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邓小平陈云的经济水平恐怕远远比不上毛泽东 -- hwd99

共:💬60 🌺282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不过去的

通货膨胀会出大事的,而且出现了邓小平总结的“动乱”,明显与通货膨胀有关。

家园 陈云反对价格闯关

5月28日陈云专门找到刚刚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的李鹏又进行了一次态度鲜明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陈云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拟议中的价格、工资改革办法的观点。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每年物价上涨百分之十,办不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理顺价格在你们有生之年理不顺,财政补贴取消不了。”

家园 陈云的问题是搞通缩时用力过猛,给通胀提供了势能。

然后邓小平搞通胀时也用力过猛,给通缩提供了势能。

两人主政期间的经济就像单摆一样过冷和过热交织。

家园 邓小平就是毛泽东的传声筒和代理人

你看懂了没

家园 很正常,计划经济娘胎里的毛病,和邓陈个人无关

计划经济特别是中国的计划经济,一放就乱,一抓就死。这个娘胎里的毛病改不了,这还是陈云已经总结的。

等到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后,经济波幅明显减弱

家园 你看历史深度太浅。
家园 跟邓陈关系很大,邓得势就猛踩油门,陈得势就猛踩刹车。
家园 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历史
家园 你连62年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历史都不清楚就来夸夸其谈

先给你科普下包产到户的简单历史

包产到户几起几落的时间点是这样的:

合作化运动开展之后,1956年的闹退社中有一次,太祖称之为生产力暴动,零零星星在浙江温州、四川江津、广西环江、广东中山、江苏江阴、湖北宣恩、河南沁阳、安徽阜阳、山西榆次等地出现,其中最有名的是浙江温州,56年底温州地委机关报批判包产到户,没有得到省委的支持,告了御状后一锤定音,包产到户被禁止,57年反右后被彻底批判。

大跃进后的59年出现一次,涉及的地区更少,甘肃、江苏、湖南、贵州零星发生,河南的新乡和洛阳有点影响,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庐山会议后被批判制止。

59-61年天灾人祸后又出现一次,涉及地区更多,时间跨度更长,包产花样多:广东清远61年下半年全县搞了一次“就地分粮”包产到户,增产明显,解决了口粮不足问题,省委原本打算在62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请示后推广至全省,未果;甘肃临夏州62年70%以上的生产队(生产队与面积不能对等,姑且忽略其中的偏差,生产队覆盖=面积覆盖,下同)搞了一次;湖南“单干”“分田到户”61年春耕秋收各搞了一次,62年春耕搞了一次,每次约占全省5.5%的生产队;河南62年“借地”变相包产到户,借出约全省20%的土地;陕西60年包工到户包产到户,约占全省生产队的10%;影响最大的是安徽省(下文专门讲)。各地陆续发生不同形式的单干,约占20%(另一统计是30%)的生产队。63年2月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发展为四清运动,包产到户又一次被打压住。

第四次就是改开。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松了一下,要求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包产到组,但不许包产到户;79年9月四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个决议,进一步松绑,把不许包产到户改成不要包产到户,结果是79年底全国试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约占9%。80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再推了一步,承认包产到户是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的,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结果是81年底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社、队接近半数,同年年底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作为82年一号文件才正式肯定承包制。

我发现你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清楚,靠着脑补加造谣发明历史。再给你一列中国历年粮食人口统计

搜了一下“历年粮食产量”,得到与这张统计图对应的数据:

年度  粮产量(万吨) 增率 人口(亿) 增率  人均粮(公斤)

1949年: 11318  —    5.4167  —   208.9

1950年: 13213 14.34% 5.5196 1.86%  239.4

1951年: 14369  8.05%   5.6300 1.96%  255.2

1952年: 16392 12.34% 5.7482 2.06%  285.2

1953年: 16683  1.74%   5.8796 2.23%  283.7

1954年: 16952  1.59%   6.0266 2.44%  281.3

1955年: 18394  7.84%   6.1465 1.95%  299.3

1956年: 19275 4.57%   6.2828 2.17%  306.8

1957年: 19505  1.18%   6.4653 2.82%  301.7

1958年: 19765 1.32%   6.5994 2.03%  299.5

1959年: 16968 -16.48%重欠 6.7207 1.80%  252.5

1960年: 14385 -17.96%重欠 6.6207 -1.51%  217.3

1961年: 13650 -5.38%欠  6.5859 -0.53%  207.3

1962年: 15441 11.60%高丰 6.7295 2.13%  229.5

1963年: 17000  9.17%丰  6.9172 2.71%  245.8

1964年: 18750  9.33%丰  7.0499 1.88%  266.0

1965年: 19453  3.61%   7.2538 2.81%  268.2

1966年: 21400  9.10%丰  7.4542 2.69%  287.1

1967年: 21782  1.75%   7.6368 2.39%  285.2

1968年: 20906 -4.19%   7.8534 2.76%  266.2

1969年: 21097  0.91%   8.0671 2.65%  261.5

1970年: 23996 12.08%高丰 8.2992 2.80%  289.1

1971年: 25014  4.07%   8.5229 2.62%  293.5

1972年: 24048 -4.02%   8.7177 2.23%  275.9

1973年: 26494  9.23%丰  8.9211 2.28%  297.0

1974年: 27527  3.75%   9.0859 1.81%  303.0

1975年: 28452  3.25%   9.2420 1.69%  307.9

1976年: 28631  0.63%   9.3717 1.38%  305.5

1977年: 28273 -1.27%   9.4974 1.32%  297.7

1978年: 30477  7.23%丰  9.6259 1.33%  316.6

1979年: 33212  8.23%丰  9.7542 1.32%  340.5

1980年: 32056 -3.61%   9.8705 1.18%  324.8

1981年: 32502  1.37%  10.0072 1.37%  324.8

1982年: 35450  8.32%丰 10.1654 1.56%  348.7

1983年: 38728  8.46%丰 10.3008 1.31%  376.0

1984年: 40731  4.92%  10.4357 1.29%  390.3

1985年: 37911 -7.44%欠 10.5851 1.41%  358.2

1986年: 39151  3.17%  10.7507 1.54%  364.2

1987年: 40473  3.27%  10.9300 1.64%  370.3

1988年: 39404 -2.71%  11.1026 1.55%  354.9

1989年: 40755  3.31%  11.2704 1.49%  361.6

1990年: 44624  8.67%丰 11.4333 1.42%  390.3

1991年: 43529 -2.52%  11.5823 1.29%  375.8

1992年: 44266  1.66%  11.7171 1.15%  377.8

1993年: 45649  3.03%  11.8517 1.14%  385.2

1994年: 44510 -2.56%  11.9850 1.11%  371.4

1995年: 46662  4.61%  12.1121 1.05%  385.3

看清楚了吗?毛泽东死的时候是1976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就是1979年是改革开放元年。

毛泽东年代,人均粮食大部分在300斤以下,最高也就75年的307斤。1979年人均粮食一下子到了340,从此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就没低于过300斤。

79年发生了什么奇迹?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这些土地。唯一的变化就是79年开始改革开放了。

你看得懂吗?还伪造发明历史吗?

家园 为什么美国总统尼克松到毛书房拜见毛?

那时林彪刚刚叛逃。邓小平被打到。

家园 肯定比你说的那个不知姓名的人

更了解陈云对毛泽东的看法。

家园 陈云的女儿陈伟力大姐今天在毛泽东思想座谈会上辟谣:“这是

陈云的女儿陈伟力大姐今天在毛泽东思想座谈会上辟谣:“这是有人恶意将李锐的话栽赃给我父亲!我父亲非常热爱、崇敬毛主席,从来没讲过这样的话!”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原:渤海学刊;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乱邦粉丝,不看好你

家园 傻叉,如果是三中全会前的中央预备会议内容,不可能仅仅

一个师专学报独家报道,其他都找不到蛛丝马迹的。

家园 二人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掌握得不如老毛更深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