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变局1969 -- ccceee

共:💬121 🌺1283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继续商榷

的确,苏联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收到军工利益集团制约,祸根在赫鲁晓夫借助朱可夫上台时就埋下了。

就当时不断发生的叛逃事件来说,我相信苏联领导层还是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调整的共识,这也是戈氏这种少壮派能够上台的前提。

只怪所托非人呐,大国沙文主义培养的官僚着实学不会长袖善舞,依稀记得当年苏联悍然出兵匈牙利还是周恩来刘少奇帮忙协调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结论,个人认为内部调整还是有相当程度可行性的,只要把控住舆论自由,毕竟苏联内政谁敢干涉。只能说戈氏这货,被忽悠惨了,没点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警惕。

家园 。。。

看看美国至今对俄罗斯的抱有敌视,俄罗斯被世界经济大循环边缘化不大可能是经济规律的结果。当时卢布就算对美元汇率跌到10000:1,我想也不会有戏,好不容易把他整趴下了,还能让他缓口气?

家园 【讨论】69年战略转向是个非常糟糕的举措?

说实话,楼主此文引发的69变局思考,让我在重温前三十年历史的相关背景资料之后,对自己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些三观认知有了非常大的困惑。

相比改开后,我国对外开放就是对美帝开放(此为总设计师所言),在我的印记里,毛时代的对外关系史主要是中苏关系史,并且充满着斗争。

从5O年代斯大林时期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开始,一直到后来赫鲁晓夫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撕合同撤专家,以及台海风波、中印站队这些交恶事件,其都是以配合服从社会主义阵营全球总体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家利益的实质损害,再加上苏共领导人长期以来的老子党、大国沙文主义作风与主席强烈的民族主义自尊之间的坚锐碰撞,最终导致了中苏几十年友好关系在69这个变局之年开始彻底破裂并走上对抗。

多年来,69变局前的这些中苏历史认知,因苏联解体而沉入记忆的角落鲜有触及。

在楼主的讨论带动下,这些天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学习,让我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对历史资料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发现。

1-所谓的国大主义老子党作派在赫鲁晓夫时代更多的是随着中国在共产党阵营中的地位上升而体现为毛周对苏联领导人的奚落嘲弄。

2,赫鲁晓夫时期,对美关系趋近缓合以发度经济关系。现有资料表明,苏共在台海涉美问题及中印交恶问题上,都曾对毛有过专门的解释商讨。为证明苏联对中共立场的支持,赫鲁晓夫声称可以准备马上发布公告宣示苏共在中印抗争中的支持中共立场。

3-在苏共对中印边境风波的不当言辞后,中共开始中苏战略转调整。中苏关系中,民族利益开始高于反帝战略需求。毛更是以一个民族主义者,向苏方提出三个历史文件的发难。几十年相安无事的中苏边境开始纷争不断,68年8月后中苏边境回题趋于激发。(苏方因历史上的亏欠,苏共边检站对我边民出入传统生产区一般都会予以放行。珍宝岛在第一轮边境谈判就已划归中方,并准备不久后归还)。

对69年下半年的战争阴云,个人认为,以周的名义请老帅作战略分析,把美帝小报上的核打击信息当作绝密情报,这些异常举动可能都是为配合毛的战略决策而故意让国内形势陷入紧张状态。不难无以解释在毛周两人的战略眼光下,我战略情报机构和中央决策机构会受美帝那几个假情报蒙蔽,真以为苏军会启动战争应对。对美苏当年的战争讹诈,事后邓也称之为空对空(大家有兴趣可去查阅下那三条美媒报道,另有资料显示,十月中国一级战备启动后,先是苏军,接着美军都相应在那几天启动了战备升级,一时间全世界真的陷入了紧张状态)。

4现有资料还表明美苏之间从未有过以牺牲中国战略利益的妥协谈判,所谓核打击更是美帝的分化欺诈。苏方的边界陈兵喊话是为阻挡中方脱离苏共阵营自立门户。)

综上史料分折,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年的中苏交恶都是建立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现实政治考量。

(接下)

关键词(Tags): #毛泽东#中苏冲突通宝推:ccceee,
家园 这是昨天见到的一则新闻
萨尔瓦多宣布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美国罕见的做出强烈反应:国务院21日表示,美方对萨尔瓦多这项决定深感失望,且正在审视与萨尔瓦多之间的关系;美国指中国片面改变现状,并敦促中方节制,不可采取危害台湾人民的胁迫手段。而一些国会议员21日提出修正案,限制美国对萨尔瓦多的援助。

蔡英文过境之旅才张扬没几天,接着美帝又强行替蔡出头,对我内政及邦交国发出如此猖狂的威胁言论。

美帝赤裸裸的干预我内政,让国人为之无比愤慨,也非常担忧。中美建交至今四十年,因邓时代的战略收缩,毛创下的战略三极家底未有任何实质突破。如今面临美帝贸易战打压,未来台海局势也会随之加剧振荡。

69变局带来的全球格局变动,苏联解体后美帝一超独大,中俄欲构建新形势下的背靠背战略关系,终因各自实力互信不足,多年来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世事轮回,如果时局重返当年美帝深陷越战泥潭的69变局之时,我想中苏之间,既便有天大分歧,也会暂放一边而尽双方全力先把美帝摁倒打残再说。

所以世事千变万化,机会稍纵既逝。

就象主席所谋69变局的全球战略转向,主席那些年,也只是立足于苏共阵营”转”为独立自主的”反修反帝”,至于后期是按邓时代这种放弃意识形态去”向”美作开放,还是改组华约组织率领第三世界国家去”向”外开放,这都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这种内质不同的战略转向,肯定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新世界格局。如果是放弃自我、不思进取的寄希望于多方均势下的局部优势而妄想保持什么”百年不变”,动辄大言”千年之计”,那只会给后世加添反面教材而徒增笑耳。

”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以下是89东坡时期,也即69变局二十年后东西阵营的军力比较。(当时未保存网页,对此数据尚未印证)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国内政治气候高于一切

其它什么都是过家家。林总这个一号令,总的来说是为了打击国内的政治潜在对手,至于这个家要不要都无所谓,有点隋炀帝的心态。真要准备开打,必然是启用一堆真材实料的战将,但是结果呢?作战水平与林彪不相上下的粟裕,还是在纪登奎的关心下,才被允许视察三北战况,而且还是没有军队职务的情况下视察的。这就是堂堂林总的军事水平??

家园 既然兄台雅兴探讨,只好把后记部分的提纲提前发一下。

也是全文之后楼主个人观点:

1.毛泽东先是民族主义者,然后才是共产主义者。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实用主义者。看似有些矛盾,扣紧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缓和中美关系,主要出于将工业化进程继续下去,对抗苏联入侵只是次要考虑。

2.中美兑子。主席的打算是中国让美国体面撒出越南,美国要完全断绝与台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结果,1978年中国战争了投名状了越南,但美国至今仍末放弃台湾。

3.1967年至1969年这三年,毛泽东年谱记载了几次毛接见或关注徐向前的举动。甚至专门召见徐帅蹲点工厂的有关领导了解徐帅表现。可见让徐帅参与神仙会,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陪衬。

4.文革和文革前的历次运动,削平了各个山头,教育了群众,也让官僚体系认识了群众的力量,主席虽囿于时年,无法阻止历史的彻底转向,却至少延迟了中国四分五裂“血流成河"的可能和时间。

5.建交后,美国利用庞大的中国人口红利走出了经济滯胀。顺利控制了中东石油,启用以石油结算为核心的信任货币取代了金本位,并与中国联手,将苏联陷于阿富汗的战争泥潭,成功一超独大。这场交易,美国比中国得利大上几倍。

6.主席为了党内团结,牺牲了红一出身的旁系一野;为了外交转向,牺牲嫡系四野。而他死保的对象,掌权后最终又让他牺牲了他家人的利益和地位。

通宝推:敬畏生命,
家园 【讨论】69年战略转向是个非常糟糕的举措?

(接上)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之去想想,当年作为老大哥的苏联对我国全方位的无私邦助,一直是延续到苏共二十大之后。使我国从立国时的一穷二白到基本工业体系建立只花短短的几年时间。作为主要的资助国,斯大林赫鲁晓夫难道就不是战斗民族所生?64年中苏早已关系恶化,美帝国主义者对我尚处摇篮期的核力量是虎视眈眈、其多次清除计划都是谋求苏共放水被拒而流产。朝鲜一个穷小国在拥核过程中都差点胎死半岛核危机。按现实利益作衡里,作为苏联身边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中国拥有核力量,别说有借刀杀人这等美事,毛子的武力解决逻辑一直不比美帝弱。

所以,以短视者的眼前现实利益来衡量,根本解释不了苏联的老大哥情怀。这种解释不但会陷主席于不义,让后人对主席作为马列主义者所决策的这些战略转向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困绕。而且会让毛的战略思想庸俗化,别说冷战时期的大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既便是现实利益驱动,中国当下正面临美帝的贸易战打压,此时正好俄罗斯有个一带一路约你入伙,你说是参加呢还是参加?

我的历史知识比较贫泛,像60年代之前那样亲密的中苏关系,只怕世上仅此一例。

本来昨天写好了一帖,结果在最后上传图片时给系统吞了。接着重写却发现主观逻辑一下又组织不起来了,所以在这列出几点主要问题供大家讨论解惑。

1中苏关系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而69变局正外冷战时期东风压倒西风的关健时刻,作为华沙主力成员,中苏分裂形成的全球三极格局,其结果是只是增加我方阵营内耗而独利于美帝的战略休整和进一步分化谋利的操作空间。

二战至今,最接近于美帝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而且赶超节点正是6.70年代。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中苏两国能理智的将分歧控制在阵营内部的党派意识之争,而保持共产党阵营的统一战斗姿态,冷战的结果将大不一样。

2从冷战时期的共产主义国际运动形势来看,69变局之时也正处马列意识形态在全球兴起的巅峰时期。.而这种联美抗苏的战略决策是违背”国际主义 高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重于国家利益”这些马列学说的一些基本原理.,其造成的恶果与八十年代共运转入低潮有着很直接的因果联系。

对这几天短暂思考后的一些认知,让我隐约觉的,就象主席的文革运动,在69变局时,主席明知可能遭至美苏夹击风险而仍旧作出与苏联决裂的战略决策的许多不合情理之处,唯有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去分析才可找到中苏交恶背后的深层原因。

家园 抱歉啊,我太性急,追的你剧透了。

是的,我对主席思想最感困惑的就是中苏交恶里这几个关系的处理。

作为冷战环境下的两大阵营对峙,主席当年要是把中苏分歧控制在苏共阵营里,以两党政治斗争形式展开,可能那样结呆会好一些,那时阵营里毛子的号召力一直在下降。

中苏交恶的原因分析,说心里话,我目前倾向于沈志华的解释(不代表他其它观点)。

马列主义者在意识形态上容不得一粒沙,就象主席发动文革,只要认定真理之路,再难也要往下走,既便粉身碎骨,也物质不灭。

家园 林总是政治表态,再不紧跟,问题很严重。

作为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国防部长兼军委副主席,前面大半年的战备他都没出来。中苏几次边境冲突,动枪动炮都是总理的下令。

那个紧急指示是心血来潮。还打击对手,这都不知够得上几级战备。

苏联谈判代表团将于10月20日前来北京,对此应提高警惕。为了防止苏联利用谈判作烟幕对我进行突然袭击,全军各部队应立即疏散;要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各种重要装备、设施和目标要注意隐蔽和伪装;要加强作战值班;要抓紧武器、弹药的生产;二炮部队要做好发射的准备。"

家园 确实不知就里,东风差点压到西风。

就这么完了?

家园 其实我们观点没什么区别。

在最后的结论方面,我们没有不同。但是,要注意的是,苏联既有不亡之理,也有必亡之根。

这个不亡之理, 在于KGB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没有瓦解,说明只要领导层不犯错,苏联不会马上解体。但是,凡事只要有了“如果”就麻烦了。

这个必亡之根,说白了就是苏联的那个体制,也即上帖说的:

这时,苏联那个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成了一个麻烦。这种体制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快速解决问题。坏处就是缺乏制衡机制,没人踩刹车,高度依赖领导者的个人才能。要是领导者犯傻,没人可以平衡他的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体制不会出现戈氏这种错误,但在内部和外部压力过大导致政策选择空间变小时,这种体制由于效率高导致决策传导速度快,容易放大领导者个人决策的错误,出现病急乱投医或者赌一把的麻烦

另外,纠正一个错误,

军工利益集团制约,祸根在赫鲁晓夫借助朱可夫上台时就埋下了。
要说祸根,肯定不在赫氏,运用军队是苏联式政治体制的通病(枪杆子出政权嘛),相反,赫氏曾试图调整已经高度畸形的经济结构,但以失败告终,赫氏下台勃氏上台的背景就是赫氏改革动了军工利益的奶酪。(勃氏对苏联是转折性的,勃就是军工集团拱上去的)。根子还是苏联的发展路径,即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重工业发展模式,这是斯大林种下的。这是我说苏联在与美国竞争中根本没有胜利希望的原因所在,即苏联经济的三大毛病:

一是经济发展严重偏向重工业;

二是重工业中又严重偏向军工;

三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毕竟,霸权的争夺,核心仍然是经济,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要比苏联健康太多太多。用金庸的武侠理论,苏联练的是邪魔歪道的速成武功,见效快,后遗症大;而美国练的是堂堂 正正的正派武功,根基扎实,内功精纯深厚。

通宝推:ccceee,
家园 敌视是地缘结果,毛子自己产品有问题也是事实。

毛子第一个障碍就是他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完备的工业体系,高中低档都有自己完备的体系和标准,这导致他改造自己的工业体系和标准的代价太大,因而无法融入欧美经济圈,只能建立自己的经济圈,自娱自乐。

这一点,中国并不存在。主要是中国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体系和标准没有完全定型,在1978年向欧美标准转型时,代价并不大。并且,中国刚开始是从低端加工制造起步的。中高档的工业没什么根基,向欧美标准看齐就很容易。比如,中国的总线技术标准改造,这搁在毛子身上,等于废掉他现有的工业化成果。参考一帖:瞎扯传统产品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改造

军用总线标准与民用不同,我们的军用总线标准来自于中美两国蜜月期的1986年,美军给了我们MIL-STD-1553B标准,这是电缆传输介质的总线系统。经过10几年,若干单位前赴后继的努力,我们彻底吃透了这套标准,并进行了一些升级和创新,并研发生产出相应的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制芯片(其实军品不讲知识产权,谁能山寨,就是谁的,因为任何国家都没本事到人家军队去查山寨技术,除非那个国家军队全部投降),完全摆脱了禁运威胁。后来,我们又吃透了美军的MIL-STD-1773光纤数据总线标准。所以现在在总线标准上,我们跟美军差距不大。

随便说一句,一旦我说什么项目我们跟美国差距不大时,就有一些从未去过美国的美国人会说:这个混混,又在胡说了,我们美国领先你们中国一百条长安街,一万年不动摇。以前西西河就有这种人,还不少。可是他们既看不懂英语文献,又没去过美国,又不在美国公司工作,怎么就怎么粉美国呢?真的不懂。

家园 毛子产品竞争力的问题,根子还是两套工业体系不兼容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欧美和苏联虽然是同一个工业革命的产物,却在工业化最关键的20世纪初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建立了不同的工业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

东欧在苏东波之后是以去工业化为代价完成了向欧美体系的融合,乌克兰的困境也是这个问题造成的。。毛子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在欧美体系范围内有竞争力,等于是革自己的命,代价太大。

家园 现在回看旧文,文革是主席是准备粉身碎骨也要为民族换来个独立自主的最后一击。

他成功了。

家园 对外开放、交往、贸易,不要忘了初心

形势变了之后,目标、方略都应该适时调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