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贾充其人之一贾充嫁女 -- 回车

共:💬27 🌺1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贾充其人之一贾充嫁女

《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载了一条贾充嫁女的故事。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蹻捷绝人,踰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合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踰。”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

先说一下这段故事的梗概。

有个叫韩寿的小帅哥,被贾充招为手下。贾充与手下在家里聚会时,女儿趴窗户偷看,一下看中了韩寿,还得了相思病。

(音乐起: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想你时,你在天边

想你时,你在眼前

想你时,你在脑海

想你时,你在心田)

大概是女儿的婢女担心这样下去要出人命,便跑去韩寿家,告诉韩寿自家小姐喜欢他,也少不了夸小姐的白富美。韩寿一听大为心动,便托婢女来回传递情书。

话说韩寿不仅颜值高,还是体育高手,与小姐的恋爱谈差不多了自然想着合体,于是发挥体育特长,翻墙而入成就好事。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贾充家中无人知道这回事。

后来贾充发现女儿越来越爱打扮,并且面带桃花,心情好的不像话,自然有了点小疑惑。有一次贾充和手下聚会,闻到韩寿身上有一股奇香,恍然大悟。原来这奇香来自外国进贡,往身上撒一点,香气几个月不散,据贾充所知,皇帝只将这香赏赐了给他和另外一人,属于限量版当中的限量版,市面上见不到,别人家也根本不会有。韩寿身上的奇香,很可能与自家女儿有关。

贾充很纳闷,寻思自家院墙不矮呀,门户24小时都有人值班,怎么就让韩寿这小子得手了呢,于是把手下人喊来,借口家里进贼了,让他们把院墙加高。手下人出去转了一趟,回来报告说,其它地方没看出有异常,只有东北角似乎有人活动的痕迹,可院墙那么高,人是翻不过来的。贾充心说你们知道个锤子,于是命人将小姐身边的婢女带来亲自审问,婢女们自然一五一十都说了,贾充听罢,告诉她们谁也不能将这事说出去,然后将女儿嫁给了韩寿。

在《世说新语》中,这可能是最好看的一条八卦了。有高富帅,有白富美,有浪漫的一见钟情,有刺激的私定终身,有贴心的闺蜜,有开明的老父亲,有曲折的过程,有完美的结局。依现在的眼光看,大概没有人会觉得这个八卦不好,但是在当时,这个八卦并不是一段佳话。《世说新语》的作者将这个故事,编在《惑溺》篇中,其实是在讥贬贾充的门风很差。

那么贾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关键词(Tags): #世说新语#贾充通宝推:onlookor,桥上,尚儒,
家园 贾充嫁女之二《苏东坡的诗》

苏东坡有首诗,叫《戏作贾梁道诗》,诗曰:

嵇绍似康为有子,

郗超叛鉴似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

不杀公闾杀子元。

如果对两晋的历史人物没有大概的了解,恐怕很难明白苏轼在说什么。

这首诗里面写了不少人,有嵇康,嵇绍,郗超,郗鉴,贾逵(贾梁道,梁道是贾逵的字),贾充(公闾是贾充的字),司马师(子元是司马师的字)。

诗的第一句写嵇康、嵇绍父子。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很多人知道。嵇康作为曹魏集团的旧人(曹家的姑爷),在司马氏集团篡魏过程中,因抗拒司马昭的拉拢被杀,从此《广陵散》绝。嵇绍是嵇康之子,才能人品没的说,鹤立鸡群的成语就出自于他。嵇绍没有走父亲的路,而是在父亲朋友山涛的举荐下,为司马氏集团效力,后来在八王之乱中,因拼死保护晋惠帝被杀。史载,嵇绍被杀时,血溅了皇帝一身,过后左右让皇帝脱下衣服,把血迹洗掉,“替换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文天祥有诗为赞:“替换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由此可见,嵇康嵇绍父子虽然走的路不同,嵇绍有不孝之嫌,但在气节忠义上是一样的。所以,苏轼说嵇绍似康为有子,意思是嵇绍象他的父亲,嵇康后继有人。

诗的第二句写郗鉴、郗超爷孙。

郗鉴在东晋南渡之人当中,属于流民首领,不算世家子弟,他在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均起了大作用,于东晋王朝有大功业,可他的孙子郗超却正好相反。作为桓温的谋主,郗超毕生事业就是撺掇着桓温谋反,篡晋自立。估计是知道他老爸和他爷爷一样都是东晋王朝的坚定捍卫者,郗超干这事是瞒着老爸的。不过,郗超很孝顺,史载,郗超后来得病将死前,拿出一盒书信,对手下人讲,我老爸年事已高,不能过度悲伤。我死以后,如果见他因悲伤不吃不眠,你们就将这盒书信呈给他看;如果他还好,你们就将这盒东西烧掉。郗超死后,他老爸白发人送黑发人,哀痛的一病不起,于是手下人赶紧呈上这盒书信,他老爸打开一看,全是郗超与桓温密谋造反的往来书信,气的破口大骂,这兔崽子怎么不早死,从此不再为这儿子难过,权当没有这个儿子。苏轼延伸一下,就是郗鉴没这个孙子,谓郗超叛鉴似无孙。

诗的三四句写贾逵、贾充父子。如果前两句,苏轼写的还比较淡定,三四句则有点咬牙切齿的味道。

贾逵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军政皆通的干才,一生忠于曹魏,后死于豫州刺史的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为他刻像立祠。曹睿死后,搞个小孩子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空王凌不满,密谋在淮南叛乱,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平叛,并将王凌押回洛阳,按苏轼为这首诗写的序言,“替换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大意是司马师押着王凌路过贾逵庙,王凌大喊:“我也是大魏的忠臣”,然后司马师得病,梦中见王凌和贾逵杀了他。所以第四句才有“杀子元”一说。

这里,可能是苏轼将司马懿和司马师搞混了。司马师是死于“淮南二叛”(前面王凌的,称一叛,替换之后诸葛诞的,称三叛)的毌丘俭、文钦之叛。《晋书》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大意是,司马师的眼睛长了个肿瘤,让医生动手术割掉,这时文钦的儿子文鸯来攻打他,吓得他眼珠掉出来,又怕被士兵看见引起惊慌,只好用被子蒙住头,疼的受不了时,就用牙咬被子,左右却没人知道。后来实在病的厉害,让司马昭统帅军队,没多久死于许昌。

被贾逵、王凌梦中干掉的,应该是司马懿。《晋书》载,替换“六月,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引文中的帝,指司马懿,他是在平掉王凌叛乱后回到洛阳不久,便患上了失眠症,好不容易眯一会,还老梦见贾逵、王凌来找他麻烦,于是很快就死了。

不管苏轼是不是搞混,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三四句诗的理解,即贾逵是曹魏的大忠臣,忠到死后都要向篡魏的司马家人索命,可恨的是他搞错了对象,最应该索的是他儿子的命。

贾充敲敲棺材板,冲苏轼喊,我俩什么仇什么怨,你让我老爸杀我?

通宝推:楚庄王,桥上,花棍舞,尚儒,
家园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这些富贵家女不缺钱势,都是惦记着才貌啊。

贾充的另一个女儿贾皇后是千古丑女悍妇,想必她这个姊妹的容貌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能傍上宰相之家,这个买卖还是值的。

家园 不能修改了么,看着费眼睛
家园 用特效的时候记得把“替换”去掉
家园 恩恩,有时会忘
家园 这个可不一定

姐妹俩有时长相会差很大。

这种权贵取亲一般都不会是长得差的。生下孩子随娘也俊美,随爹就惨了。

参见新泰王的儿子和章子怡的女儿。

家园 《西厢记》的蓝本之一
家园 前一个算是佳话,后一个算啥?

先不说这个所谓的“帝示植甄后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的故事本就是唐代才开始流行。即使真有这故事,其实里面也没说甄后和曹植如何如何。最多从头到尾就是曹植单相思而已。

李商隐这里又故意曲解故事。弄得好像甄后对曹植相思似的。文人刀笔,诚不我欺。

家园 故事到后来都有传奇成分了

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本就很难捉摸,这一首大约还是感叹自己不被重用,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吧,所以才写一喜剧加一悲剧,一明一暗,服务主题。

家园 贾充家风是被后妻郭槐带坏的

前妻的子女都不能去看老娘,贾充母亲出面都不管用,这样的家教能教出什么样的子女?讽刺的是后来抓贾南风的恰恰是贾充长女的儿子。

家园 贾充其人之三《弑君者》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莎士比亚不仅很深刻地塑造了麦克白这个弑君者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描写麦克白的悲惨下场,清晰的传达了一个观念,即王冠有风险,弑君要小心。

这个观念后来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麦克白成了诅咒的代名词,据说现在排演这个剧时,参演者还不能说麦克白三个字,不小心说了,要赶紧搞个仪式,将诅咒驱除掉

(总觉得英国王室能够保全,莎士比亚在西方被捧的那么高,与这部戏有关)。

贾充也是一位弑君者,虽然不是他亲自动的手,但比亲自动手似乎还恶劣。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尽管曹魏势力反扑不断,但在血腥清洗和刻意拉拢之下,基本控制了局面,到司马昭掌权时,史称高贵乡公的在位皇帝已完全在其控制之下。

高贵相公虽是傀儡的命,但有一颗不愿当傀儡的心。

14岁即位,18岁时,很多地方发现井中有龙,于是群臣以为是吉祥之兆,小伙子说蒙谁呢,“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意思是皇帝我就是困在井中的龙,很不好。

第二年5月,小伙子在“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的形势下,其实就是提心吊胆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了,决定来个鱼死网破。

他对身边三个人讲,“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三个人当中一个劝他不要冲动,另两个赶紧跑去向司马昭报告。

《晋书》载:

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刺之,刃出于背,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不至。帝遣其舅荀顗舆致之,延于曲室,谓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

关键时刻,贾充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小伙子也死的很惨,估计苏轼之所以对贾充咬牙切齿,也源于这一段记载。

家园 补充介绍一下陈泰

高贵乡公被杀之后,司马昭召集百官商议后事,只有陈泰不来,于是司马昭请陈泰的舅舅出面,陈泰才答应见他,司马昭问陈泰怎么处理这件事,陈泰说只有杀贾充以谢天下。当然司马昭最后没听他的。

从这段记载看,陈泰似乎很有气节,很讲大义,其实不尽然。

陈泰是陈群之子。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把城门一封,将辅政的曹爽等人堵在城外,然后派人去曹爽那里劝降,派的人中就有陈泰。曹爽当时正犹豫不定,因为有人对他讲,投降必死,应该赶紧号召天下来勤王。是陈泰等人拍胸脯说能保他不死,曹爽才“投刀于地”,说我还可以做个富家翁。

曹爽为什么选择听陈泰等人,因为陈泰等人都是当时极有名望的人,很值得信任。当然相信的结果最后是团灭。

所以,陈泰听到高贵乡公被杀,应该是预料中事,但是内心的负罪感肯定是有的,虽力主杀贾充,但其实明白自己与贾充的距离,也就是五十步一百步的问题。

书载,不久陈泰“遂呕血薨”。

家园 莎翁死后33年,英国就砍了国王的脑袋

(总觉得英国王室能够保全,莎士比亚在西方被捧的那么高,与这部戏有关)

莎翁死后33年,英国就砍了国王的脑袋。此后又经历了光荣革命,汉诺威继承,王室总共换了三茬。如果再加上当中的克伦威尔护国公,一共换了四个。

所以莎士比亚是不是被捧得高,王室是不是能保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