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工业党”这——21世纪初中国独有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 镭射

共:💬65 🌺3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造反有理仅仅逻辑的一面而已

就好像发动机,缸内爆燃推动着活塞前进,但没有管理,秩序,没有回转,仅仅是一次性炸缸,而不是周而复始的运行,不是前进。

造反有理和服从有理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中国,在全世界既得利益者,往往强调服从有理,强调维稳。因此主席强调造反有理,因为服从有理已经深得人心,不需要强调了。

家园 我说造反有理主要想说明反是推动力

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力,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资本主义国家。

主席把这个概念拿出来强调,是把残酷而又正确的真相摆上了台面。把正确的道理简单化浅显化的教给人民,这是主席用一生去做的事情,这个功劳可能比独立建国发展工业还要大。

家园 工业党产生的背景二: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

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建立在社会主义理想之上的理想主义,这些内容,都是中国当代工业党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过,如果只有这些,仍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工业党”现象。原因很简单:这些都不是中国一家独有,甚至不是中国的原创。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受苏联影响甚大,无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理想主义教育,苏联都不在中国之下。那么,为什么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党”现象没有发生在苏联,而是发生在了今日的中国?

要完全说清这个问题,必须提及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社会变革。

观察工业党产生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即:工业党首先是从经济学领域产生,以“业余经济学家”的身份出现,并引起关注的。被吴靖和卢南峰称为“‘工业党’早期论战结集”的《陈经与愚蠢小猪关于中国经济的超长篇论战实录》与《刷盘子,还是读书?》,一个是陈经和“愚蠢小猪”两人关于中国经济政策的长篇网络论战,另一个是“愚蠢小猪”本人关于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的著作。这是理解工业党所必须注意的背景。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亚当·斯密、凯恩斯这样的比较知名的经济学家都是产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而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苏联,没有产生过与这些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当的经济学家?

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同这样一个回答:经济学家的工作的本质,是作为市场经济形态下的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代表发言,通过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来影响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为各自所属的群体争取利益最大化;而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不存在市场经济环境意义上的“经济政策”,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里没有对经济学家的需求,而只需要负责制定经济计划的“经济工程师”就够了。这就是为什么苏联没有产生过比较知名的经济学家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作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因此和苏联一样,中国没有产生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爱好者的社会环境。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意识也必然会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分化也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这些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必然会谋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发声。

与之对应的是,从80年代起,经济学在中国开始成为显学,不但大学里普遍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各种相关著作和普及读物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就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经济学相关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宋晓军所说的“中国刚性教育每年培养出来的几百万工业化人口”,作为中国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会例外。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发现,经济学界没有代表自己的声音,而且,现有的各派经济学理论也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自己站出来为自己发声,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家园 工业党产生的背景三:中国教育中的唯物史观的影响

当这些人站出来为自己发声的时候,由于他们认为中国在80年代以后引进的西方经济学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所引用的思想资源除了前面提到的理想主义,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唯物史观。

正如吴靖、卢南峰所指出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贯穿当代中国人的整个受教育阶段,强有力地决定了‘工业党’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认知和方法论”。工业党将这一理论资源与自身诉求相结合,就构成了被吴靖、卢南峰视为“‘工业党’思想体系中的第一个核心构件”的“技术决定论版本的唯物史观”。

网友“V闪闪”对此“技术决定论版本的唯物史观”的描述是:“工业党就是技术党,是一群以坚持生产力水平来决定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工业党坚持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应建立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因此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工业党”正式走上了历史文化舞台。

家园 我理解你说的道理,但很多人用主席仅会造反污蔑他

所以我一直为主席辩护。

造反有理的精神注入,彻底改变了华夏从有儒家以来的精神面貌,整个中华民族焕然一新,从此还可以再战1万年。也因此,主席把 他一生的最后一战亲自命名为文化大革命。

10年前我就说,主席将来会被抬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国人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通宝推:柴门夜归,
家园 工业党产生的背景三:中国教育中的唯物史观的影响

当这些人站出来为自己发声的时候,由于他们认为中国在80年代以后引进的西方经济学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所引用的思想资源除了前面提到的理想主义,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唯物史观。

正如吴靖、卢南峰所指出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贯穿当代中国人的整个受教育阶段,强有力地决定了‘工业党’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认知和方法论”。工业党将这一理论资源与自身诉求相结合,就构成了被吴靖、卢南峰视为“‘工业党’思想体系中的第一个核心构件”的“技术决定论版本的唯物史观”。

网友“V闪闪”对此“技术决定论版本的唯物史观”的描述是:“工业党就是技术党,是一群以坚持生产力水平来决定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工业党坚持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应建立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因此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工业党”正式走上了历史文化舞台。

家园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成为工业党,除了身为工业化人口群体的成员之外,还需要三个条件:受过理想主义教育;受过唯物史观教育;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谋生。

相比之下,西方和日韩虽然有数量可观的工业化人口,但因为缺少唯物史观,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他们的理想主义更多的是和宗教结合,比如《乌托邦》和《新大西岛》;用工业或技术手段,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则更是少见。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虽然也有数量可观的工业化人口,而且也受过理想主义和唯物史观教育,但他们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谋生。

只有21世纪初的中国的工业人口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我认为这就是只有21世纪初的中国诞生了工业党的根本原因。因此,工业党现象,是一个21世纪中国的原生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工业本身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因此虽然工业党是以工业化人口为基本盘,但并不是只有工业化人口才会具有与工业党相同或类似的思维。接受过当代中国完整的教育,依托于中国的工业体系的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例如教师、医生、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家等等,也是工业党潜在的支持者。知名网友“wxmang”在他的著名帖子《我接触的国内知识工人的近期思想动态观察》中的描述可以说明这一点。

按照“wxmang”在这个帖子中的说法:“我对知识工人的定义是:靠知识谋生的人,例如教师、医生、职业官员、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家、工程师等等。”这篇文章,就是以这样一个群体为考察对象。按照他的这个定义,“知识工人”这个群体包括“工程师”,也就是说,宋晓军所说的“工业化人口”,是这个群体的一个子集。从这个角度来说,“wxmang”所说的“知识工人”,就是依托于中国的工业产能及其周边产业,依靠自身专业技能谋生的群体。

按照“wxmang”的观察,总体说来,这个群体有几个共同特征:抛弃西方价值观;认为“强国是第一要务”;担忧国家安全;对西方经济体制失望。而且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的强大已经是时间问题,不可阻挡。这些都与工业党基本相符合。

但在这个写于2009年的帖子里,他同时也指出,在这些人中,“上述观念影响日益扩大的同时,又还存在许多迷惘。”最主要的,就是“诸如国家的命运、中国历史定位、与西方的竞争关系、未来发展道路、向何处去”等等这些问题,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答案,因此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各种知识论坛和会议激烈辩论的焦点。

十年过去,现在回头看,可以说,工业党思想体系,就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网络和现实讨论后,一部分“知识工人”对这些问题所给出的回答,是这部分人在对国家民族命运进行思考后,以一种新的形式回归和认同社会主义思想和理想的表现。作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原创,这是一种我认为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在21世纪命运的新思潮。

(鸣谢:本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好友“V闪闪”、陈经、“张三”的帮助,特此致谢!)

通宝推:胡一刀,
家园 革命本身就是目的

这是“毛泽东主义”之于国际共运其他流派的最大特色:它以“革命”本身为目的和存在的最大意义,用毛泽东本人的话说,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革命成功后七八年再来一次革命——这就是“毛泽东主义”。

家园 我们不光善于砸烂旧世界

我们还善于建设新世界。你去寻章摘句,辛苦了!

家园 事实就是如此

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是“建设/发展”,而是“革命/造反”,才是“毛派”的旗帜。

家园 其实也是面临选择时竖起的旗帜

选择是不是继续玩具衬衫的加工工业路子

选择是不是也弄印度式软件外包、服务业、劳力输出的路子

还是前30年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丰富工业门类,逐渐地脱离对外国的进口依赖

“三大恨”对于选择有明显的影响

家园 从清末开始的中华文明演化路径

总逻辑核心:

人和劳动的关系。

分为意识信仰推动社会生产劳动和依靠物质刺激推动社会生产劳动。

下层构架

第一层:

清末,被西方打开大门。国人发现自己和西方的技术差距。开始演化为两个分支,

保守派:保政权。依据清朝既有政治结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坚持的还是物质刺激推动社会生产劳动这个路径。

革命派: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来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依旧走物质刺激推动生产劳动的路径。

第二层:

在革命派的发展中,西方社会哲学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这时,革命派开始又分出两个分支。

保守派(国民党):全盘接受各种西方传统发展理论,通过学习西方经验来发展国家。保持物质刺激推动生产劳动。

革命派(共产党):全盘接受马克思理论,以俄为师,学习西方知识技术来发展自己。用意识信仰来推动社会生产劳动。

第三层:

新中国建立后,依照马克思理论和苏联实践经验来构架自己的国家发展结构。施行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生产劳动的路径,尤其是60年代末期,主席更加认识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前期的新中国内部的各种博弈,其实是历史上关于意识推动还是物质推动社会生产劳动的矛盾逻辑,只是并不尖锐。

第四层:

主席去世。

改开时代,河殇的高调反思与前一百年历史上那些中西文明反思如出一辙。让大众思考为何落后?

于是,此刻国家发展路径改变了,改变为依靠物质刺激来推动社会生产劳动,直到今天。

更确切的说2019的一些政策影响将是历史性的。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回头观察分析这几年的。

回到你的主题。

物质状态促动新的意识状态的形成。当匈奴西征,就引发了古代欧洲人的反思(新意识状态),后来欧洲出现了新结构(新物质状态)。

蒙古帝国的西征,同样引发欧洲整体反思,后来开启了文艺复兴,以及新教理论的诞生。而后这些新意识状态推动欧洲发展出新的物质状态,既各种结构、规则等。直到今天。

西方新物质结构,带来的弊端推动一个新意识分支的出现,既唯物主义。最后到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形成。苏联等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出现。

工业党这个概念很笼统,很模糊。有主观唯物论特点。

西方工业发展中,就有工业党人,包括现在的西方人,也有很多对工业超级重视的群体。

清朝也有工业党人,民国、新中国前三十年,,都有。

后面几十年的中国,也有大量工业党人。这些人群从意识上却有了两种分支,一是物质发展就是一切,最高准则。另一个是,从西方的发展历史和中国70年的发展上看到了马列理论中论述的那些历史弊端,开始被自身真实经历的体味到。于是开始对这段发展反思的思潮。

我到觉得,如今工业党这个名词,更是一个时髦的概念。刻意区分自身主张和其他理论群体主张的不同罢了。没什么太多新特征。

通宝推:猪啊猪,
家园 自认为是工业党

却玩断章取义的把戏。这是主席在三九年庆祝斯大林六十岁的讲话里的一句,完整是:千百年来一直是压迫有理,马克思反对压迫有理,总结剥削剩余价值其实马克思主义千万道理就是造反有理。中国现在汉族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别做星辰大海的梦先保住中华民族再说

家园 80后这一代人也是对于工厂有记忆的一代

前几天和家里老一代人聊以前城市的布局,对于城市的某个地方,记忆中的定义无非就是某某学校、工厂、村落。现在那些地方,基本全是高楼、间或有市场、公园。

这一代人也许是记忆里工厂(尤其大工厂)有一定地位的最后一代人。实物的生产在价值观世界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90后一代不一定,因为90后童年时代的工厂更可能像铁西区那样没有生机。00后一代人,他们成长的时代里工厂是被驱赶到城市边缘的角色。

工业党当然不是80后这群人独占,但是80后之于工业党地位是独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