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太平洋的不太平 -- 本嘉明

共:💬504 🌺4116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本大引用的巴方流言

对巴铁的流言认真,就错了。

家园 扬名立万的时候到了

以力证道, 打消潜在客户对中国制造的顾虑。

点看全图

家园 军备方面他说的很不靠谱

枭龙战斗机中国根本就不装备,全部是供应巴基斯坦和另外几个军购国,不知道哪来的60架做储备。战斗机这玩意儿贵的很,不会像普通的武器弹药那样生产个一大批做储备的。不说储备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就是巴基斯坦那几个已经装备了枭龙战斗机的中队总共的数量有没有60架都要打个问号。

军事这方面他真的是个外行。如果真的紧急交付了60架战斗机,枭龙基本上板上钉钉可以排除掉,那么更先进的歼十呢?也不可能,这个型号的战斗机我国空军真要提供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我们自己有几百架的存量,但是问题是巴基斯坦的空军飞行员根本没有操控歼十的经历,给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玩得转。只有歼七系列才有可信度,巴空军现在就有中国提供的歼七,然后这个型号我们国家目前存货也不少,短时间交付60架的库存还是有的。

家园 奶塌海蜇不知道好好不好吃

不是一个系列的,估计味道怪怪的。

家园 美元外汇储备不能进口原材料吗?
家园 “60架飞机门”

这个事情,巴基斯坦国内嚷嚷动了。是真是假呢?巴军方和政府都不辟谣,中国政府也不辟谣,巴基斯坦人民心里感到踏实,这就够了。

无非几个可能:

一, 纯谣言, “望梅止渴2.0”版。炸了人家警察的大巴,是巴基斯坦民兵组织理亏,但明面上仍然不是巴基斯坦政府的错。莫迪为了竞选把矛盾刻意激化,报复动作很大,上升到国家对国家的层面,捎带到巴政府,人家要捍卫主权捍卫尊严,只能反击。反击的力度,由巴总理决定,但如果中国反对,说不能搞这么大,那也会影响巴军方的决心的。我认为纯谣言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 中国给了枭龙,但没有60架,巴方虚张声势,有点曹操号称80万大军的意思。

三, 中国给了枭龙,真给了60架,立送达。这证明中国军方秘密装备了36架以上的枭龙,现在急眼了,军委大手一挥:留着看戏啊,统统给人家。

四, 中国承诺给60架枭龙,考虑到人家在线等,成飞这会儿忙得直翻白眼呢。

五, 给了60架,部分是枭龙,部分是中国空军在役的歼-7。

我以前说过,希望中国空军自己装备一点枭龙,理由是:

1) 中国自己要熟悉这种飞机。这个飞机,可以成为 “第三世界通用飞机”(就是我以前说的 “强-11”)

本嘉明:茗谈142:七谈航空军------强-11

2) 枭龙由于 “野性”(容易介入实战)+“混血”,很可能进步比歼-10要快,实用性更强。武器不在贵贱,惟手熟耳。

感谢巴基斯坦飞行员,打得很漂亮。米格-21小巧灵活,强调快进快出,打完就跑。现在看,印度飞行员的士气并不弱,敢于越境追击,但是要把这两条泥鳅(巴军方确认打下两架米格-21,F-16没有参战)摁倒在巴控区,人赃俱获,巴基斯坦飞行员的技战术了得。

家园 反正朝鲜的导弹真是邪门了

2017年之前没几次成功的,17年连续成功,而且更关键的是射程一次比一次远,难度越来越大,简直开了挂。三胖在2017年这一年的发展,相当于中国远程导弹在文革十年的发展。

举个例子,火箭的姿态控制,最简单的是在主发动机周围绑4台小发动机,小发动机的喷管可以摆动来控制方向,长征234和东风5导弹都这么干,三胖的火箭几乎都是用这种技术,这个技术很容易判断,在照片上数喷管个数就知道了。另外一种技术是主发动机的喷管可以摆动,这个显然效率高但难度也高,又分单向摆动和双向摆动,如果用四台主发动机,那么单向摆动就够了,少于四台的话主喷管必须能够双向摆动,难度显然又上个档次。中国第一款主发动机可以双向摆动的火箭是长征6号,猜猜哪年发射的 -- 2015年。

回来说三胖,17年4月火星12发射成功,技术上仅相当于1966年首次发射的东风3号,毕竟三胖玩了这么多年导弹了,搞出这个可以符合预期。

到了17年7月,发射火星14又成功,这个显然是火星12加上第二级,难度高了些,但技术上的跨越不算太大,毕竟是从火星12衍生来的。关键是时间,火星14相当于1970年首次发射的东风4号(也是东风3加第二级),三胖用了3个月走过了中国4年的历程,这就相当神了。从朝鲜官方发布的照片来看,火星12和14都是一台主发动机加四个姿控发动机。

到了17年11月三胖再次发射火星15导弹,又成功了,看发射照片把内行都镇住了:火星15第一级用了两台主发动机,从一台变两台,需要全新的箭体设计,这个跨度就已经很大了。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竟然没有姿控发动机,说明主发动机可以双向摆动,换句话说,比75年发射成功的长征2号/东风5还要先进。三胖有自信不用成熟而落后的姿控发动机而采用主发动机双摆喷管,还主动放出照片,简直是赤裸裸的炫耀,老子能到五常的水平。

从东风3到东风5,从火星12到火星15,咱们忙活了9年,印度忙活了20年只走了一半,烈火5也就跟东风4/火星14差不多,可三胖竟然在7个月内就全搞定了,还用了高大上的双摆技术,这跨度已经到了扯蛋的地步,只能用邪门来形容。。。

通宝推:大山猫,故乡在喀什,
家园 印度失业率刚创了新高

印度的人口出生高峰在世纪之交,这拨人现在长大了。未来十年是印度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有工作才有人口红利,否则都是负担。。。

家园 氢弹真不是靠聪明勤奋就能做出来的

看看氢弹发展史,自泰勒提出并证实氢弹设想之后,苏英中法相继做出氢弹,用了十多年的跨度。之后再没有人做出来。朝鲜最后的试验,当量其实不大够的,未必是氢弹,更像是堆砌裂变材料爆了个大的。除非朝鲜把氢弹和小型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能么?

仔细分析一下美苏英中法在做出氢弹之前都干什么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气层裂变爆炸试验,这是与后来几家“有核国家”的最大不同。我觉得,大气层核试验,很可能是氢弹技术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实践前提:氢弹技术要用的高能物理数据,比如坊间流传的X射线辐射压,不靠大气层核试验的反复观察,是根本拿不到的。而且很可能这些数据与做扳机的裂变弹关系紧密:你的裂变弹与别人的有丝毫差别,那么你的X射线辐射压就不一样,因此你的氢弹构型就要随着调整,而不是从别人那里拿一套数据就解决问题的。

我甚至怀疑,禁止大气层核试验公约的真正动机,恰恰是就这个,只不过用堂皇而高尚的理由,来阻止他国通过不可或缺的大气层核试验来获得数据和经验。

家园 氢弹聚变反应是微秒级的,建模数据只能一次次的试错。
家园 金正恩现在的角色其实就是朝鲜的持剑人,

走到这一步,不能有任何动摇,要不然就得完蛋。

问题是时间不站在金正恩这边,我觉得钢丝走到最后,还是个悲惨的结局。

至于是民族的悲哀,还是金家的悲哀,或者都是,不好说。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家园 应该是今年开始生产交付枭龙block3系列战机。

中巴枭龙Block3 2019年开始投产 我军工为其定制风冷雷达

本周,第10届巴基斯坦防务展在巴南部城市卡拉奇开幕。作为巴基斯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商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派出了大规模的国家展团,成为展会亮点。

  本次展会上,除与核相关以外的中国各大军工集团以及保利科技悉数亮相,展品十分丰富。但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还是“枭龙”战机,作为中巴联合研制的一款三代机,它开启了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新篇章,两国都对“枭龙”作战使用和外销有着极高的期许。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展会上最新披露的“枭龙”相关信息。

△巴基斯坦防务展上的“枭龙”Block2备受关注△巴基斯坦防务展上的“枭龙”Block2备受关注

  目前,已经有超100架“枭龙”战机交付巴基斯坦空军,且有若干架交付国外用户。防务展期间,巴基斯坦空军准将拉希德·哈比卜对外透露了“枭龙”战机发展的一些最新情况。

  据哈比卜介绍,“枭龙”截止目前已经完成40000个飞行小时数。而大约在2年前,这个数字为30000。据此估算,巴基斯坦空军“枭龙”的年飞行小时数(2年前的服役数量为66架)大致处于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

  关于去年刚首飞的双座版“枭龙”JF-17B,哈比卜指出巴空军目前仍在对飞机进行测试,第2架双座“枭龙”预计将在2019年交付巴基斯坦空军。

△双座版“枭龙”,“枭龙”正逐渐形成一个飞机家族△双座版“枭龙”,“枭龙”正逐渐形成一个飞机家族

  至于最为重磅的全新改进型“枭龙”Block 3,哈比卜也透露了一些信息,据他介绍,“枭龙”Block 3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生产工作预计将于2019年年底开始。届时,飞机所使用的火控雷达型号也将确定。

  今年元旦后不久,《中国航空报》披露了中航成都所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枭龙”Block3战机的初步设计工作。在我国,一般来说,战机设计方案论证完成后才会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涉及的工作包括确定战机总体布局、完成设计图纸、规范文件,并且要制造用于各分区协调的全尺寸样机。初步设计完成后就是冻结技术状态,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制造用于试飞的原型机,并且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改进甚至大改等。

  按照这个时间线来看的话,“枭龙”Block3明年开始投入生产还是比较正常的。

△“枭龙”目前使用的KLJ-7机扫火控雷达△“枭龙”目前使用的KLJ-7机扫火控雷达

  有意思的是哈比卜提到了“枭龙”Block3的火控雷达尚未确定,众所周知,采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枭龙”Block3的最大改进之一,火控雷达作为战机的核心电子设备,直接决定了战机的战场感知能力,间接决定了飞机战斗力。

  “枭龙”目前使用的是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KLJ-7机械扫描雷达,据悉,巴基斯坦一开始死活不愿意使用中国也是刚刚才装备的机扫火控雷达,而是倾向于欧洲产品,但经过试用后迅速改变主意,后来甚至直接把火控雷达的生产线也都搬了过去。

  巴基斯坦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真正认识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国家,因此在“枭龙”Block3的雷达选型上也不再找欧洲,直接定了用中国产品,但或许是考虑到“压价”等因素,同时对中国仅有的2家机载火控雷达制造单位抛出橄榄枝。

△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KLJ-7A有源雷达,天线的轻薄程度不逊于全球任何产品△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KLJ-7A有源雷达,天线的轻薄程度不逊于全球任何产品

  老合作伙伴14所的产品自然是其中之一,另一家单位则是中航旗下的雷达研究所。在刚刚的闭幕的珠海航展上,2家单位都展示了各自针对“枭龙”战机设计的机载有源雷达产品。

  从整体实力上看,垄断歼-10、歼-11系列、歼-20等型号战机雷达制造的14所当然略胜一筹。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的KLJ-7A机载有源雷达轻薄程度即便欧美看了估计也得大吃一惊,不少技术更是超出俄罗斯同行的想象。除技术上的优势,14所还已经先占了坑、给了生产线,巴基斯坦如果中途换供应商,那么此前建立的一些成果很可能就得付诸东流。

  但中航旗下雷达研究所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飞机本身就是中航设计的,光雷达直接上“枭龙”测试这点就是14所没法比的。这样雷达就能够与飞机更好的匹配,珠海航展上中航展出的LKF601E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号称是世界上首款机载风冷有源雷达。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LKF601E雷达,它是目前世界上首款机载风冷有源雷达△珠海航展上展出的LKF601E雷达,它是目前世界上首款机载风冷有源雷达

  中航为何有底气研制这样一款雷达呢?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应该还是对自己的飞机够熟悉,因为如果有资源进行最深入的匹配,研制风冷雷达其实也算不上难。风冷雷达的主要问题在于雷达功率不可能做大,这在“枭龙”这一级别战机上或许刚好可以用,但差不多也是现有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反过来说,中航也几乎是为“枭龙”定制研发了一款风冷雷达(再大的飞机不大可能使用),也算很有魄力了。

  不论中国军工的这场“内战”结果如何,我国都已经是赢家,客户已经用他们的选择证明中国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不逊于欧美等强国。(来源:贞观防务)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家园 今天是不是清楚一点了

我的理解就是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也逗自己玩。

家园 老本你看来不了解枭龙的背景

当初巴基斯坦为了替代已经落后了的歼七,要换装下一代也就是三代机。当初巴国最先找的美国,拿到了一批F16,在其内部被定义为高端战斗机,但是他们不可能都装备F16,因为太贵,就需要再装备很多便宜的入门级三代战斗机,环顾四方,符合条件的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能提供这种产品。俄罗斯在军备领域传统上跟印度走的很近,为了印度市场,不可能再提供给巴国像米格29或者苏27这样的飞机,而且这些双发三代机对巴国来说也不便宜。所以巴国只能求助中国。而那时候(90年代后期到2000年)歼十才刚刚出来都还没正式亮相,所以在枭龙之前,中国方面要提供给巴方下一代战斗机就只有歼十可选。但问题是歼十是我们当时最先进的自产飞机,不可能刚研制出来,自己都还没怎么装备就出口了。所以只能由巴国出钱,中国出技术,单独给巴国设计一款轻型机,这就是枭龙的研制背景。

在我军定位里面,歼十本来就是类似于枭龙在巴国的定位,与歼11系列和后来的歼20形成重型机与中轻型机的高低搭配,这就是为什么我军根本不会装备枭龙的原因。当然现在我们自己的产品线丰富了,歼十今后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主推中高档轻型机来外销。看现在的形势,巴国未来替换F16的飞机很可能会是歼十系列的高端货——歼十C。

通宝推:脑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