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为邓小平和改革开放的路线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 崂山一道士

共:💬247 🌺1600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化肥也要细分

我们当年化学课就学过,化肥主要是氮磷钾。据我的印象氮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最大。农家肥如人和动物的大小便的有用成分也是氮。作为化肥首先推广的是氨水,我们那里在70年代建了很多氨水池,但是氨水易挥发,含氮量低,还危险和污染环境,一开氨水池整个村都闻得到,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就在一起氨水事故里去世了。到了80年代,氨水就很好用了。

刚刚承包的时候,我们要凭票去供销社买化肥。刚开始只能大部分买碳铵,尿素的供应量很少,到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才敞开供应尿素。这三样氮肥里面,尿素含氮量最高,几乎无味,农民都是徒手撒尿素的。

所以要具体分析化肥对农业的影响,也要考虑具体用了哪种化肥。

家园 勤勤恳恳的农民缠了一台电机,这在70年代末妥妥的高科技吧
家园 386在南京上学

在南京汪伪中央大学,当时正牌中央大学在重庆。386还写过文章回忆在南京夫子庙捣毁大烟馆。

家园 70年代的公社是有这个能力的,实际上他们连有很多农机的

后来分家的时候都特么给拆了

家园 这玩意偶还真米有见过,可能北方的小麦产区木有类似的东东

偶老丈人那里都是用电机,用他的话说,开始的时候是用来拖动水泵浇地,后来发现好多活都可以用来干。当然这活也可以用手扶拖拉机的柴油机来干,但是谷场上的可燃物太多,用来拖风扇比较危险,后来就都用电机了。

家园 怪不得2014年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出来表态

说:“文革这样的错误,再也不能发生了!”

也就是那次,对他从有好感变成了黑粉。

温印证了一个论点:普通政治人物,很难超越自己的私利,背叛自己所处的阶级。

家园 也许各个地方发展不同,我在阿卡林,直到90年代初绕电线圈

在南昌航空学院的附属工厂里工作的亲戚才能做的事儿,我家农村表哥堂哥这时候才开始搞小轧钢小电镀什么的,后来也没开下去。

家园 八十年代买化肥,抢得打架。

五谷不分的神仙说化肥不重要……

家园 站着讲话不腰疼。

这事,因为我有一些亲戚也是受害者。其实他们家庭也很苦,只不过有父母从商背景,被整的很惨。

不是当事人,倒霉的是别人,可以讲风凉话。人家作为当事人,十年寒窗,最后上不了大学。你们这些人打哈哈,你看温家宝他伯父是汉奸,不照样上大学吗?这样干,吵架可以。但是不能服人。

纳粹德国军队,还有很多犹太军官效力。你可不可以用这个为理由否定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新?

同理,朱镕基搞国企改革,很多人上吊,你可不可以说,我认识某某某,下岗之后到深圳发了大财,所以你说的大下岗没有那么严重?

对受害者,不能同理心去对待,就不能化解恩怨,国家也就不能团结。国家不团结,力量就会受损。用机巧的辩论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

家园 老丈人哪里是传统的手工业区

他们哪里人多地少,靠种地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哪里有经商的传统,也有手工业传统。他本人曾经当兵,在部队上就是技术兵种,接受过电工培训。复原回来就负责当地的电力线路工作,一直是当地有名的电工。后来他们哪里发展加工业,他的手艺非常值钱,靠着这个手艺挣钱培养出两名大学生,其中就包括偶老婆。

家园 10000个犹太人假如9900个都被杀了

你即使有100个犹太人加入党卫队也改变不了世人的印象。

如果10000个地主子弟,9900个都能上大学被提干,你再怎么举例,也改变不了人们的印象。

文革前17年,大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上大学的都是地主富农子弟。

家园 你的态度我理解,类似美国AA

从国家政治平衡角度,保证底层有一定高等教育资源是应当的。代价是很多个人悲剧。没有按照公平的方法选拔人才。

合理的态度,应当是,承认不公正待遇的同时强调这是为了社会长治久安做出的必要牺牲。也就是大仁小仁之辩。这才是团结社会真确的方法。

比如华人在美国上大学受到不公正待遇。美国人说,5%人口占了30%名额,还不知足?你还不让人骂两句?

家园 这个跟我所知的不符

文革前17年,大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上大学的都是地主富农子弟。

今早吃早餐时,就这个问我老妈,她是文革前上的大学,她说当年是要看家庭成分的。

他们班上有个男同学,外号就叫地主仔,成绩跟我妈不相上下,最后就是因为成分问题,没有上大学,但是,可以读函授,最后读了个师范的函授,做了一个中学教师。

当时她班上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孤儿,体育特别好,最后能够去广州读大学,体育系,跟我妈很熟。读完分配回去地主仔的中学,跟地主仔结了婚

家园 所以令尊这个勤勤恳恳的农民的代表性并不强,经过部队

技术兵种,接受过电工培训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农民中有这技术的凤毛麟角

家园 作为曾经的化肥厂的子弟

同意你的看法。88年的时候,当时读中学,来我们厂拉化肥的拖拉机等车辆排了2公里长的队伍。很多农民连水都喝不上。厂里有职工就在旁边卖水。我当时提了一桶水,免费给农民喝。那时厂里职工每人有一份100斤化肥的低价指标。我们收集起来买了化肥拉到乡下按市场价卖,赚了一点小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