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多行业剖析中国的工业体系现状和作用 -- 卢比扬卡

共:💬107 🌺1426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类似的事儿,英国人干起来毫无心理障碍。

当年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让日本吃了闷亏后,纳尔逊战列舰设计师把日本海军第一设计师平贺让约到家中,然后对平贺让说,我要出去开个会,两个小时后回来,你在我书房等后。平贺让很纳闷,结果在书房的书桌上发现一份完整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总图,旁边还有空白图纸和笔具,平贺让在这两个小时内把这份完整的图纸描完,带回了日本。这份图纸现在还存在日本。

该舰设计定稿于1922年9月,1925年刚刚下水,1927年才造完第一条。也就是英国人刚刚设计定稿,三年后才开建的主力舰,英国人就转手把关键资料图纸送日本人了

通宝推:联储主席,
家园 很多所谓的毛左就是高级黑
家园 这种数据解读法我也是醉了

1965到1975,3倍都不到。往前推8年,1957-1965是5倍.往后推10年,是3倍多。

就这也能为文革洗地?

家园 英国人还把喷气发动机的图纸卖给斯大林

斯大林大骂英国工党政府是傻Ⅹ,这么重要的东西见钱就卖,焉知人家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家园 英国人这么干的目的何在呢?
家园 张春桥、邓小平都没有主持“四三”。“四三”缘起71年毛与

总理的谈话。

71年7月基辛格访华,8月中旬主席离京南巡,在武汉,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排队买衣料的经历让老人家很感概,回京后,主席与总理谈话,提出要抓吃穿用、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1964年5月,国家计委向中央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时还是着眼于解决老百姓的“吃穿用”问题,搞的“吃穿用计划”。

就在此前后,罗瑞卿将总参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指示作的调研报告报送毛泽东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东面,蒋介石当局企图“反攻大陆”;南面,美国对越南的战争逐步升级;西面,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不断制造事端;北面,苏联已开始派重兵进驻中蒙边界地区,战略导弹也直指中国……

主席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

1965年9月,计委重新草拟《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就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爆发;10月,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京的中央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及一些老同志,于10月20日以前全部战备疏散。

1970年10月1日,主席邀请埃德加·斯诺访华参加国庆庆典并与之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同年12月,主席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1年4月,主席决定邀请美国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基辛格访华。

“三五计划”对应的时间是1966-1970。“四五计划”对应的时间是1971-1975。

1970年,计委开始拟定“四五”计划纲要(草案),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建立经济协作区和各自特点、不同水平的经济体系,做到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毛周谈话后,经济调整悄然开始,最具指标意义的事件就是“四三计划”立项和“曙光号”载人飞船下马。

71年底,轻工部长钱之光建议:利用大庆油气资源,先建四、五个化纤基地,第一步搞到50万吨,第二步再搞50万吨,100万吨化纤相当于2000万担棉花,约占当时棉花产量的一半;所需的技术设备,则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

1972年1月,遵照总理指示,国家计委以(72)计字12号文向国务院报送《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急于寻找出口市场、商品与技术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1972年上半年引进国内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所需的石油气、油田气、石油原料在国内也有保障。报告经总理批示呈报,2月5日,主席批准了该报告。

同月下旬,尼克松访华。

继报批引进化纤、化肥成套设备后,计委又陆续上报引进冶金、化工等设备的请示报告,获得毛、周的批准。中央随后要求计委把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个进口方案报送中央合并考虑。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在今后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12.5亿美元的设备项目中央已在1972年批准),通称“四三方案”。

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四五”计划纲要(修正案),其中主要修改的部分: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

通宝推:来路,山药糕,梅轩济,联储主席,老阿,霹雳焦蛙,hwd99,陈王奋起,阴霾信仰,dashanji,hullo,
家园 天涯的帖子:从“英日同盟”看日本的兴衰 。角度挺有意思

老欧洲搞均势战略几百年,大师辈出啊!这份只要利益不要脸的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

反观老米,红脖子的淳朴保留得不少。基辛格是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的。尼克松倒是个另类。

从“英日同盟”看日本的兴衰

家园 据说,这份图纸现在还存在日本。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是英国建成后的军舰。

点看全图

家园 不止好一点

是好五倍,这个参数很重要,以后会收入新华字典,是现代汉语仍然出现新的成语的一个典范。

比较的对象都是军政府,这个意思也比较清晰了,作者自己已经被洗脑了,还是在试图洗别人的脑。这段摘录建议也收入笑话楼吧。

家园 看了点

鹰家发布白种书,公开批判秃子--------太祖兔发文《别了,司徒雷登》-------鹰大当家否决司徒鹰的北京之行计划-----鹰兔彻底决裂

司徒雷登这个事儿他顺序是不是故意搞倒了?然后才得出决裂的主动权或者责任在TG?TG 跟斯大林之前关系也一般,要是先主动把老美这气紧了可真是傻到姥姥家了。

司徒雷登这个人感觉不坏,也不傻,可惜在历史的漩涡里只能成为一个牺牲品,而且是没有意义的牺牲品。

家园 有些事件顺序有误。比如,英日同盟是在甲午后,等等

业余票友,犯这些错,很常见的。但他视角很有意思。

家园 那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时代

不说军政府,看看民主灯塔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连奥本海默都被解职,63岁就郁郁而终,比起老毛还给右派发工资,你说谁好一点。

你还真别瞧不起军政府,比起同时代的绝大多数的垃圾国家,这几个地方,韩国,台湾,智利还真是在军政府的统治下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几百年了,说实话世界还是那几个西方国家统治,也就是屈指可数的这几个国家地位上升了。

家园 张春桥、江青、姚文元都没有主持“四三”

  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紧张后,毛泽东曾考虑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他甚至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1]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及“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个设想一直未能实施。

  “文革”初期,对外经济工作成为重灾区。一年两次的春季、秋季广州交易会屡屡受到冲击,只是在周恩来的极力撑持和奔走下才得以勉强维持;进口被说成“崇洋媚外”,出口被说成“为封资修服务”,外贸额度急剧萎缩;中国的重要外贸窗口香港也受到内地动乱的严重影响,一度发生了暴力事件。

  中共九大以后,周恩来开始着手纠正外贸领域因“文革”造成的部分极左错误,为恢复正常外贸工作创造条件。1970年3月17日,他批评说:“你们提,对进口的东西要‘一批、二用、三改’,这不对。买就是要用,不用,你进口干什么?要调过来,改成‘一用、二批、三改’。如果进口的目的是为了批,那有多少东西要进口啊!”[2] 10月12日,他又严厉批评那种在外贸中搞极“左”宣传的做法说:“贸易就是贸易,商人就是商人,资本家怎么能把我们的‘精神’拿去变‘物质’呢?”他还指出:“现在让这些人钻进来做买卖,他们赚了钱,但我们国家强起来了,得到了好处。”[3]由于林彪、江青集团当时还控制着很大权力,周恩来的这些努力未能收到明显成效。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新的一轮经济危机,苏联、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活动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原有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经济体系逐渐趋向解体,代之而起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增多的经济往来。另一方面,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打破了国际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政治封锁。中国国内在林彪事件以后,开始批判和纠正部分的“文革”“左”倾错误。这些都为中国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1972年2月,毛泽东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准备抓住这个契机,开拓对外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他对尼克松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本书注)。”[4]从而批判了“文革”中对外贸易领域闭关自守的错误做法。在中美上海公报中,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1971年林彪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与李先念、余秋里及相继复出的陈云、邓小平等人,积极推行了毛泽东打开对外经济工作局面的决策。1972年1月,根据周恩来指示,李先念听取了余秋里召集国家计委及有关部委负责人研究后的汇报,决定抓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急于出口的有利时机,针对国内需要,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1月22日,李先念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2月5日,经周恩来批示呈报,毛泽东立即圈阅批准了这个报告。[5]

 随后,周恩来等人以此为突破口,将对外引进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5月5日,冶金部建议从国外进口1.7米大型钢板轧机,这是国内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急需的设备,因“文革”的冲击使试制工作停止,而江青集团又借口“自力更生”拒绝进口,严重影响了钢铁工业的发展。这时,国家计委根据李先念批示,正式提出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8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予以批准。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周恩来在批准这个报告的同时,又要求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送他合并考虑,准备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

  在1972年引进一系列项目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个方案被通称为“四三方案”,是继五十年代的156项引进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也是打破“文革”时期经济贸易领域“闭关自守”局面的一个重大步骤。以后,在此方案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利用这些设备, 通过国内自力更生的生产和设备改造,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到1982年,26个项目全部投产。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武钢1.7米轧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辽阳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等。这些项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既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工业现代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1972年和1973年相继恢复领导工作的陈云、邓小平,对“四三方案”的引进和建设予以了坚决的支持。陈云指出:在购买设备时要注意考察,“事先准备好新配件”,并且要借鉴旧中国永利化工厂买旧设备的经验。[6]邓小平刚刚恢复副总理工作,就十分关心1.7米轧机工程,亲自到武钢视察,提出钢铁工业“一定要科学组织合理施工”,并称赞说:“搞建设,就是要有速度。生产要狠抓才能搞上去。”[7]

表11-3            1972年成套引进的26个项目建设情况[8]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引进国别

开始建设时间

全部建成

投产时间

自开始建设至建成累计投资(万元)

北大港电厂

天津

意大利

1974年12月

1979年10月

  45873

唐山陡河电厂

唐山

日本

1973年12月

1978年3月

  58672

元宝山电厂

赤峰

法国、瑞士

1974年9月

1978年12月

  37194

南京钢铁公司氯化球团工程

南京

日本

1978年1月

1980年12月

  13611

武汉钢铁公司一米七轧机工程

武汉

日本、西德

1972年3月

1980年3月

 276800

燕山石油化工总厂

房山

日本、西德

1969年3月

1976年12月

261417

北京化工二厂

北京

西德

1974年10月

1977年12月

  12473

沧州化肥厂

沧州

美国、荷兰

1973年7月

1977年4月

  24312

辽河化肥厂

盘山

美国、荷兰

1973年6月

1977年12月

  34342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吉林

西德、日本

1976年12月

1983年12月

  68807

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

大庆

美国、荷兰

1974年5月

1977年6月

267447

南京栖霞山化肥厂

南京

法国

1974年9月

1981年2月

  32128

安庆石油化工厂

安庆

法国

1974年3月

1982比6月

  40526

胜利石油化工总厂

淄博

日本

1974年4月

1976年7月

  26303

宜昌化肥厂

枝江

美国、荷兰

1974年10月

1979年8月

  29875

洞庭化肥厂

岳阳

美国、荷兰

1974年4月

1979年11月

  31329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广州

法国

1974年12月

1982年10月

  50739

四川化工厂

成都

日本

1974年5月

1976年12月

  16012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

泸州

美国、荷兰

1974年4月

1977年3月

  20642

赤水天然气化工厂

赤水

美国、荷兰

1976年1月

1978年12月

  17185

云南天然气化工厂

水富

美国、荷兰

1975年1月

1977年12月

  18759

南京烷基苯厂

南京

意大利

1976年10月

1981年12月

  26875

天津石油化纤厂

天津

日本、西德

1977年6月

1983年11月

135819

辽阳石油化纤厂

辽阳

法国、意大利、西德

1973年9月

1981年12月

290423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上海

日本、西德

1974年1月

1978年12月

209175

长寿维尼纶厂

长寿

法国、日本

1972年2月

1981年12月

  96131

   从技术方面看,“四三方案”引进项目的主体基本上体现了60年代以来国际上技术革新的主要发展方向,如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合成材料、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和使用计算机对生产进行动态控制等。从而使有关行业在原料路线和生产领域、生产单系列能力和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精确度等方面都出现了结构性与技术性的变化。同时,引进项目的投产,对上、下游的相关行业、生产配套企业以及设计‘施工、科研、设备制造等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技术推动作用;对同类产品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但是,由于受“文革”左倾错误干扰,例如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批判为“崇洋媚外”,一度停止引进,“四三”方案成套设备项目绝大多数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日期交接验收。据陈慧琴对24个规定在1979年底以前交接验收的成套设备项目(以企业为单位)考察,只有14个在1979年底前完成了考核验收,这24个项目的57个引进合同中,只有11个合同是按规定进度进行交接验收或推迟时间不超过3个月。在这24个项目中,拖期验收达1年以上的有10个,其中有些项目长达3年之久。[9]尽管如此,与国内建设项目比较,“四三”方案成套设备工程的建设工期仍然短得多。如20个已经投产和正在试生产的项目,平均建设工期为3年零8个月,最长的不过5年。二而国内建设项目在极左错误的影响下,由于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和资金、物资留有缺口,从进入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后,全国大中型项目建设周期平均为11年半。又如引进的13套大化肥工程,平均建设周期为3年4个月,而1971年以来投产的19个中型氮肥厂平均建设工期为5年零10个月。[10]另外,尽管制定“四三方案”时周恩来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把技术引进的重点放在了进口生产能力方面,忽视了基础设计、产品设计、工艺技术以及设备制造技术等软件引进。

[1]毛泽东1964年1月7日听取工交会议情况汇报时的讲话。

[2]国家计委档案:周恩来接见全国计划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所谓“一批、二用、三改”是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进口和技术引进方面提出的错误口号,即对进口的货物、设备和技术等,一要批判,二要利用,三要改造。

[3]外贸部档案:周恩来在审查外贸部核心小组报告时的指示。

[4]《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9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5] 国家计委档案:《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

[6]国家计委档案:陈云关于进口一米七轧机报告的批示。

[7]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编:《再造中华辉煌-邓小平记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8]根据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49-1985)》,第206-209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

[9]陈慧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研究》,第58-59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10]陈慧琴:《我国三十年来技术引进工作经济效果初步分析(上)》,《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1年第5期。

家园 连饭都吃不饱,建国前每年少说真-饿死几百万

好意思和美欧比么?阿三都是鄙视我们的八大工业国

家园 WHY"深思熟虑的决定"

让苏联把有限的工业资源耗在这上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