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聊聊高考改革(一)楔子:讨论规则和话题起头 -- 吴用

共:💬17 🌺1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聊聊高考改革(一)楔子:讨论规则和话题起头

前几天有河友开了个头。可巧最近有时间,且这个话题又恰好跟俺有一定关联性,所以想随便聊聊。聊的时间俺设想最好要长一点,充分发挥论坛的抛砖引玉的功能,进行一个比较充分讨论和思考。本话题尤其欢迎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人参与。

但俺很怕论坛上的无营养发言,浪费时间不说,又往往成为一些无关紧要话题的论战,所以想先说一下俺设想的讨论规则:

1、俺没时间写论文,很多观点是多年凝练形成的,论证过程限于时间精力未免不够严谨,但求有建设性和启发性,因此杠精请回避;

2、讨论要力求建设性和启发性,即观点和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俺不想喊口号;

3、如想参与讨论多举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话题起头部分,由三个问题组成。

一是,说到高考改革,俺先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需不需要进行高考改革?这个问题俺自己是有一个答案的,但俺现在想先卖个关子(下面两个问题俺也先不给出俺的答案),想先请河友们谈谈,看俺的答案跟大家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互相启发。这个问题很重要,不回答这个目的性问题,高考改革的对错得失就都无从谈起。

二是,高考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理想状态下,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现实中民众是如何认识高考的,现实和理想符合程度如何?如有差距,差距是如何产生的?是否需要修正,如何修正?

三是,扩而大之,如果从整个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上看待以上两个问题,俺想请问各位高贤,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则是否要修正和完善?修正和完善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

好,问题问完了,有人参与当然欢迎。若无人参与,俺会尽量快的把自己30年来的思考积累,尽可能有条理的说上一说,供大家批判和指正。

通宝推:白玉老虎,pendagun,
家园 聊聊高考改革(二)教育是什么(中国篇)?

第二篇写这个,估计要让一些河友摸不着头脑——不是提出了三个问题么,怎么不按照套路来?!给大家作揖赔礼的同时,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一下俺的思路。

1、俺认为要想回答那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才是根本;

2、要想充分的、与建设性的讨论问题,前提必然是大家从一个基本点出发,才能不断深入,俺想通过这个问题建立一个基本点。

回到问题本身,俺以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不可避免的要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先简略说说大家都熟悉的中国(略去掉书包的论证过程)

目前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孔子及其后人创建了中国古代的基本教育雏形,不过这属于民间行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交往活动,估计也是受了中国古代教育形态的启发。

但自春秋战国到晋甚至隋唐,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知识传播是有一定的阶级垄断性的,门阀政治就是其最突出的社会表现。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包括法律方面的,著书立说方面的,人才选拔方面的,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知识垄断体系的直接体现。

这个历史时期,俺总结其教育形式的特点,有两点:

1、述而不著,口传心授,重道不重术,且绝不分科。老师不准备教材,想到哪讲到哪,随意性很大。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积累水平。但职业教师,尤其是有名望的教师,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往往也是望族的政治智囊,三国中的很多谋士,其实都有这样双重身份,例如曹丕和曹植的老师——显然这样的教师是不会走进田间地头去做普及教育的。

可能有人会反驳俺,孔子编过教材啊,春秋,诗经不都是孔子编的教材么?其学生还留下了一本论语和一本孟子,更不要说还有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史记,汉书等等等等。

俺也不敢辩驳,俺只想请持这类观点的人,看看这些书是编给学生看的么?这些书大都重道而不重术,俺估计这些老师教授学生的时候,不可能不结合具体的手段来解说道,但书中却不多说。这些书中不说观点则已,一旦要陈述观点和结论,势必要拔高到大义、道德的高度,甚至引申到玄学上去。

例如俺幼年时读孙子兵法中有句话,“不恃彼之不来,而恃吾以有所待也”,怎么也想不通怎么做才能做到“不可胜”,啥叫知己知彼,困惑不已,疑惑写书的人为啥不给几个案例摊开来做讲解,最不济也要给几个公式定理方法思路吧。

直到最近几年俺才想通,这就是当时的知识垄断者的谋身之道:原则告诉你了,想做案例研讨你得给我官做,最差也得交钱我才给你讲——有兴趣的河友可以考证一下“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的由来——俺以为这些老师,也是知识的垄断者,是有意识这样做的,道可以随便传授,但权谋之术,是不传之密。

因此,俺认为这些人编撰这些书的根本目的,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读者——皇帝,并通过皇帝的施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其中一字千金的典故是最能说明这种心态的典故了——道是营销包装必然要广而告之,而术是自己进身而为当权者所用的葵花宝典,当然不能随便外传。

这样就造成一个后果,这些著作没有老师做背景讲解,学生想凭自己看就能学的很好,基本是不可能的事——现在让一个没有春秋战国历史基础的人去读左转,我估计能看懂的学生一定是没喝过孟婆汤的转世灵童。史记稍微好点,因为是纪传体,但俺年幼时每每看到太史公曰的时候,就不爱看了,因为幼年没社会经验时的俺,根本看球不懂司马迁想说啥。

另外,从目前留下的史料上看,老师教授的知识范围也很广泛,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俺估计也与这样的教育形式脱离不了干系。显然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形成知识垄断是特别有好处的,俺估计自秦代开始称呼百姓为黔首,与此也不无关系——这阶段的教育,俺以为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设立——孔子鼓励学生学而优则仕,恐怕也有这方面因素。

2、剑宗气宗,水火不容。诸子百家,争鸣争的是什么?是知识(也可以说是信息)的解释权。拿到了知识的解释权,就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御用知识传承工具,从而吃穿不愁。所以春秋战国时可以百家争鸣,到了汉代之后,没取得知识解释权的,就逐渐湮灭在历时长河中了。因此这个阶段,知识垄断阶层内部的论战,是血淋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焚书坑儒就是儒家争夺知识解释权失败的直接后果,汉代盐铁论的朝堂之辩,也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由于失败者往往会在政治上失去信任,经济上受到打击,甚至会威胁自身的人身安全,故被知识垄断阶层视为最重要的要务。

以上长篇大论,归纳起来的结论也很简单,俺以为叶澜也好,美国教育家孟禄也好,舒尔茨也好,他们对教育起源的定义,都不合俺的心意。俺认为,教育起源的动因,北宋的张载在《西铭》中说的比俺清楚,请允许俺全文引用一下: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替换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俺以为,教育产生的动因,就是统治阶级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善述其志,善继其志,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故而进行的一种知识传递活动。

当然,您看后,也许您另有高见,没关系,来讨论,顺便预告一下俺的下一篇——俺的下一篇想从现代教育在欧洲的起源讲起,论述一下教育在中外,其起源动因是非常相似的——俺希望咱们西西河这个据说是水平最高的华人论坛,能通过这样的讨论,最终得出现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一重要结论,或者说是观点,来指导咱们育儿实践

通宝推:白玉老虎,pendagun,
家园 孔子不是教育的开创者,只是把教育范围扩大了。

当时有教材,而且是很具体的教材,与其说是不具体,不如说理论水平不高。

请去读一读左转,那是典型的案例研究。

家园 花一下

俺就知道俺的这一观点会被无情鞭笞。感谢回复和讨论。

不过俺不会但就您所说给予多回合讨论,甚至可以认为俺理屈词穷都可以——因为这个在俺要写的东西里不是重点,俺的目标是完成在河里的第一个主贴,时间上不是很允许在细节上纠缠——参看俺写主贴时说的讨论原则。

最后简单回复一下,案例研究这件事,本身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左传中都是案例,也可以说都不是案例——关键看怎么定义了,宏观到什么程度,微观到什么程度。至于您如果说的具体教材,恕俺才疏学浅,过去30年的积累在这方面是零,俺是没看到有。请您多多指教。不过如您是指普鲁士现代教育的七艺一类,那么请恕俺不能跟讨论这个话题了,因为这个话题一扯没边,实在没时间

家园 我在翻译《左传》,

如您有兴趣请移步:

《《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家园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这是白岩松最近一期关于高考的电视节目中的一个话题。

虽然不满意,但不得不承认是事实。我父亲就是一个例子,没有高考,永远没有机会走出苏北年年涝灾的小村庄。

我认为现在应该解决的问题是:高考不是唯一的上升通路。

家园 有时间一定去学习学习

多谢推荐

家园 抛个砖

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高考要不要改革?抠个字眼:需要改,无需革。高考是77年恢复的,之前的由于年纪小,消息闭塞,没什么印象。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就知道“社会”对高考很多诟病,主要是1,一考定终身(但我大学同寝有个兄弟是考了三年,高中也是有复读班)。2,唯分数论,专出书呆子(不好意思,我的观察学得好的没一个是呆子)。3,有特殊能力的没有途径(话说我割禾很快算不算特殊能力)。4,一些偏才怪才难以出头(这个相当不好说呀,七八岁就熟练使用英语但不会中文算不算偏才)。这几个观点,到现在还是攻击高考的理由。包括有些河友说没考上大学就没出路,这里也说一下观点:1,说不上没出路。还有成人教育。身边很多人通过成人教育提升了学历,目前最厉害的两个中专毕业通过各种成教,已取得高级职称。心若在,路就在。2,君不见到处有博士生给初中没毕业的同学打工的传说?努力出奇迹。要说总体上读过大学的比没读过大学的要过得体面点?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呀?人家总体上掌握你知识技能高。

那么我为什么还是认为高考需要改呢?社会发展了,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多了,也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培养更多的人了,也出现新的学科新的技术方向了,基础教育提高也提供了更多的苗子。所以,新设学科,高校增设,合拼,扩招,高校作用的转变改进,都不顺理成章的了。那么高考进行改良和完善,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第二个问题,高考(在教育)的作用,是选才。选出合适的苗子,去接受教育培训,然后承担一些需要复杂知识的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一般来说,这些工作所能接触,获得,支配的资源会多点,市侩的说就是更有权有势有钱,也就是说,高考可以认为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民众自然都希望自己或子女有权有势有钱。高考,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上升通道,同时自然也阻碍了一部分人的上升。被阻碍的那部分人,自然是想法消除高考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第3个,见1,当然要依据时代进步完善,见2,自然是紧扣选才的目的。依据高考进行的社会资源分配,目的是更好的管理和发展社会,而不是为了某家的私利,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特权,更不是为了推翻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某些人敛财。

高考肯定不能绝对表面公平。总有一些人是要得到倾斜的,比如烈属,比如特殊贡献人员,比如帮扶一些落后地区。但这些倾斜,道义上必须是正向的。

困了,先这些。

关键词(Tags): #高考#教育
家园 科举制前的教育系统就是一套引荐制度

师生,同窗构成一层社会知识流通网络。网红可以作官,最不济也能在大官,大贵族前混个脸熟,当个门客。周封建制意识形态的礼崩乐坏,在春秋末就被各种没落出身的能人,提出各种加强领导权力,强调干部作用的改革思想取代。其实法儒之道,变法都是个人都是零件,国家机器才是意识主体的超前工业思想。周的礼教思想,其实在周朝一开始就被周公本人破坏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过是一套天子祭祀的仪式。孔子要在六百多年后想圆回来,只能从重写春秋开始。当然孔子也不是为了复周礼而复周礼,网红也要招粉丝,积极参加活动才能维持粉丝量。学习班其实就是粉丝班,名气越大,招来的人就越多。招来的越多,名气越大。后世儒家大名都是这样的,所以现在看见背弟子规,女德班玩这套其实就是培养脑残粉的回归本色。

家园 花一下认真讨论,谈谈俺的感想

可恨人到中年,家里公司事情大堆,想写点什么总是没有整时间,俺怕是有烂尾的嫌疑。因此借宝地说下俺的想法,以备万一烂尾,还能有个遮羞布。

俺以为,高考目前其实无需改革,该改革的是高等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下面简单谈谈俺的想法:

1、自普鲁士教会的教育模式成为现代教育雏形以来,现代教育至今不过几百年时间,与人类存续千年的历史相比,肯定还处于稚嫩期,肯定需要改革。

2、考试作为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检验的手段,肯定有片面性,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脱离不了社会生活的技术、经济、文化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卷考是一种非常经济且有效的检验手段。现在的社会生活基础,使得人们有底气去设想一下改变的基础,但这个过程会很长,任何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脱离实践的扯淡。

3、高考在中国成为实现阶层跃迁的谋身工具,并非建国时教育者的初衷,这方面的争论其实一直没停止过。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的一些观点,在建国初其实很有市场的——一些左派教育工作者认为,不能以学历作为社会人才选拔和分工依据,这也是刘少奇敢于借儿子的口,挑战现代教育制度的勇气来源之一,后果大家都看见了——最著名的就是取消高考,不过这个屎盆子后来扣在了太祖头上……

4、高考成为实现阶层跃迁的谋身工具,是改开后形成的。学历社会是改开的产物。按照学历进行社会分配是总设计师的伟大创举,按照学历熬资历和职称,按照资历和职称进行社会分工和分配,是总设计师对科举制度的伟大继承和发扬,这直接导致了轻高等教育,重基础教育的局面,有其积极因素,但真的不多,需认真反思和总结。

5、由以上,一考定终身是改开的产物,是改开后形成的。这其中,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轻视,是主要诱因,曾几何时大学生谁不知道及格万岁,有多少人认为考61分都没用?所以如想改变一考定终身,形成更为科学合理客观的人才选拔机制,需要从抓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分工/成果分配的制度入手。如能改变这一局面,高考的重要性必然随之下降,基础教育必然会回归理性,减负什么的才有可能实现。

6、高等教育质量,应从专业入手,搞211/985都是扯淡。如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向着逐步科学合理方向发展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例如分别在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研究型本科等层次上,形成全国专业统考,统考探索卷考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本专科教学质量,形成横向的专业教学质量评比,以四年在校期间的专业排名代替名校光环加持,变毕业证排名为专业成绩排名,改变北大一个学校的年资金投入顶河南全省的局面,尽可能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这样大学教师可以像高中教师一样,教的好有出头之日;学生只要能上大学,选个自己愿意读的专业,有机会通过四年的玩命盖过清北复交——家长自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这么看重高考了。

7、社会分工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密切联动。坚决取缔一些从欧美传来的,毫无意义的专业,例如城市公共治理,公共关系,传媒,市场营销等毫无门槛可言的专业。专业设置要与社会实际形成密切配合,其关键是不能把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市场化,主导权不能在高校,必须在中央一级的国家机关的手中,就业质量的跟踪体系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就业质量不佳的专业要敢于下评语,敢于下决心取缔。

8、高等教育必须以国家为主体进行。教师队伍必须是事业编制。现在小强已经放风出来,要取消事业编制。俺以为这是自掘坟墓——教过书的都知道教师是个奉献岗位,良心活,你搞市场化,让这个队伍毫无荣誉感,后果可想而知。

9、待高等教育质量改善后,再着手改善基础教育。俺以为,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很不错,但在初高中阶段各有一些炫技型的、华而不实的内容,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力学中的某些内容——匀质的刚体没那么多,不学微积分没基础学大学物理内容,何必搞那么难,有啥实用性么?俺个人认为,基础教育没必要有高中阶段,小学改为5年,初中改为四年,实现不经过高等教育也能过正常的社会生活为标准。高等教育要以实用和实践为标准。专业划分一定要严谨,考核一定要严格,同时要给无法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准备一条后路。

10、严格衡量学术产出成果,衡量标准和考核标准要拉长,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准绳来搞,硕士、博士在学校里搞科研是没啥前途的,必须要到生产实践中搞。高等教育的重点应是以能完成基本专业实践为目标的职业教学和本科教学,硕士和博士培养,要另辟蹊径,这个话题也不小,有时间了,俺也想抛个砖。

11、在以上内容基础上谈高考改革,才是有的放矢的谈,现在教育部搞的高考改革,不是坏就是蠢。个人认为他们是坏。用俺的一个老大哥的话说,他经过40年的工作经历,他认为他接触过的3部委中,其工作人员都可以用他发明的三分之一理论来评价,即:三分之一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三分之一应该撤职查办,最后三分之一应该经过严格的三观教育改造后,再重新考核上岗——也就是说,指望这些人拿出符合人民期望的方案来,是不可能的,人家忙着搞利益输送那。

12、在现有框架下,大家别指望了,只会越改越糟。俺写这些,是希望未来有河友或者河友的后代,万一有机会去做此事时,有个参考和批驳的靶子,如果俺的观点能有幸被河友们批判,俺是会骄傲的——至少有人认真看了

最后总结陈词:俺认为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衔接家庭和社会分工/社会分配的重要的环节和纽带,俺反对一切脱离社会实践,孤立的去谈教育的观点和人。俺认为要想搞好教育,必须从社会文化、社会传承、社会分配高度上来设计。俺对中华民族有信心,但俺对改开党没信心。俺希望小强及其领导的教育部,能早点交班给胜任的人,带俺们走出一条希望之路。

通宝推:白玉老虎,pendagun,审度,
家园 甚是眼前一亮

关于9,按我的观察,目前幼儿园是不准教学了。我看教材,PPT化,没有逻辑推理过程,学生很难自学。小学六年,知识密度太低了,完全可以压缩到五年。初高中,我们那时候中考跟高考差不多地位,初中高中基本上都是第一学期把识讲完了,第二学期备考,现在更玄,我知道的都是通过补课(规定是不能补课的),初三高三最迟第一学期中,就备考了。而且考试,高考提到六月份,比我们那时候少了一个月学习时间呢。九年义务改十年,是完全可以学完现在的高中课程的。如此则可以全面提升劳动者知识水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第6条,好是好,不过怕得再来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才生,起码得是文化大革命。

现在据说是教育,医疗,养老作为三个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不,医院据传限公扶私了。中美国怕是未来的趋势了——中国变得跟美国一样。

关键词(Tags): #高考#教育
家园 关键是教育不是孤立的

而是连接家庭和社会分工/社会分配的纽带。

这是现代教育带来的副产品。教育原本是对有接受教育欲望的人而设立的,但现代被教育者愿意接受教育驱动力,不是求知欲,而是获取社会分工和社会分配有利地位的欲望,是阶层跃迁的通道。

所以,如果国家希望教育起到这样的功效,就必须更注重公平,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牺牲一些效率。这就是文革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建设思路。

恢复高考后,社会迅速分层,处于上层的教育效率关注因其处于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而被不断加强。于是整个教育体系处于分裂的状态,一方面建国初追求公平的底色还在,还有庞大的公立院校群在支撑,另一方面追求效率的呼声不断加强,并以此来评价这一系统的功效,这就很可笑了。

在此我不是想指出改开党的短视,而是要蔑视改开党的智商和短视。它们口口声声说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但却割裂社会实践孤立的谈教育——它们很坏,以为人民看不懂它们垄断教育资源的如意算盘,此为智商低下;它们很短视,忘记了隋朝为啥要设科举,并能延续千年——历史已经证明,教育资源一旦被垄断,阶层流动一旦停止,统治阶级必然会完蛋。

俺只是想不通,连常凯申都明白的道理,为何改开党不懂?

通宝推:白玉老虎,pendagun,
家园 想法很好,但无法实现

主席曾言,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蟑螂的背后很清楚了,就是邓家。指望它们交班给胜任的人,跟问道于盲无异。国家就是一部暴力机器,议会革命无用,非暴力无以掌权。当初拿下四名政治局常委之后,党政军全面清洗三种人,实际上就是一场执行了斩首行动的军事政变。二世奇姨愤然斥责文革余孽,是因为彼辈心底里清楚,一旦左派再掌权,自己和背后的都要吊路灯。

为什么这些人会迷信顶层设计,因为一代代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拥有了比前朝更先进的监控体系和镇压工具而不会重蹈覆辙,它们不明白的是被统治阶级的力量也在水涨船高,执行监控和镇压的归根结底还是人。

可惜了主席和那些倒在征途的牺牲者们的实践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