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借《夜幕下的哈尔滨》引文来总结港台的武侠小说和文化 -- 伊粟

共:💬58 🌺788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借《夜幕下的哈尔滨》引文来总结港台的武侠小说和文化

  王一民面对这堆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明白这些被看旧了的书,会给一个青年带来些什么。在他所在的第一中学对门,就有两家专门招引青年学生的租书铺,里面出租的书基本是两大门类:一为言情小说;一为剑侠小说。这些小说,多数是成本大套的,一部《三侠剑》就有好几十本,有的学生就沉迷在里面出不来。晚上成宿看小说,白天在课堂里睡大觉,弄得精神萎靡不振,经常想入非非。有一个学生看《丛山飞侠剑》看迷了,一定要进深山学道,家里拦着不让去,就半夜起来,背个小行李卷偷偷跑了。从哈尔滨往东跑,过了江,一进山,就被特务跟踪上了。因为他要找剑仙,又不认识道,东扎一头,西跑一腿,看见什么都要瞧瞧,连树窟窿都要掏一掏,以为里面藏着天书或法宝。在后边跟踪的特务越跟越觉得可疑,后来就干脆动手把他抓了起来。在押着他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一个深不见底的陡峭石崖,他看见一只老鹰正在脚下半山崖处盘旋,便忽然想起《丛山飞侠剑》里那个骑着大鹰去解救遇难道友的女剑仙李英琼。莫不是她骑着老鹰前来搭救自己来了?不然为什么那只鹰总在自己脚下盘旋不去呢?想到这里,他见那老鹰还真好像有个黑影在背上闪动呢。这时他觉得血直往头上涌,他一咬牙,好吧,事不宜迟,迟则有误,于是他大吼了一声:“英琼道友!我来也!”那个跟在他身后走的特务吓得一愣神,还没有弄明白他喊的是什么,只见他身子一躬,双腿一蹬,跳到石崖底下去了。

  老鹰被吓飞了,引来了一群乌鸦围着那血肉模糊的尸体饱餐起来。

  邪恶的坏书可以使人堕落,甚至造成一场社会悲剧。而在东北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那黑暗的年月里,这样邪恶的坏书充斥了整个社会,真是无处不有,无处不见。日寇和那些认贼作父的汉奸为了奴役中国人民,不但到处开设大烟馆,用实实在在的鸦片去毒害中国人,也用这种精神鸦片去麻醉中国人。而后者对青年人就更有效。因为他们渴望得到新的知识,就好像背着一条无形的大口袋,随时随地都想往里塞些东西,而他们又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往往是凭着感情的冲动来决定取舍。这类下流的书又往往容易激起他们感情上的波澜,情欲上的冲动,生理上的要求,于是青年人的意志便被消磨了,上进心没有了……侵略者的目的便达到了。

  对这些,王一民是深深了解的。所以他就从这些书想到了他这未来的学生——卢秋影。

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总能被殖民者所纵容并发扬光大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不是抗战胜利满洲国能够存留到现在,恐怕武侠大家不止处在港台,满洲国也应该是一个重要来源。其实对比港台,很多东西在当年的满洲国找到对应存在。比如果满洲国当年流行的汉日混杂的协和语,这在港台腔里面不但存在而且改开后居然流行到了大陆,不知道让当年东北光复后取消协和语影响的国民政府情何以堪。被殖民被击败退守孤岛,精神上自我意淫还有情可原,一个独立存在世界之林的泱泱大国主体居然被这些文化给征服也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葩。这应该只是一个历史窗口留下的特有现象,居然还有人妄图百年之后还让人缅怀,如果说真是这样那么正如同金庸那个附会历史总把自己以这种或那种的方式和胜利者扯上关系而达到精神胜利,那么他主要作品所描述的那个自赵宋以降的衰颓时代就会再次笼罩中华大地,强汉盛唐汉家男儿本色就再也难以追回,当然金先生是不适合写着两个伟大的帝国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是不需要武侠文化来意淫胜利,因为那是一种充满自信敢于藐视一切的时代。

通宝推:李根,大道至简,寒冷未必在冬天,南宫长万,玉垒关2,燕人,审度,呆头呆脑,
家园 引申的过了

香港当了一百多年的殖民地不假,但金庸生于大陆,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都在大陆,只是移居香港,只是法律上的香港人,文化上应该说是大陆人,因为住在香港就把他的作品都斥为港台腔殖民地文化,是文化上的不自信了。

家园 香港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要把满洲国和中国平行
家园 没必要上纲上线

小说家,尤其是通俗小说家写东西是要赚钱的,赚钱就要求作品卖座,让更多的读者爽到了才行,而武侠小说就是爽,爽过了该生产生产,该工作工作,不影响的。

你要说唐吉坷德完全不存在好像不是,但是大部分人是有点谱的,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

最后,说什么精神胜利其实还是在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思考问题,凭什么胜利者就不能在精神上再爽一下?这种弱者思维转变其实很重要,有很多典型的体现:友邦惊诧论,没伺候好鬼子,买东西迷信外国牌子,搞技术仰视外国技术,这些思想都很危险。过去说闭关锁国贻误百年要向西方学习,现在有点矫枉过正了,是到了该有点骄傲的时候了。

家园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游记是最坏的书

看小说看得搞不清楚现实,怪小说?

当年,有部分义和团确实拜孙悟空猪八戒。

有一个学生看《丛山飞侠剑》看迷了,一定要进深山学道,家里拦着不让去,就半夜起来,背个小行李卷偷偷跑了。从哈尔滨往东跑,过了江,一进山,就被特务跟踪上了。因为他要找剑仙,又不认识道,东扎一头,西跑一腿,看见什么都要瞧瞧,连树窟窿都要掏一掏,以为里面藏着天书或法宝。在后边跟踪的特务越跟越觉得可疑,后来就干脆动手把他抓了起来。在押着他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一个深不见底的陡峭石崖,他看见一只老鹰正在脚下半山崖处盘旋,便忽然想起《丛山飞侠剑》里那个骑着大鹰去解救遇难道友的女剑仙李英琼。莫不是她骑着老鹰前来搭救自己来了?

不然为什么那只鹰总在自己脚下盘旋不去呢?想到这里,他见那老鹰还真好像有个黑影在背上闪动呢。这时他觉得血直往头上涌,他一咬牙,好吧,事不宜迟,迟则有误,于是他大吼了一声:“英琼道友!我来也!”那个跟在他身后走的特务吓得一愣神,还没有弄明白他喊的是什么,只见他身子一躬,双腿一蹬,跳到石崖底下去了。

  老鹰被吓飞了,引来了一群乌鸦围着那血肉模糊的尸体饱餐起来。

  邪恶的坏书可以使人堕落,甚至造成一场社会悲剧。

家园 很久前写过,金庸小说写的就是愤青的蜕变

经历世事磨难,初心渐灭,要么退隐山林,要么随波逐流活成自己以前讨厌的那类。

标题

家园 他理解不了中国革命和WG,就理解不了现在的中国

他理解不了中国革命和WG,说明他对整个历史(中国,也包括外国)的理解只浮于表面。

通宝推:猪啊猪,
家园 这其实是一种悲哀的

完全可比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把一段深沉的革命岁月,拍成了好莱坞大片,立即就失去了相关主题的灵魂。我们就知道,徐克的真实思想境界了。

现在回味金庸的作品,其实,就是把中国的古典题材,以现代的文艺手法进行了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璀璨的过去,从西方的角度,进行了一种曲解。他既没有参透佛的觉悟,也没有理解儒的内涵,对于道,貌似,他的见解也非常平凡。至于,作品中经常谈及的中医和药理,也是喜来乐式的戏说。

再看看他真正学术上的成就,就是在剑桥的论文,感觉,非常一般。感觉,咱们河友中,不少人,学术造诣在他之上的。

不过,我们还是要尊敬一下,毕竟,他的作品陪绑我们走过一段岁月。但是,对于他的批判与否定,也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终究不能一直保持他的作品所体现的高度。

通宝推:尚儒,李根,
家园 快餐似的市井作品,可见我们文化的堕落。

能比得鲁迅,比得托尔斯泰,精神快感大麻正应合了半殖民的港台。

河友的精神镜界还是很高的。

家园 唐人

唱着秦王破阵乐从初唐走向盛唐,然后,再唱着云裳羽衣曲从盛唐走向残唐。

家园 把个人间毫无底线的私斗中的小聪明发挥到极致,

把个人英雄主义看做救世主,一点整体观人民观也没看见。这和毫无独立人格国格不懂团结协作不知道组织起来处于碎片化的殖民文化有很大关系。

通宝推:猪啊猪,
家园 金庸以及金庸所代表的文化(续前文)

本不想对金庸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思想说什么?中国文化一般讲究死者为大,人都死了,何必还要苛责他呢。但是一杆如同影视明星的脑粉的无限生发,还百年百年的不计成本的刻意拔高,媒体和网络的饱和轰炸,让人不胜其烦,不得不说几句不中听的话,泼几瓢凉水给发烧的媒体及其众人降降温。

谁不曾年轻,看过武侠也算不上犯忌或过错,年轻人高谈阔论也就罢了。都过了几十年了,社会阅历也有了,现在还以当年年轻不谙世事的轻浮冲动眼光看待武侠小说及其衍生的一个庞大产业链,那就很成问题了。我不指望说服任何成年人,思想观念差不多也就那样了,已经是不可救药了。看看那几个ID,不看所言也大致说些什么,而且还是一样用自己左右派来划分成分。当然现在左派是最便利的帽子和棍子,和当年给持不同看法的人一律划为右派一样,简单省事,无往不利。他们最喜欢普京的某名言,我也借来套用一下,如果现在还在沉浸在武侠文化的影响而不能自拔,那只能说不是良心的问题而是脑袋的问题了,因为毕竟这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直接的个人利益。

金庸的小说最流行,但是坦白讲还是因为附会历史缘故,对某些人来讲也一种变相的穿越体验。有人已经将“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系列作品的朝代背景甚至具体到了帝王纪元具体年代时期,主要特别是大部头作品更基本上始自北宋经南宋元明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这个特别适合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剑客供国民来意淫。不得不承认在年代背景选择上,金庸还是非常聪明的。

在这之前是强汉盛唐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超越碾压外族的黄金时代,当时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无比强大,武侠剑客很难有立锥之地。在这一点其它其他武侠作家明显就显得不太明智。记得当年网上连载《大唐双龙传》,一开始大家还也许还关心作品内容后来的”追剧“,与其说是在读小说更毋宁说是大家在围观,看看究竟黄易这厮如何收尾,把已经扯得离谱的故事情节硬生生扳回到历史事实轨道上来。附会历史,将小说人物放到历史人物当中这没问题,但是你不总能篡改历史吧。这之后武侠其实就只能当个乐子,特别金庸这种紧紧套进到历史背景的半穿越作品。武侠当年不才也看过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慢慢淡漠进而以旁观者的角度从更高层次看待武侠作品和这种流行文化。当然有人还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截止到乾隆年间左右也是有道理的。乾隆之后经过短暂的嘉庆年间很快就到了道光年间,历史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十分清楚。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败清廷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这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以武士道闻名的日本都知道出台《废刀令》让货真价实地参与了日本历史进程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倘若中国之后的历史还有一般武侠剑客整天游手好闲地扛刀背剑,拿着诸般冷兵器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或打打杀杀,甚至还能象郭靖韦小宝还能参与或改变历史进程,这岂不是比唐吉坷德还可笑。其实金庸在《鹿鼎记》封笔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不象有些作家居然敢写到民国。当然,也有一些还说得过去,但也多半就是和洋人擂台比武进行所谓的为国争光,但是绝无可能象金庸作品那样和直接与帝王将相勾肩搭背扭转乾坤,而更像是功夫片。

金庸这些有着明显历史背景的作品,最大特点就是主人公总是和胜利者站在一起,当然也不是总在一起,但是总要有这样那样的瓜葛,有的甚至变成了胜利者的老领导,如朱和尚就不幸被派上这样一个角色,不知道朱洪武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再阴间找金庸掐架。而后来的种种穿越不就是这个套路。从武侠到穿越再到抗日神剧其实都是一脉相传,抗日身剧中手撕小日本不就是拿着武侠的剧本么。有些人总是批评这些影视作品,对大陆最佳编导有点苛责了,你们一方面把港台类似作品捧上天,却把大陆同样的作品贬入地,如马督工之评论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难道不是一种双重标准,有点崇港媚台,逆向歧视。我当然反感甚至极其厌恶大陆类似的作品,但是我不会双重标准,因为我知道它们是同气连枝的。

通宝推:大道至简,玉垒关2,猪啊猪,审度,
家园 金庸反对23条立法

goolge上一搜一大片,百度上一条搜不到

家园 连幼小孩子都不放过的文革到底有什么理由去美化

那么喜欢文革自己回到那个年代去,别强迫别人和你一样。金庸眼中的文革就是六七暴动中那种无法无天的左派,大鸣大放大字报刺杀爆炸甚至策划武装暴动,和八平方的那帮子人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最高领袖看重并写进党章的接班人策划着要刺杀最高领袖,反复折腾小民就是为了这个?

家园 文革中那种大规模的内斗只有比武侠更精彩

还动用了热武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