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64年的豆腐谈60年代初期的经济状况 -- 豪哥的江湖

共:💬32 🌺180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从64年的豆腐谈60年代初期的经济状况

河里有个帖子谈到有人在64年抱怨买不到豆腐。我当时就心里一动,因为这正好是陈云卖高级糖果的时候。

如何有人没听过高级糖果的故事,看这个:

根据陈云的意见进行部署后,经济调整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果。1962年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比上年降低,产铁量比上年减少476万吨,钢产量减少200多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减少56亿元。陈云建议出售高价糖果、点心,开高价饭馆,后来又出售部分高档的高价商品作为补充,并借此回笼货币,稳定物价。此后三四年间靠出售高价商品共计多回笼货币50亿元,相当于1961年货币发行总额125亿元的40%,为物价稳定创造了条件。

安排市场要网开一面*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进口粮食问题。我们这个国家,在粮食问题上的立脚点,当然要摆在自给上面。但是,现在有进口两百万吨粮食的可能,已经快要签合同了;如果能再多进来一些,我们也要。那末,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有些东西要出口,比如核桃、瓜子、红枣等,国内吃的就少了。我们现在究竟要顾哪一头?我看,要顾进口粮食这一头。如果顾那些零零碎碎的吃的东西,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还不如把这些有出口市场的东西都集结起来,换粮食进来。如果有四百万吨粮食进来,那我们今年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一些了。明年、后年如果再多进一点,那我们就能够稍微有点存粮了。总之,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要有所得就会有所失。如果这也舍不得丢掉,那也舍不得丢掉,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就是了。这和打仗的道理一样,两个拳头打不行,要一个拳头打。进口粮食这一条,我们现在大体上已经这样做了。这样做有没有危险?我看,再咬紧牙关搞几年,对我们有利。现在老百姓的布票已经减少得不像样子了。从前每人每年十八尺,不包括絮棉和针织品,现在都算在里头,实际上真正的布只有六尺,当然不像样子。但是,上次讨论进口粮食的时候,我们还是定下来每人再减少一尺布。每人减少一尺布,就可以多进口十亿斤粮食。五美元一匹布,七千万匹布就是三千五百万美元,恰好是买十亿斤麦子的钱。我看宁肯每人减少一尺布,多进口十亿斤粮食。这样做是错的还是对的呢?恐怕是对的,应该这样做。

    第二,糕点问题。这看来是一件小事情,但却是一个能缓和人心的问题。因为,现在什么东西都凭证供应,每个人买一份,有钱也不能多买,闲话就来了。江苏有一个资本家讲:“现在人民币不挂帅了。“上海有一个医生对党委书记说:“我和老婆两个人每月工资四百多块钱,但是什么东西都买不到,发给我们没有意思,还不如把工资还给公家。”按人口凭证分配,这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社会主义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在战时则必须采取。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的办法,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我们现在出售糕点,就可以同时采取这两种办法。一种是便宜的,五角或者六角钱一斤,凭证供应。另外一种是高价的,你有钱就可以买。

    我们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我看,一是可以缓和人心,二是可以增加点营养,三是可以回笼货币。在供应紧张的时候,总要网开一面。外国也是这样的。我问了一些同志,伦敦在战时实行粮食配给,但饭馆还是开的,一个人只能吃一份,不要粮票。总之,网开一面好办事,不能都搞平均主义。这样,既可以使人们能吃到一些东西,增加一点热量,又可以多收回一点钞票。用这个办法回笼货币,实在是打了一个大主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进口的糖和麦子。从古巴进口的糖,如果平均分配,每个人只能分到很少一点。我们中国有七万万张嘴巴,稍微张一张就差不多了。进口糖要集中使用到对于我们最有利的方面。过去,这些地方规定,一个人一个月供应二两或者三两糖,如果能保持住这个供应标准,可以不变,但绝对不要再增加;有些地方因为糖很紧张,早已停止供应的,也就不要再恢复。现在要先把进口糖用于制作高级糖果和高级糕点。有了猪肉,也可以采取开馆子的办法,卖炒肉片、炒肉丝。进口的麦子,面粉可以做高级糕点,麸皮是养猪的好饲料。把卖高价糕点、炒肉片和养肥猪这些办法联系在一起,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总之,现在进口的糖也好,麦子也好,以后的猪肉也好,要集中使用在机动的方面,自由买卖的方面。

    在商业工作人员里头要动员一番,提高高级糖果和高级糕点的质量。现在把做糕点的人搞到乡下去了,做出来的高级点心不像样子。我叫孩子在中南海排队买了一斤,所谓高级点心是什么东西呢?看不得就是了。从前是六角四分钱一斤,现在升级了,一斤四元五角。北京的高级糕点开市的前一天晚上,姚依林(注【姚依林(一九一七——一九九四)安徽贵池人。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任商业部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一九七九年六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二年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一九八五年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文化娱乐税条例》。一九六六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停止征收文化娱乐税。——第99页。】)同志到零售店去看样品,质量也是不好。对此,我有意见。因为拿来给我们看的样品有几十种,但到零售店里去看就不同了,比给我们看的差。就是说,做假样品给我们看。高级点心贵,但要贵得像个样子,做得好一点。所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以及其他城市,要把原先做糕点的人找回来。负责财贸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检查一番。

    在商业工作人员中,有些同志对卖高级糕点、高级糖果不放手,他们怕大家抢购,供应不上。这是因为我们对情况不清楚。应该告诉他们,现在可以敞开来卖,不要怕抢购。我算了一下,把一万吨糖做成高级糖果,平均五块钱一斤,就是一亿人民币。有人怕资本家抢购。全国资本家一年的定息(注【定息——是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赎买的一种形式。一九五六年二月八日和七月二十八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推行定息办法的规定》和《关于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私营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指示》。在这两个文件中,对定息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在公私合营时期,不论盈亏,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清产核资确定的私股股额,并依据统一规定的息率(一般是年息百分之五),按季付给私股股东以股息。这种定息办法,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实行,原定七年,后又延长三年,到一九六六年九月停止实行。——第2、35、144页。】)是多少呢?最多是一亿元。如果他们把所有的定息都拿出来买糖果,那很好,一万吨糖果拿出去,一亿元钞票就回笼了。我们手里有多少糖呢?已经到货的就有十几万吨,在路上的还有二十几万吨,第二季度还有三十万吨。这是可以靠得住的。所以,不要怕,敞开来卖就是了。也不要怕高级知识分子抢购。高级知识分子最多二十万人,就算他每人买一百斤,也不过一万吨。再就是五千万职工。五块钱一斤糖果,他们是不能多买的。他们只有那么多钱,要养家活口,要吃饭。工资高的和工资低的职工,平均每人买一斤,就是了不得的事情。就算每人买一斤,也只有两万多吨。

    有些同志被抢购吓怕了,他们没有计算一下我们的后备力量有多少,社会购买力有多少。从上面算的那笔帐来看,可以放大胆子敞开来卖。江苏那个资本家不是说“人民币不挂帅”了嘛,现在我们就请它“挂帅”,挂得越多越好,把钞票都挂过来。要动员商业工作人员,放大胆子,不要缩手缩脚。你越怕鬼,鬼越厉害。天津第一天卖了七万斤,第二天卖了八万斤,第三天就只卖了八千斤。开始买得多些,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敞开来卖之后,情况就会改变,卖数一定会降下来。

    现在百货公司的东西,这样也不能买,那样也不能买,什么都要凭证,自由买的东西都没有了。北京也是一样。这不行。要摆出几样东西来卖。

    将来,在一部分地区,我们与其提高粮食供应标准,不知让它经过糕点这个渠道出去比较好。当然,这只能是一部分地区,而不是全国。我们预备把将来可以增加的粮食供应量,大部用于糕点。现在一斤糕点,收六两粮票,等到我们的粮食有把握的时候,收的粮票可以慢慢地降下来。当然,在目前粮食不够的时候,还不行。但是,只要有办法,我主张减收一点粮票。

   三年困难时期,陈云同志跟我说,你看现在有些人工资很高,但买不到东西,那些肉啊、蛋啊,都是定量供应的。他提出卖高价糖果、高价菜,有东西总比没东西好,虽然贵一点但可以保证群众能买到东西,满足营养需要。推出高价糖果后,他亲自到百货大楼看销售情况,在家里,他每天打电话问姚依林同志,今天卖出多少糖果呀?收回了多少货币?

20世纪60年代初,本来物资就缺乏,而且还号召每个人减自己的粮食定量,支援别人,我们都减了,从30多斤减到20多斤。我的一个孩子当时在科技大学住校读书,她得了浮肿病,我当时在国家科委工作,我们的办公室就有两个人得了浮肿病,这是因为热量不够,蛋白质不够。国家科委有一个内部刊物《科学实验研究动态》,上面有一篇文章,就解释浮肿病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不够,如果一天能有二两大豆就可以解决浮肿病的问题。我看了以后觉得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拿给陈云同志看了。他看了以后,毫不犹豫给东北打电报调大豆进关。后来国家为了解决处级以上干部的浮肿问题,就给每个干部每个月定量供应黄豆和糖,所以当时流行着一种说法,“这是糖豆干部的待遇”。

  

   后来陈云同志又考虑到全国人民的营养问题,他了解到,每个人需要蛋白质最低限量是70克,按规定就是一公斤体重需要一克蛋白质,大体上平均体重70公斤。他就算这个账。他说首先解决大中城市人口的需要,然后再解决其他,因为当时大豆产量也有限,只能解决大中城市的供应问题。除此之外,比方一个月有两斤带鱼,还有几斤肉,这样加上小麦、大米等主食里头含有的蛋白质,就能够基本上满足城市人口的蛋白质的需要。他算得很细。

========

要是按现在的术语,就是货币严重超发,因为国营体制下工资是固定的,但是当时前期的生产紊乱造成产量严重不足,于是货币就嫌多了,并且形成“游资”冲击市场。而且看来很严重,一堆中央领导在关心这个糖果。

经典方法自然是全面涨价,可以全面平衡。不过这么一来麻烦就大了。于是采用了“创造消费”的办法,用高级糖果糕点来平衡收支。很好的办法。

文中也明确说出了没有豆腐的原因:大豆不足。

但是所谓的高级产品必须有这样的属性:普通老百姓不需要,或者是买不起,否则一样要凭票供应,起不到回收货币的作用。这本身是违反平均分配原则的。

这里还引申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学问题:经典马克思原理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天生货币量小于产品价值,于是产生了经济危机问题。但是从社会主义实践来看从来都是货币量大于产品价值,普遍需要用配给制来避免抢购。难道在经济危机和配给制之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通宝推:猪啊猪,审度,拿不准,桥上,青颍路,
家园 解决方法就是现在搞的物联网啊

技术手段上来了,资源调配就没那么难,毕竟从理论上讲就不是啥难题,需要的就是现实中多装传感器多连网络

市场调控的滞后与浪费,都可以被大大优化

物联网最后搞成啥样,就看掌握在谁手里了

家园 60年代初这几年,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

62年经济见底,63年供应已经好转了。

社会主义实践不能漏了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在落后国家起步这个前提。历史上苏联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更像在老马理论影响下早产了。不是计划导致短缺,而是短缺才导致计划。在生产力提高之前,是没什么好办法。要么用价格做隐形壁垒,要么就是凭票供应限制消费。至少凭票消费还有点盼头。就中国的情况来看,增长的产量都给新增人口吃掉了,这个状况换谁也没辙,人口增长规律摆在那里,躲都躲不开。现在回过头看,仅仅一代人就熬过了最艰难的时代已经是奇迹了。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jhjdylj,审度,呆头呆脑,李根,老老狐狸,
家园 五十年代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大豆是5、60年代重要的换汇和还债大宗商品。到了1995年,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标题

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第一次展出中国大豆,从此大豆走向世界。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及铁路的广泛修建,大豆和豆饼开始大量出口,并占据中国出口的重要地位。1907年英国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大豆榨油,大豆油是造肥皂的优质原料,豆饼则可作牲畜的配合饲料。1911年美国也开始进口中国大豆榨油。

世界市场对大豆的迫切需要,刺激了中国大豆生产的发展,在20世纪初东北三省形成了集中的大豆产区。1921年东北产大豆4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面积达800万亩。1929年大豆出口总值达到3.3亿元,跃居农产品出口首位。到1936年,我国生产大豆达到1210万吨,半数以上供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关键词(Tags): #油料#饲料#大豆通宝推:柏林墙,襄阳之裔,阴霾信仰,
家园 这个供应量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

我认为89年代的29斤陈米加一斤油根本是口粮不足,也有人认为比解放前的口粮比简直是天堂。

我们只能说两者都有道理。

家园 根本是人口增长太多了,70年代的预期寿命能和发达国家看齐

现在回过头看,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老毛他们是人,不是神仙,不能五鱼二饼,也不能屙金溺银,量变累积到质变是要时间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我觉得对于六十年代初而言,

发粮票是因为吃商品粮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极限,只好配给。

正好类似的例子您上面帖子里给了,英国的战时,当内部要保持一定平均水准时,如果外部没有输入或输入不足,就只好什么都配给了。

家园 70年代末的热量摄入

老狐狸,我记得70年代末配给水平大概是每月29斤米,1~2斤油,2~3斤肉。但是按这个量算出的热量值明显太低。是我算错了还是漏了什么?

家园 热量应当够的,全面营养肯定不够。

粮食定量,年龄、工作性质区别大;油肉定量,地域差别大。

最近看《建国五十周年统计资料汇编》,文革期间养猪头数增长数据很好(这数据和很多约定成俗的说法完全背离),很明显是鼓励养猪的,而且成效不错。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年末猪存栏数增长率不弱于改开后,但肉类产量增速就完全比不上80年代。开始我挺纳闷,后来才反应过来,饲料工业威力太大,生猪育肥周期以及成年猪体重,6、70年代和8、90年代差别太大了。

中国饲料行业大事记

关键词(Tags): #养猪#饲料
家园 那时候的猪放到现在,估计都能当有机、散养猪卖高价
家园 这就是另一个维度的事儿了。

大概是2002年,我去甘孜州丹巴县出差,当时二郎山隧道尚未正式开通,从成都去丹巴,有两条路:成都沿岷江而上,走都江堰、汶川方向,翻巴郎山,经小金、金川到丹巴;另一条是走雅安方向,翻二郎山,经泸定、沿大渡河北上到丹巴。两条路都不好走。

在丹巴县城吃回锅肉,同行的都觉得比成都好吃,香。餐馆老板肯定这是粮食猪,他说:丹巴县就没有饲料猪,交通不便,饲料运进来太贵,农民买不起。

当然,现在去丹巴,小餐馆的回锅肉肯定也是饲料猪肉做的了。

家园 每月 29 斤大米,今天的人要吃撑死

热量肯定是够的。

3 斤肉的话,也就是每天 2 两,生活还可以嘛。

我记得的数据,也是类似,应该没有错。

家园 这么来说泰国更不可思议,人家的人口翻番了

49年1900万人,72年3800万,还能保证和中国人均寿命差不多,70年之前人均寿命甚至领先中国。。。

家园 人妖是个产业,皇军不给钱,皇军走了就有人给了,你当我不看

三级片哪。

家园 没这么多大米吧

北京这边分米票,面票,粮票,每月按票能买的米没那么多。南方是不是配置不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