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经济政策中的七个致命单纯骗局”译序 -- bshu

共:💬24 🌺15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元只能是准世界货币

因为其他货币随时可以抛弃他。因为他用枪杆子强逼石油美元存在那儿,所以大家不担心收回不了钱,反正我跑得比沙隆巴斯快就行了, 所以赢得信任,成为准国际货币。

真的滥发货币,不出三年美元就要丢失准世界货币的地位。

而现在美元有限透支,一年抽水1万亿,可以再抽10~20年没有问题,何必煮鹤焚琴?

家园 政府当然要收税

但目的不是你所想的。你第一段描述很混乱。正确的描述是: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只能从她在美联储的账户走账,不能透支。美联储不能直接购买国债。这一人为规定增加了具体操作上的复杂度,但最终结果与直接更改政府支出收益人的银行账户是一样的。

国债上限是美国政治斗争的工具,本身既不合逻辑也没有实际意义,你见过那一次没有最终把上限调高?即使美国国会拒绝调高上限,美国政府仍有各种手段来继续花钱。其中最有戏剧性的就是1000亿白金硬币的解决方案。美国法律规定财政部长有权铸造任何币值的白金硬币。他可以简单的铸造一枚白金硬币,面值1000亿,然后把这枚硬币存入财政部在美联储的账户,这样就可以绕过国债上限继续花钱。

家园 走账不代表就可以滥用银行钱

我花钱也是从银行走账,难道银行钱我可以随便用?

国债上限当然管用了。两党斗来斗去,为每一项目的投入都要反复折腾。别的不说,我同学原来在美国德州实验室工作,项目因为美国政府预算的问题被砍了,只能重新找工作。同样美国军费也是反复折腾,很多项目无法进行下去。

---------

现代财经体系最要的成果就是限制了政府扩张财政的权力,否则各国的货币都会像宋朝交子一样迅速破产。

家园 联邦政府是如何花钱的(3-1)

请记住,联邦政府即无所谓有钱,也无所谓没钱,就像保龄球馆并没有存着一箱子分数一样。对于美元来说,我们的政府就是个记分员。在我们的家长与孩子的故事中,家长有多少张白条有关系吗?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仅仅需要在一张纸上写下孩子们欠他们多少张白条,孩子们还有多少白条以及每个月孩子们要上缴多少张白条就够了。与足球场和保龄球馆记分牌上显示的分数一样,政府所花的钱并不是从哪里拿来的。政府收的税或借的钱也不能使政府有更多的钱来花。事实上财政部管花钱(把银行账户的数字调高)的人更本就没有国税局管收税(把银行账户的数字调低)的人的电话号码,也没有财政部管借钱(发行国债)的人的电话号码,他们之间是互不通气的。如果只有收税或借钱才能花钱的话,你会想他们至少要互相打个招呼。显然对于他们的工作来说,这一点都不重要。

家园 联邦政府是如何花钱的(3-2)

从我们的角度(不是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先挣到美元然后才能付账单。这就像孩子们要先从家长那儿挣到白条然后才能上缴每星期的白条税一样。州政府,市镇及企业和我们是在同一条船里。他们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先拿到美元然后才能花钱。这可能是工作去挣钱,借钱或变卖资产来换钱。总之他们只有拿到钱才能花钱。事实上从逻辑上讲,我们缴税需要的美元只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政府的支出(或政府的贷款,我会在后面讨论这一点)。

好吧让我们现在来从零开始创造一种货币。假设我们有个新的国家和新的货币。一开始没人有这种货币。然后政府宣布将要征收房产税。那么你怎么来交税呢?你没钱缴税除非政府开始花钱。只有政府开始用这种新的货币来花钱你才能有足够的货币来交税。我们再重复一遍,你用来交税的货币从一开始就是来自政府的支出(或借贷)。货币还能来自什麽另外的地方呢?

是的这意味着政府支出一定是先发生的,这才能最终提供给我们交税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我们故事中的家长一样:家长们必须先花白条然后才能从他们的孩子手中回收白条。从一开始,政府和家长就都不能回收比他们支出更多的货币。否者你到哪儿去找更多的货币呢?

注:对于想了解储备会计的读者,请注意美联储没法进行所谓的“储备回收”除非她先进行储备释放。那么在国债发行结算的那一天美联储会做什么呢?她要进行回购--把资金释放到银行系统当中去这样银行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国债。否则的话银行就会在她的储备账户上透支。在美联储的储备帐户上透支意味着什么?功能上讲透支就是政府给银行的贷款。不管怎样,用以购买美国国债的资金就来自政府本身。因为政府的支出产生用以交税或购买国债的资金,那么对政府最好的理解是政府先花钱,然后再通过收税或借款来找钱。

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当你写给联邦政府的支票兑现时,你的银行在美联储的帐号上的储备金额会被调低。储备金只有美联储才能产生,私人银行是没法产生的。如果你的银行储备不足,你的支票会你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透支。同样透支就是美联储给你的银行的贷款。从这个角度,你交税的钱也只能来自联邦政府。

家园 货币政策和税收法规等等对于敢于违法者是无效的

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捞偏门的在大选里出人出力去支持要加税的党,无它,税负越高,守法者经营越吃力,他们的竞争优势越大

家园 联邦政府是如何花钱的(3-3)

虽然我们的政客们好像真的相信他们只有通过税收或借贷把钱从我们手里刮出来他们才能花钱,但事实是我们需要联邦政府花钱在我们身上才能拿到足够的资金来交税。我们没法象联邦政府那样直接更改平衡表里的数字。就像我们的孩子们需要干家务来挣白条交税一样,我们需要打工挣钱才能拿到美元来交税。现在你能理解了这和发行白条的家庭一样。孩子们上缴给家长的白条只能来自家长本身。

如前所述,政府的支出在运行上是不受收入(税收和借贷)限制的。是的,国会可以给自己的支出强加上各种限制,而且他们也这样做了,但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些限制包括国债上限,财政部不能透支的规定以及美联储不能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国债等。它们都是一个完全不了解我们现行货币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国会强加到自己头上的。在现行系统下,这些自我限制对于公共利益是有害无益的。它们所作的一切仅仅是给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加以阻碍,而且时不时会无中生有的制造出很多问题。

既然政府的支出在运行上是不受收入限制的,那么政府就无所谓有破产的危险。换句话说,政府总是可以用自己的货币付任何账单,不管财政赤字有多大,不管税收有多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限制的花钱而没有任何后果。过度的支出总是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却意味着联邦政府是不可能破产的,也根本没有奥巴马总统所谓”我们的政府没钱花了”这回事。他所说的美国政府的支出收到她借贷能力的限制也是完全错的。

要是下一次你在听到:“我们从哪儿去搞支付社保基金的钱呢”你就可以直接告诉他,“这仅仅是数据表格里的一条记录而已。它就像是你打保龄球得的分一样。”

从另一方面讲,美国政府的支票是不会跳票的,除非她自己选择这样做。

家园 联邦政府的支票是不会跳票的

几年前我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经济会议上做了题为“政府的支票是不会跳票的”的报告。当时澳大利亚中央银行的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古恩先生也在听众中。那一场面非常戏剧化。我给这一群学术界人士做过好几年报告,但是我从来也没法说服他们政府是不存在破产问题的。他们总是用同样的老调来回答我:“你们美国人不理解对于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小的开放经济,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表格就是个表格。这一点好像无论如何都无法渗透到他们那受过也许是过度教育的脑袋里。他们都在担心要是资本市场不再青睐澳大利亚,那将如何弥补赤字。只有比尔。米切尔教授以及他的少数几个同事例外。

我又开始讲美国政府的支票是如何不会跳票的。几分钟后,大卫的手举了起来。他喊出了这样的论点:“如果国债利率高于GDP的增长率,那么国债是不可持续的。“这一论点是任何学过中级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所熟知的。现在他把它提出来,甚至不是以问题的方式,而是完全假定这就是事实。

我回答说:”大卫,我是个注重具体操作的人,请你告诉我,“不可持续”什么意思?你是不是说,如果利率太高,二十年后政府的债务增长到一个很大的数目,那么政府将无法偿付利息?而且当政府给领取养老金的人写支票时,政府的支票会跳票?“

大卫安静下来,陷入沉思。然后他说,”你知道吗,当我来着的时候,我并没想到我要考虑中央银行的支票结算过程“,他调侃了几句但屋子里并没有人笑,大家都在等着他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最终大卫回答:"不,我们还是会让支票结算的。但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可持续”。

屋子里一片寂静。辩论结诉了。即使对于一个小的开放式经济,政府破产也完全不是个问题。

家园 联邦政府的支票是不会跳票的-2

屋子里一片寂静。辩论结诉了。即使对于一个小的开放式经济,政府破产也完全不是个问题。比尔和我立刻赢得了更多的尊重,那些对我们持怀疑态度的人现在也站出来说:“当然了,我们也是这么看的。”我对大卫继续说:“嗯,我想大多数人所关心的是当他们退休时澳大利亚政府是否能够向他们支付养老金。“为此大卫回答说:”不,我觉得他们更担心通胀和澳元是否会贬值“。这时纽卡斯尔大学经济系主任马丁·沃茨教授插了一句,“他们才不会管这个呢!”大卫想了想承认说,

“是的,我想你是对的。”

那么,我们那一天得出的是什么样的结论呢?各国政府在使用自己的货币支出时,就像在足球场上的记分牌上加分数一样,想花多少就可以花多少。超支的后果可能是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但从来没有跳票的危险。事实是:政府赤字不能导致政府无法支付账单。政府不存在偿付能力的问题。政府花钱无非是更改联邦储备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已,怎么可能没钱呢?没错,家庭,企业,甚至州政府在写支票前必须在银行帐户中存有足够的美元,否则他们的支票就会跳票。那是因为他们花的都是别人-联邦政府-创造的钱。他们都不是美元的记分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