从小就喜欢在田地里面种“树麻、菽,麻、菽美”,并以此为乐。而商朝的小孩可能更喜欢在街头巷尾做些小生意为乐。农耕,不仅给周朝的祖先带来了乐趣,还让他得到了君王的认可和社会地位,更是令他通过农耕带领部落走向了兴盛。

史料中还记载了周人对农业的重视。周文王“卑服, 即康功田功”,“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他的子孙成王也把每年督促农业生产作为国之大事。《周颂·噫嘻》中说:“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周公还总结了商亡教训, 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大雅·桑柔》中说:“好是稼穑, 力民代食。稼穑维室, 代食维好。”周宣王时期的卿士虢文公还提出了“王事惟农是务”的观点。

另一方面,《周礼》中记载了周朝对商业的管控非常严密,连商业交易的次数,品种,数量,甚至什么时间交换什么商品,交换多少都有严格限制,对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都有严格规定。《礼记》“王制篇”中记载了西周时的市场规定:“圭壁金璋不鬻于市,命服命车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鬻于市,戎器不鬻于市,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兵车不中度不鬻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鬻于市,衣服饮食不鬻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木不中伐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

上面的论证只是证明重农抑商始于周朝,而非后世法家的创造。不过重农抑商的理论论证确实是法家来完成的。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国力的强大以及军事上的胜利。小小的周邦因为重农抑商能与强大的商朝军事对抗,并最终获得胜利。用实实在在的军事胜利证明了重农抑商的正确。后世的秦汉隋唐明清都不断的用武力证明重农抑商的正确性。

说完古人,再看现代文化革命。周人可以用实际的胜利在证明重农抑商的正确,但是因为美国的存在,毛主席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当主席的战友们到欧美转一圈后就被西方花花世界迷瞎了眼睛。巨大的经济落差导致了老战友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质疑,进而被一部分走资派带到了邪路上。

这种缺憾既有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落后,又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身不足。中美经济发展历程处于不同阶段,虽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在40年前连美国的后背都看不到。另一方面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确实大有问题,其不能适应剧烈变化的新科技新产业。

我认为在现在的中国,那么我们也许能建设我们自己的“重农抑商”。哦不,在工业化时代,应该叫做“重工抑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队伍。工业党思想已经开始出现。如果能对工业思想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建设,提出新的工业经济理论。那么我们拥有支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理论基石。这样的文化革命才能与周公的礼乐文明革命相比较。

要让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像礼乐文明一样运作上千年。社会主义工业经济不光要在理论上进行完善,还必须用实际的行动,特别是军事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就必须要求中国未来在某种战场上彻底击败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就如同武王克殷一般。新文明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胜利在证明自己的先进性。

通宝推:guillaume,秦波仁者,
家园 对于那些支持文革的人

只有一个要求:让你的孩子中学毕业,就打起铺盖卷,到最穷最远的农村,准备生活一辈子。

家园 不下猛药何以疗痼疾?
家园 非常同意文章前后两部分重点内容,但不太同意中间过渡段内容

五十年前神仙也不能证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都在摸索工业化的道路。所以其后的邓理论“摸着石头过河”有其当时的现实意义和后来的历史意义。

巨大的经济落差实际持续到近十年前,直到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才有了转折。而且即便到今天,以方方为焦点的社会两派骂战,依然体现了米国为首的西方文明在中国国内社会的影响力。

非常赞同贴主提出的新时代“重工抑商”,特别是“武王克殷”!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人类伟大的历史进程,太幸运了!

家园 现在许多人派孩子生孩子去支持米国文革,准备生活N辈子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现代德国(或许还有日本)一直是“重工抑商”

但他们也一直没有提出任何工业思想工业经济理论,反而是 被+自我 限制了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

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他们在当代以及未来的作用?

家园 德国日本的工业抗风险能力差,很难侍候
家园 当时有超九成的孩子

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在农村生活一辈子。还有下乡的知青可并没有要求他们在农村生活一辈子。

通宝推:审度,
家园 你有没有搞错还是故意的?

历史都发展到21世纪了,每个家庭几乎一个大学生,再不济一个大专生,打铺盖到哪个高铁没覆盖的地方去?何况事实上占比很大部分都回流农村了,你用的这个假设有意思不?刻舟求剑地做假设?

家园 不止,汉武帝尊儒罢百家也是一场文化革命。
家园 文革是一场关系中国命运的一场政治斗争。

期间每个人多少都被牵连,很多人付出了代价。没有一个国家能随随便便的成功,总要有人会牺牲。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欣慰,难道会因为自己自愿或非自愿付出过代价,就会诋毁自己经理的某个时代吗?那些被分了家财的地主的后代,看到今天的中国不知道会怎么想?相信有一定家国情怀的人,还是会感到欣慰和赞许的。

家园 【讨论】不是孔孟绑架了权力!

我认为不是孔孟绑架了权力,而是权力在让孔孟为自己的延续服务,最后变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传统,变成了习惯,再也没有人质疑,即便有人质疑,也只是大潮中的一叶。权力要维持自己的地位,总要建立一种运行体系,究竟有没有这种稳定的体系,估计将来也很难找到。

家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农业社会如此,工业社会更是如此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农业社会如此,工业社会更是如此。

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能力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如果不施行社会主义进行缓和阶级矛盾,分配矛盾会很快出现,并左右整个社会的运行。德国日本之所以发动二战就是因为在工业社会中没有施行社会主义,导致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必须进行对外侵略。二战战败后,国家被阉割,不能进行核心技术开发,只能安心于第二梯队。小日本在80年代末被金融迷糊了眼睛引发日本地产泡沫,被美国剪了羊毛。

所以重工抑商的经济策略必须配合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坚决控制贫富差距,防止分配矛盾引爆社会。在此基础之上,要搞新时代的耕战,在保持社会稳定和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武力必须保证在较高水平防止被人剪羊毛。

以现在工业化社会,一般性财政最多可以占GDP60%,其中一半用于社会调解,可以建设基础设施也可以进行社会福利补偿。军备开支可以提高到5%,甚至10%。剩余20%可以用于各级科技研发和大科技基础设施研发。

财政占比60%是有可能实现的,至少目前北欧就已经实现了。而对于普通中国人应该没有影响。中国人工资性收入占GDP比大概就40%左右。

家园 历史不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最近河友Pattern在纠正甘丹河友浮躁的历史观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历史当然非常重要,你真的认为文明是很容易的吗?文明是非常困难的,一点一点才能往前进的

文明的进步,非常困难。

在一切文明的基础,数学的领域中,每一个定理出现,往往在前一个成果的基础上,少则十几年,通常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努力才能有所发展。

例如,微积分,大家都知道牛顿和莱布尼茨奠定了微积分的基础。可是,这仅仅是个开始,达朗贝尔和柯西随后进一步推动了微积分的发展,这不是终点。

在傅里叶和狄里克雷的努力下,黎曼又推动了微积分理论迈出一大步。

这是终点吗?

康拓集合论的诞生对微积分提出了新的要求,Jordan,Borel,直到勒贝格测度的出现,也就是实变函数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这才标识着微积分的初步成熟。

人类文明呢,每一个进步,最小的时间计量单位,是世纪

正是因为文明一步又一步的艰难前进,才慢慢地搭建起文明的大厦。

在这座大厦里,生活、工作、繁衍等等,大厦中的每一个个体,未必需要触摸文明的本质。甚至,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所谓的文明,貌似如此扯淡、虚无和飘渺

可是,不为人知的是:文明,已经变成了这座大厦的各种管理规则。你无需了解文明,只要不去触碰文明大厦的管理规则,进而养成习惯。这种习惯,就是文明的传承,也会让每一个大厦的居民享受文明的成果

我想,河友甘丹,就是属于住在文明的大厦里,却时常质疑文明是不是真正存在的那部分人。

毫无疑问的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他现在的状态。人的进步也是一步又一步。

质疑,往往是一次进步的开始,就如同方舟子质疑中医一样。

文明,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文明

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我现在来回应你的重大发现和质疑:是权力选择了孔孟学说;而不是孔孟学说绑架了权力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降生了,就是文明的集大成者。包括,后世吹嘘的黄帝

孔孟学说,不是孔子和孟子原创的。孔子的学术成果,是对周礼体系有选择的誊抄。但是,孟子是一个重要的践行者;孔子不是

孔子是一个生于民间,却自发要传承周礼体系的学者。

为什么孔子有这个机会,在鲁国能接触到完整的周礼文明体系?

“周公恐惧流言日”,历史上的周公,最大的嫌疑,就是其欲取代幼小的周王而自立。

历史好像表明,周公是清白的。

周公果真如此无私?未必。

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于鲁。

东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为了自己后裔的发展,周公抢点神准。

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就是东夷的酋长

现代西方共济会尊奉的尺规图,就是伏羲女娲图的简化

所以,东夷,其实是人类文明的共同发源地

周成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

周成王为什么要在鲁国设立一个微型的周王室?从这句话里,我们是不是能依稀看到,曹阿瞒穿越的身影?

就是因为周公对伯禽的私心,所以,鲁国才有了除周王室之外,最完备的藏经阁。或者说,鲁国的典籍储备,至少等同于周王室

虽然裂变成未来孔子的受精卵细胞,源自于野合。但是,这不代表,动情而必须野合的男女双方的身份不高贵。

典藏完美的藏经阁,及其工作人员的私生子,所以,孔子就责无旁贷地变成了周礼文明体系的传承者

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典籍,都是治国方略和政治家的调控定律。或者说,这是国家级的知识体系,不是用于吃喝嫖赌抽这些娱乐目的的。

孔子及其追随者,都是无法对这些知识进行原创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起,都是有渊源的。但是,来自权力世家的,唯孔子一门。

所以,后世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儒家,是必然中的必然。

周礼体系,是对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尧舜禹夏商全体政治文明的总结和发扬

所以,不存在,后世权力体系,绑架孔孟学说。而是,中华文明至始至终都是围绕一条主线延续

齐鲁两国起步不同,结果也不同。

东夷,本就是中华文明的始发地。伯禽要在东夷,完整推行后发于西北的周礼文明,自然备受抵制,三年才有成

而非周王朝嫡系的姜尚,被封于边远且人口稀少的齐地。但是,姜尚“因其俗,简其礼”。这里,我们给出这句话的正解:尽量沿袭已有东夷文明标准简化当时最流行的周礼在齐地的推广。

因此,周公大恐:

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可是,姜尚随有了好的开端,结果却未必理想。

姜氏一脉,最大的问题,忽视了周礼体系的功效,自然更难于抵抗糖衣炮弹的进攻,出现“田氏代齐”就是必然了。

经过东夷改良的周礼体系,随后,就焕发了2000年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现在到了给出新接口的时刻了。

家园 对于那些不支持文革的人

只有一个要求:让你的家族祖祖辈辈生活在最穷最远的农村。

知识青年下乡就委屈了,那祖祖辈辈在乡的委屈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