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不应该鼓励网络大咖随口胡说造谣 -- jent

共:💬58 🌺484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难道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么?

优秀士兵,只是进入这道门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充分条件。

就像高考一样:分数高,只是人成其才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充分条件,可能高分低能啊,可能家庭贫困啊。可能人性格不适合啊,可能报的专业不行啊。。。

就像李白一样,写诗写的好,写得再好,他也当不了李隆基的官。那么我们能够说,诗才再好也不能当官么?

显然不是嘛。诗才好的人当官的不要太多。而且科举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要写出合格的诗词文章来,对吧。

当然,你可以说需要方方面面的关系。。。也对。我是把方方面面的关系理解为方方面面的才能。毕竟,这个社会是越来越透明。什么叫透明:你和一个从来没有过交情从来不认识的人拉关系,是靠喝酒聊天打牌呢,还是靠你和他有一定的三观基础,他/她欣赏你在某方面的可能的潜力?当然,不是说靠喝酒聊天打牌就不对,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什么才是最可靠的,不是么。

换言之,这个世界的常态就是:物以稀为贵。比如,优秀士兵,就是相比普通士兵更少见。

同样,这个个世界的常态就是,可选物多了,就需要提高门槛,使之稀少:比如学历。同样是优秀士兵,你有高中学历,他只有初中学历,不能两个都选时,那选谁?比如经历。同样的这两个人,高中学历的在石家庄,初中学历的是喀喇昆仑来的,那选谁?比如后台。同样这两个人,高中学历的石家庄的的七大姑的三大姨的舅舅在军校当教官,初中学历的喀喇昆仑的七大姑的三大姨的舅舅是个牧民,那选谁?比如军中的影响。军委谁谁谁刚视察过边疆哨所,反腐谁谁谁碰到了军校系统,在这样的情形下,该选谁。

但是不管怎么选,最后,总归有拿得出手的说法:至少明面上,一定会是一个得到地方上推荐的优秀士兵,而又让中层的反对者无话可说,又让上层的人感觉没问题的结果。当然,对落选者而言,一定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其实,最大的不公平,不就在两个中选一个么?你说对不。

所以,我不觉得我们不在同一个点上。我说的是:不优秀,不提干(换言之就是优秀就有可能提干)。你说的是,光优秀,不一定提干(换言之就是当优秀士兵还不够,还得有其他:机遇,关系,能力)。你看,我们有本质的区别么?没有。

但是无论如何。再优秀也不得提干,这才和我们不在一个点上。因为这个说法已经否定了 优秀士兵提干这条途径了。

你说对么?

家园 得。

你赢了。你还是看新闻联播合适

得。
家园 我亏大了。。。点你一朵花,你就又拿一通宝

这世界,不让人活了

:-)

家园 实名投草,有种你骂人,这样公然污染环境,忍无可忍!
家园 你不就是个特色党徒么?你能我不能?
家园 不好意思,骂人咱真不擅长

这种事情还是您比较优秀些,您请便

通宝推:乌有用户名,
家园 权威,正统,不骗人的原始文献:谁说解放后不提官兵?

土共网站里有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其中关于军事的重要文献可以告诉我们,究竟是不是就 “解放后不提官兵,仅提指战员”

略举几个解放后的重要文献例子:

1954年1月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

外链出处

。。。从而激发全体指战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密切了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联系。。。

1954年1月26日

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总结

外链出处

。。。造成部队中上下关系,官兵关系极不正常,这也是错误的。。。

1956年3月15日

目前军队领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外链出处

。。。我军官兵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提高了官兵高度的政治觉悟。。。

1956年9月18日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而斗争

外链出处

。。。都是广大官兵所发明,。。。领导部队党的组织,青年团的组织和关闭广大官兵群众。。。

1959年1月23日

总政关于工作作风若干问题的指示

外链出处

我军官兵的共产主义觉悟大为提高。。。

1959年3月13日

关于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纲要

外链出处

。。。我军官兵和全体人民的心情一样。。。教育全体官兵。。。动员全体官兵。。。

1960年12月21日

中共中央对军委扩大会议决议的批示

外链出处

特别在战时,志愿军官兵节衣缩食,。。。志愿军广大官兵协助朝鲜人民。。。

1961年11月17日

中共中央对总政关于四个条例和综合报告的批复

外链出处

。。。管理教育条例的贯彻,使广大官兵的阶级觉悟有显著提高。。。

从以上这些被土共明确载入当代重要文献选集的历史文献来看,由此可见,说什么 “解放后不提官兵,只提指战员” 的说法,是多么的臆测,荒谬,和胡口乱说。

家园 那是考的人太多了

而且,现在大学生入伍的不少,其他士兵和他们比考试,肯定差点。但竞争对手也是士兵,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

家园 有些难度,但普通士兵通过军校成为指挥员的路一直畅通

很多年前,给我们军训的班长,每天都抽时间复习备考。按他的说法,和平时期,要成为军官,要么高考时报考军校毕业后入役,要么参军后以普通士兵身份报考军校毕业后返役。

这是20多年前的状态,现在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的,看JENT兄所提供的证据资料,我想应该是更为成熟和规范了吧。同时我不知道现在普通高校毕业后参军是如何处理的,当年这种事很少。

好像从普通士兵报考军校,要求各项军事技能合格(优秀??),且上级主官推荐。

班长,山东农村农民出身,个子不高,性情温和淳朴甚至有些蔫,当年属于扩招以前的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学的人,在社会混也很可能混不出头的人。但他看到了上进的路,也燃起了上进的心。

关键是开了大路,至于路上有石头泥浆有杂草,你可以抱怨,但不妨碍这条路上走过去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应该天天抱着石头泥浆杂草去否定路本身。

世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我今天还记得,班长那憨憨蔫蔫的样子下,内心有希望的眼光。

家园 见识到新时代新历史的威力了吧!

来来来以后,就是一个结论连着另一个结论。

实事求是,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理性地看问题,其实挺难的。

家园 你也知道那时是九十年代

现在可是二十一世纪了。考军校优秀不是主要原因,有人才是主要。大部分想在军队干的士兵最多转士官

家园 百废俱兴,可以展开说一说吗?
家园 见识了,见识了,指鹿为马的典故,真是有流传的现实依据

呵呵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