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 (1) -- 少壮军人

共:💬245 🌺2753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穿马靴总是穿不出苏军的帅气。

即使是仪仗队的大个子,穿了马靴看着也显笨重。

家园 这个营区应该是明港营区吧

你们一军后来跟20军对调你们也该搬到杭州去了吧

家园 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9)

本来今天要写坦克兵点验,没想到写起车场车库就刹不住车,明天吧,请大家原谅。

五十年代装甲兵在初建时特别重视坦克车场车库的建设,其建筑设计质量要求很高,比如车场内的道路,是用当时国内最高标号水泥浇筑,平常的建筑水泥根本承受不了重达几十吨碾压,我当兵已经是七十年代中期,那道路不知经过多少次的碾压依然如初。再者就是坦克车库(坦克的家),盖得真的是漂亮,高大宽敞冬暖夏凉光线极佳,屋顶的木板大小规格一样经过防虫处理,每一块镶嵌的严丝合缝,厚重的车库大门刷过多层防腐漆。水泥地面光滑平整与大门之间只有一丝空间,亮光都无法进入,老鼠、昆虫就更别想了,这样避免了坦克电线电缆被鼠类咬噬。坦克车库这种建筑工艺直接表现就是灰尘也很难进入。五十年代人真的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就比如我父亲在明港部队的营房盖得真漂亮,建筑工艺一流,要知道盖这些房子的都是15军45师的普通战士。

车场里有大门的车库是战备车库,里面停放的坦克平时是不动,换季时装上电瓶发动,检查车辆的发动机部分,传动部分,火炮电传、电路、电台、通信装置。换季结束必须卸掉电瓶。坦克兵对坦克真是仔细,每次保养结束要把坦克篷布盖上,然后用绳子把篷布固定。下次保养再把篷布打开,本身车库就非常干净再加上篷布覆盖,坦克是干净的不得了。而教练车库都是没有门的,坦克车辆保养完用篷布绑扎好即可,平时保养特别是清洁要求与战备车不是一个等级。更换的东西比较多,比如履带扳履带销,电台电子管、各种保险丝、坦克工作帽,胸前开关等等。教练车最重要的是保证完好率出勤率。

点看全图

我当兵时我们团的营房,前面就是车场车库

第一年我是二炮手,负责坦克的行动部分以及坦克战斗室,坦克外部和高射机枪的保养。我的保养工具是一块布,一把螺丝刀,还有就是一根细铁丝。保养堪称精雕细琢的翻版,精擦细抠,篷布一打开就要把车体外面仔细擦拭一番,然后把干净的鞋子换上,进入战斗室把里面擦拭一番。这起码要用半天时间。中午回宿舍吃饭。午睡起来后继续来到车库保养行动部分,行动部分包括履带、主动轮、诱导轮和负重轮。负重轮就是军迷常戏称的: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这时螺丝刀细铁丝就起作用了,要把履带夹缝的曾经多少年前的土抠出来。那可是细致活,跪在那里或者爬或者仰,特别是死角,非常难把泥土清干净,有的看不见,就要凭感觉凭经验,常常一天保养下来,手上都是血道子。我们国家的坦克许多部件都是浇铸的,有许多毛刺,碰一下就是一道口子。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只要是保养车,手必须流血,刚开始保养还感觉疼,一年以后已经麻木了,所以当兵五年手就没有好过,有的网友说为什么不戴手套?有的地方戴手套手根本伸不进去。当坦克兵不容易,当一个合格爱坦克的坦克兵更不容易。特别是仰躺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冬天还好穿的厚,夏天穿着薄薄的工作服躺在地上一干就是一小时,身体很容易落下病。当兵第一年春季换季我们团开展单车标准化,按照坦克兵的五大技术标准“间隙正确、润滑周到、紧固适当、调整合理、没有故障”,全团掀起一个不小高潮,高潮的特点就是把坦克大卸八块,我当时是非常辛苦的,辛苦的原因就是把履带拆开,一块块的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再把履带板浸泡在柴油和少量机油混合的桶里待一段时间,这样履带不会生锈,然后晾晒干以后再把履带板组装好,光抡大锤敲履带销就整整一天,还要同车战友协助。这只是一部分,当时团里每辆车都要检查,那是戴着白手套检查,有一点油渍就是不合格。前几天我特别对网友通信参谋回帖,纠正他说的坦克里面到处是黄油的观点,通过我今天对保养的描述,大家明白坦克战备车是多么干净。我们这个单车标准化被树立成全装甲兵的典型,在全装甲兵推广。估计全装甲兵都会骂坦克42团,你们红军团想出风头我们不拦着,可你们不能把兄弟部队都带下水。这一年坦克换季可就没有那么轻松,有的部队更是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甚至想拆发动机保养,被技术部门严厉呵斥,发动机是坦克的心脏,那么精密!凭你们几个就想拆下再组装回去?如果让你们这样干,这台发动机就会报废了。当时还是有明白人,特别是技术部门。那个年月受文革影响,喜欢一阵风而且是过头风。不过我们团还是走在全装甲兵的前头,受到装甲兵的表彰。

车库是一个独立的大院子,四周是快3米高的围墙,修的这么高也是为了防止坏人破坏。车场有两个门,一个是进出的大门,一个是进入训练场大门,都有哨兵24小时把守,节假日是双岗。大门还有值班室,有值班员值班,特别是车场日,所有进场部队都要向值班员报告,得到允许才能进入车场,同时要进行人员数量登记。车场日结束或者离开车场还要再次请示,登记签名离开。所以坦克兵的许多制度非常严格,严格的制度就能避免许多事故发生。

通宝推:铁手,为什么不可以,朴石,浣花岛主,故乡在喀什,楚庄王,盲人摸象,老树,光头佬,可爱的中国,mezhan,脊梁硬,
家园 总觉得坦克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履带

因为是活动部件,而且是大量的活动部件。

更严重的是,履带一旦出问题坦克就没法动了。

六轮、八轮的轮式装甲车即使坏了一个甚至两个轮子,紧急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执行任务。可是履带一个不能坏,坏了就无法执行任务。

以上完全是外行乱说,不知少壮兄是否认可这个履带最容易出问题的说法?

家园 坦克11师没有调动

坦克11师没有调动去浙江,一直在中原腹地,先后配属43军,20集团军,54集团军,下属团队多次调动分拆,其核心部队现在发展为83集团军合成11旅。

家园 非常认同,不管坦克装甲防护能力、机动性多强,履带

断了所有这些优势化为泡影。所以坦克非常怕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地雷专炸履带和坦克底部,这是坦克最薄弱之一。以59坦克为例,其实履带一边断掉又不能更换坦克还可以行走,只是驾驶员操纵很困难。如果战场条件可以更换履带,又遇上备份履带不够,可以缩短履带不通过诱导轮连接,这些只是应急。

总之坦克履带断掉,就如水牛掉进井里有劲使不上。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老老狐狸,空中吴钩,
家园 回复donkeykin:是的!不过不是杭州是湖州,

杭州是1师,军部在湖州。这次军改,一军变成72集团军,两栖1师拆分为1旅和5旅,留下5旅,1旅和74的两栖124旅互换,硬骨头六连所在集团军现在已经不是72而是74。这都是来自公开报道。而父亲的老部队涉密,不便透露。

家园 回复野狼:信息稍微有些不准确,11不是一直在中原腹地,

而是在鄂多年,这次由几个集团军整合成为重装合成旅,实力大增。有我的老部队54集团军装甲11旅一部(6个红军坦克连均保留包括我的老连队),前20集团军58旅一部,前65集团军193旅一部,合成旅新驻地在豫。所以说我的老部队又回到中原腹地,当然这个驻地还没有解密不能透露。

家园 照搬苏军不是许司令一个人的主意

刘帅主导,全军执行,据说不光是军装,连裹脚布都照抄过来了。

步兵历史长,习惯多,自然会有不满,最后传到老首长们的耳朵里,刘帅被批。

装甲兵是全新的,没有老习惯,老首长们又不懂坦克,不敢乱放炮,所以苏军的一套能被保留下来。

家园 同意您说的

履带很重要。

但是,把履带板一块一块拆下来清洗泡油是不是有点形式主义了?

高强度的钢材都是不容易生锈的。如果要靠这么保养才能保证不生锈,可以算设计缺陷了。

被你刺激得有人想拆发动机了。文革时期嘛,可以理解。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空降也是照抄, 包括船型帽和海魂衫
家园 聊聊59老伙计的故事 (10)

当过兵的都知道点验,但是对一些网友而言,这个词就比较生疏,不知道点验的内涵,而我今天要谈的是坦克兵点验,指的是坦克装备点验,装备点验通常放在坦克换季。紧急集合就是点验的序曲。

紧急集合

坦克兵紧急集合有两种,一种是与步兵相同的紧急集合,首先是系上冲锋枪子弹袋(二炮手),车长、炮长、驾驶员斜挎手枪,然后左挎包右水壶扎上武装带,最后将三横压两竖后面别上胶鞋的背包背上,提枪出屋。只有这种紧急集合可以多多少少看到步兵的影子。实际上这种紧急集合在坦克部队用的很少,而更多的是坦克兵方式的紧急集合。这种紧急集合是根据坦克兵的特点,比步兵的快多了。具体实施就是把宽背包带自然伸长放在睡觉铺板最下面的中间,上面是被褥。一旦紧急集合,值班员会在宿舍外面大声提醒:“全体打坦克背包”,这时坦克兵穿好衣服背上枪,被子一折,连同褥子一卷,将露出的宽背包带左右十字交叉一系,拎上出屋扔在门口,这中间就几秒钟的时间。然后以车为单位迅速跑向车场电瓶间搬电瓶。而连队的保障人员(炊事班)就出现了,他们将背包按各车顺序摆放在保障车上。有人会问这样不会拿错吗?不用担心!每个背包绳上有每个人的大名。

换季

坦克换季一年两次,分春季和秋季,时间是一周,目的是将所有封存的坦克战备车辆全部启封、换冬季夏季燃油、润滑油、防冻液,并发动车辆、保养、检查再封存。通过换季让战备车辆处于完好战备状态。换季是坦克兵的大事,换季前坦克分队都要开动员会,通常是连长提出各种换季要求,指导员做思想动员,副连长是具体技术指示,最后上场的是司务长,也是大家最有兴趣最乐意听的,司务长会说为了保证在换季期间大家吃好会特别调剂,意思就是从平常结余的伙食费中拿出来一部分,加餐加菜同时保证茶水供应,总之平时一个车四菜一汤,换季期间变成六菜一汤,换着花样让大家吃好。换季结束还要大会餐。所以战士们听这个比指导员的政治思想报告开心多了。而连队干部也乐见其成,因为大家都是吃货。老兵们这时候都会嘱咐新兵,明天换季,早上要紧急集合,把背包带检查一下,不要早上手忙脚乱。清晨,通常是比起床提前半小时,紧急集合号吹响,大家在不开灯的情况下,穿好着装,就像我上面所描述的向车场跑去。

抬电瓶也要讲科学,如果是4个人抬三块,只需两趟,因为电瓶抬到坦克前,炮长和二炮手会迅速回去抬最后一块,车长驾驶员则将篷布打开叠好,车长打开炮塔门进入坦克战斗室,解开炮塔固定器,将火炮摇至左90度,打开预备门,这时候驾驶员接好外接电源,车内顿时明亮起来。否则车内黑乎乎驾驶员怎么装电瓶?这时车长钻出预备门将几块电瓶拉到预备门下方,驾驶员再将电瓶拉进车内,开始电瓶的串并联。注意!预备门就在电瓶架旁边,装起来非常容易。

点看全图

这种三人抬两块的不科学,要跑三趟耽误时间

有的网友提出为什么不从驾驶窗传递?因为将电瓶从驾驶窗放入很危险,电瓶有一百二十多斤重,抬上坦克一旦电瓶倾斜,电瓶内的硫酸流出,流到衣服上还好,流到皮肤上就是一个永久疤痕。如果流在脸上,估计这辈子找媳妇都难。万一失手电瓶掉落,旁边的就可能变残废,关键是电瓶摔坏了就是事故。而且这种方法必须是四个人,地下有两个抬电瓶,坦克上面一个接电瓶,然后传给在驾驶窗内等待的驾驶员,这样会耽误许多时间,同时易损坏驾驶窗胶垫和驾驶椅,坦克兵对自己车是非常爱惜的。而预备门就简单多,两个人就能完成。最后一块电瓶就不需要那么着急,因为装电瓶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车长懂驾驶,就可以先打开坦克后面的传动部分,启封发动机。否则等驾驶员电瓶装好以后打开电路总开关,然后一同启封发动机。按照坦克发动的顺序,先按警报器,之后打机油泵,踩油门,按动发动机启动按钮。坦克发动后即预示紧急集合结束,此时发动机还不能停,要运转十分钟左右时间。

点看全图

从驾驶窗装电瓶驾驶员很辛苦

这7天有许多事情要做除了保养,还要对坦克润滑系统润滑点按季节、按量使用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调整好各个间隙、行程、力矩和电压、电流等参数。对59坦克前組、機油箱、變速箱、水箱油量防冻液檢查。離合器自由行程的检查,清洗空气滤清器。启封火炮检查炮膛内壁有无锈蚀,更换干燥剂重新密封。检查航向机枪、并列机枪、高射机枪是否在完好状态。最后一天重新密封,卸下电瓶,迎接下一个换季。

点验

在坦克换季保养过程中,对所属装备的各零部件、随车工具、附件、备品进行检查,核实数量。通常做法将坦克小篷布摆放在坦克前方,将需要点验的物品工具、备品、附件整齐摆放,像炮用工具箱、手搖加油泵、車外工具箱,牵引绳、自救钢丝绳、备用履带板、工兵锹、十字镐、锯、斧,大锤则不需要拿下。这时候上级的检查组来到车前,分专业检查是否遗失、损坏。通常检查人员会按随车工具、备品、附件登记本一一核实。如果你对你负责的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点的工具你不知道,就要闹笑话丢大人了。

坦克随车工具、备品、附件的十分繁杂,三大专业加起来数量有200个品种,1000多件。检查起来不仅需要懂专业还需要特别认真。因为只有保证平时的完好,战时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点看全图

坦克兵已经习惯了这种点验,养成非常好的习惯,平时训练结束交接时,都要一一核对,保证在任何时候坦克都能拉的动,打出去。

点看全图

在装备不断更新没有传承的情况下,步兵在点验方面还不正规

点看全图

炮兵在点验方面如同赶大集。

明天可以谈些专业训练话题。希望大家关注

通宝推:铁手,诸葛神候,李根,盲人摸象,梓童,独立寒秋HK,北纬42度,浣花岛主,故乡在喀什,老老狐狸,东川西川,jhjdylj,mezhan,三笑,沧溟之水,红茶冰,可爱的中国,胡一刀,文化体制,崇山彩云,
家园 预备门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呢,

老兄还是配张图说明一下吧。

家园 一般叫逃生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问少壮兄一个问题:四个人抬三块电瓶,一块电瓶

一百二十斤,中间的两个人一定很吃力,一般要抬多长的距离?太远的话,肯定吃不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