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和改开:从民主到独裁的宪法改革 -- hwd99

共:💬65 🌺1136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主要是缺水,水利设施倒是其次。

不知道兄台本科是哪一年。现在我们这农村都是喷灌、滴灌。这样既可控,又节约水。这是以前的那些明渠、明沟灌溉不可比的。

现在我也见过仍在小瓢、小桶浇灌的。那是在丘陵地区。可耕土地面积既小又不易搭建设施。其实,这种地方的农业产出和投入不成比例,还不如出去打工。

家园 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看了龙眼的帖就在想,如何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

1、禁止遗产继承;

2、禁止银行付息;

3、禁止投资收益。

今天看骨头龙的笑话想起了这个问题。笑话里说,伊斯兰教法不允许穆斯林借贷需要还利息的钱。我去查了一下,还真是这样。《古兰经》认为吃息、付息都是非法的。

家园 84年人民公社撤销,88年开始反思调整

(因为8x8成了夹生饭),可见在中央眼里,责任制这副药,疗效不咋地。

分地后媚上压下更厉害,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为农民上书朱镕基,并在朱镕基的支持下在棋盘乡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干了不到半年辞职滚蛋。县委书记第二年升任黄冈市副市长。不媚上压下的李昌平,即便有中央领导支持、媒体关注,一样混不下去。

“人浮于事,死水一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生的晚,不清楚(最起码很多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是这些“人浮于事”的农民修出来的),但是分地的恶果我略知一二:以果农为例,10户果农,9户灭虫,只要有1户不灭,其他9户的努力就白费。而且这玩意还没法强求:因为这一户往往是在别处能挣到钱的能人,而且这些能人,往往啥都不舍得放、啥都要占着。再就是分地后的农民一盘散沙,在博弈中就是板上的肉。举个例子,我们县曾经推广在小麦播种时加磷肥,结果有些奸商在磷肥里掺了大量外形和磷肥颗粒相似的草籽。麦种和草籽混在一起播种,后果可想而知,然而面对这种和职能部门勾结的奸商,农民们却无计可施。再一个例子,李昌平上书提到: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价是0.55元,农民却只能卖到0.38元。为什么?因为国家粮站和奸商勾结,农民去粮站卖粮,粮站以库存满了拒收,奸商以0.38元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收粮,然后晚上拉到粮站以0.55元卖掉。(数字不一定准确)

凡此种种,是不是比所谓的“人浮于事,死水一潭”,对农村、农民伤害更大呢?

80年代农村改革,大致可以分成2阶段:

开始是分地,分地后亩产增加,这个增长到底有多少源于化肥、多少源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我不敢妄言。根据李昌平的数据,84年,农民人均负担50斤小米,到了99年,负担折合小米400斤。按照这个数据看,80年代初,农民负担远低于分地前,国家进行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时期。从国家政策层面看,似乎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拐点。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不分地、少增产,农民的日子也会比分地前好过。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化肥算一个因素、负担减轻算一个因素。分地的作用最起码没有官方宣传的大。

二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而且农民不必背井离乡,农忙的时候一般有农忙假(乡村中小学也有),不耽误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三产发展。

由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基层政府财政状况良好,而与此同时,中央成了叫花子。88年中央开始反思,认为乡镇企业发展过度,于是财权上收,土地权上收。乡镇企业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可以利用集体建设用地。88年土地政策变了,农民不能再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土地资本化收益,银行也不给乡镇企业贷款了,因为乡镇企业没有土地权。与此同时,中央又提出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对外开放。两面夹击,把乡镇企业折腾黄了。更要命的是,碰上8x8,这个调整做成了夹生饭,钱和地让上边拿走了,其他的没变,矛盾反而增加了;乡镇企业黄了,乡镇机构却不断膨胀,最后只能不停加重农民负担

南巡讲话后,东南沿海地区得到了很多特殊政策,如廉价的使用土地权,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等。而多数地区为确保耕地红线,对土地控制非常严,也不能享受到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于是一亿民工东南飞,大量劳动力离开土地。内地由于缺乏其他财政收入来源,只能变本加厉地盘剥农民。最后搞得种地赔钱,农民抛荒,农民进一步离开土地,恶性循环。

总有一种感觉:人民公社被妖化了。我家邻居的大爷是帝都城六区退休的副厅,他说刚改开的时候,全区干部总共300多人,现在一个街道办事处,人都比这多。李昌平说,85年他工作的乡,整个乡政府9个干部(84年撤销人民公社);2000年,不算财政所、派出所、国税等上级派出机构,一个乡政府100多人。我不信,这么小的政府,能束缚农民的积极性。我也不信,分了地的农民会心甘情愿养这么庞大的政府机构。

通宝推:乾道学派,东海后学,然后203,桥东棒棒,树袋熊毛毛,高中三年,黑山老妖,逍遥清风V5,西电鲁丁,柏林墙,TKwang,独立寒秋HK,tom,camper,80后30,盲人摸象,铸剑,阴霾信仰,老老狐狸,广宽,西安笨老虎,迷途笨狼,年青是福,hwd99,西门飘飘,
家园 如果一个公司因为有人浮于事而解散

做这个决定的人一定会被认为是白痴。

人民公社有人浮于事而被解散,做这个决定人成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人世间的忽悠古今中外,我不曾看到比这个更牛逼的。

通宝推:桥东棒棒,
家园 高额遗产税资本主义早实现了,就社会主义没有

现在国内当包租婆吃房租简直就是稳赚不赔,劳动创造的价值基本都被他们剥削了

家园 分析过包产到户对农民影响

与人民公社相比,在人均寿命,健康,教育等方面全面下降,其原因是没有集体力量来提供这些服务了。

参见:我国人口素质的“文革阶跃” -- 西西河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196373

家园 从这个角度看,88还是成功了

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几乎无法计算,如果不是苏联解体和后来的911事件等几次转折,中国能不能挺过来真是悬。

通宝推:东海后学,
家园 谢谢。。不少事情,要够年头了,才会明白它们对自己的意义。

您在查百度,也促使我查了好久。。百度地图上查不到广州国际海员俱乐部,但有个广州酒家,当时就住在这个地方,现在可能又叫做悦江酒店。。但肯定是这个所在。。记得坐出租说去国际海员俱乐部,出租还不明白,好象海员俱乐部不止一个。。说广州酒家,立刻就知道了。。

点看全图

依稀记得见到过一个波楼的牌坊,所以当时才确定是找到了缝裤脚的大致位置,然后接着再找人问具体在哪个地方可以缝。。。百度上查了一下,确实是有个牌坊。。。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后来,在别的场合,请教过,为什么叫做波楼?当时说是打桌球的地方。。。觉得这个答案说得通,但是仍然有疑问,打桌球的地方,何至于要立个牌坊呢。。太隆重了吧。。。

真是见识迟,现在才知道,是有个楼,叫做粤海关俱乐部,旁边有个高台,挂风球的。。BALL。。所以叫做波楼。。。

点看全图

人一生中会有一些特别有感触,相对记得很清晰的事情。。。当时触动内心,但是年头久了,才会发现它们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会触动内心?因为自己,和它们是相融通的,和它们之间并无障碍阻隔。。。它们也象镜子一样,能反映出自己,究竟是谁。。。

这些感触,对我个人弥足珍贵。。。。西西河,是我个人很珍视的一个社区,我个人希望这些事情和感触,能存放在河里,如果大家不嫌弃,大家都可以来分享。。。再过很多年,我再来看这些多年前讲的、对更多年前的事情的感触。。相信,我届时的感触,又会不一样,我能更加清晰地看到镜子里反映出来的自己,究竟是谁。。。。

我细细想来,为什么我对这个小作坊里的人有好感,是因为劳动,他们都是劳动者,是自食其力的人,是顶体面的人。。。如果以炼金来打比方人的价值高低,他们所能抽象所能提炼出来的宝贵物质,要比那些珠光宝气吃喝玩乐润笔卖文耍权弄术的各类上等人所能抽象提炼出来的,要多得多,纯得多。。。可能是因为是国营工厂子弟出身的缘故,劳动场所是很熟悉的,从幼儿园开始,父母辈就是直接从车间里走出来,接我们回家的,大一点我们还在车间里找地方写过作业,有不懂的题目,父母辈的徒弟们还放下手头的活儿来帮我们想。。。。在那个小作坊里,一个劳动的所在,我感觉得到他们身上有我很熟悉的东西,我和他们没有隔阂阻碍,所以我很放松很愉悦。。。他们和我也很聊得来,说明他们和我,同样没有隔阂障碍,他们肯定也很放松很愉悦。。。

我个人要特别赞美一下那位女性,她很健全,她很漂亮,也很高尚。。也许她是那个小作坊的业主,是私人的,当然国家肯定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方面的,也许她是那个街道小作坊的一个负责人,是集体的。。。重点是,她选择了跟他们在一起,象幼儿园阿姨老师照顾小朋友们一样,这真地会很累,付出很大,但是名利收益,却远远达不到平均水平。。。很少人会这么选择。。。单单是择偶这个事情,她就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她应该比较难找到一位如意郎君,还能接着继续不理不弃那些需要她照顾的十几号人。。。如果离弃了,于心何忍。。。。这十几号人很难再找到一个和她一样的人来照顾他们了。。。。我祝福她很多这样的事儿,都天降福气给她,加持她,她能美满。。。。

花大熊河友提到媚小姐。。。真的,如果是媚小姐走进那个所在。。。。怎么说呢,算是她不在,我在背地冒犯。。。空气中,首先淡淡飘出一种叫做嫌弃的气息,然后,他们会察觉到,再然后,没有人和人之间平等融洽的交流互动,就只剩下5元钱的针线活计这个事儿了。。。最后,说不定给10元,算了,不用找了,看,我这个人多心善。。。

他们身体不对脑子不好,但是心却一定是敏感的。。。而且领教这种气息,肯定是很多次了,他们会立刻关上他们的心,来保护他们自己。。。她,交了活计,收了10元,应该会找会5元,不会多收,然后就忙别的去了。。。她和他们会选择遗忘掉有一个这样高贵的客人曾经来过她和他们的小作坊。。。

但或许,他们现在仍会记得,好多年前,一个社会新鲜人,拿着一条西装长裤,东张西望,找来找去,进了门,四下看了,才说,哎呀好容易找到了。。。接着又看了他们的头领,好多眼,明显被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头领给震惊了,他那时有点呆呆的样子。。。这好不好笑。。。他分了一圈烟,有一根他放在桌上,滚到了地上,他转身发现,咦,放的那根居然不见了,就又放了一根。。。这好不好笑。。。聊天,他说是怎么找来的,绕了一大圈,再找不到就要拦出租了。。。这好不好笑。。。诸如此类。。。。

通宝推:旧时月色,树袋熊毛毛,隹子火,侧翼,日月光,newbird,西门飘飘,tom,盲人摸象,崇山彩云,花大熊,桥上,红军迷,阴霾信仰,想象残酷,起于青萍之末,老老狐狸,胖老猫,广宽,七天,西南夷,
家园 90年代。

喷管也需要水利设施。

有机井、沟渠,最起码能把水送到地头上。

家园 这个不能怪社会主义吧。

根本就是现在就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变味了。

家园 禁止吃息付息是静态平衡

实际中是不可行的,真正的方法是实现动态平衡,一方面利息增值,另一方面物价上涨贬值,这是宏观层面的动态平衡。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微观层面,也就是商业银行“倒买倒卖”。

当然,宏观层面也不是只考虑币值稳定问题,眼下最头痛的是就业问题。就拿经常被人诟病的贷款向央企、国企倾斜、坏账烂账多出在央国企身上来说,本质上它是一种补贴,其目的是谋求整体上的社会安定。至于央企国企拿了这些补贴到底干了什么,是另一个层面的事。

家园 谢谢!真的好感动!

劳动,自食其力,这应该是我们的文化进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

我细细想来,为什么我对这个小作坊里的人有好感,是因为劳动,他们都是劳动者,是自食其力的人,是顶体面的人。。。
真的好感动,谢谢分享!

通宝推:年青是福,
家园 问题是就是这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政策反而成了政治正确

而没有办法及时改变。看看朱镕基当年搞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怎么流产的就知道了。

忙总以前有关于农村改革的帖子专门讲朱镕基的这次改革。

还有,刚分地那几年,平均每年进口1000万吨左右的粮食请不要华丽地无视这个。

那几年生活改善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全归功到责任制上这种宣传现在看看真是漏洞百出。把小岗村这样的反面典型树立为榜样,现在看看真是天大的笑话。

通宝推:七天,
家园 兄台的文笔极动人

很有特点。一件小事,淡淡的,却有深情在里面。像鲁迅先生?还有些许海明威?说不出。反正有股子魔力!多谢分享

通宝推:侧翼,年青是福,
家园 这一点可以拿公社化时期“土地分红”的问题来思考。

建国初党在农村推动集体化,从互助组到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互助组时期组员们只是在一起劳动,生产资料和收成仍归各家所有,不存在分配问题,充其量就是谁干多谁干少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到农业合作社时期,生产资料合到一起了,土地、农具和大牲畜都折价入股了,而农民的收入就全靠按股份从农业社分红,于是问题出现了,股份多的和股份少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本来这也没什么,但当股份多的人不出工或少出工仍然比出满勤但股份少的人收入高,就出现不公平了,就打击积极性了,就没人愿意干活了,就需要解决问题了。就有了从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土地和劳动的分红比例从地六劳四改成地四劳六,这样土地股仍然参与分红,但占的比例小了,兼顾了两方的利益,然后又发展了,进入到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不参与分红了,完全按公分来决定每个人的所得。于是原来地多的人觉得吃亏了,想退回去单干,认为单干得到的会更多。人家给他算了笔帐,你自己家几亩地?几个劳力?能耕多深?施多少肥?旱了涝了你怎么办?所有这些都是集体解决的,光有地没人种是长不出粮食的。想回到用资本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时代,那就是倒退回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