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机械制造业、机电产品与中国经济的技术前景 -- 陈经

共:💬30 🌺3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看不出您举的两个例子互相之间有什么

矛盾的地方。

拉美的技术显然落后于中国。而且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样的机制可以改变这点。

中国不光在技术发展上优于拉美,在人口优势上也是有有利的一面。

别人往往只注意了人口优势的方面,陈经这篇文字讲到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了。数字在说话,你不得不服啊?

家园 我给您扔了个鸡蛋

论文,请不要论人

家园 有些异议

陈经兄这样重视制造业、通过不断给人家打工、固然能在就业方面满足现有劳动力出路问题的需要,但从构造上来看,仍旧是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发展的老路子。扩大的也只能是规模、而不可能是上档次。

第三产业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上的。第一、第二产业是根本。从中国来看,制造业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中国的主战坦克的总体性能世界一流但仍受发动机的制约。并不是研发的问题,而是加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精密机床、熟练工人和原材料的问题。精密机床是你出高价都买不到的,这关系到根本的 实力。

家园 好象尽见人扔鸡蛋了,可少见留名的,兄台坦荡,花!
家园 得看扔的对象是谁

马前卒有的文章也是不错的,偶一失控,咱得提醒一下不是

有的人整天胡搅蛮缠,俺啪达一个臭鸡蛋扔过去,管他死活

家园 陈兄的这篇文章有道理

全部从头做起当然是不现实的。荀子还说“我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咱们还不如古人么。

问题在于就如您所说,人家高精尖的东西不会给您,而现行体制下搞高精尖的东西如果没有短期利益,谁也不会去搞这种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够“由现行经济体制提供资金人员等优厚条件,对机械制造业研发平台进行系统全新的改造”呢?

恐怕唯一能够反短期利润而行的也只有政府行为了吧。

有很多东西,就像陈兄说的机械制造技术等等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是关键的。称其为战略技术并不过分。然而资本并不关心长期利益。织袜子一天只赚十块钱,十年下来能够赚三万六。种一片森林,十年后成材了也能赚三万六,但是前面这十年里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一般人会选择哪一项?如果那人是个穷光蛋,当然选择织袜子。如果那人是比尔盖茨,有可能会选择种树。

问题是中国现在毕竟没有比尔盖茨。大家当然要抢着去赚眼前的蝇头小利。那么国家就是比尔盖茨了。如果国家现在根本就放弃种树,那么就等着将来沙漠化好了。

然而如何种树也是有讲究的。好比说,你不会种果树,你的邻居却会种橘子。邻居自然不会把种树的经验白给你,最多给你一些树苗让你替他扩大再生产。这时候你唯一能够倒过来让邻居求你的办法就是自力更生,自己从不会到会,自己培育出更加好橘子品种。这个投入,可能要比种邻居家的橘子花费多得多,也更加痛苦,但是毕竟以后不用看着邻居的脸色过日子。

家园 说得有道理

只是现在很多中专大专投改头换面升级当大学了。

家园 一些事情恐怕不能只从短期或者局部的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评判吧。
家园 说到底,还是教育体制有问题。

目前在很多地方,熟练技术工人要比大学生吃香得多。一是熟练技术工人缺乏,二是很多大学生不是那么好用。大学生怎么就不能少学一些空洞的最终毫无用处的书本知识,而多向掌握实际的技能靠拢呢?

家园 如美国经验, 以国防军需科技为基转作民用如何?
家园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国家抓一二产业,把第三产业中的一般服务业都放给民营就好了。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老兄说的第三产业特是知识性虚拟性的那种。这些东西要在第二产业的基础之上才能出现。同样,小规模的放给民营去做。

家园 这当然是一个办法

但是,美国当初搞互联网可不是向别人买来的技术。太空总署搞出来的那些新材料也是自己研究出来的。

归根到底一句话,别人的东西都是救急不救穷的。如果憋着马上要开战,那么买武器不失为救急的方法。如果老是靠在别人身上用袜子换武器,那就玩了。

国防军需科技转为民用固然是一条路。但是要防止的是向前些年那样所谓的“军转民”是让兵工厂去造电冰箱。并不是说兵工厂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不能造电冰箱。但是冰箱造久了,恐怕就不会造枪造炮了。

家园 机械制造算是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象征。

冷战时期苏联克格勃搞到一台东芝的高精度机床,生产的潜艇就能让北约的反潜设施失灵。

拿数控机床来说,就我知道的,其中涉及到材料、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的技术。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要求高质量的钢材、更高的加工精度、高精度的电机和优秀的控制软件。这些方面,国内可能除了软件水平高一点外,剩余的几方面可都是硬伤了。特别是机床本身的加工精度,更是陷入了没鸡怎么下蛋,没蛋又孵不出鸡的死循环。我国是机床生产大国,可前些年美国人从沈阳机床厂廉价买进一批普通机床,装上数控系统又高价卖回来,即让人气愤又无可奈何。

现在数控机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一些有实力的机床厂。教授们忙着骗钱,机床厂自身难保,哎,真让人感觉到没有希望。

家园
家园 给任老师献朵花,再乱说几句

不才感觉陈兄比较乐观,有点类似水到渠成。而反方的观点又比较悲观,却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产业升级这东西实在是复杂亚。

任老师用卖袜子和种树作比喻,很生动,但不才以为还有点值得商榷的东西。如果10年卖袜子累计所得与种树10年后成材时的所得相等,那不才肯定不会去种树,因为先到的钱比后到的更值钱。这先到的钱除了消费还可用于再生产或者投资,创造新的价值。如果这个例子改一下,那就是种树10年后的所得是卖袜子10年累计所得的两倍,那么问题就更耐人寻味了。

众所周知,高科技投入到生产中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甚至点石成金(四月兄曾说过)。但前期投入很大,周期较长,且存在较大的风险。也就是说这高科技不是普通的树,而是摇钱树,一旦成材其收益远大于低技术甚至没技术,否则我们也就不必要进行产业升级了,人类也没必要科技进步了。

既然高科技是摇钱树,那么为什么不去种呢?首先,种树周期长,人们可能短视,鼠目寸光,看不到10年以后,所以不去种树。这一条目前可能适用于很多中国人,但长久看来也会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志存高远。其次,种树投入太大,咱没那么多本钱;再次,种树风险太大,半截死了或者长歪了就麻烦了。风险大可以用高投入来弥补,只种一棵树死了就血本无归,种100棵树死了90棵还有10棵,只要这10棵“摇”来的钱能弥补种100棵树的投入就行了。所以归根到底投入是瓶颈。

这投入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中国现在自有资本总量还不太多,而且比较分散,说是有很多亿万富翁,可他们的资本跟国外那些大企业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再看进来的外资,他们就是看种中国劳动力成本低才来的,怎么会投资高科技研发送给中国?这样看来,要搞产业升级,必须立足于自身解决资本不足这一瓶颈。四月兄曾经谈过韩国通过政府主导来搞技术,这是条路,但是否是条必由之路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