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走台北闲记 -- dreamflyer

共:💬17 🌺2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六、两个不同的小镇

一个是九份,一个是乌来。

都是很小,偏远的镇,但九份名气很大,乌来就相对小得多。

九份的名气大,是因为两部电影。第一部是《千与千寻》,台湾叫《神隐少女》。这电影谁都看过。据说,宫崎骏就是在九份的一个茶楼得到的灵感。

现在走过这个阿珠茶楼,会看到一个红色的标志牌,上面写着“汤婆婆的汤屋”几个字,表明了该茶楼和著名电影之间的渊源。第二部电影叫什么《悲情城市》。一听说我没有看过,司机大哥就露出遗憾的神情。

司机大哥说,这部电影是侯孝贤导演的,挺文艺的一部电影,得过什么什么奖。这个电影和九份的渊源是,它在九份取景,顺便把九份在《千与千寻》之后的兴旺,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也就是说,带来了更多的人潮。

我感到有些惭愧,这些年,过得越来越俗气了。看电影只爱看打打斗斗的,听到侯孝贤这个名字就想打呵欠,更别说他的电影了。这次来台北,老婆还问我要不要去诚品书店坐坐?我扬了扬iPad,说不用,书都在这里面。她说在诚品看书有氛围哦!很多人进门之前是城市混混,出了诚品书店就变成有文化的小资了。诚品书店存在的意义,就像西藏一样,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进去一次,灵魂就能升华一次。

我问她进去过没有?她说上次来和几个女孩子进过一次,书是没有买啦,但从那以后,喝咖啡只喜欢喝Starbuck的摩卡了。不像我,就会喝路边摊的加糖浓咖啡,一看就俗不可耐。

好吧,话题回到九份。我们住的是民宿,房间不错,落地大窗,面朝海湾。还专门摆了几把躺椅,让你舒服地看着大海发呆。不过,这海湾的景色其实也一般,发了一会呆我就感到有点烦了。比我更不耐烦的是小孩子们,嚷着要上街去。老婆无奈,拍了几张照片,配文字发微信扮过小资过后,大家直奔九份老街。

不用说,又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高高低低的街道,花花绿绿的纪念品。小店一间挨一间,到处在叫卖本地特产,吃的有芋圆、鱼丸、樱花虾等等,买的有各种挂的吊的小玩意儿,摆的放的各种工艺品等等。游客以年轻人居多,尤其是大陆的年轻人。 因此,走到哪里,都要小心被自拍杆敲到头。

于是,走到了著名的“汤婆婆的汤屋”,走下长长的阶梯,回头一看:阶梯两旁,错落有致地挂着两排红灯笼,和旁边灯火楼台茶馆相映,的确有点特色。如果晚上一个人在这里,恐怕真的会从旁边的楼里跑出几个《千与千寻》里的妖怪。但现在这么多人,估计什么妖怪都得吓跑了。

然后就没有了。九份的精华,就在这一条老街,和一段阶梯。我不得不佩服宫崎骏的视角,所谓艺术家,的确有不同一般人的审美直觉吧。我看过几个画家拍的照片,平平常常的景物,他就是能从一个奇特的角度排出不同。我完全没有美术天分,九份老街和《千与千寻》,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共同点。 只好狼狈地回民宿,继续发呆看大海了。

第二天一早到了乌来古镇。乌来和九份相比,最可爱的是那份宁静和原始,有点像束河古镇之于丽江。在山谷之中,一条小河缓缓流过。 不远处还有一道高高的瀑布和一段陈旧的铁轨。这里是泰雅族人的地盘。不过,除了几个雕塑之外,少数民族的特色也不多见。

一样是一条窄窄的古街,但这里人少得多,卖的东西也很有特色。比如原住民山猪肉香肠,孩子吃了一条还想要一条;路边一个小摊的猪血糕,摊主加满了香菜、蒜泥、葱花等香料,吃起来非常爽口;我们还品尝了一些本地的米酒;最满意的,还是中午吃的那几道炒野菜,什么川七、山茼蒿、地瓜菜……非常有特色,连我这种肉食动物也吃个不亦乐乎。

可惜时间太短,只在老街上逛了逛,其它地方很少涉足。下次来,一定要沿着河边走走,说不定亲手抓头原住的山猪回来也未可知。

个人体会,台北的一些老街:淡水、深坑、九份和乌来,各有其特色。淡水在河边,乌来在山中,九份的红灯笼和阶梯,深坑的臭豆腐味。我觉得,最吸引人的,还是躲在这幽静大山里的乌来。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七、最高的地方和最老的地方

古人云: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

人们天生喜欢古的东西,高的地方,前者代表对过去的留恋,后者相当于对未来/远方的向往。据说美国的博物馆有几万间,比麦当劳还要多。这很让人吃惊。就他们这点历史,居然也好意思!

高的地方,如新加坡,先建了个缆车,供你鸟瞰狮城美景;然后又建了个摩天轮,供你鸟瞰狮城美景;再然后建了个飞船一样的金沙酒店,可以爬到最高层,供你鸟瞰狮城美景……

前面说过,台北的建筑低矮陈旧,富有文化底蕴,足以让住高楼的暴发户们自惭形秽。但不知为什么,哗啦一家伙建了个前世界第一的高楼,一百零一层,所以叫台北101。去台北的人,没有爬过101大楼,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去爬。到了那里,自然是排队——基本由大陆游客组成的,长长长的队伍慢慢地往前挪。然后进了世界上最快的电梯,还没有明白过来,已经到了80多层的观景台。上面的格局和上海东方明珠塔差不多,走一圈,因为是晚上,可以看到街道上的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也是由于晚上,你在上面往下看,基本上分不清下面是台北,上海,新加坡或者纽约。 但大家都很兴奋的样子,逮住一切可以留影的角落和101 的卡通形象(一个类似Ginger Bread Man的形象)拼命拍照。毕竟这是前世界第一高楼和世界上最快的电梯哦!

至于101大楼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我看没有人感兴趣。

估计还是有人不喜欢这座大楼的。我是说,大楼的电梯管理员。 一个20多岁,挺漂亮的姑娘。一脸无奈地被众多操着各种口音,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挤到电梯的角落。电梯动了,她干巴巴地说:“欢迎大家来到101大楼,电梯下降时,可能会有耳朵不适哦!”大家安静地等着她说下面的,结果却又不说了,绷着脸冷漠地看着电梯的按钮。

——我估计这个女孩子,投票选总统的时候,一定会投赞成台独的民进党。

台北古的玩意儿最多的地方,当然是台北故宫。老蒋当年转进台湾之时,打包的行李的确太多了点。结果一个台北故宫都装不下,还在嘉义县建了个故宫南院。这让大陆人感到非常不爽,再说现在还闹着要独立,于是大陆的朋友都说:独立?先把故宫里的宝贝还给我们!

台湾人当然不会还。故宫南院没有去过,但台北故宫,规模则是相当的宏大,设计精美,可见花了很多心思。 里面不用说,走几步就会看到各种著名的文物。例如,早年在历史课本彩图中看到过,宋定窑孩儿枕。我以前还以为是在大陆呢,结果这里居然看到了。 其它文物不用详说,但我这次偏偏没有去看所谓的几个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五花肉和富春山居图。 只细细看了几件汝窑瓷器,几方古砚和一些字画。就这样,儿子都不耐烦地差点哭了起来!

得到的教训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确非常值得一看,但,切勿携带10岁以下的孩童!

孩子们唯一感兴趣的,还是别人的文创。在一个专门的展馆里,博物馆把郎世宁的画,用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保留了原作的特色,又融入小孩子喜欢看的卡通,的确别具一格。 更何况,还是说英文的,他们就更喜欢了!

总之,从故宫出来,大家都有点不开心。他们嫌看得太多,我嫌看得太少。周围,无数的陆客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欢天喜地摆姿势,叫着“茄子!”

我发狠地说:“早知道你们娘几个去逛商店好了,我一个人来故宫慢慢看!”

人家也不示弱,说:“等你退休了一个人来吧!就你一个老古董喜欢,现在谁还像你这样!——走,买烤香肠吃去!”

于是,孩子们欢呼着跟着跑走了。对于他们来说,故宫博物馆里那21件“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珍品,无数的古人字画墨迹,都是很陌生的事情,完全没有一根烤香肠更现实。 这种状况,现在如此,将来长大了可能也一样。 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一辈人和另一辈人之间的喜好也可能完全不同。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其实也没有打算刻意去改变。

通宝推:kiyohide,李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