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杨安泽的总统之路 -- 心的方向

共:💬56 🌺18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杨能不能成事和是否值得关注无关

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了。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杨的政策?

因为不采取的话美国就要亡党亡国了。

  但是假想自动化已发展到顶点,所有的生产和服务都用不著人类劳动了。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价值存在吗?难道能有一个社会,其中任何人都没有收入,但商品却仍有价值,仍可以卖掉?这显然是荒谬的。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而这种生产却并不创造任何收入,因为这生产用不著人参与。但是有人要把这些产品“卖”掉,而这些产品却不可能再有任何买主!

  显然,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产品的分配绝对不会以出售商品的形式来进行,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考虑到普遍自动化造成的富饶程度,“卖”这个观念就更显得其荒谬了。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ernest-mandel/1964book/marxist.org-chinese-mandel-1964a.htm

全面自动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杨安泽想的是把资本主义和平转型成一种其他什么东西。要是他和平转型不成,那以后的美国就只能武力转型了。

他能成为新时代的罗斯福吗?我看悬。现在美国的利益集团比罗斯福时代强多了。

但是他的思路会很有价值,就像凯恩斯主义。1929年的经济危机催生了「凯恩斯革命」,2009年经济危机之后也会催生出什么来吧。

家园 我觉得大哥你有点天真了。

真要混不下去了,还要啥脸面。

直接另起炉灶就是。

发行新美元,除去美国公民可以每人以一比十,折换新的一千刀,其余一刀折换一千刀。

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不服你来打我呀?正好启动军事工业。

家园 他的思路一文不值

一个理论上漏洞百出,实践上没有可行的想法。

不说美国不采用杨的政策是否就会亡国,单说为了不让美国亡党亡国,统治阶级就肯割自己的肉给中产? 本末倒置。

另外,自动化生产意味资本主义消亡是什么意思? 我老了,实在不能理解,请赐教!

家园 做为海华我也认为杨成功机会不大

倒不是如楼下有人说的他是华裔的缘故,但是有一定关系。

杨的政治光谱基本上是三德子的那一系,即西方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作为解决资本主义财富集中这个自然趋势,社会主义再一次被拿出来做为工具,这是不奇怪的,在美国两岸的圈子中有这样的呼声,各种改革资本主义的沙龙讨论如火如荼有几年了,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谁都看到了近年以来金融膨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快走不下去了。

社会主义做为一个补充,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不陌生。而且多多少少这几十年都在发生。但是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问题两个面,一金融经济如何走下去的问题,二如果金融经济走不下去,总量下降怎么办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又依赖于两者,一是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把金融经济进一步放大到世界上还没有融入金融游戏圈的地区。前者是个小步快跑的过程,从十年二十年跨度上看,西方生产效率有大幅提高,比如数据产业,可见未来也不会停下来,但是解决不了分配的问题,尤其美国这样的国家缺乏西欧那样的保底系统,因此生产效率的提高除了财富进一步集中外,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些固有问题,这是杨这些社会主义呼声的来源。

后者可以把金融经济进一步扩大,比如贸易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当然中国本土金融债务也是问题重重,美国是玩不下去,中国是面临爆仓,因此开放中国金融市场,跟着美犹一起玩大的,是个双赢的事情,这点上中南海倒是有共识,想不通的是爱国P民们,不过然并卵。至于这个有没有可能解决美国的问题,恐怕也不成,但是很可能延迟世界金融危机,至少目前模式可以继续下去几年直到有其他办法出现,当然醉不成还可以打仗,不过现在谁都想避免走那条路,打也是在经济落后地区打。至于这个过程中是否把中国玩残,还是把美国玩残,那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了。

杨的吸引点其实倒是走到与川普竞选政策的同一个方向上,就是解决眼前的危机。也就是第二个方面,在总量下降,目前模式玩不下去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美国P民翻盘推动大变革。不要忘了,美国是一个反叛民族,美国的建国就是从殖民地反叛开始的。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着陈吴揭竿而起做皇上的传统的国家,美国二百历史的来历就是陈吴缔造的,而且不同于中国陈吴上台后就搞复辟,自己当皇上背叛革命, 美国陈吴革命的结果是直到今天人人都可以配枪,雷打不动。对,美国的红脖与枪支协会才是美国的脊梁,只要这个势力一直占优势,其对谁当总统的影响永远是绝对性的。

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杨/三德子与川普的竞选纲领造成的不同结局了。美国社会主义在思想沙龙中是纯理论化的,但是杨拿出来当作社会实践,一定要有它的市场。美国民主党的一个票仓一直是抓低端P民,从产业工人,到少数族裔,黑人,到今天的拉丁裔为主,是跟随了一个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人从低端进入中产,或进入小企业主的过程,因此民主党的策略一直在改变成为今天一个依赖移民(合法与非法)为重要票源的党派。所以杨与三德子的着眼点一直是寻找陷与经济困境的族群。

三德子的最大支持群体是千禧年一代,杨的支持者应该是在拉丁裔身上。不过一个很搞笑的效果出现是,杨的接受者反而大量出现在红脖蓝领中,甚至有人说他是白人至上的同情者,他自己也很尴尬的撇清,这个大概是他始料未及的。杨与川普的殊途同归实际上说明的是,美国低端P民中需要救济的,今天已经得到他们所要的,而没有分到经济大饼的红脖们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尊严,就是回到中产的身份上,这也是杨的竞选纲领得到更多红脖包括黑人认同的根本原因,而杨本身并不避讳这一点,他明确宣扬的就是这条,比如他老婆的奉献等。而这些都不是现在领着福利的拉丁移民们所真正关心的。

当然川普走的是传统道路,就是跳动民族主义情绪,把矛头对外,包括外来移民与外国产业工人,这都是旧调重弹,不过不缺成功范例,而且路径依赖可靠性很强,符合思维简单的人的本能反应。不过这就是政治的本来面目,就是由高智商给低智商指明道路,像杨那样的MATH提法,本来就不符合人的天性,因此政治上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只能做为顶端设计方案,就是有权力之后才可能实践的,依靠P民觉醒自发支持,在西北欧,日本这样的族群封闭社会,智商基数有一定保证的条件下有可能,在美国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没有可能从下到上去翻盘。

据我观察,只要美国枪支协会为代表的红脖主体没有把宝压在杨身上,同时拉丁裔也没有对杨发生兴趣,杨的前景终归是昙花一现。一个有关杨华裔身份的着眼点是,美国拉丁裔稳步在政坛发展,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低调面目不清的样子,因为在多族裔的美国政坛,除了传统白人系统外,各家少数族裔的派系之间竞争更激烈,因此华裔政治人物从票源上来说,很难真正得到其他少数族裔的接受,不论是黑人还是拉丁人。而华裔亚裔的绝对人数少决定了杨只能走入白人派系中去扩展自己的票仓,这也是杨今天有一定声望的基础,是他发展红脖群体的结果。

但是一个依赖红脖的民主党竞选人,本身又是少数族裔中的少数派,这样的一个混搭在美国政坛的崛起,除了说明美国选民的绝望之外,即使我这样对美国活力抱有无限崇拜的海华,也没有这个信心对其翻江倒海的机会看好。

家园 画饼充饥

【把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贡献纳入GDP,不是荒诞的。由此,美国经济的总量将被极大的放大,美元的增发,就是顺理成章了。】

家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商品的同时也创造购买力

资本家购买厂房、机器(不变资本)和劳动者的劳动力(可变资本),组织生产,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回笼资金。

这个过程不光生产产品,还创造了购买产品的购买力(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整个社会上都是全自动化工厂,都光生产产品,不创造购买力,那资本家的东西造出来了也卖不出去(比1929年更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只能供资本家自己享用了。享用之后剩下的要么像1929年倒奶那样倒掉,要么送人。

全自动化之后,社会要么变成工业社会主义,要么变成工业封建主义,反正肯定不可能是工业资本主义了。

资本家割肉这事情,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发生过。但是我觉得这回美国领导人🇺🇸再逼资本家割肉会比较困难(美国政府现在已经失去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加州高铁说要修,多年没个影);反而是现在的中国领导人🇨🇳有可能做到。

另外,历史上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强势的皇帝也会搞逼大地主、大商人割肉的事情。汉武帝搞算缗令折腾富户。朱元璋直接把江南地主的私田国有化了。

罗斯福的“均贫富”挽救了美国

2011年10月11日15: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非常时期非常授权

  推动一定程度的公平,也是西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新政”的中心内容。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罗斯福推行“新政”时困难重重,和最高法院斗智斗勇。他的一位朋友感慨万千地对他说,“假如你成功了,你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罗斯福总统沉郁良久,带着预言家的口吻说,“假如我失败了,我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总统”。

  言下之意,不改弦更张,美国的制度甚至美国都将终结。

  罗斯福这句低沉的回答,长久地回荡在美国历史的天空上。这句话既反映了他对美国体制中深层矛盾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又反映了他力图缓解这种矛盾的决心。罗斯福的“新政”是资本主义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这个“新政”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概括起来就这么几点:均贫富,抑豪强,软独裁,结民心。

  均贫富就是关注民生。抑豪强就是抑制资本,尤其是大资本和金融资本。这是“新政”的内容。

  劫贫济富易,劫富济贫难,古今中外莫不如此。30年代的美国也不例外。豪强是不好抑的,既能捐款,又雇有游说集团,还能操纵舆论、操纵选举。如果不是专权任事,在事实上实施软独裁,是无法成功的。而能够实行软独裁的条件,是结交民心。所以,软独裁和结民心,就成了推行“新政”的手段。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大萧条的低谷。全美大约25%的劳动者失去了工作,农产品产出降低了60%,农村一片凋零,工业产出不足1929年的一半,200多万人无家可归。尤其令这位新总统备感挑战的是,在就任当天,美国48个州当中,就有32个州的银行无法开业。就任第二天,美国联邦银行的老大——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由于客户的疯狂挤兑而无法开业。美国社会动荡,犯罪率尤其是有组织的犯罪率迅速上升,美国制度风雨飘摇,潜在的“太平军”到处都是。而刚刚卸任的政府和精英集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乱投金石之药。

  美国如同一艘将要沉没的船。大多数的船员、水手和乘客都四顾茫然,在绝望中挣扎,渴望一个强有力甚至是“独裁”的船长,带领他们渡过难关。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压倒多数当选的。一艘在风浪中飘摇的船,需要一个充分授权、意志坚强、决策迅速的船长和指挥体系。否则,如果事事决断于水手和乘客间的合议的话,这艘船会在议事厅的争吵中迅速沉没。

  这种在困难时便宜行事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如古罗马,如南北战争时期的林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30年代的美国,由于对美国体制的绝望,许多有影响的人大声呼吁授予罗斯福美国历史上从无先例的广泛权力,这种权力将凌驾于议会和宪法之上。当时全美富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告诉读者:“一种温和的独裁将帮助我们渡过前面崎岖不平的道路”,而另外一份杂志则宣称罗斯福应当拥有“几乎独裁的权力来重新组织政府”。1933年,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制片商威廉?蓝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发行了一部专题电影,名为Galbrief Over White House。该制片商认为,美国需要一个“独裁者”来带领它走出大萧条的危机。该片虚构了一位美国总统,这位总统解散议会,宣布军事管制,建立了“建设军”来重建美国。

  罗斯福也当仁不让,下决心要以铁腕拯救美国。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宣告,“我将要求国会授予……广泛的行政权力来与紧急状态作战……如同我们受到外敌的侵略”。音刚出,声未落,就激起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那种淹没一切的赞同声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民意——广泛的授权。

  纽约一家当时影响力很大的报纸《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对罗斯福的宣告发表了代表报社立场的赞同声:“如有必要,我们支持独裁”(For Dictatorship If Necessary)。其他许多报纸发出同样的声音。有人说,“(一战时期)我们将宪法用纸包裹起来,束之高阁直到战争结束”,而大萧条的时代,“如同(回到)战时”(Alfred E.Smith)。苏联在国家垂危的紧要关头,不顾实际情况推行所谓“民主改革”,而美国在紧要关头,却准备授予总统前所未有的行政权力。而这位总统准备好了要获取并运用这种前所未有的权力。?

  这段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当时的美国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民族。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宪法用纸包起来束之高阁,完全不同于那些不问历史传统、民族特征和时代特点,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奢谈“普世价值”的人。

  诊出危机的“病根”

  罗斯福是如何拯救美国的呢?中医讲、望、闻、问、切。政治家和医生一样。要下药,先诊病。

  卓越的政治家都是有远见的政治家。而政治家的远见来源于对事物的深刻认知。罗斯福是如何认知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根源的?

  斯福是从对美国经济制度的批评开始的。

  在那个3月4日,面对同一批听众,在同一篇就职演说中,罗斯福以批评的口吻讲出了下面这段话。这段话通过无线电,在美国的许多地方回荡。许多信心崩溃的美国公众,听到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这一切主要是由于,那些主宰人类货币交易的统治者们,由于愚蠢和无能,失败了;他们承认了失败;他们逃离了。这些欺骗成性的货币交易者们的作为在公众舆论的法庭里被起诉了,被人们的理性和感情所拒绝。

  是的,他们尝试过对付危机,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囿于陈腐的传统。面对信用体系的崩溃,他们居然建议借更多的钱。他们被利润诱惑,而这个诱惑又引诱我们的人民追随他们错误的领导,反复诉诸所谓的忠告,泪流满面地请求人民重建信心……

  这些货币交易者们已经从我们文明殿堂的高位上逃跑了。现在,我们可以重建这个殿堂,让它符合古老的真理。这个重建的手段就是,我们将运用更加高贵的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货币利润。

  这段话分开说,有这么几层含义。

  (1)大萧条的制造者是唯利是图的货币交易者;

  (2)大萧条的根源是资本的货币利润;

  (3)资本的利润动机高于高贵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发了危机;

  (4)重建美国的出路是让利润动机符合更加高贵的社会价值。

  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黯淡的日子里所发表的这一段话,使那位双腿不能站立的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站得比大多数总统都高。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美国当时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将经济萧条的责任归咎于不受限制的资本主义,或单纯以资本为基础的不受约束的市场经济。简言之,归咎于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归咎于货币交易者和他们的利润冲动。这些,在罗斯福眼中就是豪强。

  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出发点。七十多年前的罗斯福对资本主义的这种认识,比那些将资本主义乌托邦化的人,要实际得多、高明得多。

  被罗斯福批评的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导致“大萧条”的呢? 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或资本基础上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相对贫困和生产无限扩大的矛盾,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这个逻辑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不受约束的利润动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导致不均衡的财富积累和过度的资本积累;

  (2)收入分配不公导致中下层没有足够的收入,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

  (3)中下层在收入不足时,举债度日,导致消费者债务负担加重,同时推动金融繁荣;

  (4)财富过度积累导致金字塔顶部的阶层拥有过多的闲散资本,这些闲散资本在总需求相对萎缩的情况下,缺乏投资实体经济的机会,流向了资本市场,导致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5)资产泡沫在社会范围内,制造快速“创造财富”的虚假景象,泡沫游戏从金字塔顶部逐步向下传导,导致全面的泡沫经济,而资产泡沫又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导致有效总需求的进一步相对萎缩。

  (6)最后导致了大萧条前的泡沫繁荣和最终的大萧条。

  大萧条是生产过剩、债务过度、资产泡沫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任何“自由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在大萧条爆发前夕,美国收入分配极端不公,基尼系数连创新高;财富高度集中,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社会财富;中下层举债度日,消费者债务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弥漫社会的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危机前夕,美国资本泡沫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最后,跌入低谷。

  罗斯福的“药方”

  从经济现象这个表象来看,罗斯福的“新政”还是开对了药方的。罗斯福的“新政”包罗万象,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重建信心,二是改革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调整财富和收入分配(均贫富),大幅度提高税收, 增加公共开支, 支持工会力量, 规定最低工资, 推动劳工立法, 推行社保基金体制,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年老、失业和有病的人提供基本保障。通过这些方式调整收入分配,为中下阶层编制一个基本的保障网络。政府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开支,钱从哪里来?主要是来自富有阶层。罗斯福在大幅度提高富有阶层税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中下层的税率。1936年,他将最高的收入累进税率提高到79%。这个税率在20世纪50—60年代,曾经达到91%以上。肯尼迪将它降低到70%。里根时期降低到28%。克林顿时期上升到39.6%。小布什时期再降低到35%。罗斯福在“劫富济贫”方面是毫不手软的。他强制性地收购所有民间黄金,而拥有黄金的主要是富有阶层。在那些人将黄金换成美元以后,他果断让美元贬值大约50%。每谈及此,富有阶层到现在都不能原谅他。罗斯福在美国经济最为艰难的那一段时期用霹雳手段推动社会财富和收入的二次分配,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的。例如在中国就有人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增加税收或提高工资,会起到收缩作用,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困难,从而主张延缓这些措施。其实,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偏好低于中下层。只要有针对性地增税,有针对性地支出,提高最高累进税率,提高工资是可以起到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的作用的。

  罗斯福还建立了许多重振经济的行政部门,直接解决民生难题。例如,他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推出了《1933年重新造林法》(Reforestation Act of 1933)——它下面的环保机构直接雇用了大约250多万人,从事造林、修路、控制洪水、防治土壤流失、开发国家公园等工作。为了解决穷人过冬的问题,他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公共工程署(Civic Works Administration),在1933—1934年冬季专为穷人提供临时工作。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绕过国会无休止的“民主”辩论,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新政”成为罗斯福常用的办法。例如1935年,在《紧急救济法案》下,他以行政命令成立了三个政府机构。它们分别是公共事业振兴局(Work Progress Administration,WPA)、再安置局(Resettlement Administration,RA)和农村电气化管理局(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REA)。这三个机构中,第一个主要是实施公共工程;第二个主要是帮助贫穷的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帮助农民提高农场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益等;第三个主要是将电力输送到那些私人电力公司认为不盈利的偏远地区。他还建立了美国住房局(USHA),为贫困社区提供为期60年的低息贷款,以清理贫民窟和修建其他工程。

  另一方面,他大幅度增加政府对经济的介入,加强政府监管(抑豪强)。罗斯福的行政干预是全面的,推出多项政府立法,建立了许多政府监管机构,为了平衡资本和劳工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减少失业,还推出了《国家产业复兴法案》(NIRA)。这项法案的第七款第A条保障了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此法案还建立了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的法律条例。此外还成立了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专门监督劳动者的权利和安全是否得到了保障;大力限制金融资本,推动金融改革。他将传统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成立证交会,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推动共同基金的监管。

  简单说来,罗斯福对资本来了两手:“均”和“抑”。世家出身的罗斯福,让同样世家出身的许多人,感到了背叛。直到今天,许多世家出身的精英依然不能原谅罗斯福,从他们的角度说他是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新政”的阻力很大。美国有许多人指出,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式是“软独裁”。他雷厉风行,知行合一。从上任开始,十八般武艺一路打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看准了的事,就高效率地推行。最高法院多次将“新政”的许多内容判为非法;多次将“最低工资”判为非法。罗斯福同最高法院进行了许多斗争,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由于民主党在国会占绝对多数,使他获得充分授权。即使如此,为了绕开国会冗长的辩论,他干脆利用行政命令。他的许多“新政”措施都是在就职后的100天内推出的,而绝大多数“新政”措施在施政以后大约3年时间内就基本完成,很有“只争朝夕”的味道。当然,如果有人认为强势的罗斯福只是一味蛮干那就错了。他将高超的政治艺术和强势作为结合在一起。

  罗斯福为了绕开精英阶层,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炉边漫谈,直接同美国中下层沟通,结交民心,以保障“新政”得以实施。炉边漫谈成了特有的治理方式。看来只有权力中心同中下层直接交流,才可能打破精英设置的种种障碍。当然,只有符合中下层的利益,这种直接交流才可能成功。罗斯福赢得了许多美国人的心,中下层成了“新政”的主要政治基础。就是这些中下层,连续四次将罗斯福送进白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均贫富、抑豪强的结果,是罗斯福建立了一个“大政府”。这个“大政府”避免了美国体制的崩溃。这个“大政府”不仅拯救了美国,拯救了中下层民众,也拯救了那些指责他背叛的阶级。

  他没有成为美国最后一位总统。

  如同他的朋友预言的那样,在许多人眼中,他成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有的人干脆认为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无论人们怎样评价他,他将自己的信念深深地烙在了美国体制上。无论后来有多少人,使出了多少办法,想抹去这个烙印,罗斯福留下的体制在很多方面依然成为了今天美国体制的主流。美国没有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坠入大萧条,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罗斯福的理念和做法。

  不过,罗斯福的成功只能算是技术层面的成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相对贫困的事实,却没有解决导致相对贫困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资本的任性胡为,却没有解决金融资本的内在冲动。“新政”只是缓和而没有根本消除困扰美国的基本矛盾。尽管如此,他在技术层面上的系统创新,的确将这个矛盾的破坏性降低了许多。在那以后的40年里,美国虽然经历了许多周期性的经济衰退,但是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责编:高巍)

家园 津巴布韦,魏玛共和国与蒋记民国联袂发来贺电
家园 哈哈!不过,我倒还真不是瞎说。美国货币发行

200多年来,已经变更好几回了。美国银币停止发行,开始退出流通是1964年。加拿大是1968年,前几年喝咖啡,偶尔还能被找回呢。法国更晚。

至于货币限量兑换,西德吞并东德的时候,就这么干过。

家园 英镑转十进制是1971年

重新定义了便士,废除了先令。为了区别旧便士,新硬币印着New Pence/Penny。这些“新便士”一直用到80年代才退出流通。

不过彼时欧美制造业都还在,最多有个石油危机,苏东集团只有军事压力,经济上西方优势明显,也没有神马债务问题。美元71年才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人靠发国债印美元像是上了瘾,到今天快半个世纪过去,也快病入膏肓了。

家园 脱钩黄金后,美元确立其信用的过程,看来是不可复制了。

未来好像没有什么靠得住的国际信用货币了。

家园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道路确实不可复制

不过滥发纸币引发超级通胀这条作死之路,隔个若干年总是有国家去试一试。

美国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家园 货币增发似乎是囚徒困境下,国家间比烂的竞争策略,区别在

于谁的操作水平高。

一般而言货币投放量越大,对民间财富收集能力越强,促进贫富进一步分化。

可如果不发,似乎就是便宜外人。

但我实在搞不清楚,这个逻辑是如何成立的?

家园 这逻辑不对

“如果整个社会上都是全自动化工厂,都光生产产品,不创造购买力,那资本家的东西造出来了也卖不出去(比1929年更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只能供资本家自己享用了。享用之后剩下的要么像1929年倒奶那样倒掉,要么送人。”

这是1990年代政治考试题的一个翻版“未来都是机器人生产,就不产生剩余价值,不存在剥削了”。

当时的标准答案如下,供参考: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作为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不创造价值。即,机器人实际上是由人生产出来的具有模拟智能的现代化生产工具,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作为生产工具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所以,即使整个社会上都是全自动化工厂,剩余价值也会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工人得到工资收入。

另外,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垄断资产阶级不算割肉,事实上,当时的企业的税收还降了。是政府发债券,用国家的钱搞基建,资本家在这一过程中还赚了。而债券是需要以后用全民的税收还的,对被统治阶级来说,是寅吃卯粮。

家园 啥?难道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本世纪写成的?

“其实,马列批判资本罪恶的实例,恰恰更多地出现在改开四十年的国内,而不是美国为首西方国家。”

难道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本世纪,对照着中国写出的?

难道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和爱尔兰大饥荒,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

这位河友,我真不敢说,是不是真糊涂,还是有意为之了!叹为观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