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至今人唱百年歌-纪念程子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 温相

共:💬37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决战里边有描述的吧,好像是很久没看了
家园 后来晋察冀军区的锄奸工作好像搞的比较正规

看过一本关于反映晋察冀军区抗战的书《陷寇汪洋》,里面介绍抗战中后期晋察冀军区锄奸部即使是处决汉奸也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程序,只要条件允许,一般都要将汉奸活捉,然后由法庭审判,宣读判决书,而后再处决,绝对不允许押运罪犯的人随意处决犯人等。

家园 【原创】至今人唱百年歌(续五)-烽火晋察冀

程子华到了冀中根据地以后集中抓了两件大事。一个是训练民兵;一个是开展地道战。

关于训练人民自卫武装,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的很清楚,而《论持久战》开宗明义的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展开深入持久的对敌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的十分必要的手段。

程子华下车伊始就按照这一思路布置工作,冀中根据地在1939年秋就已经建立了人民武装委员会,程子华还在人武会的基础上组成青年抗日先锋队、游击小组、基干自卫队等武装组织,这些民兵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大大扩展了我军的实战能力,民兵的灵活机动的作战性质让敌人一时模不着头脑。为了进一步健全民兵武装,程子华还派出工作组进行广泛调查,以后,在程子华的主持下,还编成了《冀中平原民兵斗争》的小册子。这本书发行后,八路军总部给予高度评价,并且向各个革命根据地推荐,总部对这本书的评语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敌后各根据地都应该学习冀中组织人民武装的经验,把敌后每一个根据地都变成敌人的火阵,把这匹吃人的野牛活活的烧死。”日寇投降时,冀中民兵达到20万之众,自卫队员达到250万之多。就连日寇华北派遣军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冀中平原的民兵组织的不断壮大,导致“军与民混成一片,将一望千里的冀中平原由农地变成阵地。”百团大战期间,冀中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开展破袭战,出动总数达到35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员)

地道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战争往事了,特别是冀中平原地道战不仅由于它的实用能战,也因为它的良好效果直到多年以后还被写到了新中国的学生教科书里面,令子孙后代都牢记先辈为反抗外来侵略所作出的杰出创举。地道是由地洞发展起来的,这在那时候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的人反对,谓之为畏敌情绪,有的人赞成,认为能攻善守。程子华自己亲自到了地道发展较早的蠡县去进行实地考察,肯定了地道战的可行,并且马上决定推广施行。以后的事实证明,地道战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户户相连、村村相接的特殊形式使得冀中平原成为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始终屹立不倒。冀中军民所挖掘的地道也成了中国抗日史上的著名的“地下长城”。

(未完待续)

家园 没错。
家园 【原创】至今人唱百年歌(续六)-和高岗的一次冲突

聂荣臻离开晋察冀以后,萧克、刘澜涛也先后离开了,司令员、政治委员、分局书记等一系列重要的职务都落在程子华一人的肩膀上。然而,程子华仍旧出色的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可能就是因为他这一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刘少奇向党中央提出拿下热察两省保有东北的建议后,中央把守卫冀察热辽的重任又交给了程子华。

1945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程子华以东北局委员、东北人民自卫军副政委身份兼任分局书记和军区政委,李运昌、罗瑞卿作为他的副手。程子华在冀热辽地区的整军经武是卓有成效的,根据黄火青等人的回忆,日寇投降时,这个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不过三万人,到了1948年,已经发展壮大到30多万人,其中主力部队20万人,先后编成8、9、11三个纵队,4、5、6、7、8五个独立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50个团。

除此以外,程子华还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土改纠左,一个是配合乌兰夫结束内人党、保障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胜利果实的完整。1947年冬季,高岗来热河视察土改工作,认为当地的土改路线右倾,要冀热辽按照他在东北的经验办理,程子华不同意他的看法,高岗很不高兴,直到解放以后,高岗还找程子华在这件事上的麻烦。这里顺便提一句高岗其人,高岗因为高饶事件自杀,以后介绍他的资料很少,所以,时至今日有些人对于高岗的某些方面还缺乏了解。高岗早在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临真镇战役中就做了逃兵,曾经被刘志丹开除党籍并做了通缉,按照当时的军法,完全可以处死高岗,由于阎红彦在中间做了工作,所以,刘志丹把高岗下放连队当兵。延安整风期间,高岗逐渐走上党中央的领导岗位,1945年7月中央召开的“西北历史问题座谈会”上,一度把高岗的名字列在刘志丹、谢子长之前,康生亲自到会宣布“高岗是西北革命领袖,今后不准人和人反对他。”高岗是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出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东北局主要领导之一,是程子华不折不扣的顶头上司,所以,对抗高岗还真的需要一些勇气才行呢。从这件事上也反映了程子华实事求是的一面。

1946年,程子华协助乌兰夫化解东蒙自治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协商的方式征得东蒙自治政府上层的同意,解散了自治政府和内人党,完成了内蒙古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家园 温相好文,支持,献花!
家园 哪次都让你赶在我前面!真没面子!不过谁让你是总统呢!呵呵!

强烈支持温相大人!可惜最后好像程子华没有得到军衔!遗憾呀遗憾!

家园 【原创】至今人唱百年歌(续七)-从固守塔山到衡宝战役

东北解放战争中有两个阻击战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是塔山阻击战,一个是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不仅成功了协助民主联军主力攻克锦州、完成关门打狗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以其坚守和防御特色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防守之一。作为塔山阻击战的指挥者程子华,也由于这一场战役的出色从而为他的军事生涯添写了又为浓重的一笔。

1948年10月,程子华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的身份指挥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布防于塔山、高桥一带,阻击葫芦岛一线增援的敌军。塔山号称塔山,其实是既无塔也无山,一个狭长地带,几乎无险可守,而且,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倒是完全暴露在国民党军的炮火射程之内。程子华接受任务以后,亲冒危险到前线进行现场侦察,在如何构筑工事上,他决定采取抗战时期冀中宋庄战斗的宝贵经验,利用散兵一半在村子边墙内外的灵活特色,反击敌人或者躲避炮火。莫文骅回忆说这一经验的吸取对整体塔山阻击战起了不错的作用。江民风则回忆说程子华高屋建瓴的前线关于敌情的讲话“分析透彻、胸怀全局。”

当时,敌军先头部队是号称精锐的赵子龙师,这个师是广东部队,程子华针对以往同广东部队打交道的经验,给纵队的领导建议采取白刃战对付赵子龙师,因为这支部队不怕炮弹,就怕大刀片。

进攻塔山的国民党军最多时高达十一个整编师,蒋介石本人就坐镇重庆号军舰上亲自指挥,然而,国民党军环攻六天之久,仍不能进塔山一步,蒋介石不免怅然道“此乃天亡党国”。事实上不是天亡,而是因为我军的优秀指挥和顽强固守使得国民党军举步维艰。

这么多年来,当回忆塔山这次战役时,我们多数记得吴克华、莫文骅、胡奇才等人的名字,却没有听到更多的关于程子华的谈论,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只给程子华的出现安排了一句话,还是林彪说的在:“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就要塔山。”而当我们重新检点历史时,就会发现没有程子华事前的精密组织与构想,想完成这么一个空前的防御战那是无法想象的,诚如塔山防守部队四纵政治委员莫文骅同志指出的那样:“子华同志作为前线指挥的兵团司令,战功是卓著的。”

当然,在我们纪念程子华同志的赫赫战功时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战死在沙场上的无名烈士们,据说为了冲淡尸体带来的异味,林彪曾经让胡奇才撒一点香水到阵地上。于此可见战役的惨烈程度。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程子华又挥师入关,和彭真、叶剑英共同组成北平的领导班子,担任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所属的部队在北平期间获得北平人民的交口称赞,以“仁义之师”许之。

1949年10月以后,程子华奉命率领东野十三兵团在华中同国民党势力中最为顽固的一派广西军阀白崇禧展开决战。白崇禧人称小诸葛,广西兵在多年的军阀混战中又一直很少吃苦头,所以,比较骄横。程子华那时负责迂回包抄,他取道沅陵沿着湘西南下,一举突破芷江阵地,为聚歼衡宝敌军创造了先决条件。衡宝战役也为程子华转战一生的军事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家园 献花,温相好文是我得精神养料啊
家园 【原创】至今人唱百年歌(续完)-程子华其人

程子华的警卫员李克原名李悟尘,后来同学们建议李克改名,原因是悟尘有些非革命的味道,李克就改名叫李明,被程子华知道了,程子华说不好,因为1933年江西反围剿时被消灭的一个国民党军的师长就叫李明,程子华建议改名叫李克。江民风回忆程子华到塔山前沿阵地视察时,在讲话中连一些小村子的名字都说的清清楚楚,无一漏洞。

以上这两件事反映出程子华为人缜密、细心的一面,然而,小事上的细心不等于繁琐和计较,相反,程子华在原则问题上比之还要细心。

程子华同志生前的秘书白桦曾经告诉我们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长征新记》,里面有几处特意把程子华突出出来,程子华看后表示不同意作者的结论,他认为不要突出他个人,而是要突出红二十五军的整体,他说:“对我个人反映事小,对历史负责事大。”他多次找到有关同志和部门,对这件事做了必要的澄清。1987年6月,郭洪涛同志主持了红二十五军老同志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程子华再次把这件事的原委讲清楚,令在座的老同志们都比较受感动,同时也消除了一些存在于某些老同志心中的误解。

程子华反对在红二十五军历史上突出他个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忘怀过吴焕先、徐海东等先烈为这支英勇的部队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吴焕先同志,程子华生前多次对红二十五军史的研究者提起吴焕先的功勋,他郑重的指出:“忘记了焕先同志也就是失去了良心。”他几次讲,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都多亏了吴焕先的核心领导。1984年10月,程子华参加“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奠基礼期间会见了吴焕先的亲属,他再一次深情的说道:“50年前,我们是冒着大雨掩埋了吴焕先的遗体,今天,天空中细雨蒙蒙,老天爷也跟我们一起,为焕先同志垂泪

致哀。”

程子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只不过寥寥数语提及自己,更多的则是提到其他领导同志,而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看到市面上很少关于介绍程子华的作品,也和程子华生前严格要求有关,程子华生前从不让有关人士或者部门来为他撰写专门的文章或者书籍,更是以此要求家属不要为他宣扬什么,包括今天我在这里写的这篇文章应该说都不是程子华同志生前的本意,而之所以写这个东西出来也是为了更多的后辈了解他戎马一生的壮烈,虽说这是违背了他的意愿的。

程子华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期间,曾经和彭德怀同志短暂的共事过。彭德怀那时候已经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毛泽东在一九六二年八月五日视察武汉时,和陶铸、张平化、王任重等人谈话时指出:“彭德怀这个人我比较清楚,那是不能给他平反的,这是个铁案。”彭德怀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到达成都,十一月十日,姚文元在江青的指使下已经炮制出来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把吴晗和彭德怀集中联系到了一起。彭德怀虽说是毛泽东指定让他到三线工作,但是,西南局规定彭德怀有关军工生产的工厂一律不得参观、介入、考察,出行必须有一名局长“陪同”,正如杨尚昆指出的那样“所谓的看护彭总的生活其实是监视他的起居。”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程子华又是怎么对待彭德怀的呢?据程子华的秘书单兰山同志回忆,程子华多次去看望彭德怀,问候他并向他介绍西南三线建设的情况,彭德怀对此深感不安,他说:“子华同志,你抓三线工作非常忙,还多次来看望我,谢谢你。”程子华能够在彭德怀受到冷遇的时候出自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来正确看待彭德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吕正操说程子华是“巨细持已见、爱憎太分明。”比较符合程子华的做事风格。

此外,根据文革中担任程子华专案审查小组组长的董发智的介绍,程子华在用一双残手写出的六十多份材料中,大有上万言,小有数千字,都是经得起事实的考验的,三机部吴融峰专案组和五机部朱光专案组来向程子华取证吴、朱二人所谓参与“二月兵变”的问题,大搞逼供信,但是,程子华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没有说过一句虚妄的话。他说:“抓人容易,放人难,对人的处理要持慎重态度。”

程子华同志让我感到敬佩的地方还有就是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干部子女经常利用他们的家庭的招牌为掩护给自己谋求私利、败坏风纪,很让人民群众诟病。而程子华同志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风范,从不准子女打着他的旗号办事。程子华的儿子程海峰结婚时,新娘子是骑着自行车过门的。程子华的子女包括儿媳妇、女婿都没有利用程子华的名义给他们个人捞取过什么政治上、经济上的好处。程子华的孩子程海峰、程海燕等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至今工作在专业的岗位上,做着一名朴实本分的技术人员,这是比较难得的。

程子华同志说过:“能够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是值得自豪和自慰的。”回顾程子华同志不平凡的一生,用这句话给程子华盖棺论定是恰如其分的。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 通宝推:otto,
家园 【注意】写在后面的话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回忆录或者回忆文章,也参考了曾经工作在程子华同志身边的一些同志的回忆文章,并且得到程子华同志的亲属的支持,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些程子华同志生前的一些生活片断,对此我表示深深感谢。

家园 【说明】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一览

1.宋任穷《痛悼老战友程子华》

2.刘华清等《沉痛悼念我们的军长程子华同志》

3.黄火青等《程子华同志战斗在冀察热辽》

4.吕正操《子夜送君行》

5.卓雄等《程政委在冀中》

6.刘秉彦《程子华同志对平原游击战争的贡献》

7.杨卫群等《解放战争中的程司令员》

8.莫文骅《痛悼程子华同志》

9.江民风《良将一策百万兵》

10.单兰山《在首长身边的日子里》

11.董发智《程老在“文革”中》

12.李克《亲切的教诲 无限的怀念》

13.白桦等《豁达大度见精神》

14.卢振国《程老印象记》

15.采访程子华亲属笔录

16.《程子华回忆录》

17.《吕正操回忆录》

18.《冀中一日》

19.《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史》

20.《聂荣臻回忆录》

21.《聂荣臻传》

22.《刘志丹传》

23.《徐海东传》

24.《只唯实-阎红彦上将往事追踪》

家园 拜读过温相很多文,这一篇感性,给人启发

历史的光环不一定罩在应得者的身上, 一般历史从来都是为现在 (不一定是当权者, 也指老百姓的心态)服务的,很难作到客观。温相这篇,很客观。

家园 客观不敢当:

尽力做到客观是我的努力方向。谢谢。

家园 想献花, 但一献花我就还得回新兵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